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聖靈境與聖靈丹,就無法出神入化了嗎?
滑天下之大稽!
既然儒家不容我們,這天下,總有容我們之處!
不過,章德穹也清楚,書院已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予上官聆雨以幫助。
此情,章德穹早已深記心底。
即便未來的儒家不得不驅逐二人,章德穹也心中有數。
儒家實在是經不起折騰了。
二人回到寢室,卻見信諾夫子已等在門口。
“夫子好,多謝夫子關照。”
信諾夫子擺了擺手:“聆雨啊,你先進去吧。我要和德穹說點事。”
上官聆雨行禮後,先行進入寢室,輕輕關上了門。
信諾夫子負手向不遠處的一座花園走去:“跟我來。”
章德穹緊緊跟在夫子身後,一同踏著夕陽餘暉向花園走去。
花園並不大,但足有上千種花。由於聖靈院的特殊存在,因此花園中的花,四季常開,幾乎永不凋零。
上千種花,在落日的餘暉中釋放著各自的花香,引來蜂蝶齊舞。
“小家夥,老夫很欣賞你。”
信諾夫子歎道:“無論是不惑入百強、兩年進登堂,還是完美應對輿論風波,你的表現都令老夫眼前一亮。”
章德穹腦中冒出了一個想法,又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章德穹試探道:“夫子……您……”
信諾夫子看著章德穹的神情,驀然笑了:“是啊,我們都已經老了。書院以後就是年青人的天下了。老實說,我以前還真沒有想過會有人拒絕如此邀請,但現在卻看來不得不問上你一句了……”
信諾夫子正色道:“章德穹,長安書院,我為信諾。我以信諾夫子的名義詢問你,是否願意繼承我的名號,將信諾之名傳遍四方?”
章德穹沉默了。
沒想到,信諾夫子居然真的如此看好自己。
但是?為什麽?
僅僅目前的修行進境,根本不應該得到如此重視才對。
信諾夫子為什麽如此急切?
良久,章德穹才艱難地開口:“我才登堂而已。”
信諾夫子笑著捋須道:“我隻是問你是否有意向留在書院,繼承信諾夫子之名。你若同意,修為達到出神甲等之境,在進行一個夫子就職儀式後,你就會成為新一代的信諾夫子了。”
“有什麽限製嗎?”
“有。平日應盡量待在院中,有義務管理、教導學員,有義務做各項傭兵任務。書院危難之時,有義務盡力維護書院。”
章德穹苦笑道:“多謝夫子的賞識,但僅憑這一點,我恐怕就不適合成為一個好的夫子了。”
信諾夫子歎了口氣,結果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倘若如此,你可失去了各種頂尖的資源與一個強大的後盾啊。”
章德穹笑了:“可是我卻得到了自由,不是嗎?”
章德穹看向麵前的花:“正如它們,雖然生命不息,怒放不止,可它們仍應是期待著外麵的天空。”
信諾夫子看著在微風中搖曳的花,不解道:“為什麽?聖靈院給它們怒放的機會與空間,既然如此,又有什麽不滿足的?”
章德穹道:“怒放,不是它的目的。花朵的怒放,僅僅是為了吸引昆蟲傳播花粉。花朵的最終目的是開花後的育種。聖靈院卻限製了它們自由演變生長的過程,讓它們固定在開花這一階段。雖然在外人看來光鮮無比,但它們是沒有靈魂的,隻是行屍走肉而已。由此觀之,不亦悲乎?”
信諾夫子麵露不悅:“你這是逃避責任!身為儒者,尤其是出身於長安書院的儒者,都有帶領天下儒者走向複興的責任。”
章德穹搖了搖頭:“夫子,您又說錯了。不一定隻有在書院才能帶領天下儒者走向複興。您看道家在人世間廣建道觀;佛家在紅塵中大設佛寺。道士、佛家講經師四處傳播道佛思想。而儒呢?大儒們將儒術束之高閣,世人也僅將其當成學而優則仕的一個工具。儒學之所以現在無人可用,正是不注重傳播思想、忽略了百姓需求的緣故啊。”
信諾夫子麵無表情,但內心卻是複雜無比的。
“說下去。”
章德穹沒有半分懼色,哪怕麵對夫子,也侃侃而談。
“夫子應當知道,我大唐之長安城,有一最寬之街,位於大長安的中軸線上,名為朱雀大街。朱雀大街的中央,兩邊有一觀、一寺,觀為玄都觀,寺為興善寺。此二者,鎮守我大長安周天星辰陣的兩個次中樞。由此觀之,陛下對於儒、道、佛三家的地位已有所想法。”
“如今,玄都觀收徒每年一次,每次都傳得沸沸揚揚,似乎進入了玄都觀便走上了一條青雲大道,哪怕它甚至連聖地都不是。人們擠破頭,哪怕公然行賄,也要進入玄都觀。而本就屬於一家之聖地的書院與不遠處的儒家聖地翰林院呢?學員中有多少人是想要潛心求學,又有多少人隻是為了渡金後好當官入仕?”
“由此觀之,書院生源上便與玄都觀相持平,甚至略弱玄都觀一籌。而玄都觀是什麽層次?它連道家聖地都不算啊!”
信諾夫子看著太陽的餘暉終究收盡,心中也隨之升起一陣悲哀。
雖然實情並不像章德穹說的這麽淒慘,書院的生源終究是麵對整個李唐王朝,質量還是有所保障的,但儒家的其餘書院確實遠比不上玄都觀這麽受歡迎。
儒家式微,青黃不接,外強中幹。
日薄西山,莫不如此。
如若不至於此,信諾夫子又怎會急於選定還沒有達到了虛的章德穹為繼承人?
“你已經看透了?”
信諾夫子的聲音透露出一股蒼老與疲憊,緩緩開口。
“沒錯,你說的都對,而且還不僅如此。儒者登堂之前幾乎手無縛雞之力,了虛之前無法媲美道、佛。這一點,飽受詬病。雖然出神之後較道、佛略有勝之,但又有多少人有信心在有生之年達到出神之境?這是修行儒術的硬傷,也是整個儒家的硬傷。畫大餅終究不如眼前可見的野菜近民。”
滑天下之大稽!
既然儒家不容我們,這天下,總有容我們之處!
不過,章德穹也清楚,書院已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予上官聆雨以幫助。
此情,章德穹早已深記心底。
即便未來的儒家不得不驅逐二人,章德穹也心中有數。
儒家實在是經不起折騰了。
二人回到寢室,卻見信諾夫子已等在門口。
“夫子好,多謝夫子關照。”
信諾夫子擺了擺手:“聆雨啊,你先進去吧。我要和德穹說點事。”
上官聆雨行禮後,先行進入寢室,輕輕關上了門。
信諾夫子負手向不遠處的一座花園走去:“跟我來。”
章德穹緊緊跟在夫子身後,一同踏著夕陽餘暉向花園走去。
花園並不大,但足有上千種花。由於聖靈院的特殊存在,因此花園中的花,四季常開,幾乎永不凋零。
上千種花,在落日的餘暉中釋放著各自的花香,引來蜂蝶齊舞。
“小家夥,老夫很欣賞你。”
信諾夫子歎道:“無論是不惑入百強、兩年進登堂,還是完美應對輿論風波,你的表現都令老夫眼前一亮。”
章德穹腦中冒出了一個想法,又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章德穹試探道:“夫子……您……”
信諾夫子看著章德穹的神情,驀然笑了:“是啊,我們都已經老了。書院以後就是年青人的天下了。老實說,我以前還真沒有想過會有人拒絕如此邀請,但現在卻看來不得不問上你一句了……”
信諾夫子正色道:“章德穹,長安書院,我為信諾。我以信諾夫子的名義詢問你,是否願意繼承我的名號,將信諾之名傳遍四方?”
章德穹沉默了。
沒想到,信諾夫子居然真的如此看好自己。
但是?為什麽?
僅僅目前的修行進境,根本不應該得到如此重視才對。
信諾夫子為什麽如此急切?
良久,章德穹才艱難地開口:“我才登堂而已。”
信諾夫子笑著捋須道:“我隻是問你是否有意向留在書院,繼承信諾夫子之名。你若同意,修為達到出神甲等之境,在進行一個夫子就職儀式後,你就會成為新一代的信諾夫子了。”
“有什麽限製嗎?”
“有。平日應盡量待在院中,有義務管理、教導學員,有義務做各項傭兵任務。書院危難之時,有義務盡力維護書院。”
章德穹苦笑道:“多謝夫子的賞識,但僅憑這一點,我恐怕就不適合成為一個好的夫子了。”
信諾夫子歎了口氣,結果沒有出乎他的意料。
“倘若如此,你可失去了各種頂尖的資源與一個強大的後盾啊。”
章德穹笑了:“可是我卻得到了自由,不是嗎?”
章德穹看向麵前的花:“正如它們,雖然生命不息,怒放不止,可它們仍應是期待著外麵的天空。”
信諾夫子看著在微風中搖曳的花,不解道:“為什麽?聖靈院給它們怒放的機會與空間,既然如此,又有什麽不滿足的?”
章德穹道:“怒放,不是它的目的。花朵的怒放,僅僅是為了吸引昆蟲傳播花粉。花朵的最終目的是開花後的育種。聖靈院卻限製了它們自由演變生長的過程,讓它們固定在開花這一階段。雖然在外人看來光鮮無比,但它們是沒有靈魂的,隻是行屍走肉而已。由此觀之,不亦悲乎?”
信諾夫子麵露不悅:“你這是逃避責任!身為儒者,尤其是出身於長安書院的儒者,都有帶領天下儒者走向複興的責任。”
章德穹搖了搖頭:“夫子,您又說錯了。不一定隻有在書院才能帶領天下儒者走向複興。您看道家在人世間廣建道觀;佛家在紅塵中大設佛寺。道士、佛家講經師四處傳播道佛思想。而儒呢?大儒們將儒術束之高閣,世人也僅將其當成學而優則仕的一個工具。儒學之所以現在無人可用,正是不注重傳播思想、忽略了百姓需求的緣故啊。”
信諾夫子麵無表情,但內心卻是複雜無比的。
“說下去。”
章德穹沒有半分懼色,哪怕麵對夫子,也侃侃而談。
“夫子應當知道,我大唐之長安城,有一最寬之街,位於大長安的中軸線上,名為朱雀大街。朱雀大街的中央,兩邊有一觀、一寺,觀為玄都觀,寺為興善寺。此二者,鎮守我大長安周天星辰陣的兩個次中樞。由此觀之,陛下對於儒、道、佛三家的地位已有所想法。”
“如今,玄都觀收徒每年一次,每次都傳得沸沸揚揚,似乎進入了玄都觀便走上了一條青雲大道,哪怕它甚至連聖地都不是。人們擠破頭,哪怕公然行賄,也要進入玄都觀。而本就屬於一家之聖地的書院與不遠處的儒家聖地翰林院呢?學員中有多少人是想要潛心求學,又有多少人隻是為了渡金後好當官入仕?”
“由此觀之,書院生源上便與玄都觀相持平,甚至略弱玄都觀一籌。而玄都觀是什麽層次?它連道家聖地都不算啊!”
信諾夫子看著太陽的餘暉終究收盡,心中也隨之升起一陣悲哀。
雖然實情並不像章德穹說的這麽淒慘,書院的生源終究是麵對整個李唐王朝,質量還是有所保障的,但儒家的其餘書院確實遠比不上玄都觀這麽受歡迎。
儒家式微,青黃不接,外強中幹。
日薄西山,莫不如此。
如若不至於此,信諾夫子又怎會急於選定還沒有達到了虛的章德穹為繼承人?
“你已經看透了?”
信諾夫子的聲音透露出一股蒼老與疲憊,緩緩開口。
“沒錯,你說的都對,而且還不僅如此。儒者登堂之前幾乎手無縛雞之力,了虛之前無法媲美道、佛。這一點,飽受詬病。雖然出神之後較道、佛略有勝之,但又有多少人有信心在有生之年達到出神之境?這是修行儒術的硬傷,也是整個儒家的硬傷。畫大餅終究不如眼前可見的野菜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