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剛露一點亮,張偉就已經起床,簡單洗漱後,張偉沿著宿舍慢跑了一刻鍾。
跑完後張偉又來到院前,按著自己對第七\/八套廣播體操的記憶,做了一刻鍾的體操,伸展一下身體各個部位。
待到體操做完,身體微微出汗,張偉結束鍛煉,準備去食堂打點熱水。
出門正好碰到付同程打水回來,付同程對張偉說:“還沒吃吧,我給你帶了熱水回來,一起吃吧。”
張偉自然同意,他倆之間不用虛假的客氣。
張偉回房間拿上兩個雜糧饃,一點小鹹菜來到乙四號房,和付同程一邊吃一邊聊天:“阿程,你今天什麽打算。”
“今天上午背論語看《論語》的經義,然後下午找一篇我們今年院試考的優秀策論自己仿寫一篇。
要是還有時間就去河裏遊兩圈,你呢?“
“我要主攻《孟子》,你知道我四書中最差的就是《孟子》了“
“你四書還差,你四書都能背了吧。”
“嘿嘿,還不熟練。”
“對了,算術要不要給你補一補,你這次院試的算術五題錯了兩題吧。”
“算術?不瞞你說,我這些天得了天神指點,算術全會了。”
“呸,不吹牛會死啊,不跟你浪費時間了,我要去借讀室用功了。“
唉,說實話就是沒人信,張偉心想。
張偉也不知道該怎麽解釋,為了不被當成妖孽,反正靈魂穿越這件事是打死也不會跟任何人說的。
兩人草草吃完早餐,分別帶上書本和筆墨來到借讀室學習。
上午的借讀室幾乎滿員。
除了張偉\/付同程這種專門的借讀生十七八個,還有幾個鎮上和附近的老童生也是早早來到借讀室。
至於他們交多少錢,張偉不得而知。
聽說這種隻是上午來借讀的童生學子,李秀才完全按人來收費,關係好或者特別有希望考上秀才的童生幾乎是不收費的。
張偉挑了一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後,拿出《孟子》開始學習。
“孟子見梁惠王…”張偉開始細讀起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隨著讀書聲,張偉開始理解起孟子的思想來。
孟子思想一直是儒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子主張“仁政”,強調統治者應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關心百姓的疾苦,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他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點在後世看來是最為寶貴的論點,在這個時代的統治者看來卻有點倒反天罡,所以策論文中很少考到。
在人性論方麵,孟子主張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善良的本性,通過後天的培養和擴充,可以發展成為仁、義、禮、智等道德品質。
張偉一直對性善或性惡論都抱有一定質疑。
不過在科考中如果遇到孟子的考題,肯定會按孟老夫子的意思來做答,考試嘛,不寒磣。
張偉一邊誦讀著《孟子》,一邊參照《欽定四書通義》做著詳細的筆記。
張偉時而低聲吟誦,時而閉目沉思,完全沉浸在了孟子思想的智慧海洋中。
付同程坐在張偉的旁邊,他在認真地溫習《論語》,偶爾抬頭看看張偉,眼中流露出敬佩之情。
付同程了解張偉的聰慧或許一般,但他的勤奮和毅力是他所有同學中屈指可數的。
時間一點點流逝,太陽已經掛到中空,一個上午的學習即將結束,張偉感到既疲憊又充實。
把《欽定四書通義-孟子篇》讀完,把其中要點和易錯點抄寫一篇後,張偉放下筆伸了個懶腰。
張偉抬頭一看,已經有部分同學離開借讀室去吃飯了。
張偉對還在看書的付同程說:“走啊,阿程,吃飯去!”
付同程頭也沒抬的回到:”等一下,還有最後一小段。“
大約半柱香後,張偉和付同程來到食堂。
兩人各自要了一份八文套餐回到乙院一起吃飯,正推開乙院大門就看到原本打開的乙三號房門馬上關上了。
兩人相視一笑,在乙一號坐下後,付同程小聲說:“李師兄肯定又吃肉了。“
張偉回道:”李師兄對自己倒是挺舍得的“
付同程說:“別管他了,把你家的鹹菜拿出來就飯。“
盡管食堂的八文套餐量不算少,特別是便宜的雜糧飯和素菜份量著實不少。
但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兩個大小夥來說,也就吃了個七八成飽。
特別是一上午腦力消耗特別大,但沒有正經葷菜補充,身體其實還是有點跟不上的。
吃完飯後付同程回房間休息,兩人稍事休息後又開始了下午的學習。
張偉帶了本《優秀時文仿寫技巧》來借讀室,準備仿寫一篇往年院試的策論時文。
張偉隨意翻開一篇:大順元年,河南商洛地區的院試題—試論如何“求得真才”。
張偉看完題目,沒有先看範文,而是想了想自己應該怎麽寫。
一下子湧出好多的思路。
但是仔細一分析,又發現發很多方向都沒法下筆,一條條排除後,張偉留下兩個思路。
然後再打開範文對照,一字一句研究範文後,再從整體上再理解全文的思路,最後重新構思。
張偉閉目在大腦中構思良久後開始動筆:
“知行合一,真才乃成…”
“夫學問之道,求真為本,實用為要…
隨著最後一筆的落下,張偉滿意地看著自己的作品。
能清楚表達自己所想之七八成,這個功力在院試這個級別完全夠用了。
張偉拿起自己的策論又反複檢查閱讀了兩遍。
確認無誤後,看了看借讀室的簡易沙漏,現在大概在申時七刻,天還沒暗。
付同程還在寫策論中,李輝師兄也還在搖頭晃腦的讀著經書,借讀室總共還有十七八個人在用功學習。
張偉沒有打擾其他人學習,收拾完書本後默默退出借讀室回到宿舍區乙院。
回到號房,張偉整理了一下衛生,按照後世的記憶先打一套八段錦。然後再繞宿舍慢跑兩圈。
做完後張偉帶著自己的水壺去打開水了。
雖然要鍛煉身體,但張偉基本上不會做任何劇烈運動,因為怕餓。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普通人是不吃晚餐的,特別是清水鎮這個偏遠小鎮,別說食堂晚上不開,鎮上普通飯館晚上也不開門。
晚上要吃東西,也隻能吃些做好的饃饃,這還是張偉這樣晚上要學習的人才有的“特權”。
當然這裏說的都是普通人。
聽經常不在宿舍的本鎮首富之子方大為方公子說,他家就一直吃三頓,權貴之家不在討論之內。
用開水就著吃了兩個雜糧饃之後,張偉晚上帶上一本《詩三百》去借讀室再次奮鬥起來。
這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枯燥乏味之極,但正是張偉這等讀書人奮鬥的痕跡。
張偉慢慢覺得自己的科考底蘊每天都深厚了一點,對一年後的院試也越來越有期盼。
跑完後張偉又來到院前,按著自己對第七\/八套廣播體操的記憶,做了一刻鍾的體操,伸展一下身體各個部位。
待到體操做完,身體微微出汗,張偉結束鍛煉,準備去食堂打點熱水。
出門正好碰到付同程打水回來,付同程對張偉說:“還沒吃吧,我給你帶了熱水回來,一起吃吧。”
張偉自然同意,他倆之間不用虛假的客氣。
張偉回房間拿上兩個雜糧饃,一點小鹹菜來到乙四號房,和付同程一邊吃一邊聊天:“阿程,你今天什麽打算。”
“今天上午背論語看《論語》的經義,然後下午找一篇我們今年院試考的優秀策論自己仿寫一篇。
要是還有時間就去河裏遊兩圈,你呢?“
“我要主攻《孟子》,你知道我四書中最差的就是《孟子》了“
“你四書還差,你四書都能背了吧。”
“嘿嘿,還不熟練。”
“對了,算術要不要給你補一補,你這次院試的算術五題錯了兩題吧。”
“算術?不瞞你說,我這些天得了天神指點,算術全會了。”
“呸,不吹牛會死啊,不跟你浪費時間了,我要去借讀室用功了。“
唉,說實話就是沒人信,張偉心想。
張偉也不知道該怎麽解釋,為了不被當成妖孽,反正靈魂穿越這件事是打死也不會跟任何人說的。
兩人草草吃完早餐,分別帶上書本和筆墨來到借讀室學習。
上午的借讀室幾乎滿員。
除了張偉\/付同程這種專門的借讀生十七八個,還有幾個鎮上和附近的老童生也是早早來到借讀室。
至於他們交多少錢,張偉不得而知。
聽說這種隻是上午來借讀的童生學子,李秀才完全按人來收費,關係好或者特別有希望考上秀才的童生幾乎是不收費的。
張偉挑了一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後,拿出《孟子》開始學習。
“孟子見梁惠王…”張偉開始細讀起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隨著讀書聲,張偉開始理解起孟子的思想來。
孟子思想一直是儒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子主張“仁政”,強調統治者應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關心百姓的疾苦,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他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點在後世看來是最為寶貴的論點,在這個時代的統治者看來卻有點倒反天罡,所以策論文中很少考到。
在人性論方麵,孟子主張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善良的本性,通過後天的培養和擴充,可以發展成為仁、義、禮、智等道德品質。
張偉一直對性善或性惡論都抱有一定質疑。
不過在科考中如果遇到孟子的考題,肯定會按孟老夫子的意思來做答,考試嘛,不寒磣。
張偉一邊誦讀著《孟子》,一邊參照《欽定四書通義》做著詳細的筆記。
張偉時而低聲吟誦,時而閉目沉思,完全沉浸在了孟子思想的智慧海洋中。
付同程坐在張偉的旁邊,他在認真地溫習《論語》,偶爾抬頭看看張偉,眼中流露出敬佩之情。
付同程了解張偉的聰慧或許一般,但他的勤奮和毅力是他所有同學中屈指可數的。
時間一點點流逝,太陽已經掛到中空,一個上午的學習即將結束,張偉感到既疲憊又充實。
把《欽定四書通義-孟子篇》讀完,把其中要點和易錯點抄寫一篇後,張偉放下筆伸了個懶腰。
張偉抬頭一看,已經有部分同學離開借讀室去吃飯了。
張偉對還在看書的付同程說:“走啊,阿程,吃飯去!”
付同程頭也沒抬的回到:”等一下,還有最後一小段。“
大約半柱香後,張偉和付同程來到食堂。
兩人各自要了一份八文套餐回到乙院一起吃飯,正推開乙院大門就看到原本打開的乙三號房門馬上關上了。
兩人相視一笑,在乙一號坐下後,付同程小聲說:“李師兄肯定又吃肉了。“
張偉回道:”李師兄對自己倒是挺舍得的“
付同程說:“別管他了,把你家的鹹菜拿出來就飯。“
盡管食堂的八文套餐量不算少,特別是便宜的雜糧飯和素菜份量著實不少。
但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兩個大小夥來說,也就吃了個七八成飽。
特別是一上午腦力消耗特別大,但沒有正經葷菜補充,身體其實還是有點跟不上的。
吃完飯後付同程回房間休息,兩人稍事休息後又開始了下午的學習。
張偉帶了本《優秀時文仿寫技巧》來借讀室,準備仿寫一篇往年院試的策論時文。
張偉隨意翻開一篇:大順元年,河南商洛地區的院試題—試論如何“求得真才”。
張偉看完題目,沒有先看範文,而是想了想自己應該怎麽寫。
一下子湧出好多的思路。
但是仔細一分析,又發現發很多方向都沒法下筆,一條條排除後,張偉留下兩個思路。
然後再打開範文對照,一字一句研究範文後,再從整體上再理解全文的思路,最後重新構思。
張偉閉目在大腦中構思良久後開始動筆:
“知行合一,真才乃成…”
“夫學問之道,求真為本,實用為要…
隨著最後一筆的落下,張偉滿意地看著自己的作品。
能清楚表達自己所想之七八成,這個功力在院試這個級別完全夠用了。
張偉拿起自己的策論又反複檢查閱讀了兩遍。
確認無誤後,看了看借讀室的簡易沙漏,現在大概在申時七刻,天還沒暗。
付同程還在寫策論中,李輝師兄也還在搖頭晃腦的讀著經書,借讀室總共還有十七八個人在用功學習。
張偉沒有打擾其他人學習,收拾完書本後默默退出借讀室回到宿舍區乙院。
回到號房,張偉整理了一下衛生,按照後世的記憶先打一套八段錦。然後再繞宿舍慢跑兩圈。
做完後張偉帶著自己的水壺去打開水了。
雖然要鍛煉身體,但張偉基本上不會做任何劇烈運動,因為怕餓。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普通人是不吃晚餐的,特別是清水鎮這個偏遠小鎮,別說食堂晚上不開,鎮上普通飯館晚上也不開門。
晚上要吃東西,也隻能吃些做好的饃饃,這還是張偉這樣晚上要學習的人才有的“特權”。
當然這裏說的都是普通人。
聽經常不在宿舍的本鎮首富之子方大為方公子說,他家就一直吃三頓,權貴之家不在討論之內。
用開水就著吃了兩個雜糧饃之後,張偉晚上帶上一本《詩三百》去借讀室再次奮鬥起來。
這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枯燥乏味之極,但正是張偉這等讀書人奮鬥的痕跡。
張偉慢慢覺得自己的科考底蘊每天都深厚了一點,對一年後的院試也越來越有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