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山莊的時光,讓他們忘卻了一切煩惱,盡情享受著彼此陪伴的歡樂。
望著遠去的車輛,留下的同學心裏雖有些不舍,但很快,又被山莊裏新一天的歡樂氛圍所感染。
葉銘轉身對大夥說:“雖然他們走了,但咱們今天接著嗨,把這份快樂延續下去!”
在山莊連著玩了兩三天了,大夥雖說意猶未盡,可對山莊山下的村鎮也滿是好奇,一致決定去那兒轉轉。
大家沿著遊山路,一路往下。
剛到村鎮,熱鬧喜慶的氛圍便撲麵而來。
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高高掛,紅底金字的春聯貼滿家家戶戶的門庭,處處洋溢著正月裏獨有的歡樂。
集市上,吆喝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
這邊,賣糖葫蘆的大爺舉著一串串紅彤彤的糖葫蘆,大聲叫賣:“又甜又脆的糖葫蘆嘞,快來嚐嚐!”
孩子們拽著大人的衣角,眼巴巴地盯著糖葫蘆,吵著鬧著要買。
不遠處,賣剪紙的攤位前圍滿了人,攤主熟練地展示著剪紙技藝,剪刀在彩紙間靈活飛舞,不一會兒,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便躍然紙上。
宋琪拉著葉銘,穿梭在人群裏,眼睛都看直了。
“哇,這也太熱鬧了,比我們前幾天還要熱鬧。”她興奮地說道。
葉銘笑著點頭,“是啊,好久沒感受過這麽濃厚的過年氛圍了。”
他們路過一個戲台,台上正唱著熱鬧的戲曲。
演員們身著華麗戲服,扮相精美,舉手投足間盡顯功底。
台下觀眾圍得裏三層外三層,有的站在小板凳上,伸長脖子往裏瞧;有的嗑著瓜子,看得津津有味,時不時爆發出熱烈掌聲。
莊天華對傳統戲曲一竅不通,沒看一會兒就覺得無聊,眼睛開始四處打量。
忽然,他瞧見不遠處有人在舞龍舞獅,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扯著嗓子喊:“快,那邊有舞龍舞獅,咱們快去看看!”
大夥一聽,立刻來了精神,快步朝那邊走去。
隻見一條金黃色的長龍在舞龍人的舞動下,上下翻騰、蜿蜒遊走,時而穿梭如雲間,時而俯衝似破浪。
一旁的獅子也不甘示弱,閃轉騰挪,做出各種俏皮動作,引得周圍觀眾陣陣叫好。
同學們也被這熱鬧場麵感染,跟著人群歡呼呐喊。
同學們在村鎮的街道上漫步,沉浸在熱鬧的氛圍中。
這時,一位麵容和善、身形微胖的中年婦女笑著朝他們走來,目光落在宋琪身上,熱情地招呼道:“琪琪,你又來鎮上玩兒啦。”
宋琪先是一愣,隨即認出是鄰居家的張姨,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張姨,是啊,我在山上的山莊我同學玩了幾天,今天就下來逛逛。”
說著,宋琪轉身向同學們介紹:“這是我鄰居家的張姨,小時候沒少照顧我呢。”
同學們紛紛禮貌地問好:“張姨好!”
張姨笑著點頭回應,目光在葉銘和莊天華身上停留片刻,說道:“哎呀,這不是莊天華和葉銘嘛,你們又來啦?我們這裏年味兒很重,我們玩的開心嗎?”
葉銘和莊天華笑著打招呼:“玩的開心,張姨,您還記得我們呐。”
張姨樂嗬地說:“那哪能忘啊,之前放假的時候,你們天天來找琪琪玩。”
宋琪好奇地問:“張姨,您這是忙啥去呀?”
張姨晃了晃手中的袋子,說道:“這不正月裏,家裏來客人,我去買點菜。你們今天可得多逛逛,這幾天鎮上可熱鬧了,到處都有活動。”
莊天華迫不及待地問:“張姨,都有啥活動呀?您給我們講講唄。”
張姨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來:“晚上廣場上有煙花秀,可漂亮了。還有燈謎會,猜對了能贏小獎品呢。對了,村頭的祠堂還有民俗展覽,能看到不少老物件和傳統手工藝品。”
同學們聽著眼睛都亮了,宋琪興奮地說:“哇,聽起來好有意思,張姨,太感謝您啦,不然我們都不知道呢。”
張姨笑著擺擺手:“跟姨客氣啥,你們好好玩,有啥不懂的就問街上的人,大家都熱情著呢。”
告別張姨後,同學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立刻商量著接下來的行程,準備好好體驗一番張姨介紹的精彩活動。
逛累了,大家走進一家小吃店,點了當地特色美食。
熱氣騰騰的湯圓、軟糯香甜的糍粑、酥脆可口的煎餃擺滿一桌。
大家一邊品嚐美食,一邊分享著今天在村鎮裏的新奇見聞,歡聲笑語回蕩在店裏。
吃完飯後,同學們懷揣著對民俗文化的好奇,徑直前往祠堂。
一踏入祠堂,古舊的氣息裹挾著濃厚的曆史韻味撲麵而來。
祠堂正中央,擺放著一列雕花精美的木質桌椅,表麵的漆色雖已斑駁,卻難掩往昔的華貴。
其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老物件,一隻銅製的水煙壺,造型古樸,壺身雕刻的龍鳳圖案在歲月摩挲下,仍透著精致與細膩。
旁邊的舊算盤,珠子顆顆圓潤,仿佛在無聲訴說著曾經的商業繁華。
再往裏走,便是傳統手工藝品的展示區。
一幅幅剪紙作品靈動鮮活,花鳥魚蟲、人物百態躍然紙上。
其中一幅以春節為主題的剪紙,紅燈籠、鞭炮、福字等元素巧妙融合,線條流暢,讓人驚歎不已。
不遠處,一排精美的刺繡作品吸引了眾人目光。
絲線在繡布上交織出栩栩如生的畫麵,有嬌豔欲滴的牡丹、展翅翱翔的鳳凰。
針法細膩,色彩搭配和諧,每一針每一線都傾注著匠人的心血。
宋琪站在一幅刺繡前,看得入神,輕聲說道:“這些手工藝品太精美了,蘊含著老一輩人的智慧與匠心。”
葉銘點頭讚同:“是啊,以前隻是聽說,今天親眼見到,才真正感受到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莊天華對一個竹編的蟈蟈籠愛不釋手,翻來覆去地打量:“這竹編工藝太絕了,這麽精細,得花多少時間啊。”
同學們在祠堂裏流連忘返,仔細端詳著每一件展品,時而驚歎,時而小聲交流。
他們沉醉於這民俗文化的海洋,感受著傳統文化穿越時空散發的獨特魅力。
這次民俗展覽,不僅讓大家大開眼界,更在心底種下了對傳統文化熱愛與傳承的種子 。
望著遠去的車輛,留下的同學心裏雖有些不舍,但很快,又被山莊裏新一天的歡樂氛圍所感染。
葉銘轉身對大夥說:“雖然他們走了,但咱們今天接著嗨,把這份快樂延續下去!”
在山莊連著玩了兩三天了,大夥雖說意猶未盡,可對山莊山下的村鎮也滿是好奇,一致決定去那兒轉轉。
大家沿著遊山路,一路往下。
剛到村鎮,熱鬧喜慶的氛圍便撲麵而來。
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大紅燈籠高高掛,紅底金字的春聯貼滿家家戶戶的門庭,處處洋溢著正月裏獨有的歡樂。
集市上,吆喝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
這邊,賣糖葫蘆的大爺舉著一串串紅彤彤的糖葫蘆,大聲叫賣:“又甜又脆的糖葫蘆嘞,快來嚐嚐!”
孩子們拽著大人的衣角,眼巴巴地盯著糖葫蘆,吵著鬧著要買。
不遠處,賣剪紙的攤位前圍滿了人,攤主熟練地展示著剪紙技藝,剪刀在彩紙間靈活飛舞,不一會兒,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便躍然紙上。
宋琪拉著葉銘,穿梭在人群裏,眼睛都看直了。
“哇,這也太熱鬧了,比我們前幾天還要熱鬧。”她興奮地說道。
葉銘笑著點頭,“是啊,好久沒感受過這麽濃厚的過年氛圍了。”
他們路過一個戲台,台上正唱著熱鬧的戲曲。
演員們身著華麗戲服,扮相精美,舉手投足間盡顯功底。
台下觀眾圍得裏三層外三層,有的站在小板凳上,伸長脖子往裏瞧;有的嗑著瓜子,看得津津有味,時不時爆發出熱烈掌聲。
莊天華對傳統戲曲一竅不通,沒看一會兒就覺得無聊,眼睛開始四處打量。
忽然,他瞧見不遠處有人在舞龍舞獅,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扯著嗓子喊:“快,那邊有舞龍舞獅,咱們快去看看!”
大夥一聽,立刻來了精神,快步朝那邊走去。
隻見一條金黃色的長龍在舞龍人的舞動下,上下翻騰、蜿蜒遊走,時而穿梭如雲間,時而俯衝似破浪。
一旁的獅子也不甘示弱,閃轉騰挪,做出各種俏皮動作,引得周圍觀眾陣陣叫好。
同學們也被這熱鬧場麵感染,跟著人群歡呼呐喊。
同學們在村鎮的街道上漫步,沉浸在熱鬧的氛圍中。
這時,一位麵容和善、身形微胖的中年婦女笑著朝他們走來,目光落在宋琪身上,熱情地招呼道:“琪琪,你又來鎮上玩兒啦。”
宋琪先是一愣,隨即認出是鄰居家的張姨,臉上立刻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張姨,是啊,我在山上的山莊我同學玩了幾天,今天就下來逛逛。”
說著,宋琪轉身向同學們介紹:“這是我鄰居家的張姨,小時候沒少照顧我呢。”
同學們紛紛禮貌地問好:“張姨好!”
張姨笑著點頭回應,目光在葉銘和莊天華身上停留片刻,說道:“哎呀,這不是莊天華和葉銘嘛,你們又來啦?我們這裏年味兒很重,我們玩的開心嗎?”
葉銘和莊天華笑著打招呼:“玩的開心,張姨,您還記得我們呐。”
張姨樂嗬地說:“那哪能忘啊,之前放假的時候,你們天天來找琪琪玩。”
宋琪好奇地問:“張姨,您這是忙啥去呀?”
張姨晃了晃手中的袋子,說道:“這不正月裏,家裏來客人,我去買點菜。你們今天可得多逛逛,這幾天鎮上可熱鬧了,到處都有活動。”
莊天華迫不及待地問:“張姨,都有啥活動呀?您給我們講講唄。”
張姨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來:“晚上廣場上有煙花秀,可漂亮了。還有燈謎會,猜對了能贏小獎品呢。對了,村頭的祠堂還有民俗展覽,能看到不少老物件和傳統手工藝品。”
同學們聽著眼睛都亮了,宋琪興奮地說:“哇,聽起來好有意思,張姨,太感謝您啦,不然我們都不知道呢。”
張姨笑著擺擺手:“跟姨客氣啥,你們好好玩,有啥不懂的就問街上的人,大家都熱情著呢。”
告別張姨後,同學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立刻商量著接下來的行程,準備好好體驗一番張姨介紹的精彩活動。
逛累了,大家走進一家小吃店,點了當地特色美食。
熱氣騰騰的湯圓、軟糯香甜的糍粑、酥脆可口的煎餃擺滿一桌。
大家一邊品嚐美食,一邊分享著今天在村鎮裏的新奇見聞,歡聲笑語回蕩在店裏。
吃完飯後,同學們懷揣著對民俗文化的好奇,徑直前往祠堂。
一踏入祠堂,古舊的氣息裹挾著濃厚的曆史韻味撲麵而來。
祠堂正中央,擺放著一列雕花精美的木質桌椅,表麵的漆色雖已斑駁,卻難掩往昔的華貴。
其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老物件,一隻銅製的水煙壺,造型古樸,壺身雕刻的龍鳳圖案在歲月摩挲下,仍透著精致與細膩。
旁邊的舊算盤,珠子顆顆圓潤,仿佛在無聲訴說著曾經的商業繁華。
再往裏走,便是傳統手工藝品的展示區。
一幅幅剪紙作品靈動鮮活,花鳥魚蟲、人物百態躍然紙上。
其中一幅以春節為主題的剪紙,紅燈籠、鞭炮、福字等元素巧妙融合,線條流暢,讓人驚歎不已。
不遠處,一排精美的刺繡作品吸引了眾人目光。
絲線在繡布上交織出栩栩如生的畫麵,有嬌豔欲滴的牡丹、展翅翱翔的鳳凰。
針法細膩,色彩搭配和諧,每一針每一線都傾注著匠人的心血。
宋琪站在一幅刺繡前,看得入神,輕聲說道:“這些手工藝品太精美了,蘊含著老一輩人的智慧與匠心。”
葉銘點頭讚同:“是啊,以前隻是聽說,今天親眼見到,才真正感受到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莊天華對一個竹編的蟈蟈籠愛不釋手,翻來覆去地打量:“這竹編工藝太絕了,這麽精細,得花多少時間啊。”
同學們在祠堂裏流連忘返,仔細端詳著每一件展品,時而驚歎,時而小聲交流。
他們沉醉於這民俗文化的海洋,感受著傳統文化穿越時空散發的獨特魅力。
這次民俗展覽,不僅讓大家大開眼界,更在心底種下了對傳統文化熱愛與傳承的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