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似火,將洛陽的宮牆映照得一片通紅,那斑駁的光影仿佛在低語著千年前的滄桑。我,一個支教老師,手捧著一本古籍,剛從“宦官幹政”的風雲詭譎中脫身,又踏入了更為慘烈的“黨錮之禍”的曆史漩渦。


    古籍的紙張微微泛黃,散發著歲月的氣息,指尖摩挲著那些記載,我仿若穿越時空,置身於東漢末年那個風雨飄搖的朝堂。彼時,桓帝已逝,靈帝初登大寶,朝堂之上暗潮湧動,前有宦官與外戚爭權奪利,攪得朝堂烏煙瘴氣,如同一鍋沸騰的熱油,而士大夫們挺身而出,試圖為這混沌的局麵撥亂反正,卻未曾想,引來了一場滅頂之災。


    一日,我仿佛扮作侍從模樣,混入了洛陽的太學。太學之中,諸生雲集,他們身著儒衫,頭戴方巾,或激昂陳詞,或蹙眉沉思。我悄然靠近一群正在熱議時政的學生,隻聽一位年長些的學子拍案而起:“現今宦官把持內廷,外戚掌控朝堂,我等飽讀聖賢之書,豈能坐視大漢江山沉淪?當以筆為劍,以言為刃,痛斥奸佞!”眾人紛紛點頭,眼中閃爍著熱血的光芒。


    “張兄所言極是,陳蕃大人在朝堂之上仗義執言,彈劾宦官,我等當以他為楷模,為正義發聲!”一位年輕後生緊握著拳頭說道。


    我心中一動,陳蕃之名如雷貫耳,他乃士大夫中的中流砥柱,以清正廉潔、剛直不阿聞名於世。正思索間,卻聽聞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隻見一位信使模樣的人匆匆趕來,臉色慘白:“諸位學子,大事不好!陳蕃大人在朝堂上彈劾宦官與外戚,反被誣陷結黨營私,已被拿下大獄!”


    “什麽?”眾人驚呼聲一片,臉上滿是憤怒與難以置信。


    我隨著他們趕到皇宮外,隻見宮門前早已圍滿了人,有士大夫、太學生,還有聽聞消息趕來的百姓,他們群情激憤,高呼著:“還我陳蕃大人清白!”“嚴懲宦官外戚!”那聲音如滾滾雷鳴,響徹雲霄。


    此時,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得仿若能滴出水來。靈帝端坐在龍椅之上,稚嫩的臉上滿是迷茫。陳蕃身著朝服,雖披枷戴鎖,卻身姿挺拔,他目光如炬,直視著宦官趙忠與外戚竇憲,怒聲斥道:“爾等狼狽為奸,禍國殃民,蒙蔽聖聽,我大漢江山豈容你們如此踐踏!”


    趙忠三角眼一眯,發出一陣尖笑:“陳蕃,你口口聲聲說為大漢,實則是糾集黨羽,妄圖篡權奪位,你可認罪?”


    陳蕃仰天大笑:“我何罪之有?我所做一切皆為蒼生,為我大漢四百年基業,有罪的是你們這群奸佞!”


    竇憲在一旁冷哼一聲:“陛下,您聽聽,這陳蕃是何等狂妄,若不加以懲處,必成大患。太學諸生受他蠱惑,整日高談闊論,非議朝政,也當一並治罪。”


    靈帝麵露猶豫之色,他年幼登基,在這兩派勢力的夾攻之下,早已沒了主見。


    很快,“黨錮之禍”的風暴鋪天蓋地而來。官兵如狼似虎地穿梭於大街小巷,抓捕所謂的“黨人”。洛陽城內,一片恐慌。我親眼目睹李膺宅邸被圍,官兵闖入,翻箱倒櫃,搜尋著莫須有的罪證。李膺從容而出,麵對官兵,他淡然一笑:“吾為國為民,問心無愧,今日雖遭此劫,卻堅信公道自在人心。”


    獄中,環境惡劣不堪。昏暗潮濕的牢房裏,蚊蟲嗡嗡亂飛,彌漫著腐臭的氣息。李膺與一眾士人相互砥礪,他們雖身處困境,卻鬥誌不減。一日,李膺望著鐵窗外微弱的光線,吟道:“身困樊籬誌不移,心存大漢守丹曦。奸邪當道終須破,待看雲開複有時。”眾人紛紛和詩,以表決心。


    在另一間牢房,杜密正閉目沉思,身旁一位年輕士人輕聲問道:“杜大人,我們如今該當如何?”杜密睜開眼睛,目光堅定:“我等雖遭禁錮,然民心可用,隻要我等堅守正道,總有一日,真相會大白於天下。”


    可現實卻無比殘酷,皇帝在宦官與外戚的蠱惑下,不僅未赦免他們,反而變本加厲。“黨人”及其親屬門生皆被禁錮,不得為官,終身不得參加科舉。一時間,朝堂之上清正之士凋零,奸佞小人橫行,政令愈發荒唐,民間疾苦愈發深重。


    洛陽街頭,一位老者望著被押解的士人,搖頭歎息,口中喃喃:“朝堂昏暗無天日,黨錮冤情動地哀。蒼生何辜遭此難,大漢江山風雨來。”那悲涼的歌聲,如泣如訴,唱出了百姓的絕望與無奈。


    我作為這段曆史的見證者,每日記錄著所見所聞,心中滿是悲戚。我深知,這場“黨錮之禍”,斬斷了大漢王朝複興的希望。它讓士大夫階層遭受重創,學術文化發展受阻,更使得民心離散。


    當我從曆史的幻夢中醒來,回到支教學校的自己所住的地方,望著窗外的,久久不能釋懷。那一頁頁史書背後,是無數正直靈魂的呐喊與抗爭,是一個王朝走向衰落的悲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的執筆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謹並收藏曆史的執筆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