如果統計各類運動賽事的的勝負情況,不難發現主場隊伍往往勝率更高。在體育比賽或其他競技活動中,主辦地隊伍或選手因為熟悉自己的比賽場地、環境和條件,以及可能獲得的觀眾支持等因素,從而能在比賽中獲得潛在的優勢。


    這種優勢可能包括減少身體和心理的疲勞、適應當時的氣候、擁有更強烈的體能等。


    不單單局限於打籃球,人類對抗海鬼其實一直都在利用用主場優勢效應,圍牆防禦體係就是最好的例子。


    圍牆不止是阻擋海鬼,還為出擊的尖兵和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和後勤支持。現場尖兵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往指定地點呼叫火炮和轟炸,在補給耗盡時立刻得到補充,在戰況膠著時退回休養……


    圍牆就如同一台精密運轉的巨大機器,源源不斷地為前線尖兵輸送血液。補給車隊如同長龍般在圍牆上來回穿行,無人機在空中盤旋,傳感器為尖兵提供戰場上每一處角落的視野。圍牆防禦體係地運作確保了在任何環境下尖兵都能保持戰鬥力,這正是其強大之所在。


    而這份強大在短短一天內,就在尖兵院複現了個七七八八。


    雲層上戰機盤旋,掛載的重型製導炸彈隨時準備提供來自空中的支援;距離尖兵院約50千米的後方還部署了短時間內能調用的全部155毫米火炮,雖然聽起來很怪,但他們確實能在幾分鍾內把尖兵院和裏麵的海鬼一起化作廢墟。


    而後作為主力的陸地懸崖之上,所有視野良好的位置都被蛟龍突擊隊占據,灰色的武裝趴伏在地,他們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射手,大口徑狙擊炮指向海平線,身側竟是半部轎車大小的機構用彈鏈連接著狙擊炮的彈倉。


    八人做好準備,蛟龍突擊隊的武裝機型比起南海鯊突擊隊更擅長定點地火力投送,單論高度尖兵院的懸崖遠勝於圍牆,所謂站得高射得遠,這也更適合蛟龍突擊隊發揮火力優勢。


    “這裏是海南號,0920段圍牆監測到異常信號,你方多加小心。”


    林亞東更希望一切隻是虛驚一場,甚至能接受所有人其實是被一個不看場合的玩笑給愚弄。然後和情報一致,0920段圍牆準時出現了海鬼,那麽尖兵院多半也跑不了了。


    “收到,我們尚在警戒,蛟龍一號。”


    蛟龍突擊隊的隊長位於崖邊的燈塔上,身影埋沒於燈塔的陰影中,光暗交錯顯得格外挺拔。


    他的戰鬥方式與眾不同,而這裏是最能掌握全局的地方。


    武器軌道除了腰上的兩具裝備了黃蜂背包外,還有著另外四具軌道置於肩膀和後背,他竟是罕見的六軌道尖兵!這樣的配置在整個軍隊中也極為罕見,此時他引以為傲的專屬武器占據了剩下的全部軌道,那是四件比例嚴重失調的巨大弧形容器。


    向後折去的容器其麵積數倍於武裝本身的投影,宛如一對羽翅。這不僅是他令人矚目的標誌,更是他力量的延伸。


    海風呼嘯,吹拂著容器上的束帶,隊長即是熄滅燈塔上如光似陽的守望者,兩隻手交叉分別緊扣在束帶上,麵甲下目光銳利如鷹,穿透海霧,捕捉著遠方的每一個動靜。


    悠揚……或者說仿佛盛大歌劇的吟唱聲從遠天傳來,地下掩體裏的柯樂捏緊拳頭,海鬼集群的襲擊每次都伴隨著這樣的歌聲,然後就是接踵而至的死亡與毀滅。


    之所以說是歌聲,那是因為這已經是柯樂第三次聽到這樣的動靜了,不同的是這鳴叫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動聽……


    柯樂痛恨自己的異樣,在其他人耳中這幾次鳴叫沒有任何區別,一樣的聒噪刺耳。但柯樂聽到這聲音後的頭疼症狀漸緩漸輕,短短三次這聲音在她聽來已經悅耳得可怕。


    隊長確認通訊情況,無線電正常,和隊員們的情報交換要是中斷可就不好辦了。


    “已確認尖兵院如情報所述遭受海鬼集群襲擊,向海南艦報告。”隊長利落地拽動一直攥在手中的束帶,另一頭連接著容器的一角。隨著拉動,容器表麵啪的一聲打開,露出裏麵被細小格柵分割開來成百上千的空間。


    “全體注意,不要讓它們靠近海岸線!”


    霎時間,密集的振翅聲從容器內傳來,灰色的風暴以隊長所在為原點體積暴漲成百上千倍噴出格柵空間,轉瞬之間形成了沙塵暴一般遮天蔽日的厚重煙雲。


    神秘的力量在召喚,灰色的氣流開始旋轉、纏繞,最終凝聚成一條條煙柱,它們隨著隊長心意而動,向著前方的氣泡翻湧的海麵直衝而去。


    振翅聲的來源正是那股灰風,確切地說是灰風中每一個指頭粗細的基礎單位。每個單位皆是微型的撲翼型無人機,中部連接著兩對透明的蜻蜓般的翅膀,翅上細微的紋路帶有幾何的花紋,讓這無數機群組成的雲團在陽光下反而折射出斑斕的色彩。


    “集群大師”,這是人們給蛟龍突擊隊隊長的外號,因為他從來無需親赴前線。


    灰色的風暴與深黑的海水針鋒相對,大片的海水被炸開,難以想象是怎樣的巨大力道從水下推擊才會激起這般猛烈的水花。然而論起水花的大小,蛟龍突擊隊才不會輸給海鬼。


    當炮彈的速度快到一個地步時空氣就就會化作有著巨大阻力的膠狀物,每一厘米的飛行都是在與整片空間拉扯。比起設計改良炮彈的氣動外形,更大的初速和更強的威力顯然是解決此種問題最簡單的辦法。


    海麵上留下幾十道痕跡,炮彈隻是掠過產生的氣流就足以推開海水。所謂力大磚飛,堆砌火力就是蛟龍突擊隊所使用的“彈鏈式節點破壞炮”的基本設計思路。粘滯的空氣被粗暴地扯裂,彈群呼嘯而過便砸在還沒來得及露出頭的海鬼身上。


    海水下傳來陣陣悶響,緊接著黑色的碎塊夾雜著氣泡和沙土翻出水麵——尖兵院周邊大陸架極淺,但即便如此也有著幾十米的深度,而那炮彈竟然直接穿透了水層砸在了海底。


    從海鬼現身到第一波火力投送結束不過十幾秒,海麵上狼藉一片卻不見半隻海鬼的蹤跡。


    沒有戰術,也無需戰術,海鬼集群的第一波衝擊就這樣被硬生生消解。


    隊員們打完了半部轎車的彈藥,由於供彈設備不由武器軌道生成,他們的換彈方式則轉變成了“用畢即棄”。


    隻見武裝手臂作掌貫進機匣,再度發力把彈倉和半截炮管一起拽了出來隨時拋到一旁。而供彈設備還真是“半部轎車”,小小的輪轂轉動著把打光炮彈空蕩蕩的設備拖走,另外“半部轎車”再開過來伸出連接著彈鏈的全新彈倉和炮管供尖兵安裝。


    火力的空檔期則是由“集群大師”補了上來。


    無人機集群組成的形狀像手掌一樣蓋去,這樣的外形是為了更方便地為隊長本人提供互感視野。每一部無人機都搭載了一般精度的傳感器,要是像常規離體式武器那樣每部傳感器都提供一個視角,信息複雜難以提取不說,還非得把尖兵的腦子燒壞不可。


    於是無人機集群采用了隻會采集麵前局部圖像的設計。就像是往尖兵的腦海裏設立了一塊巨幅led顯示屏,每一個傳感器僅負責提供其中一塊顯示單元模組的圖像。就這樣以點成線,由線成麵,最終拚湊成完整的視覺情報。


    在分析係統的統籌下無人機們各司其職,確保了傳感器地高效利用和影像的清晰完整。


    由此可見,操作這樣的無人機集群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於是隊長不得不確保在操作途中本人受到最小程度的幹擾。


    集群鋪開籠罩在海麵上空,後續的海鬼即便仍在海水的掩護下,但隻要一經鎖定,垂直方向上的全部無人機便將成為俯衝的飛鳥直刺而去。


    機身裏是精心設計的起爆裝置,烈性炸藥充滿空間的同時又巧妙地留下了其他設備的放置空間。無人機在貼近海鬼的瞬間改變飛行姿態,靈活地旋轉變向在空中掉頭,像是準備發起攻擊的馬蜂一樣舉起腹部對準目標,然後砰的炸開。


    爆炸不過隻是添頭,現代戰爭中單憑借爆炸就連一輛主戰坦克也難以摧毀,更何況是以海鬼為對手呢?


    真正的殺招是炸藥引爆所推動的安裝在尾端的微型高周波貫穿戰鬥部。特製的高周波戰鬥部脫離動力源後隻能保持振動切割五秒鍾,但戰鬥部從被推動到接觸海鬼卻隻需要五毫秒的時間。


    剩下的時間裏戰鬥部都在一刻不停地殺傷海鬼!


    爆炸四起,隊長的視野中央產生了一片又一片的漆黑。隊長現在的能力可以讓集群同時攻擊五個目標,而每殲滅一個目標僅僅需要一次攻擊,大概會有幾十架無人機在一次攻擊中被摧毀。


    令人咋舌的超高殲滅效率說明攻擊卓有成效,海鬼依然沒能冒出頭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打到現在蛟龍突擊隊尚未見到一隻完整海鬼。


    待命的無人機立刻補上位置,將傳感器接入神經驅散了中央的黑塊,隊長恢複了完整的視野。


    “正在補充集群現有量,節點破壞彈進行接力!”


    隊長向完成裝填的隊友下達著命令,同時一隻手不動聲色地摸向背後,熟練地抓住束帶就是一拽,又是幾百架無人機被放向空中加入了集群。


    炮彈和無人機,二者共同組成了海麵上禁止海鬼出沒的死亡禁區。


    這就是蛟龍突擊隊的“火力優勢”戰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機動武裝尖兵計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狸貓ing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狸貓ing並收藏機動武裝尖兵計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