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月初十,嶽麓書院的招生結果出來了,張偉和李如凡兩人都沒考中,連花錢讀高價書的機會都沒有。
十月十五,湘郡書院的招生結果也出來了,令張偉和李如凡大失所望的是,這次兩人又都沒有上榜。
不過考慮到很多考生同時考了嶽麓和湘郡兩所書院,而考生通常會優先選擇嶽麓書院,所以湘郡書院在正榜之外額外出了一份多達百人的副榜。
副榜生出五百銀子的助學費就可以以第四檔學生身份錄取,限二十人,先交先得。
張偉和李如凡倒是都在副榜之上,但是兩人都沒有考慮,李如凡說是丟不起這個人,而張偉則是直接沒錢交。
兩人來不及傷心,十月十七號,長湘書院的招生考試開始了。
前期的流程和嶽麓和湘郡兩所書院都差不多。
長湘書院科舉考查內容跟院試題相差不大,隻是相對更有深度,另令張偉高興的是,長湘的雜科考核終於是自己擅長的算術了。
看到眼前的這三道算術題,讓張偉感覺自己終於有了脫穎而出的機會。
正當張偉沉下心來,仔細分析最後一道算術題目中的條件時,考場內發出了一聲驚呼,有一名考生不知道什麽原因把墨水全撒在桌麵上了。
這位考生趕緊站起來向監考的書院夫子求助,這個行為放在院試早被叉出去了,但書院的招生考試,隻要不是明顯的作弊,這種失誤夫子一般不會管。
過了一會,監考夫子向全場考生問道,有位考生的紙墨全部不小心弄壞了,有沒有哪位考生有多餘的的紙墨,可以借給這位考生一用?
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監考夫子問了三遍都沒人回答。
而弄壞紙墨的考生臉色都漲成通紅後,張偉看著自己已經答完的試題,想著算術題應該沒人能超過自己,便站起來回答道:“先生,學生願意將剩下的紙墨送給這位仁兄。“
那位考生連忙道謝。
這件事張偉倒是沒怎麽放在心裏。
沒有想到,這位考生在考後主動找到張偉,兩人互通姓名之後,張偉知道了之人是長沙本地人姓鄒名標。
鄒標比張偉年長四五歲,家就在隔壁的雨花區,鄒標的言語和氣度,看起來像官宦子弟。
對於這位鄒兄熱情的上門邀請,張偉以還要備考湖廣南華書院為理由而婉拒了。
一個順水人情罷了,張偉不認為憑這點人情就可以結交一名官宦人家的公子哥。
鄒標見張偉一直禮貌的拒絕,也隻好留下一句大恩不言謝就走了。
張偉看著鄒標的身影,心理默默想著,其實你可以用銀子感謝的啊。
十兩不行,給五兩也可以呀。
張偉心裏打趣了一下後,就出門和李如凡匯合了。
過了兩天,張偉和李如凡正在客棧內緊張地複習,突然門口有聲音問到:“敢問昭陵府武隆縣張偉,張相公在此嗎?”
張偉奇怪了一下,開門看到一個管家模樣的中年人,中年人後麵跟著前日一同在長湘書院考試的鄒標。
張偉回到:“張某在此,鄒兄快請進。”
這時鄒標走向前來說道:“張兄,讓我一通好找啊。”
中年管家則自覺退到門外。
張偉笑道:“客棧簡陋,請鄒兄勿怪,來來來,這裏隻有粗茶,請鄒兄見諒。”
說著給鄒標倒了一杯客棧的清茶。
鄒標也不客氣,喝完茶後,鄒標說:“前日張兄幫了我的大忙,我特地帶了點禮物來感謝張兄,請張兄笑納。“
張偉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鄒兄太客氣了。“
鄒標說:“對張兄可能是舉手之勞,對鄒某來說確實幫了大忙。一點薄禮,張兄一定要收下。“
說完鄒標從管家手上拿了兩樣禮物放在桌子上。
“知道張兄還要備考湖廣南華書院,在下就不多討擾了,祝張兄如願紅榜提名,告辭!“
鄒標說完直接走人了。
張偉也隻好送客回房。
過了一會,張偉剛把兩件禮物拆開,李如凡就從隔壁房間過來問什麽情況,張偉把前天考場上的事仔細說了。
李如凡說:“上好的硯台一個,白銀五兩,這兩樣東西至少值十兩以上,這位鄒公子出手真大方呀。你小子這是發了個小財呀“
張偉笑了笑,把禮物收好,跟李如凡說“走吧,中午我請客,吃好的。”
這種意外之財,張偉向來都是喜歡請客分享的。
當然兩人並沒有真的出門下館子,隻是讓小二幫忙叫了一斤醬牛肉和兩個大豬蹄做加餐。
現在備考要緊,一切都要為此讓路。
又過了三天,湖廣南華書院的招生在十月底開始了。
跟其他三大書院的招生的流程一樣,湖廣南華書院的招考試卷,科舉部分的考查難度也就是中上,但加考了“思辨”(邏輯\/辨論)這項極少見的雜科。
考題是著名的“白馬非馬“的辨題。
張偉對邏輯所涉不深,不過後世看過這個辨題的一個數學解法,即用集合的概念來解釋。
張偉覺得這個觀點在這個時代肯定很新穎,應該會受歡迎,於是提筆寫下了論點。
湖廣南華書院考完後,張偉和李如凡也不敢鬆懈,繼續打聽長沙第二檔次的其他五家書院的招生情況。
一天打聽下來,張偉感覺有點心寒,主要是學費太貴了,普通學生一年的學費加其他花費至少在一百兩以上。
當然每個書院都有十名左右免費生的名額,但那個名額的競爭壓力不會比孝四大書院小多少。
更何況這些書院都是從童生就開始招生,都有自己從小培養的嫡係優資生。
張偉這等外來考生很難考過他們的。
再次一檔的書院有兩十多家,不過這些書院跟昭陵府學的水平差不多少,讀這些書院,張偉不如回府學免費讀書算了。
每個人的悲歡各不相同,李如凡覺得第二檔的書院也很有性價比,已經報名了兩家。
十月最後幾天,長湘書院的招生考查結果出來了。
張偉終於在書院的紅榜處看到了喜訊:第二檔“優秀“學生名錄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昭陵府武隆縣生員張偉第十九名,擬錄為第二檔。“
張偉先狠狠的喊了幾聲:“好,太好了。“來發泄自己的興奮。
然後仔細看了一下榜單,李如凡又落榜了。倒是那個考場上認識的鄒標名列第三十六名第三檔。
這下真是每個人的悲歡各不相同了。
回客棧後張偉是難掩喜色,李如凡則麵沉如水,勉強向張偉道喜後就關門用功了。
好在三天後的湖廣南華的招生紅榜上,李如凡終於找到自己的名字了,雖然是第四檔,但李如凡還是相當滿意了。
張偉看了一下,自己也在湖廣南華第四檔名單上。
看樣子自己新穎的“思辨“論點考官並不是特別喜歡。
好在自己已經被長湘學院錄取,自己也不用在乎這個了。
自此,兩人從九月開始風塵仆仆一路奔波,終於有了滿意的結果,兩人都上岸四大書院了。
十月十五,湘郡書院的招生結果也出來了,令張偉和李如凡大失所望的是,這次兩人又都沒有上榜。
不過考慮到很多考生同時考了嶽麓和湘郡兩所書院,而考生通常會優先選擇嶽麓書院,所以湘郡書院在正榜之外額外出了一份多達百人的副榜。
副榜生出五百銀子的助學費就可以以第四檔學生身份錄取,限二十人,先交先得。
張偉和李如凡倒是都在副榜之上,但是兩人都沒有考慮,李如凡說是丟不起這個人,而張偉則是直接沒錢交。
兩人來不及傷心,十月十七號,長湘書院的招生考試開始了。
前期的流程和嶽麓和湘郡兩所書院都差不多。
長湘書院科舉考查內容跟院試題相差不大,隻是相對更有深度,另令張偉高興的是,長湘的雜科考核終於是自己擅長的算術了。
看到眼前的這三道算術題,讓張偉感覺自己終於有了脫穎而出的機會。
正當張偉沉下心來,仔細分析最後一道算術題目中的條件時,考場內發出了一聲驚呼,有一名考生不知道什麽原因把墨水全撒在桌麵上了。
這位考生趕緊站起來向監考的書院夫子求助,這個行為放在院試早被叉出去了,但書院的招生考試,隻要不是明顯的作弊,這種失誤夫子一般不會管。
過了一會,監考夫子向全場考生問道,有位考生的紙墨全部不小心弄壞了,有沒有哪位考生有多餘的的紙墨,可以借給這位考生一用?
不知道出於什麽原因,監考夫子問了三遍都沒人回答。
而弄壞紙墨的考生臉色都漲成通紅後,張偉看著自己已經答完的試題,想著算術題應該沒人能超過自己,便站起來回答道:“先生,學生願意將剩下的紙墨送給這位仁兄。“
那位考生連忙道謝。
這件事張偉倒是沒怎麽放在心裏。
沒有想到,這位考生在考後主動找到張偉,兩人互通姓名之後,張偉知道了之人是長沙本地人姓鄒名標。
鄒標比張偉年長四五歲,家就在隔壁的雨花區,鄒標的言語和氣度,看起來像官宦子弟。
對於這位鄒兄熱情的上門邀請,張偉以還要備考湖廣南華書院為理由而婉拒了。
一個順水人情罷了,張偉不認為憑這點人情就可以結交一名官宦人家的公子哥。
鄒標見張偉一直禮貌的拒絕,也隻好留下一句大恩不言謝就走了。
張偉看著鄒標的身影,心理默默想著,其實你可以用銀子感謝的啊。
十兩不行,給五兩也可以呀。
張偉心裏打趣了一下後,就出門和李如凡匯合了。
過了兩天,張偉和李如凡正在客棧內緊張地複習,突然門口有聲音問到:“敢問昭陵府武隆縣張偉,張相公在此嗎?”
張偉奇怪了一下,開門看到一個管家模樣的中年人,中年人後麵跟著前日一同在長湘書院考試的鄒標。
張偉回到:“張某在此,鄒兄快請進。”
這時鄒標走向前來說道:“張兄,讓我一通好找啊。”
中年管家則自覺退到門外。
張偉笑道:“客棧簡陋,請鄒兄勿怪,來來來,這裏隻有粗茶,請鄒兄見諒。”
說著給鄒標倒了一杯客棧的清茶。
鄒標也不客氣,喝完茶後,鄒標說:“前日張兄幫了我的大忙,我特地帶了點禮物來感謝張兄,請張兄笑納。“
張偉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鄒兄太客氣了。“
鄒標說:“對張兄可能是舉手之勞,對鄒某來說確實幫了大忙。一點薄禮,張兄一定要收下。“
說完鄒標從管家手上拿了兩樣禮物放在桌子上。
“知道張兄還要備考湖廣南華書院,在下就不多討擾了,祝張兄如願紅榜提名,告辭!“
鄒標說完直接走人了。
張偉也隻好送客回房。
過了一會,張偉剛把兩件禮物拆開,李如凡就從隔壁房間過來問什麽情況,張偉把前天考場上的事仔細說了。
李如凡說:“上好的硯台一個,白銀五兩,這兩樣東西至少值十兩以上,這位鄒公子出手真大方呀。你小子這是發了個小財呀“
張偉笑了笑,把禮物收好,跟李如凡說“走吧,中午我請客,吃好的。”
這種意外之財,張偉向來都是喜歡請客分享的。
當然兩人並沒有真的出門下館子,隻是讓小二幫忙叫了一斤醬牛肉和兩個大豬蹄做加餐。
現在備考要緊,一切都要為此讓路。
又過了三天,湖廣南華書院的招生在十月底開始了。
跟其他三大書院的招生的流程一樣,湖廣南華書院的招考試卷,科舉部分的考查難度也就是中上,但加考了“思辨”(邏輯\/辨論)這項極少見的雜科。
考題是著名的“白馬非馬“的辨題。
張偉對邏輯所涉不深,不過後世看過這個辨題的一個數學解法,即用集合的概念來解釋。
張偉覺得這個觀點在這個時代肯定很新穎,應該會受歡迎,於是提筆寫下了論點。
湖廣南華書院考完後,張偉和李如凡也不敢鬆懈,繼續打聽長沙第二檔次的其他五家書院的招生情況。
一天打聽下來,張偉感覺有點心寒,主要是學費太貴了,普通學生一年的學費加其他花費至少在一百兩以上。
當然每個書院都有十名左右免費生的名額,但那個名額的競爭壓力不會比孝四大書院小多少。
更何況這些書院都是從童生就開始招生,都有自己從小培養的嫡係優資生。
張偉這等外來考生很難考過他們的。
再次一檔的書院有兩十多家,不過這些書院跟昭陵府學的水平差不多少,讀這些書院,張偉不如回府學免費讀書算了。
每個人的悲歡各不相同,李如凡覺得第二檔的書院也很有性價比,已經報名了兩家。
十月最後幾天,長湘書院的招生考查結果出來了。
張偉終於在書院的紅榜處看到了喜訊:第二檔“優秀“學生名錄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昭陵府武隆縣生員張偉第十九名,擬錄為第二檔。“
張偉先狠狠的喊了幾聲:“好,太好了。“來發泄自己的興奮。
然後仔細看了一下榜單,李如凡又落榜了。倒是那個考場上認識的鄒標名列第三十六名第三檔。
這下真是每個人的悲歡各不相同了。
回客棧後張偉是難掩喜色,李如凡則麵沉如水,勉強向張偉道喜後就關門用功了。
好在三天後的湖廣南華的招生紅榜上,李如凡終於找到自己的名字了,雖然是第四檔,但李如凡還是相當滿意了。
張偉看了一下,自己也在湖廣南華第四檔名單上。
看樣子自己新穎的“思辨“論點考官並不是特別喜歡。
好在自己已經被長湘學院錄取,自己也不用在乎這個了。
自此,兩人從九月開始風塵仆仆一路奔波,終於有了滿意的結果,兩人都上岸四大書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