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窗戶輕柔地灑在餐桌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準備享用早餐。
宋媽媽看了看旁邊空著的座位,不禁有些疑惑,說道:“琪琪今天怎麽還沒起來呀?我去看看吧。”
宋媽媽邊說著邊站起身來,正準備往宋琪房間走去叫她起床。
宋奶奶見狀,趕忙擺了擺手,連忙說道:“不用,不用,讓她多睡會兒吧,乖乖平日裏上學也挺辛苦的,好不容易放個假,可得好好補補覺呀。”
臉上滿是疼惜的神情。
宋媽媽聽了宋奶奶這話,覺得挺有道理,便笑著點了點頭,又緩緩坐了下來。
拿起餐具繼續享用起早餐來,嘴裏還念叨著:“也是,難得放假,就讓她多睡會兒吧,等她睡醒了再說。”
一家人又接著有說有笑地吃起早飯了。
宋琪迷迷糊糊地睜開眼,伸了個懶腰,慢悠悠地從床上爬起來,簡單洗漱後走出房間。
結果發現屋子裏安安靜靜的,各個房間轉了一圈,發現家裏人都已經出門了,隻剩下她自己,一時間還有些發愣。
可肚子卻開始“咕咕”叫了起來,宋琪想著沒人在家也得把肚子填飽呀,便踱步來到了廚房。
一進去,就這兒翻翻,那兒找找,眼睛在櫥櫃、冰箱各個地方掃視著。
宋琪站思索了一會兒,看著櫥櫃裏擺著的幾盤菜,覺得熱起來太麻煩了,便打消了熱菜的念頭。
隨後眼睛一亮,決定炒個蛋炒飯簡單對付一下。
她先從冰箱裏拿出雞蛋,輕輕在碗沿一磕,把蛋液打進碗裏,拿筷子快速攪拌起來。
接著又去盛了一碗米飯放在一旁備用,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下鍋開炒。
宋琪熟練地打開爐灶,火苗“噌”地一下躥了起來,她往鍋裏倒了些油,看著油慢慢熱起來,微微泛起油花的時候,便把攪拌好的蛋液緩緩倒進鍋裏。
瞬間,蛋液在熱油中迅速膨脹、凝固,她拿著鏟子快速翻炒著,不一會兒,雞蛋就炒得金黃蓬鬆了。
緊接著,她把盛好的米飯也倒入鍋中,和雞蛋一起不停地翻炒,讓每一粒米飯都裹上蛋液。
隨後,又從剩菜裏挑了些愛吃的,往鍋裏加了點兒,再撒上適量的佐料,繼續翻炒均勻,不多會兒,陣陣香味就飄了出來。
宋琪見炒得差不多了,便關火,利落地把蛋炒飯盛出鍋,端到了餐桌上。
宋琪興致勃勃地拿起勺子,滿滿舀了一勺蛋炒飯送入口中,腮幫子一鼓一鼓地用力嚼了起來,隨後脖子一伸,順利咽了下去。
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忍不住誇讚道:“嗯,好吃!真沒想到我自己還能炒出這麽美味的蛋炒飯呢。”
宋琪吃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沒一會兒工夫,一碗蛋炒飯就被她風卷殘雲般吃得幹幹淨淨了。
她心滿意足,站起身來,端著碗走到水槽邊,仔仔細細地把碗洗幹淨,又將廚房收拾得整整齊齊。
做完這一切後,她慢慢悠悠地走出來,站在院子裏,望著周圍熟悉的景象發起呆來,思緒似乎飄到了很遠的地方。
就在宋琪站在那兒發呆的時候,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了,宋媽媽端著一盆菜從外麵走了進來。
一抬眼瞧見宋琪站在那兒,臉上立馬露出了笑容,說道:“琪琪,你醒了呀,睡飽了沒?這會兒餓不餓呀?”
邊說著邊往廚房走去,腳步輕快又利落。
宋琪趕忙跟在宋媽媽身後往廚房走去,一邊走一邊好奇地問道:“媽,家裏其他人呢?怎麽都沒瞧見呀。”
媽媽忍不住笑了起來,一邊把盆裏的菜放在廚房的水池裏,一邊說道:“就你呀,睡到大中午才起來,這會兒家裏哪還有其他人呀。
你奶奶閑不住,出去溜達串門去了,你爺爺呢,也帶著你爸出去山裏看看有沒有菌菇采。
我呀,剛去地裏摘了些新鮮菜回來,準備晚飯吃。
給你留了午飯,我去給你熱熱。”
趕忙轉身就要往灶台走去,嘴裏念叨著:“吃涼的可不好呢。”
宋琪見狀,連忙伸手拉住宋媽媽,急忙說道:“媽,我吃過了,不用熱啦。”
媽媽一臉疑惑,停下腳步,看著他問道:“你吃的什麽呀?”
宋琪笑了笑,回答道:“我吃的蛋炒飯呀,還吃了你們給我留的菜呢,吃得可飽了。”
宋媽媽聽了宋琪這話,這才放下心來,微微點了點頭,轉身又走到水池旁邊。
打開水龍頭,水流“嘩嘩”地淌出來,她將剛摘回來的蔬菜放在水下,仔細地衝洗著。
宋琪走到媽媽身邊,輕聲說道:“媽媽,我幫你一起洗吧。”
一邊洗一邊還不忘跟宋媽媽嘮上幾句家常,臉上滿是輕鬆自在的神情。
宋琪手腳麻利地幫著宋媽媽把青菜仔細洗幹淨,又規規矩矩地放好。
然後拍了拍手上的水珠,抬頭對宋媽媽說道:“媽媽,我也出去轉轉了啊,也有好久沒來了,正好出去看看。”
說罷,便朝門口走去,還不忘回頭衝媽媽笑了笑。
推開門,踏出院子,我深吸了一口外麵的空氣。
村裏的空氣特別清新,吸進肺裏,滿是舒暢。
四周靜悄悄的,氛圍寧靜又愜意。
漫步走在村裏的小道上,腳下已不是兒時那綿軟的泥土,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水泥路或柏油路。
路麵寬闊了許多,車輛行駛在上邊,平穩又順暢。
路旁的野草在秋風裏輕輕晃動,像是在跟我打招呼,歡迎我回家。
還記得過去,每到雨天,這路就變得泥濘不堪,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摔個跟頭。
現在好了,新修的路四通八達,去哪兒都方便。
路兩邊的房子也有了變化,不少人家都蓋起了兩三層的小樓,外牆貼了漂亮的瓷磚,在陽光下亮閃閃的。
也有些許老房子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斑駁的牆壁。
有的屋頂上瓦片殘缺不全,長出了幾株不知名的野花,別有一番韻味。
路過鄰家院子,那棵老棗樹依舊枝繁葉茂。
宋媽媽看了看旁邊空著的座位,不禁有些疑惑,說道:“琪琪今天怎麽還沒起來呀?我去看看吧。”
宋媽媽邊說著邊站起身來,正準備往宋琪房間走去叫她起床。
宋奶奶見狀,趕忙擺了擺手,連忙說道:“不用,不用,讓她多睡會兒吧,乖乖平日裏上學也挺辛苦的,好不容易放個假,可得好好補補覺呀。”
臉上滿是疼惜的神情。
宋媽媽聽了宋奶奶這話,覺得挺有道理,便笑著點了點頭,又緩緩坐了下來。
拿起餐具繼續享用起早餐來,嘴裏還念叨著:“也是,難得放假,就讓她多睡會兒吧,等她睡醒了再說。”
一家人又接著有說有笑地吃起早飯了。
宋琪迷迷糊糊地睜開眼,伸了個懶腰,慢悠悠地從床上爬起來,簡單洗漱後走出房間。
結果發現屋子裏安安靜靜的,各個房間轉了一圈,發現家裏人都已經出門了,隻剩下她自己,一時間還有些發愣。
可肚子卻開始“咕咕”叫了起來,宋琪想著沒人在家也得把肚子填飽呀,便踱步來到了廚房。
一進去,就這兒翻翻,那兒找找,眼睛在櫥櫃、冰箱各個地方掃視著。
宋琪站思索了一會兒,看著櫥櫃裏擺著的幾盤菜,覺得熱起來太麻煩了,便打消了熱菜的念頭。
隨後眼睛一亮,決定炒個蛋炒飯簡單對付一下。
她先從冰箱裏拿出雞蛋,輕輕在碗沿一磕,把蛋液打進碗裏,拿筷子快速攪拌起來。
接著又去盛了一碗米飯放在一旁備用,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下鍋開炒。
宋琪熟練地打開爐灶,火苗“噌”地一下躥了起來,她往鍋裏倒了些油,看著油慢慢熱起來,微微泛起油花的時候,便把攪拌好的蛋液緩緩倒進鍋裏。
瞬間,蛋液在熱油中迅速膨脹、凝固,她拿著鏟子快速翻炒著,不一會兒,雞蛋就炒得金黃蓬鬆了。
緊接著,她把盛好的米飯也倒入鍋中,和雞蛋一起不停地翻炒,讓每一粒米飯都裹上蛋液。
隨後,又從剩菜裏挑了些愛吃的,往鍋裏加了點兒,再撒上適量的佐料,繼續翻炒均勻,不多會兒,陣陣香味就飄了出來。
宋琪見炒得差不多了,便關火,利落地把蛋炒飯盛出鍋,端到了餐桌上。
宋琪興致勃勃地拿起勺子,滿滿舀了一勺蛋炒飯送入口中,腮幫子一鼓一鼓地用力嚼了起來,隨後脖子一伸,順利咽了下去。
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忍不住誇讚道:“嗯,好吃!真沒想到我自己還能炒出這麽美味的蛋炒飯呢。”
宋琪吃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沒一會兒工夫,一碗蛋炒飯就被她風卷殘雲般吃得幹幹淨淨了。
她心滿意足,站起身來,端著碗走到水槽邊,仔仔細細地把碗洗幹淨,又將廚房收拾得整整齊齊。
做完這一切後,她慢慢悠悠地走出來,站在院子裏,望著周圍熟悉的景象發起呆來,思緒似乎飄到了很遠的地方。
就在宋琪站在那兒發呆的時候,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了,宋媽媽端著一盆菜從外麵走了進來。
一抬眼瞧見宋琪站在那兒,臉上立馬露出了笑容,說道:“琪琪,你醒了呀,睡飽了沒?這會兒餓不餓呀?”
邊說著邊往廚房走去,腳步輕快又利落。
宋琪趕忙跟在宋媽媽身後往廚房走去,一邊走一邊好奇地問道:“媽,家裏其他人呢?怎麽都沒瞧見呀。”
媽媽忍不住笑了起來,一邊把盆裏的菜放在廚房的水池裏,一邊說道:“就你呀,睡到大中午才起來,這會兒家裏哪還有其他人呀。
你奶奶閑不住,出去溜達串門去了,你爺爺呢,也帶著你爸出去山裏看看有沒有菌菇采。
我呀,剛去地裏摘了些新鮮菜回來,準備晚飯吃。
給你留了午飯,我去給你熱熱。”
趕忙轉身就要往灶台走去,嘴裏念叨著:“吃涼的可不好呢。”
宋琪見狀,連忙伸手拉住宋媽媽,急忙說道:“媽,我吃過了,不用熱啦。”
媽媽一臉疑惑,停下腳步,看著他問道:“你吃的什麽呀?”
宋琪笑了笑,回答道:“我吃的蛋炒飯呀,還吃了你們給我留的菜呢,吃得可飽了。”
宋媽媽聽了宋琪這話,這才放下心來,微微點了點頭,轉身又走到水池旁邊。
打開水龍頭,水流“嘩嘩”地淌出來,她將剛摘回來的蔬菜放在水下,仔細地衝洗著。
宋琪走到媽媽身邊,輕聲說道:“媽媽,我幫你一起洗吧。”
一邊洗一邊還不忘跟宋媽媽嘮上幾句家常,臉上滿是輕鬆自在的神情。
宋琪手腳麻利地幫著宋媽媽把青菜仔細洗幹淨,又規規矩矩地放好。
然後拍了拍手上的水珠,抬頭對宋媽媽說道:“媽媽,我也出去轉轉了啊,也有好久沒來了,正好出去看看。”
說罷,便朝門口走去,還不忘回頭衝媽媽笑了笑。
推開門,踏出院子,我深吸了一口外麵的空氣。
村裏的空氣特別清新,吸進肺裏,滿是舒暢。
四周靜悄悄的,氛圍寧靜又愜意。
漫步走在村裏的小道上,腳下已不是兒時那綿軟的泥土,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水泥路或柏油路。
路麵寬闊了許多,車輛行駛在上邊,平穩又順暢。
路旁的野草在秋風裏輕輕晃動,像是在跟我打招呼,歡迎我回家。
還記得過去,每到雨天,這路就變得泥濘不堪,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摔個跟頭。
現在好了,新修的路四通八達,去哪兒都方便。
路兩邊的房子也有了變化,不少人家都蓋起了兩三層的小樓,外牆貼了漂亮的瓷磚,在陽光下亮閃閃的。
也有些許老房子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斑駁的牆壁。
有的屋頂上瓦片殘缺不全,長出了幾株不知名的野花,別有一番韻味。
路過鄰家院子,那棵老棗樹依舊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