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除夕之夜
四合院:帶著空間回到48年 作者:彭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小陽明白,盡管眼下有人或許心生妒忌,但若幹年後,情況可能截然不同,甚至會出現倒打一耙的情況。
雖然其他人對此或許不甚了解,但賈張氏與那個精明的老家夥易忠海極有可能幹出這種事。
為此,蘇小陽決定在半島戰爭啟動時采取行動。
他計劃說服程蝶衣把車子等惹眼的物件捐贈出去。
一旦條件允許,他還打算通過程蝶衣的人脈,利用手中閑置的外匯,從國外采購一些物資上交。
實際上,後世人普遍認為建國初期國家是封閉狀態,這完全是一派胡言。
並不是我們不願意與他國貿易,而是以 ** 為首的一些國家對我們實施了全麵封鎖。
特別是在半島戰爭爆發後,這些國家更是對我們層層設防,連周邊國家也被要求不向我們提供任何物資。
當然,我們也確實因國家貧困和外匯匱乏,難以大量進口商品。
安頓好車輛,大家齊心協力把物品搬運到四合院中。
何雨柱等人都趕來幫忙,但眾人每人提一小件也無法搬完。
到了中午,大家隨便吃了些東西,隨後開始為晚上的正式晚餐做準備,這也是中國人的習俗,通常將晚餐視為最豐盛的一餐。
廚房內,何大清帶著“傻柱子”忙著整理食材,調配菜品。
何大清好奇地問:“陽子是從哪裏弄到這麽多新鮮海鮮的?”
何雨柱邊忙活邊笑道:“爸,你有所不知,我師父手段高強,別說新鮮海鮮,就連天上的鳥、地上的獸、水裏的魚,他都能弄到。”
“傻柱子,等下炒菜時你要專心,雖說你快要出師了,但想把廚藝學到家還得多多觀察和學習。”
“嘿,您放心,我師父說,我天生就是塊做廚師的料。
而且有這麽好的食材練手,上手自然輕鬆許多。”
蘇小陽這邊也沒閑著,他拿出空間裏的優質麵粉和食用油,學著揉麵做饅頭、餃子皮之類的。
身為一個南方人,他對北方食物始終不太適應,因此還特意備了上等大米。
看到大家都在忙碌,程蝶衣也走上前來搭把手。
“豆子哥,你就別親自動手了,好嗎?”
蘇小陽裝作嫌惡地說:“討厭鬼,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我這次也來嚐試一下,今後在家也能做一些。”
恰好走出廚房的何大清見狀笑道:“哈哈,程兄弟說的沒錯,偶爾自己動手做頓飯也是件好事。”
程蝶衣有些懊喪地說:“確實,我這廚藝實在不行,看來得向何師傅學習幾道家常菜才行,不知道他會教嗎?”
何大清回答:“當然沒問題,不僅僅是家常菜,即使學譚家菜、川菜都沒問題。”這正是他長期接觸蘇小陽後觀念上的轉變。
他認為,不必過分擔憂徒弟學到了手藝,相反,好的技藝應傳承下去。
不少中華傳統技藝因某些老前輩不願完全傳授而逐漸失傳,這實在是非常可惜。
在原本的故事裏,何雨柱不就是這樣的嗎?
不談他的徒弟胖子人品如何,馬華呢?是不是跟著何雨柱這麽多年也沒有學到多少真本事?
不多說了,回到正題。
程蝶衣也是挺意外,何大清竟然願意傳授技藝?
連忙擺手道:“我隻會些家常菜,夠自己在家做飯就行。”
接著開玩笑說:“您該不是打算把我拉進廚行吧,我再怎麽努力,恐怕也成不了大廚。”
何大清哈哈大笑:“如果真的讓大班主您再入廚行,戲曲界豈不是就少了一個頂梁柱,那我可就犯大罪了。”
兩人都不由得笑了。
大家一起忙活了這麽久,一桌年夜飯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
“走,放鞭炮去,師父可是買了不少呢。”何雨柱招呼一幫孩子。
除了二狗、二蛋等兩三個年紀稍大、性格穩重的孩子,其他人紛紛擁簇何雨柱來到院子裏。
要知道,蘇小陽買了當時最大最長的鞭炮,足足有一萬響。
這也難怪何雨柱和那些孩子們會這麽激動。
到了院子裏,
何雨柱早早就架好了一根竹竿,接著把鞭炮掛在上麵,甚至還有一段在地上拖著!
“放鞭炮嘍!”
“我來點!”
“不行,讓我來!”
孩子們爭先恐後,都想試一試這萬響鞭炮的威力。
最終還是何雨柱跑去點燃了鞭炮引線。
一瞬間,“劈裏啪啦”的鞭炮聲在院子裏回蕩。
其實,在院子裏和周圍放鞭炮並不罕見,但這邊的鞭炮聲似乎特別連續,幾乎停不下來。
“嘿,這陽子買的鞭炮恐怕有一萬響吧?”“真能舍得啊!”
“除夕之夜放鞭炮,看來又壓倒了許多人家啊!”“孩子們今年倒是挺高興的!”
當然,也有一些口出惡言的人,比如賈張氏。
“這個小敗類炫耀什麽,難道就你們家有錢?居然還把一幫小孩請來家裏過年,不怕吃窮你們嗎?”
“哼!我們院裏的風氣都是被這個小敗類帶壞的。”
鞭炮放完,桌子上擺滿了各式美味佳肴,豐盛得不得了。
即使是放在現代,沒有一定的家底恐怕也難以享受如此盛宴,雞鴨魚肉、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蘇小陽還從空間裏拿出不少飲料,這些都是空間工坊的產物,比如楊枝甘露、草莓奶昔、櫻桃汁、菊花茶,隨便喝!
喝一瓶倒一瓶都沒有問題!
不過,蘇小陽不允許孩子們浪費。
“大家舉杯,新年快樂!”
“哈哈,新年快樂!”“祝你新年愉快!”
1950年2月16日,農曆臘月三十除夕夜。
這是蘇小陽穿越以來度過的第二個除夕夜。
眾人都圍坐在桌前,開心地享用著年夜飯,屋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
蘇小陽覺得,來到這個時空真好!
有這麽多朋友和親人,他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不再孤獨!
這裏有師父、豆子哥,有徒弟何雨柱,有二狗他們一幫兄弟,還有很多關心他的人。
除夕之夜
大家享用了一頓極其豐盛的年夜飯後,便齊心協力地收拾完餐桌。
隨即,大家拿出了提前準備好的煙花,來到院子的空地上準備燃放。
雖然其他人對此或許不甚了解,但賈張氏與那個精明的老家夥易忠海極有可能幹出這種事。
為此,蘇小陽決定在半島戰爭啟動時采取行動。
他計劃說服程蝶衣把車子等惹眼的物件捐贈出去。
一旦條件允許,他還打算通過程蝶衣的人脈,利用手中閑置的外匯,從國外采購一些物資上交。
實際上,後世人普遍認為建國初期國家是封閉狀態,這完全是一派胡言。
並不是我們不願意與他國貿易,而是以 ** 為首的一些國家對我們實施了全麵封鎖。
特別是在半島戰爭爆發後,這些國家更是對我們層層設防,連周邊國家也被要求不向我們提供任何物資。
當然,我們也確實因國家貧困和外匯匱乏,難以大量進口商品。
安頓好車輛,大家齊心協力把物品搬運到四合院中。
何雨柱等人都趕來幫忙,但眾人每人提一小件也無法搬完。
到了中午,大家隨便吃了些東西,隨後開始為晚上的正式晚餐做準備,這也是中國人的習俗,通常將晚餐視為最豐盛的一餐。
廚房內,何大清帶著“傻柱子”忙著整理食材,調配菜品。
何大清好奇地問:“陽子是從哪裏弄到這麽多新鮮海鮮的?”
何雨柱邊忙活邊笑道:“爸,你有所不知,我師父手段高強,別說新鮮海鮮,就連天上的鳥、地上的獸、水裏的魚,他都能弄到。”
“傻柱子,等下炒菜時你要專心,雖說你快要出師了,但想把廚藝學到家還得多多觀察和學習。”
“嘿,您放心,我師父說,我天生就是塊做廚師的料。
而且有這麽好的食材練手,上手自然輕鬆許多。”
蘇小陽這邊也沒閑著,他拿出空間裏的優質麵粉和食用油,學著揉麵做饅頭、餃子皮之類的。
身為一個南方人,他對北方食物始終不太適應,因此還特意備了上等大米。
看到大家都在忙碌,程蝶衣也走上前來搭把手。
“豆子哥,你就別親自動手了,好嗎?”
蘇小陽裝作嫌惡地說:“討厭鬼,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我這次也來嚐試一下,今後在家也能做一些。”
恰好走出廚房的何大清見狀笑道:“哈哈,程兄弟說的沒錯,偶爾自己動手做頓飯也是件好事。”
程蝶衣有些懊喪地說:“確實,我這廚藝實在不行,看來得向何師傅學習幾道家常菜才行,不知道他會教嗎?”
何大清回答:“當然沒問題,不僅僅是家常菜,即使學譚家菜、川菜都沒問題。”這正是他長期接觸蘇小陽後觀念上的轉變。
他認為,不必過分擔憂徒弟學到了手藝,相反,好的技藝應傳承下去。
不少中華傳統技藝因某些老前輩不願完全傳授而逐漸失傳,這實在是非常可惜。
在原本的故事裏,何雨柱不就是這樣的嗎?
不談他的徒弟胖子人品如何,馬華呢?是不是跟著何雨柱這麽多年也沒有學到多少真本事?
不多說了,回到正題。
程蝶衣也是挺意外,何大清竟然願意傳授技藝?
連忙擺手道:“我隻會些家常菜,夠自己在家做飯就行。”
接著開玩笑說:“您該不是打算把我拉進廚行吧,我再怎麽努力,恐怕也成不了大廚。”
何大清哈哈大笑:“如果真的讓大班主您再入廚行,戲曲界豈不是就少了一個頂梁柱,那我可就犯大罪了。”
兩人都不由得笑了。
大家一起忙活了這麽久,一桌年夜飯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
“走,放鞭炮去,師父可是買了不少呢。”何雨柱招呼一幫孩子。
除了二狗、二蛋等兩三個年紀稍大、性格穩重的孩子,其他人紛紛擁簇何雨柱來到院子裏。
要知道,蘇小陽買了當時最大最長的鞭炮,足足有一萬響。
這也難怪何雨柱和那些孩子們會這麽激動。
到了院子裏,
何雨柱早早就架好了一根竹竿,接著把鞭炮掛在上麵,甚至還有一段在地上拖著!
“放鞭炮嘍!”
“我來點!”
“不行,讓我來!”
孩子們爭先恐後,都想試一試這萬響鞭炮的威力。
最終還是何雨柱跑去點燃了鞭炮引線。
一瞬間,“劈裏啪啦”的鞭炮聲在院子裏回蕩。
其實,在院子裏和周圍放鞭炮並不罕見,但這邊的鞭炮聲似乎特別連續,幾乎停不下來。
“嘿,這陽子買的鞭炮恐怕有一萬響吧?”“真能舍得啊!”
“除夕之夜放鞭炮,看來又壓倒了許多人家啊!”“孩子們今年倒是挺高興的!”
當然,也有一些口出惡言的人,比如賈張氏。
“這個小敗類炫耀什麽,難道就你們家有錢?居然還把一幫小孩請來家裏過年,不怕吃窮你們嗎?”
“哼!我們院裏的風氣都是被這個小敗類帶壞的。”
鞭炮放完,桌子上擺滿了各式美味佳肴,豐盛得不得了。
即使是放在現代,沒有一定的家底恐怕也難以享受如此盛宴,雞鴨魚肉、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蘇小陽還從空間裏拿出不少飲料,這些都是空間工坊的產物,比如楊枝甘露、草莓奶昔、櫻桃汁、菊花茶,隨便喝!
喝一瓶倒一瓶都沒有問題!
不過,蘇小陽不允許孩子們浪費。
“大家舉杯,新年快樂!”
“哈哈,新年快樂!”“祝你新年愉快!”
1950年2月16日,農曆臘月三十除夕夜。
這是蘇小陽穿越以來度過的第二個除夕夜。
眾人都圍坐在桌前,開心地享用著年夜飯,屋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
蘇小陽覺得,來到這個時空真好!
有這麽多朋友和親人,他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不再孤獨!
這裏有師父、豆子哥,有徒弟何雨柱,有二狗他們一幫兄弟,還有很多關心他的人。
除夕之夜
大家享用了一頓極其豐盛的年夜飯後,便齊心協力地收拾完餐桌。
隨即,大家拿出了提前準備好的煙花,來到院子的空地上準備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