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的漏網,使康熙大為震怒。
要知道,這可是他這次出巡的主要目的啊!
滿以為活捉了張凡,就可以順利地找到那筆財寶,找到背後的萬忠以及三公主,不料最終還是失敗。
在最關鍵時刻,張凡成功潛逃。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造成了這次行動的失敗?康熙百思不得其解。
但這已成為既定事實,己沒辦法改變,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問題是,如何處置一係列遺留問題。
毫無疑問,張凡己如龍回潛大海。憑他的高智商,找到他的蹤跡不是很難,而是毫無希望。
在這兒耗下去己沒有任何意義,尤其是康熙,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每天有許多的事要處理。多待在這裏一天,都是這個國家的損失。
因此回京被緊急提上了議事日程。
“便宜了張凡這個老小子,”康熙憤憤地說。
“欠下的,遲早要還的。早晚一天,他會落到我們手裏的,”於虎說道。
“以後再捉到他,怕沒有了意義。我們正在修正執行了多年的情報規則,事實證明那一套作法已經落伍了,滿足不了時代的需要了。我們會有更多的渠道,找到三公主和萬忠,”康熙說道。
“希望這一天早些到來。”
“現在,我們可以談論撤軍事項了。”
“準備啥時間走?”
“明天吧,此事宜早不宜遲。另外你托人給陳洪捎個信,要他時刻注意張凡的動向,如能把他擒獲,乃大功一件,必有重賞。”
“是,皇上。”
誰料到了晚上,康熙又忽然改變了主意,把撤走之事提前,由早晨提早到當天晚上。
接到命令後,許多人對此大惑不解,認為晚上時間太過於倉促,並且夜間又不利於行軍趕路。同寸不明白,皇上這是怎麽了,咋做出這樣的決定。
他們哪兒知道皇上內心的苦。
張凡跑了,是煩心事一件。而更煩心的,是堂堂一大國的皇帝,差點在這兒被人活捉,這事要是傳出去,多沒麵子。
所以士兵們盡管很不理解,但吃過晚飯後,還是忙著砸帳篷,為回京做準備。
而宋雙父子,去安葬亡父的屍骨還沒回來。按照預先的商定,這次他們一家也將隨皇駕一塊進京,開始一段嶄新的生活。
怕在這兒遭到張凡的報複。
張凡一天不落網,他們心頭的陰影就不會散去。
到京裏生活,他們底氣十足。因為有從石洞裏找到的那筆錢。即使坐吃山空,什麽都不幹,也夠他們享受到美好的生活許多年。
他們對未來己做好了規劃,先在京城購買一個大院子,然後用這筆錢做投資,做生意,相信會取得成功。
為了他們的安全,康熙派了一個十人騎兵小隊,去接應他們,然後從另一條路,護送他們進京。
收拾好營帳,已是半夜了。好在都是騎馬,一陣急奔,到天亮時,剛好趕了七十裏路。來到了一個河邊,傳下命令,給馬喝水喂料,士兵休息做飯。
在這裏,經過一番思考,康熙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宋義不必回京了,撥付給他八百士兵,在這兒修建一座營寨,做好長期在這兒駐紮的準備。地名就叫七十裏營,剛好是他們這一夜行軍所走的路程。好記,又有紀念意義。
在這兒建一座兵站,是康熙經過周密的思考做出的決定。
這次遇襲,對康熙刺激很大,使他認識到青龍山一帶,確實存在著強大的敵對勢力。張凡身份的暴露,又意外漏網,更加劇了這裏爆發戰亂的風險。
兩種不利因素疊加,這兒已成為了高危風險區。
而一旦出了亂子,憑地方武裝擺平,幾乎不可能。
必須得有一支機動部隊,留在這兒。
既作為保衛京師的一道屏障,又能監視這一片地區,防止萬忠在這一塊搞事,並能對這一帶土匪形成強有力的震懾,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雖然八百人不是很多,但士兵都是經曆了無數次戰陣的勇士,戰鬥力很強。加上雙羊山暗地裏己接受招安,其位置優越,與七十裏營形成犄角之勢。任何一方有了危險,都可以相互支援,所以短期內不會有大事發生。
安排好這一切後,康熙帶領盛方等,日夜兼程,隻用了三天時間,便回到了京師。
到京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宮中太醫,對這次參戰人員的傷口,重新檢查。
並且為了安撫人心,給每個受傷人員,除了給予金錢上的補助外,每人還給了數天假期,讓他們和家人團聚。
總之,所有立功人員,該獎的獎,該賞的賞,一個不落,人人有份。
獎賞力度很大,壞事變成了好事,人人皆大歡喜。
在封賞的同時,所有這次事件的參與人員,還接到了上麵的特別通知,要他們對這次北巡路上所發生的事,嚴格保密。
尤其是皇上遇襲的事,更是禁止向外人泄露,違者嚴懲。
這時候人們才知道皇上對他們的好,是有原因的。
皇上差點被人俘虜,侍衛中很多人受傷,叫人整的灰頭土臉的,傳出去,多沒麵子。
康熙乃曠世奇主,是個性格孤傲,好大喜功的人,這挺傷自尊的事,自然是不肯讓人們知道的,以免成為人們口中的笑談。
大家理解皇上的心情,所以野豬溝遇險一事,大家都守口如瓶。以致後來無論是正史,還是民間野史,都找不到有關這起事件的任何記載傳聞,就像它從沒發生過一樣。
康熙還特別詢問這次事件的大功臣於虎,希望得到什麽樣的獎勵?是否對做官有興趣,要不要在地方上給他安排個官職?
於虎說他對做官不感興趣,說能在皇上麵前做侍衛,就是對他最大的獎賞。他的回答使康熙分外滿意,從此對他更是另眼相待。
在這段時間裏,於虎做了一個計劃,就是傷徹底好了之後,回老家一趟。
去看看他當初學武術的啟蒙老師,以及曾關心過他的鄉親父老。
還有就是看他的父親,這些年是否回過家,有沒有音訊。
掐指算來,他和父親已失聯七八年了,仍然不知他身在何處。
世事難料,他還在嗎?如果在,為什麽不回家看看?
有道是計劃沒有變化快,於虎想回家的願望,最終還是落了空。
不是他不想回,而是沒時間。
在他傷還沒有完全好的時候,康熙便給他布置了一項任務,很重要,使他打算回家的念頭,不得不擱置起來。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中午,一個小太監找到了他,說是皇上請他到書房去一下,有事商量,讓他趕快過去。
自從那夜他獨自救駕後,康熙對他的態度大變,不再把他當做臣屬使用,而是把他當做重要謀臣,有事總是與他商量一番。
康熙還給了他一項別的侍衛不曾有過的待遇:可以自由地進入禦書房,參與一些國家大事的商討。
因為有了這項殊榮,他被同行們戲稱為沒有封號的王爺,很受尊重。
前天他和康熙談了麻布坡案件,還沒有一絲頭緒,現在皇上這麽急找他,難道有眉目了?
到了書房後,才知道自己猜錯了。皇上沒有談有關麻布坡事件的隻言片語,而是說起了野豬溝,以及漏網的張凡。看樣子,康熙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萬忠。
並且提到,河南近期發生的一件事,好像與萬忠有關,值得注意。
要知道,這可是他這次出巡的主要目的啊!
滿以為活捉了張凡,就可以順利地找到那筆財寶,找到背後的萬忠以及三公主,不料最終還是失敗。
在最關鍵時刻,張凡成功潛逃。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造成了這次行動的失敗?康熙百思不得其解。
但這已成為既定事實,己沒辦法改變,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問題是,如何處置一係列遺留問題。
毫無疑問,張凡己如龍回潛大海。憑他的高智商,找到他的蹤跡不是很難,而是毫無希望。
在這兒耗下去己沒有任何意義,尤其是康熙,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每天有許多的事要處理。多待在這裏一天,都是這個國家的損失。
因此回京被緊急提上了議事日程。
“便宜了張凡這個老小子,”康熙憤憤地說。
“欠下的,遲早要還的。早晚一天,他會落到我們手裏的,”於虎說道。
“以後再捉到他,怕沒有了意義。我們正在修正執行了多年的情報規則,事實證明那一套作法已經落伍了,滿足不了時代的需要了。我們會有更多的渠道,找到三公主和萬忠,”康熙說道。
“希望這一天早些到來。”
“現在,我們可以談論撤軍事項了。”
“準備啥時間走?”
“明天吧,此事宜早不宜遲。另外你托人給陳洪捎個信,要他時刻注意張凡的動向,如能把他擒獲,乃大功一件,必有重賞。”
“是,皇上。”
誰料到了晚上,康熙又忽然改變了主意,把撤走之事提前,由早晨提早到當天晚上。
接到命令後,許多人對此大惑不解,認為晚上時間太過於倉促,並且夜間又不利於行軍趕路。同寸不明白,皇上這是怎麽了,咋做出這樣的決定。
他們哪兒知道皇上內心的苦。
張凡跑了,是煩心事一件。而更煩心的,是堂堂一大國的皇帝,差點在這兒被人活捉,這事要是傳出去,多沒麵子。
所以士兵們盡管很不理解,但吃過晚飯後,還是忙著砸帳篷,為回京做準備。
而宋雙父子,去安葬亡父的屍骨還沒回來。按照預先的商定,這次他們一家也將隨皇駕一塊進京,開始一段嶄新的生活。
怕在這兒遭到張凡的報複。
張凡一天不落網,他們心頭的陰影就不會散去。
到京裏生活,他們底氣十足。因為有從石洞裏找到的那筆錢。即使坐吃山空,什麽都不幹,也夠他們享受到美好的生活許多年。
他們對未來己做好了規劃,先在京城購買一個大院子,然後用這筆錢做投資,做生意,相信會取得成功。
為了他們的安全,康熙派了一個十人騎兵小隊,去接應他們,然後從另一條路,護送他們進京。
收拾好營帳,已是半夜了。好在都是騎馬,一陣急奔,到天亮時,剛好趕了七十裏路。來到了一個河邊,傳下命令,給馬喝水喂料,士兵休息做飯。
在這裏,經過一番思考,康熙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宋義不必回京了,撥付給他八百士兵,在這兒修建一座營寨,做好長期在這兒駐紮的準備。地名就叫七十裏營,剛好是他們這一夜行軍所走的路程。好記,又有紀念意義。
在這兒建一座兵站,是康熙經過周密的思考做出的決定。
這次遇襲,對康熙刺激很大,使他認識到青龍山一帶,確實存在著強大的敵對勢力。張凡身份的暴露,又意外漏網,更加劇了這裏爆發戰亂的風險。
兩種不利因素疊加,這兒已成為了高危風險區。
而一旦出了亂子,憑地方武裝擺平,幾乎不可能。
必須得有一支機動部隊,留在這兒。
既作為保衛京師的一道屏障,又能監視這一片地區,防止萬忠在這一塊搞事,並能對這一帶土匪形成強有力的震懾,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雖然八百人不是很多,但士兵都是經曆了無數次戰陣的勇士,戰鬥力很強。加上雙羊山暗地裏己接受招安,其位置優越,與七十裏營形成犄角之勢。任何一方有了危險,都可以相互支援,所以短期內不會有大事發生。
安排好這一切後,康熙帶領盛方等,日夜兼程,隻用了三天時間,便回到了京師。
到京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宮中太醫,對這次參戰人員的傷口,重新檢查。
並且為了安撫人心,給每個受傷人員,除了給予金錢上的補助外,每人還給了數天假期,讓他們和家人團聚。
總之,所有立功人員,該獎的獎,該賞的賞,一個不落,人人有份。
獎賞力度很大,壞事變成了好事,人人皆大歡喜。
在封賞的同時,所有這次事件的參與人員,還接到了上麵的特別通知,要他們對這次北巡路上所發生的事,嚴格保密。
尤其是皇上遇襲的事,更是禁止向外人泄露,違者嚴懲。
這時候人們才知道皇上對他們的好,是有原因的。
皇上差點被人俘虜,侍衛中很多人受傷,叫人整的灰頭土臉的,傳出去,多沒麵子。
康熙乃曠世奇主,是個性格孤傲,好大喜功的人,這挺傷自尊的事,自然是不肯讓人們知道的,以免成為人們口中的笑談。
大家理解皇上的心情,所以野豬溝遇險一事,大家都守口如瓶。以致後來無論是正史,還是民間野史,都找不到有關這起事件的任何記載傳聞,就像它從沒發生過一樣。
康熙還特別詢問這次事件的大功臣於虎,希望得到什麽樣的獎勵?是否對做官有興趣,要不要在地方上給他安排個官職?
於虎說他對做官不感興趣,說能在皇上麵前做侍衛,就是對他最大的獎賞。他的回答使康熙分外滿意,從此對他更是另眼相待。
在這段時間裏,於虎做了一個計劃,就是傷徹底好了之後,回老家一趟。
去看看他當初學武術的啟蒙老師,以及曾關心過他的鄉親父老。
還有就是看他的父親,這些年是否回過家,有沒有音訊。
掐指算來,他和父親已失聯七八年了,仍然不知他身在何處。
世事難料,他還在嗎?如果在,為什麽不回家看看?
有道是計劃沒有變化快,於虎想回家的願望,最終還是落了空。
不是他不想回,而是沒時間。
在他傷還沒有完全好的時候,康熙便給他布置了一項任務,很重要,使他打算回家的念頭,不得不擱置起來。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中午,一個小太監找到了他,說是皇上請他到書房去一下,有事商量,讓他趕快過去。
自從那夜他獨自救駕後,康熙對他的態度大變,不再把他當做臣屬使用,而是把他當做重要謀臣,有事總是與他商量一番。
康熙還給了他一項別的侍衛不曾有過的待遇:可以自由地進入禦書房,參與一些國家大事的商討。
因為有了這項殊榮,他被同行們戲稱為沒有封號的王爺,很受尊重。
前天他和康熙談了麻布坡案件,還沒有一絲頭緒,現在皇上這麽急找他,難道有眉目了?
到了書房後,才知道自己猜錯了。皇上沒有談有關麻布坡事件的隻言片語,而是說起了野豬溝,以及漏網的張凡。看樣子,康熙最放心不下的,還是萬忠。
並且提到,河南近期發生的一件事,好像與萬忠有關,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