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孔朱兩家進京
大明帝師,開局帶老朱穿越明末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科舉和削儒是針對少部分人的抵製,而均田免賦則是與所有人息息相關!
不知過了多久,朱元璋傳來一聲幽幽歎息。
“先生,這事真的有那麽重要?”
“很重要!”
劉蝦仁轉過身,直視著老朱的眼睛道:“你是窮苦出身,應該知道土地對百姓的重要。”
“特別是如今的人頭稅,若是生了男丁,百姓砸鍋賣鐵也要養活。”
“若是生了女兒,你應該比我清楚。”
朱元璋怎能不清楚?
他曾親眼見過剛出生的女嬰被丟棄,就是因為賦稅的重擔下,養活女人是一種負擔。
要是遇到亂世重稅,賣妻賣女更是成為了常態。
均田免賦,就能讓所有人都有地種,有飯吃,豈會出現這等人間煉獄慘狀!
一直以來,老朱都想得到天下民心。
這就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是,隻要有一丁點的差池,那就是惹得全國豪紳官員動亂。
說動亂不準確,應該說造反!
高達百萬的造反之眾,還都是有錢有糧的主。
老朱怎能不慌?
小小的劉府之中,再一次把握著整個大明的命脈走向!
此時,一隊馬車,風塵仆仆的從南城門,駛進應天府。
一個穿著藍袍的,頭發花白的老人,從馬車上走了下來,看著應天府感慨道:“果然年紀大了啊,這番舟車勞頓之下,竟是覺得分外疲憊。”
身後幾十輛馬車上,接連跳下,來百位弟子。
“老師。”
“老師。”
一眾弟子紛紛送上水囊和毛巾。
一位弟子憤憤道:“老師既已疲憊,不如先找個客棧歇息一夜,明日再去找那賊人算賬。”
這大儒正是朱祥兆,為南宋朱熹第十代傳人。
在得知削儒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帶著弟子前來討回公道。
身為理學正統傳人,朱祥兆在當地擁有弟子百人,全都是身份顯赫的勳貴,豪門子弟,其餘學生更是數以千計。
“不必。”
朱祥兆淡然道:“聖上昏庸聽信讒言,為師此行便是為了朱家理學正名,便是死在應天府,也不枉此生!”
這番話說的大義凜然,加上那世外高人的氣質,頓時讓眾弟子心生敬佩。
換做別人,絕對不敢當街這麽說話。
而朱祥兆不同。
在朱元璋登基之初,李善長宋濂等人就曾勸老朱冒名朱熹後人。
雖然老朱斬釘截鐵拒絕了,可也讓朱熹後人趾高氣昂。
畢竟和皇上同姓,也是值得驕傲的事!
“恩師未免也太看得起那個劉蝦仁了,一個無名小輩,讓弟子前來就是,何須恩師親自出馬。”又一個弟子憤憤不平道。
朱祥兆搖搖頭道:“就連宋濂都被罵的吐血,險些喪命,可見此人雖然年幼,但口舌如劍,不可掉以輕心。”
“老師教訓的是。”
一行人打聽了一下位置,浩浩蕩蕩趕往劉蝦仁府上。
這麽大的動靜,自然少不了看熱鬧的百姓。
於是,好奇的吃瓜群眾也跟了上去。
應天府東門。
又一隊來自山東孔家的馬車緩緩駛來。
作為屹立千年的儒家鼻祖,排麵自然不是朱家能比的。
足有近百輛豪華馬車,隨行弟子三百多人。
這也就是出發的倉促,不然的話,三千人也湊的出來。
“恩師,應天府已經到了。”
孔克仁?走下馬車,麵色凝重道:“今日,為師就要讓世人知曉,儒學,不可儒!”
“走!”
這一波人的氣勢就更加恢宏,引得城中百姓議論紛紛。
在得知是孔家後人之後,沿途書生紛紛行禮。
新科舉一事,雖然對今後的學子有利,但現如今的學子卻是心生不滿。
寒窗苦讀十年,科舉一改全都白費。
隻是他們勢單力薄不敢言語,眼下有了大儒的帶頭,瞬間有了主心骨。
兩撥隊伍越來越壯大,快走到劉府門前的時候,已經匯聚了千人!
在朱雀大街中央,兩撥人迎麵撞上了。
孔克仁?看著迎麵來的朱祥兆,拱手笑道:“祥兆兄,別來無恙。”
“看來我們倒是心有靈犀啊。”朱祥兆微笑回禮。
“祥兆兄,你我兩家爭執數百年,沒想到今天卻是要並肩作戰了。”
“並肩作戰?孔克仁?兄說的倒是有趣。”
朱祥兆老臉笑成一朵菊花:“孔家儒學一脈,立世千年,影響何其深遠。”
“孔克仁?兄身為聖人親傳,親自來此,著實是給那賊人臉麵。”
孔克仁?不以為然道:“賊人禍國,吾自當為儒學盡一份力。”
聞言,朱祥兆笑而不語,眼中卻是帶著些許思索。
他雖然嘴上說著不能輕視劉蝦仁,實則心中並沒有當回事。
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又能有多大本事?
這一趟來應天府,為儒學正名是一回事。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為理學揚名!
如今劉蝦仁已然成了許多百姓心中的英雄,就連皇家都鼎力支持。
若是此番辯學,能夠將劉蝦仁拉下神壇,那理學之名將徹底名揚天下。
傳統儒學,將再也不是對手。
這也是朱祥兆不惜拖著六十歲的身軀,奔波百裏來應天府最重要的目的。
而現在孔克仁?的到來,怕也是打著同樣的算盤。
兩批人看似和諧,實則心裏默默計算著各自利益得失。
假如削儒是朱標主張的話,他們斷然不敢如此。
早在南宋滅亡之後,儒學的脊梁也就跟著亡了。
借他們一萬個膽子,也不敢和朝廷叫板。
但劉蝦仁隻是小小的誠意伯,自然令這些大儒無所顧忌。
韓國公府。
書房裏,一群淮西勳貴正在低聲抱怨:“我的李大人喲,現在那個劉蝦仁神氣的不得了,咱們得趕緊下手啊!”
“您是不知道,現在咱們淮西人,整天就像做賊似的,生怕哪裏得罪了劉蝦仁,招來報複。”
“那天早朝,我爹被連帶著一起殺了,這筆賬要是不算,何當人子?”
“李國公,您倒是說句話啊!”
聽著眾人七嘴八舌的抱怨,李善長隻覺得腦袋都快炸了,低聲喝道:“你們當老夫不想嗎?那日早朝,我門下弟子被殺了兩人。”
“洪武大典也硬生生被搶走。”
“老夫如今恨不得食其肉,可如今皇上和太子,不知道被他灌了什麽迷魂湯,現在對此子是言聽計從。”
“我們能怎麽辦?”
這番話李善長是咬著牙說出來的。
不知過了多久,朱元璋傳來一聲幽幽歎息。
“先生,這事真的有那麽重要?”
“很重要!”
劉蝦仁轉過身,直視著老朱的眼睛道:“你是窮苦出身,應該知道土地對百姓的重要。”
“特別是如今的人頭稅,若是生了男丁,百姓砸鍋賣鐵也要養活。”
“若是生了女兒,你應該比我清楚。”
朱元璋怎能不清楚?
他曾親眼見過剛出生的女嬰被丟棄,就是因為賦稅的重擔下,養活女人是一種負擔。
要是遇到亂世重稅,賣妻賣女更是成為了常態。
均田免賦,就能讓所有人都有地種,有飯吃,豈會出現這等人間煉獄慘狀!
一直以來,老朱都想得到天下民心。
這就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是,隻要有一丁點的差池,那就是惹得全國豪紳官員動亂。
說動亂不準確,應該說造反!
高達百萬的造反之眾,還都是有錢有糧的主。
老朱怎能不慌?
小小的劉府之中,再一次把握著整個大明的命脈走向!
此時,一隊馬車,風塵仆仆的從南城門,駛進應天府。
一個穿著藍袍的,頭發花白的老人,從馬車上走了下來,看著應天府感慨道:“果然年紀大了啊,這番舟車勞頓之下,竟是覺得分外疲憊。”
身後幾十輛馬車上,接連跳下,來百位弟子。
“老師。”
“老師。”
一眾弟子紛紛送上水囊和毛巾。
一位弟子憤憤道:“老師既已疲憊,不如先找個客棧歇息一夜,明日再去找那賊人算賬。”
這大儒正是朱祥兆,為南宋朱熹第十代傳人。
在得知削儒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帶著弟子前來討回公道。
身為理學正統傳人,朱祥兆在當地擁有弟子百人,全都是身份顯赫的勳貴,豪門子弟,其餘學生更是數以千計。
“不必。”
朱祥兆淡然道:“聖上昏庸聽信讒言,為師此行便是為了朱家理學正名,便是死在應天府,也不枉此生!”
這番話說的大義凜然,加上那世外高人的氣質,頓時讓眾弟子心生敬佩。
換做別人,絕對不敢當街這麽說話。
而朱祥兆不同。
在朱元璋登基之初,李善長宋濂等人就曾勸老朱冒名朱熹後人。
雖然老朱斬釘截鐵拒絕了,可也讓朱熹後人趾高氣昂。
畢竟和皇上同姓,也是值得驕傲的事!
“恩師未免也太看得起那個劉蝦仁了,一個無名小輩,讓弟子前來就是,何須恩師親自出馬。”又一個弟子憤憤不平道。
朱祥兆搖搖頭道:“就連宋濂都被罵的吐血,險些喪命,可見此人雖然年幼,但口舌如劍,不可掉以輕心。”
“老師教訓的是。”
一行人打聽了一下位置,浩浩蕩蕩趕往劉蝦仁府上。
這麽大的動靜,自然少不了看熱鬧的百姓。
於是,好奇的吃瓜群眾也跟了上去。
應天府東門。
又一隊來自山東孔家的馬車緩緩駛來。
作為屹立千年的儒家鼻祖,排麵自然不是朱家能比的。
足有近百輛豪華馬車,隨行弟子三百多人。
這也就是出發的倉促,不然的話,三千人也湊的出來。
“恩師,應天府已經到了。”
孔克仁?走下馬車,麵色凝重道:“今日,為師就要讓世人知曉,儒學,不可儒!”
“走!”
這一波人的氣勢就更加恢宏,引得城中百姓議論紛紛。
在得知是孔家後人之後,沿途書生紛紛行禮。
新科舉一事,雖然對今後的學子有利,但現如今的學子卻是心生不滿。
寒窗苦讀十年,科舉一改全都白費。
隻是他們勢單力薄不敢言語,眼下有了大儒的帶頭,瞬間有了主心骨。
兩撥隊伍越來越壯大,快走到劉府門前的時候,已經匯聚了千人!
在朱雀大街中央,兩撥人迎麵撞上了。
孔克仁?看著迎麵來的朱祥兆,拱手笑道:“祥兆兄,別來無恙。”
“看來我們倒是心有靈犀啊。”朱祥兆微笑回禮。
“祥兆兄,你我兩家爭執數百年,沒想到今天卻是要並肩作戰了。”
“並肩作戰?孔克仁?兄說的倒是有趣。”
朱祥兆老臉笑成一朵菊花:“孔家儒學一脈,立世千年,影響何其深遠。”
“孔克仁?兄身為聖人親傳,親自來此,著實是給那賊人臉麵。”
孔克仁?不以為然道:“賊人禍國,吾自當為儒學盡一份力。”
聞言,朱祥兆笑而不語,眼中卻是帶著些許思索。
他雖然嘴上說著不能輕視劉蝦仁,實則心中並沒有當回事。
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又能有多大本事?
這一趟來應天府,為儒學正名是一回事。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為理學揚名!
如今劉蝦仁已然成了許多百姓心中的英雄,就連皇家都鼎力支持。
若是此番辯學,能夠將劉蝦仁拉下神壇,那理學之名將徹底名揚天下。
傳統儒學,將再也不是對手。
這也是朱祥兆不惜拖著六十歲的身軀,奔波百裏來應天府最重要的目的。
而現在孔克仁?的到來,怕也是打著同樣的算盤。
兩批人看似和諧,實則心裏默默計算著各自利益得失。
假如削儒是朱標主張的話,他們斷然不敢如此。
早在南宋滅亡之後,儒學的脊梁也就跟著亡了。
借他們一萬個膽子,也不敢和朝廷叫板。
但劉蝦仁隻是小小的誠意伯,自然令這些大儒無所顧忌。
韓國公府。
書房裏,一群淮西勳貴正在低聲抱怨:“我的李大人喲,現在那個劉蝦仁神氣的不得了,咱們得趕緊下手啊!”
“您是不知道,現在咱們淮西人,整天就像做賊似的,生怕哪裏得罪了劉蝦仁,招來報複。”
“那天早朝,我爹被連帶著一起殺了,這筆賬要是不算,何當人子?”
“李國公,您倒是說句話啊!”
聽著眾人七嘴八舌的抱怨,李善長隻覺得腦袋都快炸了,低聲喝道:“你們當老夫不想嗎?那日早朝,我門下弟子被殺了兩人。”
“洪武大典也硬生生被搶走。”
“老夫如今恨不得食其肉,可如今皇上和太子,不知道被他灌了什麽迷魂湯,現在對此子是言聽計從。”
“我們能怎麽辦?”
這番話李善長是咬著牙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