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野心初現
蜀漢的軍營之中,氣氛壓抑中透著幾分緊張,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沉悶。諸葛亮已逝,軍中好似缺了主心骨,人心惶惶。魏延站在營帳外,身姿依舊挺拔,可那眼神中卻多了幾分旁人不易察覺的躁動與野心。他雙手背在身後,緊緊握著拳頭,望著遠方,心中暗自思忖著:“丞相不在了,這軍中能擔大任者,舍我其誰?那楊儀,不過是個隻會耍嘴皮子的家夥,憑什麽與我相爭,我魏延戰功赫赫,這軍權理應由我掌控才是。”
魏延本就是個性格直率又略帶莽撞的人,自恃功高,平日裏就對楊儀諸多不滿,兩人時常因些軍中瑣事而爭吵,互不相讓。如今沒了諸葛亮的調和,那矛盾就如同被點燃的火藥桶,一觸即發。
楊儀這邊,也察覺到了魏延的異樣,他坐在營帳內,眉頭緊鎖,麵前的案幾上放著文書,可他卻無心去看,心中滿是憂慮。楊儀深知魏延的脾氣和心思,明白他此刻定是對軍權虎視眈眈,可自己又怎會輕易讓步,畢竟自己跟隨丞相多年,處理軍中諸多事務,也是有功勞的呀。他輕歎了口氣,喃喃自語道:“魏延啊魏延,你可莫要胡來,否則這軍中怕是要大亂了。”
錦囊妙計的出現
薑維等人同樣憂心忡忡,他們知道魏延和楊儀之間的矛盾若處理不好,定會給蜀漢帶來極大的麻煩。就在眾人愁眉不展之時,薑維突然想起丞相臨終前曾交給他幾個錦囊,並叮囑他,若軍中遇有棘手之事,可依次打開錦囊,依計行事。
薑維趕忙回到營帳,翻出那錦囊,那錦囊看上去普普通通,可薑維知道,這裏麵定是蘊含著丞相的神機妙算。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第一個錦囊,取出裏麵的紙條,上麵的字跡正是諸葛亮的手筆,那字剛勁有力,仿佛帶著丞相生前的睿智與威嚴。薑維細細看去,隻見上麵寫著應對之策,看完後,薑維的眼中閃過一絲亮光,心中對丞相的先見之明更是敬佩不已,當下便按照錦囊上的指示,悄悄招來馬岱,與他商議起來。
馬岱為人忠厚,對諸葛亮更是忠心耿耿,聽聞薑維所言,又看了看那錦囊上的計策,心中已然明了,他抱拳對薑維說道:“薑將軍放心,丞相既有此安排,我定當依計而行,絕不讓魏延那廝得逞,壞了我蜀漢的安穩。”薑維拍了拍馬岱的肩膀,說道:“馬將軍,此事便全依仗你了,需小心謹慎,切莫打草驚蛇啊。”馬岱點頭應道:“末將明白。”
魏延的奪權之舉
魏延這邊,見眾人似乎並無什麽大動作,心中越發急切,覺得時機已到,便決定主動出擊。這日,他召集了自己麾下的一些親信將領,在營帳中密謀起來。
魏延站在眾人中間,目光炯炯,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氣,他大聲說道:“諸位兄弟,丞相已逝,如今這軍中不能群龍無首啊,那楊儀妄圖掌控大權,可他有何能耐?我等出生入死,戰功卓著,怎能屈居他之下,今日我便要去與他理論,讓他把軍權交出來,若他不從,哼,咱們也不必客氣!”眾將領聽聞,有的麵露猶豫之色,畢竟楊儀也是丞相身邊的紅人,可又想著魏延所言也有幾分道理,再加上平日裏對魏延的信服,便紛紛應和道:“將軍說得對,我等都聽您的,願隨您一同前去討個說法!”
說罷,魏延便帶著這群人,氣勢洶洶地朝著楊儀的營帳走去。一路上,魏延步伐堅定,那“噠噠噠”的腳步聲仿佛是他邁向權力的鼓點,手中緊握的長刀不時地晃動一下,反射出的寒光好似他此刻急切又熾熱的野心。
楊儀的應對之態
楊儀在營帳中聽聞魏延帶著人來了,心中一驚,趕忙起身,他知道魏延此次前來定是沒安好心,可也不能露了怯。他整了整衣冠,神色嚴肅,雖心中有些緊張,可表麵上仍裝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走出營帳去迎接魏延。
魏延看到楊儀,冷哼一聲,說道:“楊儀,丞相已去,如今這軍中大事,該由有能力者來掌管,你我心裏都清楚,論戰功,論能力,我魏延哪點比你差了?你為何還占著那位置,遲遲不肯交權?”楊儀一聽,心中怒火中燒,可還是強壓著怒氣,回道:“魏延,你莫要胡攪蠻纏,軍中之事,自有後主和眾大臣商議決定,哪是你說怎樣就怎樣的,你這般莽撞行事,難道是想擾亂軍心不成?”
魏延一聽,更是火冒三丈,他向前一步,逼近楊儀,大聲喝道:“哼,你少拿這些話來搪塞我,今日我就是要這軍權,你若識趣,便乖乖交出來,否則休怪我不客氣!”楊儀也毫不退縮,他瞪著魏延,說道:“我若是不交,你又能如何?”兩人就這樣僵持著,氣氛緊張得仿佛空氣都要凝固了,周圍的士兵們也都緊張地看著他們,不知如何是好,那場麵就像兩根繃緊的弦,隨時都可能斷裂,引發一場不可收拾的爭鬥。
馬岱依計行事
就在魏延和楊儀僵持不下之時,馬岱按照諸葛亮錦囊中的計策,悄悄帶著一隊精兵,繞到了魏延的身後。馬岱手持長槍,身姿矯健,眼神中透著一股決然,他給身邊的士兵們使了個眼色,士兵們心領神會,紛紛握緊兵器,做好了準備。
馬岱看準時機,趁著魏延正與楊儀激烈爭吵,注意力都在楊儀身上時,大喝一聲:“魏延,休得張狂,丞相早有安排,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說罷,他挺槍朝著魏延刺去,那長槍如靈蛇出洞,速度極快,帶起一陣“呼呼”的風聲,槍尖在陽光下閃爍著寒芒,直逼魏延的後背。
魏延聽到背後的動靜,心中大驚,他沒想到會有人突然襲擊,趕忙轉身,慌亂中舉起長刀去抵擋。“鐺”的一聲巨響,兵器相交,濺起一片火星。魏延瞪大了眼睛,看著馬岱,又驚又怒,大聲喊道:“馬岱,你竟敢背叛我,你這是何意?”馬岱冷冷地說道:“魏延,你妄圖奪權,擾亂軍心,罪不可恕,丞相早料到你有此心,特留下計策,今日我便是來執行丞相之命的!”
魏延一聽,心中更是慌亂,可他畢竟也是久經沙場之人,很快便穩住心神,與馬岱戰在了一起。兩人你來我往,兵器碰撞之聲不絕於耳,每一次碰撞都帶著千鈞之力,周圍的士兵們紛紛避讓,圍成了一個圈,緊張地看著這場突如其來的爭鬥。
魏延的覆滅之景
魏延與馬岱交戰數個回合後,漸漸落了下風。他本就因事發突然,心中慌亂,而馬岱又是有備而來,且那一招一式皆是按照諸葛亮的計策,穩紮穩打,讓魏延難以招架。
馬岱的長槍越舞越猛,每一次刺出都精準無比,那槍尖好似長了眼睛一般,直逼魏延的要害。魏延雖奮力抵擋,可身上還是多處掛彩,鮮血染紅了他的戰甲,那原本威風凜凜的模樣此刻變得狼狽不堪。他的呼吸也越發急促,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滾落,混合著血水,順著臉頰流淌而下,那眼神中既有對馬岱的憤恨,又有著對自己即將落敗的絕望。
就在魏延一個分神之際,馬岱瞅準機會,一槍刺中了魏延的腹部,魏延慘叫一聲,手中的長刀“哐當”一聲掉落在地,他捂著傷口,踉蹌了幾步,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馬岱,口中喃喃道:“沒想到……我魏延竟會敗於此……”話未說完,便轟然倒地,沒了氣息。
魏延的那些親信將領見主將已死,頓時沒了主心骨,紛紛扔下兵器,跪地求饒。楊儀見狀,長舒了一口氣,心中既為這場危機的解除而慶幸,又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看著地上魏延的屍體,微微歎了口氣,說道:“魏延啊魏延,你若能收斂野心,何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唉,這也是你咎由自取啊。”
魏主的奢靡之舉
與此同時,在魏國都城,魏明帝曹睿卻沉浸在自己的奢靡幻想之中。他好大喜功,一心想著要彰顯魏國的強盛與自己的威嚴,便下令大興土木,建造各種華麗的宮殿樓閣以及那傳說中能承接仙露的承露盤。
工匠們日夜勞作,都城內外一片繁忙景象,可那忙碌的背後,卻是百姓們的唉聲歎氣。那建造承露盤的工地之上,塵土飛揚,工匠們扛著沉重的石料,艱難地挪動著腳步,那“嘿喲嘿喲”的號子聲中滿是疲憊與無奈。烈日炎炎下,不少工匠汗流浹背,汗水濕透了衣衫,卻也不敢有絲毫懈怠,隻因監工們手持皮鞭,在一旁虎視眈眈,稍有差池,便是一頓鞭打。
曹睿時常會來到工地視察,他坐在華麗的車輦上,看著那逐漸成形的承露盤,臉上滿是得意之色。那承露盤造型奇特,高大而精美,仿佛真的能與天相接,承接仙露一般,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可這光芒的背後,卻是無數百姓的血汗與辛勞,以及那被漸漸掏空的國庫。
迷信方士之言
曹睿身邊圍繞著一群方士,這些方士整日在他耳邊吹噓著各種神神叨道的言論,說那承露盤若是建造好了,便能讓魏國國運昌盛,曹睿更是深信不疑,對這承露盤的建造越發上心,不斷催促工匠們加快進度,還增加了各種奢華的裝飾,想要讓它更加完美,以取悅上天。
有一日,一位方士又進宮麵見曹睿,神色慌張,煞有介事地說道:“陛下,微臣近日夜觀天象,發現那承露盤的方位似乎有些不妥,恐會衝撞了天上星宿,反而對我魏國國運不利啊,需得盡快調整,或者……幹脆拆毀才好。”曹睿一聽,心中大驚,趕忙問道:“此話當真?那可如何是好?”方士故作高深地說道:“陛下,為了魏國的江山社稷,依微臣之見,還是拆毀為宜啊,雖耗費了諸多人力物力,可若能保國運,也是值得的呀。”
曹睿聽了,心中雖有些不舍,可一想到關乎國運,便咬了咬牙,說道:“既然如此,那便依你所言,拆毀承露盤吧,隻是這一番折騰,唉,也是無奈之舉啊。”說罷,便下令讓人著手準備拆毀之事,全然不顧這勞民傷財的後果,隻一心想著那虛無縹緲的國運之說。
拆毀承露盤之景
旨意一下,工匠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隻是這次不是建造,而是拆毀。那承露盤如此龐大,拆起來談何容易,可又不敢違抗皇命,隻能硬著頭皮上。
士兵們拿著各種工具,爬上那高高的承露盤,開始敲敲打打,一時間,“哐當哐當”的聲響回蕩在都城上空,仿佛是這承露盤發出的無奈歎息。隨著一塊塊石料被拆下,揚起的塵土彌漫在空中,讓人睜不開眼,那原本精美華麗的承露盤漸漸變得破敗不堪,就像一個曾經風華絕代卻又慘遭厄運的佳人,讓人看了心生惋惜。
百姓們站在遠處,望著這一幕,心中滿是憤恨與無奈,他們辛苦勞作建造起來的東西,就這麽被輕易拆毀了,而自己卻還要為此受苦受累,那日子越發艱難了。可在這皇權至上的時代,他們也隻能默默忍受,把這苦水往肚子裏咽,隻盼著這動蕩的日子能早日結束,魏國能恢複往日的安穩。
魏國的問題凸顯
隨著承露盤的拆毀,魏國國內的問題也愈發凸顯出來。那耗費的大量錢財,讓國庫變得空虛,原本用於發展民生、加強邊防等方麵的資金都被挪用,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怨聲載道。
邊境的守軍也因物資供應不足,軍備難以更新,戰鬥力受到影響,對周邊的防範也變得薄弱起來。一些地方官員趁機中飽私囊,貪汙腐敗之風盛行,使得魏國的官場也變得烏煙瘴氣,政令不通,整個國家仿佛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之中,看似強大的外表下,實則危機四伏,而魏明帝曹睿卻似乎還未完全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依舊沉浸在自己的幻想與迷信之中,魏國的未來,也因此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讓人堪憂不已。
蜀漢這邊,在魏延之亂被平息後,總算暫時穩定了下來,薑維等人開始著手整頓軍隊,處理各項事務,努力讓蜀漢在這動蕩的三國亂世中繼續站穩腳跟,延續著興複漢室的那一絲希望之光,隻是前路依舊艱難,需要眾人齊心協力,去應對那未知的重重挑戰。
蜀漢的軍營之中,氣氛壓抑中透著幾分緊張,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沉悶。諸葛亮已逝,軍中好似缺了主心骨,人心惶惶。魏延站在營帳外,身姿依舊挺拔,可那眼神中卻多了幾分旁人不易察覺的躁動與野心。他雙手背在身後,緊緊握著拳頭,望著遠方,心中暗自思忖著:“丞相不在了,這軍中能擔大任者,舍我其誰?那楊儀,不過是個隻會耍嘴皮子的家夥,憑什麽與我相爭,我魏延戰功赫赫,這軍權理應由我掌控才是。”
魏延本就是個性格直率又略帶莽撞的人,自恃功高,平日裏就對楊儀諸多不滿,兩人時常因些軍中瑣事而爭吵,互不相讓。如今沒了諸葛亮的調和,那矛盾就如同被點燃的火藥桶,一觸即發。
楊儀這邊,也察覺到了魏延的異樣,他坐在營帳內,眉頭緊鎖,麵前的案幾上放著文書,可他卻無心去看,心中滿是憂慮。楊儀深知魏延的脾氣和心思,明白他此刻定是對軍權虎視眈眈,可自己又怎會輕易讓步,畢竟自己跟隨丞相多年,處理軍中諸多事務,也是有功勞的呀。他輕歎了口氣,喃喃自語道:“魏延啊魏延,你可莫要胡來,否則這軍中怕是要大亂了。”
錦囊妙計的出現
薑維等人同樣憂心忡忡,他們知道魏延和楊儀之間的矛盾若處理不好,定會給蜀漢帶來極大的麻煩。就在眾人愁眉不展之時,薑維突然想起丞相臨終前曾交給他幾個錦囊,並叮囑他,若軍中遇有棘手之事,可依次打開錦囊,依計行事。
薑維趕忙回到營帳,翻出那錦囊,那錦囊看上去普普通通,可薑維知道,這裏麵定是蘊含著丞相的神機妙算。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第一個錦囊,取出裏麵的紙條,上麵的字跡正是諸葛亮的手筆,那字剛勁有力,仿佛帶著丞相生前的睿智與威嚴。薑維細細看去,隻見上麵寫著應對之策,看完後,薑維的眼中閃過一絲亮光,心中對丞相的先見之明更是敬佩不已,當下便按照錦囊上的指示,悄悄招來馬岱,與他商議起來。
馬岱為人忠厚,對諸葛亮更是忠心耿耿,聽聞薑維所言,又看了看那錦囊上的計策,心中已然明了,他抱拳對薑維說道:“薑將軍放心,丞相既有此安排,我定當依計而行,絕不讓魏延那廝得逞,壞了我蜀漢的安穩。”薑維拍了拍馬岱的肩膀,說道:“馬將軍,此事便全依仗你了,需小心謹慎,切莫打草驚蛇啊。”馬岱點頭應道:“末將明白。”
魏延的奪權之舉
魏延這邊,見眾人似乎並無什麽大動作,心中越發急切,覺得時機已到,便決定主動出擊。這日,他召集了自己麾下的一些親信將領,在營帳中密謀起來。
魏延站在眾人中間,目光炯炯,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氣,他大聲說道:“諸位兄弟,丞相已逝,如今這軍中不能群龍無首啊,那楊儀妄圖掌控大權,可他有何能耐?我等出生入死,戰功卓著,怎能屈居他之下,今日我便要去與他理論,讓他把軍權交出來,若他不從,哼,咱們也不必客氣!”眾將領聽聞,有的麵露猶豫之色,畢竟楊儀也是丞相身邊的紅人,可又想著魏延所言也有幾分道理,再加上平日裏對魏延的信服,便紛紛應和道:“將軍說得對,我等都聽您的,願隨您一同前去討個說法!”
說罷,魏延便帶著這群人,氣勢洶洶地朝著楊儀的營帳走去。一路上,魏延步伐堅定,那“噠噠噠”的腳步聲仿佛是他邁向權力的鼓點,手中緊握的長刀不時地晃動一下,反射出的寒光好似他此刻急切又熾熱的野心。
楊儀的應對之態
楊儀在營帳中聽聞魏延帶著人來了,心中一驚,趕忙起身,他知道魏延此次前來定是沒安好心,可也不能露了怯。他整了整衣冠,神色嚴肅,雖心中有些緊張,可表麵上仍裝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走出營帳去迎接魏延。
魏延看到楊儀,冷哼一聲,說道:“楊儀,丞相已去,如今這軍中大事,該由有能力者來掌管,你我心裏都清楚,論戰功,論能力,我魏延哪點比你差了?你為何還占著那位置,遲遲不肯交權?”楊儀一聽,心中怒火中燒,可還是強壓著怒氣,回道:“魏延,你莫要胡攪蠻纏,軍中之事,自有後主和眾大臣商議決定,哪是你說怎樣就怎樣的,你這般莽撞行事,難道是想擾亂軍心不成?”
魏延一聽,更是火冒三丈,他向前一步,逼近楊儀,大聲喝道:“哼,你少拿這些話來搪塞我,今日我就是要這軍權,你若識趣,便乖乖交出來,否則休怪我不客氣!”楊儀也毫不退縮,他瞪著魏延,說道:“我若是不交,你又能如何?”兩人就這樣僵持著,氣氛緊張得仿佛空氣都要凝固了,周圍的士兵們也都緊張地看著他們,不知如何是好,那場麵就像兩根繃緊的弦,隨時都可能斷裂,引發一場不可收拾的爭鬥。
馬岱依計行事
就在魏延和楊儀僵持不下之時,馬岱按照諸葛亮錦囊中的計策,悄悄帶著一隊精兵,繞到了魏延的身後。馬岱手持長槍,身姿矯健,眼神中透著一股決然,他給身邊的士兵們使了個眼色,士兵們心領神會,紛紛握緊兵器,做好了準備。
馬岱看準時機,趁著魏延正與楊儀激烈爭吵,注意力都在楊儀身上時,大喝一聲:“魏延,休得張狂,丞相早有安排,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說罷,他挺槍朝著魏延刺去,那長槍如靈蛇出洞,速度極快,帶起一陣“呼呼”的風聲,槍尖在陽光下閃爍著寒芒,直逼魏延的後背。
魏延聽到背後的動靜,心中大驚,他沒想到會有人突然襲擊,趕忙轉身,慌亂中舉起長刀去抵擋。“鐺”的一聲巨響,兵器相交,濺起一片火星。魏延瞪大了眼睛,看著馬岱,又驚又怒,大聲喊道:“馬岱,你竟敢背叛我,你這是何意?”馬岱冷冷地說道:“魏延,你妄圖奪權,擾亂軍心,罪不可恕,丞相早料到你有此心,特留下計策,今日我便是來執行丞相之命的!”
魏延一聽,心中更是慌亂,可他畢竟也是久經沙場之人,很快便穩住心神,與馬岱戰在了一起。兩人你來我往,兵器碰撞之聲不絕於耳,每一次碰撞都帶著千鈞之力,周圍的士兵們紛紛避讓,圍成了一個圈,緊張地看著這場突如其來的爭鬥。
魏延的覆滅之景
魏延與馬岱交戰數個回合後,漸漸落了下風。他本就因事發突然,心中慌亂,而馬岱又是有備而來,且那一招一式皆是按照諸葛亮的計策,穩紮穩打,讓魏延難以招架。
馬岱的長槍越舞越猛,每一次刺出都精準無比,那槍尖好似長了眼睛一般,直逼魏延的要害。魏延雖奮力抵擋,可身上還是多處掛彩,鮮血染紅了他的戰甲,那原本威風凜凜的模樣此刻變得狼狽不堪。他的呼吸也越發急促,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滾落,混合著血水,順著臉頰流淌而下,那眼神中既有對馬岱的憤恨,又有著對自己即將落敗的絕望。
就在魏延一個分神之際,馬岱瞅準機會,一槍刺中了魏延的腹部,魏延慘叫一聲,手中的長刀“哐當”一聲掉落在地,他捂著傷口,踉蹌了幾步,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馬岱,口中喃喃道:“沒想到……我魏延竟會敗於此……”話未說完,便轟然倒地,沒了氣息。
魏延的那些親信將領見主將已死,頓時沒了主心骨,紛紛扔下兵器,跪地求饒。楊儀見狀,長舒了一口氣,心中既為這場危機的解除而慶幸,又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看著地上魏延的屍體,微微歎了口氣,說道:“魏延啊魏延,你若能收斂野心,何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唉,這也是你咎由自取啊。”
魏主的奢靡之舉
與此同時,在魏國都城,魏明帝曹睿卻沉浸在自己的奢靡幻想之中。他好大喜功,一心想著要彰顯魏國的強盛與自己的威嚴,便下令大興土木,建造各種華麗的宮殿樓閣以及那傳說中能承接仙露的承露盤。
工匠們日夜勞作,都城內外一片繁忙景象,可那忙碌的背後,卻是百姓們的唉聲歎氣。那建造承露盤的工地之上,塵土飛揚,工匠們扛著沉重的石料,艱難地挪動著腳步,那“嘿喲嘿喲”的號子聲中滿是疲憊與無奈。烈日炎炎下,不少工匠汗流浹背,汗水濕透了衣衫,卻也不敢有絲毫懈怠,隻因監工們手持皮鞭,在一旁虎視眈眈,稍有差池,便是一頓鞭打。
曹睿時常會來到工地視察,他坐在華麗的車輦上,看著那逐漸成形的承露盤,臉上滿是得意之色。那承露盤造型奇特,高大而精美,仿佛真的能與天相接,承接仙露一般,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可這光芒的背後,卻是無數百姓的血汗與辛勞,以及那被漸漸掏空的國庫。
迷信方士之言
曹睿身邊圍繞著一群方士,這些方士整日在他耳邊吹噓著各種神神叨道的言論,說那承露盤若是建造好了,便能讓魏國國運昌盛,曹睿更是深信不疑,對這承露盤的建造越發上心,不斷催促工匠們加快進度,還增加了各種奢華的裝飾,想要讓它更加完美,以取悅上天。
有一日,一位方士又進宮麵見曹睿,神色慌張,煞有介事地說道:“陛下,微臣近日夜觀天象,發現那承露盤的方位似乎有些不妥,恐會衝撞了天上星宿,反而對我魏國國運不利啊,需得盡快調整,或者……幹脆拆毀才好。”曹睿一聽,心中大驚,趕忙問道:“此話當真?那可如何是好?”方士故作高深地說道:“陛下,為了魏國的江山社稷,依微臣之見,還是拆毀為宜啊,雖耗費了諸多人力物力,可若能保國運,也是值得的呀。”
曹睿聽了,心中雖有些不舍,可一想到關乎國運,便咬了咬牙,說道:“既然如此,那便依你所言,拆毀承露盤吧,隻是這一番折騰,唉,也是無奈之舉啊。”說罷,便下令讓人著手準備拆毀之事,全然不顧這勞民傷財的後果,隻一心想著那虛無縹緲的國運之說。
拆毀承露盤之景
旨意一下,工匠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隻是這次不是建造,而是拆毀。那承露盤如此龐大,拆起來談何容易,可又不敢違抗皇命,隻能硬著頭皮上。
士兵們拿著各種工具,爬上那高高的承露盤,開始敲敲打打,一時間,“哐當哐當”的聲響回蕩在都城上空,仿佛是這承露盤發出的無奈歎息。隨著一塊塊石料被拆下,揚起的塵土彌漫在空中,讓人睜不開眼,那原本精美華麗的承露盤漸漸變得破敗不堪,就像一個曾經風華絕代卻又慘遭厄運的佳人,讓人看了心生惋惜。
百姓們站在遠處,望著這一幕,心中滿是憤恨與無奈,他們辛苦勞作建造起來的東西,就這麽被輕易拆毀了,而自己卻還要為此受苦受累,那日子越發艱難了。可在這皇權至上的時代,他們也隻能默默忍受,把這苦水往肚子裏咽,隻盼著這動蕩的日子能早日結束,魏國能恢複往日的安穩。
魏國的問題凸顯
隨著承露盤的拆毀,魏國國內的問題也愈發凸顯出來。那耗費的大量錢財,讓國庫變得空虛,原本用於發展民生、加強邊防等方麵的資金都被挪用,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怨聲載道。
邊境的守軍也因物資供應不足,軍備難以更新,戰鬥力受到影響,對周邊的防範也變得薄弱起來。一些地方官員趁機中飽私囊,貪汙腐敗之風盛行,使得魏國的官場也變得烏煙瘴氣,政令不通,整個國家仿佛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之中,看似強大的外表下,實則危機四伏,而魏明帝曹睿卻似乎還未完全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依舊沉浸在自己的幻想與迷信之中,魏國的未來,也因此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讓人堪憂不已。
蜀漢這邊,在魏延之亂被平息後,總算暫時穩定了下來,薑維等人開始著手整頓軍隊,處理各項事務,努力讓蜀漢在這動蕩的三國亂世中繼續站穩腳跟,延續著興複漢室的那一絲希望之光,隻是前路依舊艱難,需要眾人齊心協力,去應對那未知的重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