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娃童年5
秋雨“嘩!”“嘩!”的下個不停,天空的黑雲密布,秋風吹著雲彩在空中漫無邊際的飄蕩,雨點兒越來越密,越來越急,立刻地上起了水泡兒。無情的雨點兒茫然的砸在了秀蘭的頭上、臉上、肩上、身上,雨水與她衣服上的血跡交融在了一起,流淌到地上的成了淡紅色的血水。她用兩手緊緊的抱住懷中剛出生的嬰兒,踏著泥濘的村莊小道,深一腳淺一腳踉蹌的向前挪動著。突然,她腳下一滑摔倒在地,她緊緊的抱著出生的嬰兒,跌坐在水坑裏。嬰兒像受到了驚嚇,“哇!哇!”的啼哭起來,秀蘭顧不得滿褲子的泥水了,一手撐地掙紮著站了起來,晃裏晃蕩的繼續往前走。
到了家大門口,澆成了落湯雞。梁英看見秀蘭懷中抱著嬰兒,驚訝的說:“老爺子上午斷的氣兒,下午你就回來了?快回去吧!衝喪啊!”說著話就橫在了大門口,不讓秀蘭進家門。
秀蘭哭著央求道:“嫂子!讓我進去吧!我還沒吃飯呢,隻喝了一碗紅糖水,又下著雨,你讓我上哪去呀?”
“看看你!耍蠻了不是?回他二奶家去呀!家裏進不得呀!”
“好嫂子,別難為我了,那裏屋子又涼又潮,沒有人照看,怎麽呆呀?”
“看你說的,喝了紅糖水不就得了嗎!死人還忙不過來,哪顧得上活人呐。”
正在這時,賈氏聽到了妯娌姐們兒的吵鬧聲,趕忙過來勸梁英:“看她怪可憐的,就讓她進屋吧!”
“那怎麽行啊!衝了喪一輩子都要受窮的,不行!”梁英顯然不耐煩了。
這時,趙高正跪在一塊兒炕席頭兒上,頭頂著把雨傘接鄉親們送來吊唁的燒紙,聽到了爭吵聲,站起來奔了過來,一把拉開了妻子,生氣的說:
“哪兒來的那麽多講究啊!這是老迷信,快讓弟妹進屋去!不看讓雨淋壞了身子和孩子!”
秀蘭哭喊著,踉蹌的闖進了大門,賈氏趕忙接過了孫女兒,攙扶著秀蘭邁進了她住過的西屋,山娃看見媽媽回來了,頭頂著孝帽子,趕緊為媽媽掃著炕上的塵土。賈氏放下手中的孫女兒,到外屋點燃了灶膛裏的柴禾,用一半白麵摻和上一半玉米麵兒,又和山娃剛出生一樣,打起了“茶湯”。
窗外,梁英又和丈夫吵吵起來,埋怨他不該把秀蘭讓進了家門。吹鼓手們對著景春的棺材正吹奏著大悲調《哀悼日》,幽怨的哀樂聲蓋過了梁英的吵鬧聲。
《哀悼日》送幽魂的曲調夾雜著哀悼的歌詞,劃過了陰雨連綿的上空:
魂幽魂幽,你慢些走,請讓我們低下頭!
哀吼哀吼,哭聲顫抖,請讓我們送你走!
披麻戴孝哀三日,兒女叩首!
親人為你哭三聲,悲痛難收!
悲調為你奏三曲,祭奠魂幽!
麽下地獄上天堂,哀悼親友!
魂幽魂幽,你快些走,麽在家裏多久留!
哀吼哀吼,送出門口,盼你轉世把胎投!
靈魂出竅屍掩埋,魂蕩神州!
陽間不收陰間留,把你接受!
走了你就放心去,靈魂回眸!
生離死別吹鼓手,吹去哀愁!
大悲調哀樂聲、雨聲、梁英的吵鬧聲、鄉親們哭景春的嚎啕聲和秀蘭委屈傷心的哭聲混成了一團,也分不清是雨聲、還是哀樂聲、還是吵鬧聲或是哭聲。
一會兒,賈氏打好了“茶湯”,放上了紅糖,攪和均勻端給了秀蘭,秀蘭哭泣著換下了帶著泥水、雨水和血水的褲子和濕透了的上衣,接過了“茶湯”,狼吞虎咽的喝了起來,傷心的淚水“嘀噠!”“嘀噠!”的掉進了“茶湯”裏,她也顧不上別的了,連同自己的淚水一同咽了下去。。。
秀蘭由於淋雨著涼,加上過於悲傷,得了產後風,發著高燒,始終半昏半醒的狀態,也無心看管剛生下的女兒,還是賈氏為孫女兒找別人的奶水給孫女兒吃!她又給孫女兒起了一個乳名,叫小雲,原因是抱回來那天,下著雨,天上厚厚的雲彩,又是女孩兒,所以叫了“小雲”。
很快,景春咽氣已過了三天,農村有這種風俗習慣,人死後必須擱置三天以後才能出殯埋葬。這時,蕭瑟的秋風刮開了雨雲,天,漸漸的放晴了。上午,在梁英的張羅下,景春就要出殯下葬了,她找風水先生看過了祖墳的位置,並摘好了下葬的時間在上午的11點,現在是九點,還要舉行大祭拜,就是所有與景春有親戚關係的人們,按最親近的輪到最疏遠的,在棺材前麵祭奠叩拜死者景春。祭拜完畢,摔了棺材前的燒紙用的瓦盆,叫喪盔子,才能把棺材抬出去。
大祭拜開始了,吹鼓手們按照《哀悼日》的曲調吹得更加悲哀了,首先是最親的大兒子趙高祭拜,他頭頂著白布包好的孝帽子,腰裏紮著白布帶兒,一身黑色的便服,腳踏棺材前的葦席鋪地上場了,他麵朝棺材中央,距離三米遠,首先向左擺三步,然後作揖跪下磕頭一次,旁邊還有風水先生在有節奏的隨著哀曲高聲唱喊:“左三步作揖一叩首!平身!”趙高隨著唱喊聲站起來,又回到原位置,向右擺三步,然後再作揖跪下磕頭一次,“右三步作揖再叩首一次!平身!”風水先生有節奏的高聲唱喊著!趙高又隨著喊唱聲站起來,回到了原位置。隻見風水先生第三次高聲唱喊到:“中央原步作揖三叩首一次!平身!”隨著聲音趙高做著下跪磕頭的動作!做完後退場。按理說,應該輪到趙明了,因為他是排行次子,可是,因為他當了誌願兵,去了大東北,雖然老父去逝給他拍了加急電報,但,不知是部隊請不下假來呀?還是因為秀蘭的緣故,反正沒有回來。那現在就由山娃代替了,別看山娃剛剛五歲,看完了伯父的祭拜程序,他還記住了大概,他有模有樣的也和伯父的形式給爺爺景春祭拜著。。。
輪到了女人們了,和男人們不一樣,按風俗習慣,不再左右作揖磕頭了,而是群拜祭奠,由賈氏帶頭,兒媳們伴隨左右,一次性跪拜磕三個頭,就可以了。但這時秀蘭因呆月子得了產後風,無法出門祭拜,可是梁英卻說話了:“不行!她必須來親自祭拜,不然,犯衝啊!別人沒辦法,隻好由她,硬是把秀蘭從月子房裏拖了出來,在別人的攙扶下跪拜在靈堂! 隻見風水先生又高聲唱喊:“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然後就按照親戚的遠近順序逐一祭奠叩拜!足足折騰了兩個小詩,完畢,由趙高跪地摔了喪盔子,扛著帆兒在頭裏走,後麵緊跟著八人抬著景春的棺材,吹鼓手緊隨其後,再後麵就是家人和親戚朋友哭哭烈烈的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去了下葬的墳地。
秀蘭在半昏迷狀態,頭頂著孝帽子,昏昏沉沉的磕了三個頭,趕忙又攙扶著回了月子房,由於原來本身就沒好,再加上大拜靈堂著了風,病情就更重了,蒼白的臉沒有一點血絲,奄奄一息。立即送往了半壁山衛生院住院搶救。賈氏也顧不上老伴兒出殯了,手牽著山娃,忙乎著去醫院陪床,守護著多災多難的秀蘭。
這正是:“莊家財主出殯忙,兒媳帶病祭靈堂。嫂子狠心信迷信,引起紛爭兩茫茫。”欲知後事如何?待看後續分解。。。
秋雨“嘩!”“嘩!”的下個不停,天空的黑雲密布,秋風吹著雲彩在空中漫無邊際的飄蕩,雨點兒越來越密,越來越急,立刻地上起了水泡兒。無情的雨點兒茫然的砸在了秀蘭的頭上、臉上、肩上、身上,雨水與她衣服上的血跡交融在了一起,流淌到地上的成了淡紅色的血水。她用兩手緊緊的抱住懷中剛出生的嬰兒,踏著泥濘的村莊小道,深一腳淺一腳踉蹌的向前挪動著。突然,她腳下一滑摔倒在地,她緊緊的抱著出生的嬰兒,跌坐在水坑裏。嬰兒像受到了驚嚇,“哇!哇!”的啼哭起來,秀蘭顧不得滿褲子的泥水了,一手撐地掙紮著站了起來,晃裏晃蕩的繼續往前走。
到了家大門口,澆成了落湯雞。梁英看見秀蘭懷中抱著嬰兒,驚訝的說:“老爺子上午斷的氣兒,下午你就回來了?快回去吧!衝喪啊!”說著話就橫在了大門口,不讓秀蘭進家門。
秀蘭哭著央求道:“嫂子!讓我進去吧!我還沒吃飯呢,隻喝了一碗紅糖水,又下著雨,你讓我上哪去呀?”
“看看你!耍蠻了不是?回他二奶家去呀!家裏進不得呀!”
“好嫂子,別難為我了,那裏屋子又涼又潮,沒有人照看,怎麽呆呀?”
“看你說的,喝了紅糖水不就得了嗎!死人還忙不過來,哪顧得上活人呐。”
正在這時,賈氏聽到了妯娌姐們兒的吵鬧聲,趕忙過來勸梁英:“看她怪可憐的,就讓她進屋吧!”
“那怎麽行啊!衝了喪一輩子都要受窮的,不行!”梁英顯然不耐煩了。
這時,趙高正跪在一塊兒炕席頭兒上,頭頂著把雨傘接鄉親們送來吊唁的燒紙,聽到了爭吵聲,站起來奔了過來,一把拉開了妻子,生氣的說:
“哪兒來的那麽多講究啊!這是老迷信,快讓弟妹進屋去!不看讓雨淋壞了身子和孩子!”
秀蘭哭喊著,踉蹌的闖進了大門,賈氏趕忙接過了孫女兒,攙扶著秀蘭邁進了她住過的西屋,山娃看見媽媽回來了,頭頂著孝帽子,趕緊為媽媽掃著炕上的塵土。賈氏放下手中的孫女兒,到外屋點燃了灶膛裏的柴禾,用一半白麵摻和上一半玉米麵兒,又和山娃剛出生一樣,打起了“茶湯”。
窗外,梁英又和丈夫吵吵起來,埋怨他不該把秀蘭讓進了家門。吹鼓手們對著景春的棺材正吹奏著大悲調《哀悼日》,幽怨的哀樂聲蓋過了梁英的吵鬧聲。
《哀悼日》送幽魂的曲調夾雜著哀悼的歌詞,劃過了陰雨連綿的上空:
魂幽魂幽,你慢些走,請讓我們低下頭!
哀吼哀吼,哭聲顫抖,請讓我們送你走!
披麻戴孝哀三日,兒女叩首!
親人為你哭三聲,悲痛難收!
悲調為你奏三曲,祭奠魂幽!
麽下地獄上天堂,哀悼親友!
魂幽魂幽,你快些走,麽在家裏多久留!
哀吼哀吼,送出門口,盼你轉世把胎投!
靈魂出竅屍掩埋,魂蕩神州!
陽間不收陰間留,把你接受!
走了你就放心去,靈魂回眸!
生離死別吹鼓手,吹去哀愁!
大悲調哀樂聲、雨聲、梁英的吵鬧聲、鄉親們哭景春的嚎啕聲和秀蘭委屈傷心的哭聲混成了一團,也分不清是雨聲、還是哀樂聲、還是吵鬧聲或是哭聲。
一會兒,賈氏打好了“茶湯”,放上了紅糖,攪和均勻端給了秀蘭,秀蘭哭泣著換下了帶著泥水、雨水和血水的褲子和濕透了的上衣,接過了“茶湯”,狼吞虎咽的喝了起來,傷心的淚水“嘀噠!”“嘀噠!”的掉進了“茶湯”裏,她也顧不上別的了,連同自己的淚水一同咽了下去。。。
秀蘭由於淋雨著涼,加上過於悲傷,得了產後風,發著高燒,始終半昏半醒的狀態,也無心看管剛生下的女兒,還是賈氏為孫女兒找別人的奶水給孫女兒吃!她又給孫女兒起了一個乳名,叫小雲,原因是抱回來那天,下著雨,天上厚厚的雲彩,又是女孩兒,所以叫了“小雲”。
很快,景春咽氣已過了三天,農村有這種風俗習慣,人死後必須擱置三天以後才能出殯埋葬。這時,蕭瑟的秋風刮開了雨雲,天,漸漸的放晴了。上午,在梁英的張羅下,景春就要出殯下葬了,她找風水先生看過了祖墳的位置,並摘好了下葬的時間在上午的11點,現在是九點,還要舉行大祭拜,就是所有與景春有親戚關係的人們,按最親近的輪到最疏遠的,在棺材前麵祭奠叩拜死者景春。祭拜完畢,摔了棺材前的燒紙用的瓦盆,叫喪盔子,才能把棺材抬出去。
大祭拜開始了,吹鼓手們按照《哀悼日》的曲調吹得更加悲哀了,首先是最親的大兒子趙高祭拜,他頭頂著白布包好的孝帽子,腰裏紮著白布帶兒,一身黑色的便服,腳踏棺材前的葦席鋪地上場了,他麵朝棺材中央,距離三米遠,首先向左擺三步,然後作揖跪下磕頭一次,旁邊還有風水先生在有節奏的隨著哀曲高聲唱喊:“左三步作揖一叩首!平身!”趙高隨著唱喊聲站起來,又回到原位置,向右擺三步,然後再作揖跪下磕頭一次,“右三步作揖再叩首一次!平身!”風水先生有節奏的高聲唱喊著!趙高又隨著喊唱聲站起來,回到了原位置。隻見風水先生第三次高聲唱喊到:“中央原步作揖三叩首一次!平身!”隨著聲音趙高做著下跪磕頭的動作!做完後退場。按理說,應該輪到趙明了,因為他是排行次子,可是,因為他當了誌願兵,去了大東北,雖然老父去逝給他拍了加急電報,但,不知是部隊請不下假來呀?還是因為秀蘭的緣故,反正沒有回來。那現在就由山娃代替了,別看山娃剛剛五歲,看完了伯父的祭拜程序,他還記住了大概,他有模有樣的也和伯父的形式給爺爺景春祭拜著。。。
輪到了女人們了,和男人們不一樣,按風俗習慣,不再左右作揖磕頭了,而是群拜祭奠,由賈氏帶頭,兒媳們伴隨左右,一次性跪拜磕三個頭,就可以了。但這時秀蘭因呆月子得了產後風,無法出門祭拜,可是梁英卻說話了:“不行!她必須來親自祭拜,不然,犯衝啊!別人沒辦法,隻好由她,硬是把秀蘭從月子房裏拖了出來,在別人的攙扶下跪拜在靈堂! 隻見風水先生又高聲唱喊:“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然後就按照親戚的遠近順序逐一祭奠叩拜!足足折騰了兩個小詩,完畢,由趙高跪地摔了喪盔子,扛著帆兒在頭裏走,後麵緊跟著八人抬著景春的棺材,吹鼓手緊隨其後,再後麵就是家人和親戚朋友哭哭烈烈的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去了下葬的墳地。
秀蘭在半昏迷狀態,頭頂著孝帽子,昏昏沉沉的磕了三個頭,趕忙又攙扶著回了月子房,由於原來本身就沒好,再加上大拜靈堂著了風,病情就更重了,蒼白的臉沒有一點血絲,奄奄一息。立即送往了半壁山衛生院住院搶救。賈氏也顧不上老伴兒出殯了,手牽著山娃,忙乎著去醫院陪床,守護著多災多難的秀蘭。
這正是:“莊家財主出殯忙,兒媳帶病祭靈堂。嫂子狠心信迷信,引起紛爭兩茫茫。”欲知後事如何?待看後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