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上門的第一家書局就是富文書局,畢竟是最熟悉的書局。
縣城的富文書局比清水鎮上的富文書局大三倍左右,並且主樓有兩層樓。
張偉費了好一番口舌才見到書局的李掌櫃,張偉看出掌櫃眼中輕視之意。
張偉實在是太年輕了,衣著打扮也不像什麽世家富貴子弟。
因此張偉隻能開門見山的說明來意,當然他沒有說話本是自己所作,隻說受長者所托,有幾份話本稿件問李掌櫃的收不收。
李掌櫃有點不耐煩說:“收是自然收的,不過我們富文書局可是湖廣乃至整個南方最大的書局之一,可不是什麽稿子都要,你先拿過來我看看。”
張偉也不廢話,把《少年淩雲誌》的前兩章遞了過去:“請您過目。“
李掌櫃拿過稿件看起來,很快他就看完了,然後有點詫異的看著張偉。
過了會,李掌櫃調整好語氣說道:“這寫也的也一般啊,怎麽還故弄玄虛的隻有開頭,是沒有寫完,還是不肯示人。”
張偉從李掌櫃詫異的眼光中就知道他撒謊了,至少按李掌櫃的標準,這話本寫的相當不錯。
隻是看張偉年輕,想詐一詐張偉或者是想砍價。
張偉想清楚了這層,平靜的說道:“家叔已經將此書完結了,如果是這樣價格合適,明天小子就可以把全本帶來交給貴書局。”
李掌櫃的沒有開價,反而問道:“你叔打算怎麽賣?”
張偉心裏盤算了一下,大著膽子開了一個價:“兩萬字,二十章,兩百兩,一次性結清。”
李掌櫃撲哧一下笑了出來:“你們叔侄想錢想瘋了吧,你叔又不是什麽有名氣的大家,這稿子質量也一般。”
\"我是看在大家都是武隆人,冒著風險收這稿子的,萬一到時候賣虧了,我可是要吃掛落的。你可別獅子大開口呀。”
張偉於是回道:“那請李掌櫃開個價”
李掌櫃說道:“簽個協議,我們書局十兩銀子買了這稿子,如果後麵這話本賣了千冊以上,再付十兩。
如果能賣上一萬冊以上,總局肯定有獎勵,到時候按獎勵比例給你們分紅,要是千冊都賣不了,我們書局也掙不了錢,那就是十兩買斷了。”
大夏的話本市場的確已經出現了這種協議買賣,類似後世的對賭協議。
這種協議自然對買方有利,畢竟到底到底賣了多少,有多少利潤都書局說了算。
普通的話本作者完全沒有議價的權力。
或許隻有名作家對上重信用的大書局,這種協議才有一定公平性。
張偉說道:“李掌櫃,這稿子的質量如何你我心知肚明,十兩的買斷價實在是太低了。這樣,一百兩買斷,後麵的分紅可以降低點。”
李掌櫃看了一眼張偉:“就十兩,不能讓本掌櫃給你們擔風險。”
張偉看李掌櫃一點還價的意思者沒有,又是一副滿臉決絕的樣子,知道他已經決意要砍這個價了。
多說無益,其他稿子也沒有拿出來的必要,隻好說道:“小子多有打擾,告辭了。”然後轉身就走。
這裏李掌櫃在身後說道:“小兄弟自己能作主麽,說不定令叔願意賣呢”
李掌櫃心理還是挺看好張偉手中的稿子的,但是不可能為此冒任何風險的,畢竟安穩最重要。
張偉沒有回頭的走出富文書局,在北城轉了一會又到了另一家大書局“湘雅書局”。
光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家重點在湖廣南省經營的書局,在本省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讓張偉失望的是,湘雅書局掌櫃跟富文書局掌櫃的態度差不多,隻不過比富文書局掌櫃多出了五兩的買斷費。
《少年淩雲誌》是張偉每生第一個寫的話本,傾注了張偉大量的心血,張偉實在舍不得這樣低價出售。
於是張偉不死心的走進一家新開的大書局”金陵書局“,看名字知道是南京那邊來的書局,在武隆縣不過新開了半年多。
張偉一走進去就發現這家書局特別新,當張偉向店員要求見掌櫃時,發現這邊的員工應該不是本地人,官話說的比本地人標準的多。
店員也比其他兩家的要客氣多,不一會就聽到一個富態的中年人來到麵前說:”不知這位公子找張某有何指教。“
張偉施了一禮說:“小子見過張掌櫃,小子這裏有幾個新寫的話本,不知道貴書局是否收稿子。“
張掌櫃笑著回複“收當然是收的,不過,公子可否讓某先看看話本?”
張偉照例先遞上兩章《少年淩雲誌》,張掌櫃不一會就看完了,然後拍了拍手說到:“不錯不錯,好文章,這個很引人入勝啊,後麵沒有了?“
張偉:“有是有,不過這個要先談一談稿費。“
張掌櫃看了看張偉,然後說“這個以後再說,還有其他稿子嗎?“
於是張偉拿了半本《聶小倩》給張掌櫃,張掌櫃仔細看了幾篇後問:“這個也寫完了吧,公子可否聽張某一言“
張偉:“張掌櫃請說。“
張掌櫃:“公子的長篇寫的極好,很有可能成為爆款,但公子應該去長沙或者南京那邊賣,我們這種縣級或一般府級的書局掌櫃是出不起很高的買斷價,想必公子已經試過了。”
”倒是這個《聶小倩》應該是個短篇,張公子打算怎麽出手?”
張偉聽了張掌櫃的話,知道自己可能的確找錯地方了。
但看樣子張掌櫃對《聶小倩》興趣比較大,於是開了一個稍高的價格:“六十兩,稿子就歸貴書局。”
張掌櫃:“太高了,二十兩差不多,這個應該是最高價了。”
張偉:“二十兩太低了,這個故事費了小子不少心血。”
一番拉扯後,最後三十兩成交。
立了個錢貨兩訖的字據後,張掌櫃一臉微笑著對張偉說:“小公子,收這個《聶小倩》我可是擔了責任的,那個長篇《少年淩雲誌》你一定要優先考慮我們書局呀。
\"長沙店的掌櫃是我堂兄,他的權限大,你去找他,他一定能給你個滿意的價格。”
張偉拿了三十兩銀子,一時間感覺張掌櫃真是個好人,嘴上自然答應了張掌櫃的要求。
這三十兩可比自己賣對聯賺的容易太多了。
雖然隱約覺得後世在全國大火的《聶小倩》價值絕對遠遠不止區區三十兩。
但是心裏還是安慰自己,後世《聶小倩》能大火也是有很多條件的,現在條件不具備,自己先拿了現錢再說。
等張偉回到馬車等候點,正好趕上馬車來到,眾人催張偉趕緊上車,然後趁著天還亮匆匆趕回清水鎮了。
張偉四人回到張家村正好天完全暗下來。
晚上張偉拿著三十兩銀子不知道怎麽跟張父張母說。
用區區幾頁紙換三十兩銀子這個事太超出他們的認知了,於是張偉決定先不告訴父母,反正家裏現在沒有急用錢。
縣城的富文書局比清水鎮上的富文書局大三倍左右,並且主樓有兩層樓。
張偉費了好一番口舌才見到書局的李掌櫃,張偉看出掌櫃眼中輕視之意。
張偉實在是太年輕了,衣著打扮也不像什麽世家富貴子弟。
因此張偉隻能開門見山的說明來意,當然他沒有說話本是自己所作,隻說受長者所托,有幾份話本稿件問李掌櫃的收不收。
李掌櫃有點不耐煩說:“收是自然收的,不過我們富文書局可是湖廣乃至整個南方最大的書局之一,可不是什麽稿子都要,你先拿過來我看看。”
張偉也不廢話,把《少年淩雲誌》的前兩章遞了過去:“請您過目。“
李掌櫃拿過稿件看起來,很快他就看完了,然後有點詫異的看著張偉。
過了會,李掌櫃調整好語氣說道:“這寫也的也一般啊,怎麽還故弄玄虛的隻有開頭,是沒有寫完,還是不肯示人。”
張偉從李掌櫃詫異的眼光中就知道他撒謊了,至少按李掌櫃的標準,這話本寫的相當不錯。
隻是看張偉年輕,想詐一詐張偉或者是想砍價。
張偉想清楚了這層,平靜的說道:“家叔已經將此書完結了,如果是這樣價格合適,明天小子就可以把全本帶來交給貴書局。”
李掌櫃的沒有開價,反而問道:“你叔打算怎麽賣?”
張偉心裏盤算了一下,大著膽子開了一個價:“兩萬字,二十章,兩百兩,一次性結清。”
李掌櫃撲哧一下笑了出來:“你們叔侄想錢想瘋了吧,你叔又不是什麽有名氣的大家,這稿子質量也一般。”
\"我是看在大家都是武隆人,冒著風險收這稿子的,萬一到時候賣虧了,我可是要吃掛落的。你可別獅子大開口呀。”
張偉於是回道:“那請李掌櫃開個價”
李掌櫃說道:“簽個協議,我們書局十兩銀子買了這稿子,如果後麵這話本賣了千冊以上,再付十兩。
如果能賣上一萬冊以上,總局肯定有獎勵,到時候按獎勵比例給你們分紅,要是千冊都賣不了,我們書局也掙不了錢,那就是十兩買斷了。”
大夏的話本市場的確已經出現了這種協議買賣,類似後世的對賭協議。
這種協議自然對買方有利,畢竟到底到底賣了多少,有多少利潤都書局說了算。
普通的話本作者完全沒有議價的權力。
或許隻有名作家對上重信用的大書局,這種協議才有一定公平性。
張偉說道:“李掌櫃,這稿子的質量如何你我心知肚明,十兩的買斷價實在是太低了。這樣,一百兩買斷,後麵的分紅可以降低點。”
李掌櫃看了一眼張偉:“就十兩,不能讓本掌櫃給你們擔風險。”
張偉看李掌櫃一點還價的意思者沒有,又是一副滿臉決絕的樣子,知道他已經決意要砍這個價了。
多說無益,其他稿子也沒有拿出來的必要,隻好說道:“小子多有打擾,告辭了。”然後轉身就走。
這裏李掌櫃在身後說道:“小兄弟自己能作主麽,說不定令叔願意賣呢”
李掌櫃心理還是挺看好張偉手中的稿子的,但是不可能為此冒任何風險的,畢竟安穩最重要。
張偉沒有回頭的走出富文書局,在北城轉了一會又到了另一家大書局“湘雅書局”。
光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家重點在湖廣南省經營的書局,在本省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讓張偉失望的是,湘雅書局掌櫃跟富文書局掌櫃的態度差不多,隻不過比富文書局掌櫃多出了五兩的買斷費。
《少年淩雲誌》是張偉每生第一個寫的話本,傾注了張偉大量的心血,張偉實在舍不得這樣低價出售。
於是張偉不死心的走進一家新開的大書局”金陵書局“,看名字知道是南京那邊來的書局,在武隆縣不過新開了半年多。
張偉一走進去就發現這家書局特別新,當張偉向店員要求見掌櫃時,發現這邊的員工應該不是本地人,官話說的比本地人標準的多。
店員也比其他兩家的要客氣多,不一會就聽到一個富態的中年人來到麵前說:”不知這位公子找張某有何指教。“
張偉施了一禮說:“小子見過張掌櫃,小子這裏有幾個新寫的話本,不知道貴書局是否收稿子。“
張掌櫃笑著回複“收當然是收的,不過,公子可否讓某先看看話本?”
張偉照例先遞上兩章《少年淩雲誌》,張掌櫃不一會就看完了,然後拍了拍手說到:“不錯不錯,好文章,這個很引人入勝啊,後麵沒有了?“
張偉:“有是有,不過這個要先談一談稿費。“
張掌櫃看了看張偉,然後說“這個以後再說,還有其他稿子嗎?“
於是張偉拿了半本《聶小倩》給張掌櫃,張掌櫃仔細看了幾篇後問:“這個也寫完了吧,公子可否聽張某一言“
張偉:“張掌櫃請說。“
張掌櫃:“公子的長篇寫的極好,很有可能成為爆款,但公子應該去長沙或者南京那邊賣,我們這種縣級或一般府級的書局掌櫃是出不起很高的買斷價,想必公子已經試過了。”
”倒是這個《聶小倩》應該是個短篇,張公子打算怎麽出手?”
張偉聽了張掌櫃的話,知道自己可能的確找錯地方了。
但看樣子張掌櫃對《聶小倩》興趣比較大,於是開了一個稍高的價格:“六十兩,稿子就歸貴書局。”
張掌櫃:“太高了,二十兩差不多,這個應該是最高價了。”
張偉:“二十兩太低了,這個故事費了小子不少心血。”
一番拉扯後,最後三十兩成交。
立了個錢貨兩訖的字據後,張掌櫃一臉微笑著對張偉說:“小公子,收這個《聶小倩》我可是擔了責任的,那個長篇《少年淩雲誌》你一定要優先考慮我們書局呀。
\"長沙店的掌櫃是我堂兄,他的權限大,你去找他,他一定能給你個滿意的價格。”
張偉拿了三十兩銀子,一時間感覺張掌櫃真是個好人,嘴上自然答應了張掌櫃的要求。
這三十兩可比自己賣對聯賺的容易太多了。
雖然隱約覺得後世在全國大火的《聶小倩》價值絕對遠遠不止區區三十兩。
但是心裏還是安慰自己,後世《聶小倩》能大火也是有很多條件的,現在條件不具備,自己先拿了現錢再說。
等張偉回到馬車等候點,正好趕上馬車來到,眾人催張偉趕緊上車,然後趁著天還亮匆匆趕回清水鎮了。
張偉四人回到張家村正好天完全暗下來。
晚上張偉拿著三十兩銀子不知道怎麽跟張父張母說。
用區區幾頁紙換三十兩銀子這個事太超出他們的認知了,於是張偉決定先不告訴父母,反正家裏現在沒有急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