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劉武的火力癲狂症
抗戰:火力不足恐懼症的我沒救了 作者:星漢玄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支隊很快走入了正軌。
123師雖然接收了支隊一大批武器裝備。
但因為雙方地盤接壤,所以交流就頻繁起來。
大量的物資被123師收集起來運往支隊。
支隊則是招募了大量的人手,在實際控製區域開展大規模的冶煉製造武器。
支隊的模式並不算太好。
但是這一次支隊有了更多的人才,對於技術人員的培養也走上了快車道。
最開始支援給123師的多是手榴彈。
但一個月後,就開始有小批量的擲彈筒和炮彈等武器裝備。
同時,支隊的產能瞬間翻了足足一倍,或者說翻了兩三倍。
因為現如今支隊的產能在全天三班倒的情況下。
一個月的可以生產。
擲01式50火炮,理論上月產500具。
擲02式50火炮,理論上月產170具。
迫01式60火炮,理論上月產30門。
50炮彈預計月產能七萬發。
60炮彈6預計月產能6000發。
步槍的月產能增加至1500支。
子彈月產量增加至10萬發。
手榴彈月產能調整至10萬顆。
一個月下來,武裝一個團綽綽有餘。
同時,火箭炮,無後坐力炮也能進行小規模量產。
產量不高,物資儲備還是可以製造出不少。
若是跟123師的交易順利,未來很有可能得到一個集團軍的幫助,這也是一股巨大的助力。
另外現如今已經接觸了82迫擊炮的射擊技術,得到了炮鏡,正在想辦法反方向解析這東西。
不僅如此,支隊還通過123師,想辦法外購82迫擊炮的炮鏡。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支隊的82迫擊炮已經快要進入量產階段。
一切,都在欣欣向榮。
另外就是機槍的問題。
這東西真不怪支隊。
造不出來。
就像是捷克式機槍,零件什麽的都測繪出來了。
甚至都手工搓出來一挺了。
但有一說一,竟然需要七名老師傅才能搞出來。
最重要的是一個月就一挺。
在工人不夠的時候,在人才不夠的時候,這東西暫且沒有必要進行生產。
不過這機槍的零件加工技術已經開始摸索優化了。
主旨就是一旦支隊機械足夠,培養出一批工人,那麽這東西就能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完成量產。
而防空武器現如今也在研究中。
蓋師傅放棄了火炮的研發,因為支隊被鬼子的飛機揍的太狠了。
所以他開始研究機槍。
他的目光直接落在了馬克沁機槍上。
支隊繳獲的馬克沁重機槍足足有六挺。
但是這六挺馬克沁機槍口徑都是7.92毫米的。
對於支隊來說並不算好。
所以增大其口徑就交給了蓋師傅。
可以說,這馬克沁的生產對於支隊來說反而沒有那麽困難。
隻不過口徑增大以後,子彈的長度,裝藥量也要增大。
甚至還需要考慮如何增加槍管的長度,試圖增加其射程。
最初,蓋師傅就一口氣將重機槍口徑提升至15毫米。
接著就召集人手測量,繪圖。
總之就是想辦法搞出這種機槍。
“這不就是高射機槍嗎?”
劉武詫異了說了一句。
他雖然不知道太多,但也知道高射機槍的口徑應該沒有這麽大吧?
不過無所謂,反正20毫米也沒到。
不然那就是機炮了。
“行,咱們就這樣搞唄!”
劉武批準了這個方案。
隨後又道:“這7.92毫米馬克沁看看能不能生產,好歹也是重機槍,作為連隊的支援火力還是不錯的。”
蓋師傅:“行,我試試。”
“嗯,”劉武也點頭。
“我們必須要輕機槍、重機槍和高射機槍都要搞。”
“主力部隊太缺少這種武器裝備了。”
劉武其實是在等三三製差不多探索完成以後就對主力部隊中的精銳部隊進行改編。
首先就是從102營、103營、104營進行改編。
他們作為實驗部隊。
要是真的確定好用,厲害。
那在對101旅以及201旅、301旅、401團、501團、601團、701團和801團進行推廣改編。
現如今按照劉武的設想。
新部隊小組從四個人變成三個人,一班分為四個小組,分為三個步槍小組和一個火力支援小組。
其中精銳部隊火力支援小組內有一挺輕機槍和一具擲彈筒。
常規部隊火力支援小組內隻有一挺機槍或者一具擲彈筒。
這樣一來,精銳部隊的班大約還在14個人。
而常規部隊大約為十一至十三人。
因為如果是火力支援小組內有一挺機槍,那就配一名副射手兼職彈藥手。
如果有一具擲彈筒,可以一個人,也可以配上一名副射手兼職彈藥手。
雖然與最初的一個班十個人的設想不一樣,但這其實也不錯。
至少火力相較於之前猛烈了許多。
至於最初設想一個班隻有10人的那種,現如今似乎是不行的。
拴動步槍的火力持續性太差。
另外就是沒有很好的榴彈發射器。
所以一個班的人數還是降低不下來。
但能降低一兩人還是好的。
部隊少的時候無所謂,但是兵力多的時候還是一個恐怖數字。
不說別的,就說一個團,起碼可以減少八十至一百六十人。
一個旅就是兩百至於五百人左右。
總之就是對於對於隊伍的情況行進優化再優化。
確保人數減少,但是戰鬥力不降反增。
這才是最主要的。
而民兵那裏就無所謂了,直接依照現如今的部隊的情況走。
依舊是四人一組,十二人一個班。
沒有什麽火力支援小組,就是那麽簡單。
當然了,這都是在設想中的。
誰知道後麵編組會怎麽樣呢?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劉武真的想要將輕機槍下放到班內。
而重機槍精銳部隊下放到連內,常規部隊下放到營內,設重機槍排,有三挺重機槍。
而隻要高射機槍能夠生產製造。
那精銳部隊就下放到營內,常規部隊就下放到團內,同樣設高射機槍排或者連,看具體情況。
做完這些。
劉武相信。
鬼子將會跟他的掩體一樣好笑。
隻是不知道的是,這些東西支隊能不能成功的、批量的製造。
說實話,他很擔心。
不過,前期繳獲的輕重機槍已經足以武裝至少一個精銳營了。
所以劉武其實很期待到時候部隊的戰鬥力。
不說別的,支隊的未來擴充的101旅和102營、103營、104營的裝備現在基本上湊齊了。
現如今差的就是合格的戰士了。
123師雖然接收了支隊一大批武器裝備。
但因為雙方地盤接壤,所以交流就頻繁起來。
大量的物資被123師收集起來運往支隊。
支隊則是招募了大量的人手,在實際控製區域開展大規模的冶煉製造武器。
支隊的模式並不算太好。
但是這一次支隊有了更多的人才,對於技術人員的培養也走上了快車道。
最開始支援給123師的多是手榴彈。
但一個月後,就開始有小批量的擲彈筒和炮彈等武器裝備。
同時,支隊的產能瞬間翻了足足一倍,或者說翻了兩三倍。
因為現如今支隊的產能在全天三班倒的情況下。
一個月的可以生產。
擲01式50火炮,理論上月產500具。
擲02式50火炮,理論上月產170具。
迫01式60火炮,理論上月產30門。
50炮彈預計月產能七萬發。
60炮彈6預計月產能6000發。
步槍的月產能增加至1500支。
子彈月產量增加至10萬發。
手榴彈月產能調整至10萬顆。
一個月下來,武裝一個團綽綽有餘。
同時,火箭炮,無後坐力炮也能進行小規模量產。
產量不高,物資儲備還是可以製造出不少。
若是跟123師的交易順利,未來很有可能得到一個集團軍的幫助,這也是一股巨大的助力。
另外現如今已經接觸了82迫擊炮的射擊技術,得到了炮鏡,正在想辦法反方向解析這東西。
不僅如此,支隊還通過123師,想辦法外購82迫擊炮的炮鏡。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支隊的82迫擊炮已經快要進入量產階段。
一切,都在欣欣向榮。
另外就是機槍的問題。
這東西真不怪支隊。
造不出來。
就像是捷克式機槍,零件什麽的都測繪出來了。
甚至都手工搓出來一挺了。
但有一說一,竟然需要七名老師傅才能搞出來。
最重要的是一個月就一挺。
在工人不夠的時候,在人才不夠的時候,這東西暫且沒有必要進行生產。
不過這機槍的零件加工技術已經開始摸索優化了。
主旨就是一旦支隊機械足夠,培養出一批工人,那麽這東西就能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完成量產。
而防空武器現如今也在研究中。
蓋師傅放棄了火炮的研發,因為支隊被鬼子的飛機揍的太狠了。
所以他開始研究機槍。
他的目光直接落在了馬克沁機槍上。
支隊繳獲的馬克沁重機槍足足有六挺。
但是這六挺馬克沁機槍口徑都是7.92毫米的。
對於支隊來說並不算好。
所以增大其口徑就交給了蓋師傅。
可以說,這馬克沁的生產對於支隊來說反而沒有那麽困難。
隻不過口徑增大以後,子彈的長度,裝藥量也要增大。
甚至還需要考慮如何增加槍管的長度,試圖增加其射程。
最初,蓋師傅就一口氣將重機槍口徑提升至15毫米。
接著就召集人手測量,繪圖。
總之就是想辦法搞出這種機槍。
“這不就是高射機槍嗎?”
劉武詫異了說了一句。
他雖然不知道太多,但也知道高射機槍的口徑應該沒有這麽大吧?
不過無所謂,反正20毫米也沒到。
不然那就是機炮了。
“行,咱們就這樣搞唄!”
劉武批準了這個方案。
隨後又道:“這7.92毫米馬克沁看看能不能生產,好歹也是重機槍,作為連隊的支援火力還是不錯的。”
蓋師傅:“行,我試試。”
“嗯,”劉武也點頭。
“我們必須要輕機槍、重機槍和高射機槍都要搞。”
“主力部隊太缺少這種武器裝備了。”
劉武其實是在等三三製差不多探索完成以後就對主力部隊中的精銳部隊進行改編。
首先就是從102營、103營、104營進行改編。
他們作為實驗部隊。
要是真的確定好用,厲害。
那在對101旅以及201旅、301旅、401團、501團、601團、701團和801團進行推廣改編。
現如今按照劉武的設想。
新部隊小組從四個人變成三個人,一班分為四個小組,分為三個步槍小組和一個火力支援小組。
其中精銳部隊火力支援小組內有一挺輕機槍和一具擲彈筒。
常規部隊火力支援小組內隻有一挺機槍或者一具擲彈筒。
這樣一來,精銳部隊的班大約還在14個人。
而常規部隊大約為十一至十三人。
因為如果是火力支援小組內有一挺機槍,那就配一名副射手兼職彈藥手。
如果有一具擲彈筒,可以一個人,也可以配上一名副射手兼職彈藥手。
雖然與最初的一個班十個人的設想不一樣,但這其實也不錯。
至少火力相較於之前猛烈了許多。
至於最初設想一個班隻有10人的那種,現如今似乎是不行的。
拴動步槍的火力持續性太差。
另外就是沒有很好的榴彈發射器。
所以一個班的人數還是降低不下來。
但能降低一兩人還是好的。
部隊少的時候無所謂,但是兵力多的時候還是一個恐怖數字。
不說別的,就說一個團,起碼可以減少八十至一百六十人。
一個旅就是兩百至於五百人左右。
總之就是對於對於隊伍的情況行進優化再優化。
確保人數減少,但是戰鬥力不降反增。
這才是最主要的。
而民兵那裏就無所謂了,直接依照現如今的部隊的情況走。
依舊是四人一組,十二人一個班。
沒有什麽火力支援小組,就是那麽簡單。
當然了,這都是在設想中的。
誰知道後麵編組會怎麽樣呢?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劉武真的想要將輕機槍下放到班內。
而重機槍精銳部隊下放到連內,常規部隊下放到營內,設重機槍排,有三挺重機槍。
而隻要高射機槍能夠生產製造。
那精銳部隊就下放到營內,常規部隊就下放到團內,同樣設高射機槍排或者連,看具體情況。
做完這些。
劉武相信。
鬼子將會跟他的掩體一樣好笑。
隻是不知道的是,這些東西支隊能不能成功的、批量的製造。
說實話,他很擔心。
不過,前期繳獲的輕重機槍已經足以武裝至少一個精銳營了。
所以劉武其實很期待到時候部隊的戰鬥力。
不說別的,支隊的未來擴充的101旅和102營、103營、104營的裝備現在基本上湊齊了。
現如今差的就是合格的戰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