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山娃青年36集
洞廟河坐落在山坳裏,雖然在興隆縣北營房區委上窩鋪公社姚柵子大隊地界,但歸屬於承德市鐵路機務段管轄。由北京通往承德的火車,是必經之路;洞廟河不僅建有火車客運站,還有貨運站和機務段,機務段裏麵還修建了火車維修車間,負責檢修火車整體機車;還有一大片鐵路工人和機修工人以及鐵路後勤管理人員的職工家屬院,有一部分去承德鐵路上班的工人和職工也住在這裏,所以,鐵路上還專門有一列通勤專列,早晚由洞廟河到承德,來回接送著他們上下班。
所以,洞廟河就像一個獨立的王國,不僅有商店、飯店,還有醫院、電影院等;洞廟河東側緊鄰姚柵子大隊;西側就是營子礦區;北側是姚柵子大隊北溝,被一條由西向東流淌的柳河分隔,河上有一座漫水橋,連接了洞廟河通往北溝的山村小路;南側就是姚柵子大隊南溝,南溝不遠處有鐵路鋪路基用的石子廠。
劉榮榮帶著山娃,一邊向姚柵子大隊南溝裏走著,一邊介紹著山娃不熟悉的陌生環境;
他土生土長在灑河兩岸的半壁山:家鄉沒有電網,家家戶戶點著煤油燈,後來大隊利用柴油機帶動發電機解決了各戶照明,但也是時好時壞;家鄉沒有鐵路,交通隻能靠兩輛班車盤旋在山路上,運送著去往興隆縣城辦事的人們;家鄉沒有煤炭,家家戶戶取暖做飯,隻有靠著山上的柴禾和莊家秸稈來燒火做飯,房間取暖全靠土炕散發的溫度。
他來到了劉榮榮的家鄉柳河兩岸姚柵子:這裏不僅有國家電網,家家戶戶早就點上了電燈,煤油燈都沒有見過;還有煤炭,營子礦區離她家很近,那裏有興隆煤炭礦務局,不僅有國家統配煤礦,還有地方煤礦,家家戶戶可以用煤取暖做飯;還有鐵路,不僅有洞廟河客運站,還有貨運站和機務段。農民們除了務農勞動,還可以到煤礦和鐵路上打零工,各大隊都有創業隊、副業隊。所以,這裏的大隊收入多,工分值也高,農民生活比較富裕。要不然,普利亞連長,他的老同學說這裏的工分值要比半壁山高三倍呢!
山娃跟隨著劉榮榮穿過了石子廠,再順著山路拐了兩道彎,就來到了姚柵子大隊的創業隊。這是由北京和天津來的,插隊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組成的創業隊,他們吃住在這裏,靠山根蓋了十多間小瓦房,有廚房和男女生宿舍。門前不遠處還有一片養豬場。
見到爺爺,劉榮榮像隻快樂的小鳥兒,飛快的跑上前去,喊著:
“爺爺!爺爺!我回來了!看,我給你帶來了他,我的男朋友!”
“啊!你的男朋友?沒聽你說過呀!”
“前幾天認識的,帶來你看看!”說著話,對山娃介紹說:
“這就是我和你說的我爺爺!”
“啊!爺爺!您好啊!”山娃問候著,一邊接過了爺爺手中的泔水桶,拎到了豬圈旁邊,一邊又把買來的禮物酒和旱煙遞給了她爺爺。
“好!好!快屋去!我這就給你倆做飯去!”
劉榮榮的爺爺回答著山娃,把孫女兒和山娃都讓進了住的屋裏。
山娃四處打量著:這是很普通的獨處三間瓦房,西屋是劉榮榮的爺爺居住,東屋是幾個創業隊的知青居住,中間是廚房,一邊是為創業隊20多名知青做飯用的大鍋和一個小鍋,另一邊是用來溫豬泔水的大鍋。創業隊養著20多頭豬,她的爺爺不僅喂豬,每天還要給知青們做飯。居住的屋子裏,沒有什麽家具擺設,隻有一口大紅色的板櫃,是給榮榮妹的爺爺存放物品用的,火炕上麵鋪著葦席,行李被褥,卷起來放在了炕頭兒一側。
原來劉榮榮在去水建隊之前,高中一畢業,回鄉務農就在創業隊幫著爺爺幹活兒,也算是創業隊的一員,為知青做飯。因為每天都要燒柴,劉榮榮覺得很髒,高中畢業了,沒啥前途,就吵著要爺爺找大隊幹部說說,讓她去出民工,到外麵鍛煉鍛煉,見見世麵。爺爺和大隊支書關係很好,一說,就同意了,所以,開春過了春節後,劉榮榮就去了水建隊,剩下爺爺自己連做飯帶喂豬,一天忙到晚。不過,有位在離這兒不遠的劉榮榮二嬸兒,因為會做豆腐賣,把豆腐渣和豆腐過淋的下水,賣給創業隊喂豬,一來二去和劉榮榮的爺爺熟悉起來,經常過來給她爺爺幫忙做飯喂豬!劉榮榮去了水建隊,沒再找人,倒也還能夠維持。
看她爺爺,已經60多歲了,瘦弱的身子,因為年老,兩隻眼睛也眯成了一條縫兒,花白的頭發,稀疏的散落在腦袋上,頭頂光禿禿的。掛滿了胡須的一張老臉,顯得飽經滄桑的樣子。因為劉榮榮的親媽媽早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父親有後續了繼母,生養了她的同父異母三個妹妹和一個小弟弟。是爺爺含辛茹苦的把孫女兒劉榮榮拉扯大,還供她上了高中。劉榮榮家裏究竟咋樣?還是個謎,山娃也是一無所知。劉榮榮也沒有說,隻有去了才知道。
不一會兒,她爺爺在炕上放好了桌子,端上來了飯菜,還燙了一壺酒,拿了兩個酒盅,讓著山娃喝酒,自己也滿上了一盅酒,陪著山娃喝起來。劉榮榮自己盛了一碗米飯,也跟著吃了起來。山娃不太會喝酒,酒量也不大,但,年輕氣盛,也能抵擋一陣子。
在喝酒吃飯時,劉榮榮的爺爺大致問了問山娃家裏的情況,得知是半壁山人,高中畢業,家裏奶奶和媽媽,還有三個妹妹,兩個弟弟,父親在外麵工作,常年不回家,家庭生活也不富裕等等。
吃過飯,爺爺把孫女兒招呼到了外麵,爺兒倆單獨說起話來,山娃在屋裏一無所知,他不好出去過問,心裏好像有十五隻吊桶,七上八下的沒有了著落。
自從吃飯時,劉榮榮的爺爺在問完山娃的家境後,就沒有了笑臉;飯後又陰沉著臉色和孫女兒單獨說話去了。看起來,她爺爺有點對山娃的家庭狀況不滿意,劉榮榮好像很聽爺爺的話,情況不妙,凶多吉少。
劉榮榮的爺爺叫劉福來,並不是她的親爺爺,但對待從小就沒了親生母親的孫女兒劉榮榮,比親爺爺還要親。劉榮榮高中畢業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爺爺供她上高中不容易,對爺爺也是百依百順。
劉榮榮的爺爺把她叫出去後,開門見山的和孫女兒說:
“你可要想好了,山娃的家鄉很窮的,家庭人口多,他父親常年在外不能照顧家,你若是跟了他,會要吃苦受罪的!咱們家雖說經濟條件不太好,但工分值高,比他們家要強。”
“爺爺!哪個家庭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的地方,困難也不可能一輩子都困難,我覺得他有思想,有能力,會改變家庭現狀的。”
“傻丫頭!山娃他們家要改變現狀的困境,還不知道要等到哪個猴年馬月呢?選擇對象是一輩子的終身大事啊!你要考慮好了!免得後悔。”
洞廟河坐落在山坳裏,雖然在興隆縣北營房區委上窩鋪公社姚柵子大隊地界,但歸屬於承德市鐵路機務段管轄。由北京通往承德的火車,是必經之路;洞廟河不僅建有火車客運站,還有貨運站和機務段,機務段裏麵還修建了火車維修車間,負責檢修火車整體機車;還有一大片鐵路工人和機修工人以及鐵路後勤管理人員的職工家屬院,有一部分去承德鐵路上班的工人和職工也住在這裏,所以,鐵路上還專門有一列通勤專列,早晚由洞廟河到承德,來回接送著他們上下班。
所以,洞廟河就像一個獨立的王國,不僅有商店、飯店,還有醫院、電影院等;洞廟河東側緊鄰姚柵子大隊;西側就是營子礦區;北側是姚柵子大隊北溝,被一條由西向東流淌的柳河分隔,河上有一座漫水橋,連接了洞廟河通往北溝的山村小路;南側就是姚柵子大隊南溝,南溝不遠處有鐵路鋪路基用的石子廠。
劉榮榮帶著山娃,一邊向姚柵子大隊南溝裏走著,一邊介紹著山娃不熟悉的陌生環境;
他土生土長在灑河兩岸的半壁山:家鄉沒有電網,家家戶戶點著煤油燈,後來大隊利用柴油機帶動發電機解決了各戶照明,但也是時好時壞;家鄉沒有鐵路,交通隻能靠兩輛班車盤旋在山路上,運送著去往興隆縣城辦事的人們;家鄉沒有煤炭,家家戶戶取暖做飯,隻有靠著山上的柴禾和莊家秸稈來燒火做飯,房間取暖全靠土炕散發的溫度。
他來到了劉榮榮的家鄉柳河兩岸姚柵子:這裏不僅有國家電網,家家戶戶早就點上了電燈,煤油燈都沒有見過;還有煤炭,營子礦區離她家很近,那裏有興隆煤炭礦務局,不僅有國家統配煤礦,還有地方煤礦,家家戶戶可以用煤取暖做飯;還有鐵路,不僅有洞廟河客運站,還有貨運站和機務段。農民們除了務農勞動,還可以到煤礦和鐵路上打零工,各大隊都有創業隊、副業隊。所以,這裏的大隊收入多,工分值也高,農民生活比較富裕。要不然,普利亞連長,他的老同學說這裏的工分值要比半壁山高三倍呢!
山娃跟隨著劉榮榮穿過了石子廠,再順著山路拐了兩道彎,就來到了姚柵子大隊的創業隊。這是由北京和天津來的,插隊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組成的創業隊,他們吃住在這裏,靠山根蓋了十多間小瓦房,有廚房和男女生宿舍。門前不遠處還有一片養豬場。
見到爺爺,劉榮榮像隻快樂的小鳥兒,飛快的跑上前去,喊著:
“爺爺!爺爺!我回來了!看,我給你帶來了他,我的男朋友!”
“啊!你的男朋友?沒聽你說過呀!”
“前幾天認識的,帶來你看看!”說著話,對山娃介紹說:
“這就是我和你說的我爺爺!”
“啊!爺爺!您好啊!”山娃問候著,一邊接過了爺爺手中的泔水桶,拎到了豬圈旁邊,一邊又把買來的禮物酒和旱煙遞給了她爺爺。
“好!好!快屋去!我這就給你倆做飯去!”
劉榮榮的爺爺回答著山娃,把孫女兒和山娃都讓進了住的屋裏。
山娃四處打量著:這是很普通的獨處三間瓦房,西屋是劉榮榮的爺爺居住,東屋是幾個創業隊的知青居住,中間是廚房,一邊是為創業隊20多名知青做飯用的大鍋和一個小鍋,另一邊是用來溫豬泔水的大鍋。創業隊養著20多頭豬,她的爺爺不僅喂豬,每天還要給知青們做飯。居住的屋子裏,沒有什麽家具擺設,隻有一口大紅色的板櫃,是給榮榮妹的爺爺存放物品用的,火炕上麵鋪著葦席,行李被褥,卷起來放在了炕頭兒一側。
原來劉榮榮在去水建隊之前,高中一畢業,回鄉務農就在創業隊幫著爺爺幹活兒,也算是創業隊的一員,為知青做飯。因為每天都要燒柴,劉榮榮覺得很髒,高中畢業了,沒啥前途,就吵著要爺爺找大隊幹部說說,讓她去出民工,到外麵鍛煉鍛煉,見見世麵。爺爺和大隊支書關係很好,一說,就同意了,所以,開春過了春節後,劉榮榮就去了水建隊,剩下爺爺自己連做飯帶喂豬,一天忙到晚。不過,有位在離這兒不遠的劉榮榮二嬸兒,因為會做豆腐賣,把豆腐渣和豆腐過淋的下水,賣給創業隊喂豬,一來二去和劉榮榮的爺爺熟悉起來,經常過來給她爺爺幫忙做飯喂豬!劉榮榮去了水建隊,沒再找人,倒也還能夠維持。
看她爺爺,已經60多歲了,瘦弱的身子,因為年老,兩隻眼睛也眯成了一條縫兒,花白的頭發,稀疏的散落在腦袋上,頭頂光禿禿的。掛滿了胡須的一張老臉,顯得飽經滄桑的樣子。因為劉榮榮的親媽媽早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父親有後續了繼母,生養了她的同父異母三個妹妹和一個小弟弟。是爺爺含辛茹苦的把孫女兒劉榮榮拉扯大,還供她上了高中。劉榮榮家裏究竟咋樣?還是個謎,山娃也是一無所知。劉榮榮也沒有說,隻有去了才知道。
不一會兒,她爺爺在炕上放好了桌子,端上來了飯菜,還燙了一壺酒,拿了兩個酒盅,讓著山娃喝酒,自己也滿上了一盅酒,陪著山娃喝起來。劉榮榮自己盛了一碗米飯,也跟著吃了起來。山娃不太會喝酒,酒量也不大,但,年輕氣盛,也能抵擋一陣子。
在喝酒吃飯時,劉榮榮的爺爺大致問了問山娃家裏的情況,得知是半壁山人,高中畢業,家裏奶奶和媽媽,還有三個妹妹,兩個弟弟,父親在外麵工作,常年不回家,家庭生活也不富裕等等。
吃過飯,爺爺把孫女兒招呼到了外麵,爺兒倆單獨說起話來,山娃在屋裏一無所知,他不好出去過問,心裏好像有十五隻吊桶,七上八下的沒有了著落。
自從吃飯時,劉榮榮的爺爺在問完山娃的家境後,就沒有了笑臉;飯後又陰沉著臉色和孫女兒單獨說話去了。看起來,她爺爺有點對山娃的家庭狀況不滿意,劉榮榮好像很聽爺爺的話,情況不妙,凶多吉少。
劉榮榮的爺爺叫劉福來,並不是她的親爺爺,但對待從小就沒了親生母親的孫女兒劉榮榮,比親爺爺還要親。劉榮榮高中畢業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爺爺供她上高中不容易,對爺爺也是百依百順。
劉榮榮的爺爺把她叫出去後,開門見山的和孫女兒說:
“你可要想好了,山娃的家鄉很窮的,家庭人口多,他父親常年在外不能照顧家,你若是跟了他,會要吃苦受罪的!咱們家雖說經濟條件不太好,但工分值高,比他們家要強。”
“爺爺!哪個家庭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的地方,困難也不可能一輩子都困難,我覺得他有思想,有能力,會改變家庭現狀的。”
“傻丫頭!山娃他們家要改變現狀的困境,還不知道要等到哪個猴年馬月呢?選擇對象是一輩子的終身大事啊!你要考慮好了!免得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