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所部自擺脫秦良玉後便快速進軍,自酆都(今豐都)入武隆。然自進入武隆,一路上卻是頗為坎坷,武隆多山,道路難行,加之少民不時侵擾。以至行進緩慢,兩天後方抵達武隆城下遊的江口,準備在此渡過烏江。
由於缺少渡船,隻得一邊令人伐木造筏,一邊派部下沿江巡視,尋找江河狹窄之地,以求可搭建浮橋。
張獻忠倚靠在江邊一座巨石上,看著那滾滾江水,心中浮躁難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始終縈繞心頭。
其義子孫可望悄然來到近前,遞給張獻忠一張已經發硬的麵餅,張獻忠接過,在費勁咬下一小塊後,便又接過其遞來的水壺灌了口水,以此軟化那過硬難嚼的麵餅。
看著義父神態凝重,縱是就食也心不在焉,不由輕聲問道:
“義父可還在擔心官軍?”
張獻忠也不隱瞞,點了點頭,將口中麵餅費勁咽下後,方輕聲歎道:
“老子征戰數十年,遇到比這次還要凶險的事數不勝數,可從未有過一次像現在這般,令我心悸!”
孫可望安慰道:
“許是這一路上未曾安歇勞累所致,現今我等隻需渡過烏江便可再無羈絆了,義父也可安心矣。”
張獻忠未有應話,隻是點了點頭,就在此時,忽聞一陣銃炮鳴響,數發炮彈已然擊至張獻忠所部江岸,巨大的衝擊力,直擊的岸邊碎石亂飛。好在軍馬此時較為分散,所傷者寥寥。
張獻忠抬眼望去,便見對岸白煙升起處,竟然有一支明軍隊伍。不過人數頗少,僅千餘人,顯然是早就埋伏在此了。
張獻忠瞬間明白,這支人馬雖少,但其附近定然有援兵,聽到銃炮鳴響定會紛紛匯集於此。
張獻忠確實沒有猜錯,此處明軍便是曾英麾下一部,曾英縱然知道獻賊必然要渡烏江,但江水綿長,他實在無法確定獻賊會從何處渡江,隻得在最有可能的幾處江岸埋伏人馬,自己則與董瓊英各自分領一軍,其在武隆縣城駐防,董瓊英於下遊江新田堡駐紮,以此互相策應。
其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拖住獻賊阻其渡江,他們也隻能拖住獻賊。曾英還沒有傻到用這萬餘民壯義軍去跟獻賊硬碰硬。
張獻忠不知此地明軍虛實,見其有備,隻得立時糾結人馬,沿江向下遊遁去。而每當行至水緩之處,對岸便有一支明軍鳴響銃炮轟擊奔跑的獻賊兵馬。致使獻賊人馬驚懼,隊形散亂。
行至新田堡時,江岸變窄,江水在此轉向,且水流湍急。
張獻忠親領前隊狂奔,行至此處時,忽江岸一側山丘茂林間一陣箭雨射出,饒是張獻忠久經戰陣,在這般密集的箭雨攢射下,也未曾幸免,被一支箭矢完美避開了頭盔,由其額頭穿過,自右耳後穿出,斜釘進了頭盔上。
一代梟雄就此落馬,走的倒是沒啥痛苦。
餘眾見此無不驚懼,立時有刀牌手上前持盾護住張獻忠屍身,將其抬離前陣。
待孫可望等義子驚聞噩耗,紛紛奔至近前,看著義父如此慘狀無不大哭。艾能奇本想將插在義父頭上的箭矢拔出,卻不料箭矢已鑲入頭盔,竟不能拔出,於是便想取下頭盔再試,奈何頭盔與箭矢相連,以至難以晃動。見此情景,諸義子更是心悲嚎哭不止。
孫可望一臉悲憤的擦拭掉淚水後,對著一眾義弟們憤然道:
“都莫要哭了!義父慘死,我等身為義子,此等血仇怎可不報!”
眾義子皆稱是,孫可望為名義上的長子,其眾也最多,自然而然成了眾人的主心骨。
於是孫可望立刻整頓人馬,指揮著諸義弟向岸邊那山丘茂林裏的人馬殺去。
而射殺張獻忠的人馬正是董瓊英所部,原本曾英與她商議乃是令其在江對岸新田堡駐紮,阻撓獻賊渡江即可。
然而這丫頭來到此地後,見江岸蜿蜒狹窄,實為伏擊之所。便留下一千餘人駐防對岸新田堡,自己則帶領剩餘幾千人馬渡至對岸,在此埋伏下來。
待見獻賊奔至,地勢本就狹窄,在她一陣攢射下,竟將獻賊射殺。當然,她卻是不知自己方才射殺了獻賊。
本以為在自己這般伏擊之下,獻賊人馬定會一觸即遁。結果卻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隻見獻賊人馬不顧箭雨傾瀉拚命前衝,董瓊英頓感不妙。
自知手下人馬難以對敵,便引軍東撤,奈何獻賊人馬緊追不放,直到撤至老鷹窩時,被獻賊人馬徹底追上。若非此地山林茂密,不適宜大隊人馬作戰,董瓊英所部必然全軍覆沒。
此時董瓊英隻得據一小山死守,以待援軍。
隨著時間推移,獻賊人馬攻之逾急,以至董瓊英所部死傷慘重,僅剩不足千餘人馬。其麾下數百蠻族女婢已然死傷近半。若再無援軍,怕是撐不過半個時辰。
就在董瓊英已經快要絕望,甚至懷疑曾英是不是想借獻賊剿滅自己的時候,曾公子終於帶軍趕到。
然而麵對援軍到來,孫可望等依舊不曾放棄,一麵遣軍阻擋援軍,一麵加急圍攻董瓊英部。
曾英見董瓊英部已然難支,心中焦急,拚命帶部前衝。然而其部眾終歸僅是一些義民,防守倒還尚可,與獻賊精銳正麵交鋒如何是對手。一番衝殺下,不但未能衝破賊陣,反倒折損不少人馬。
就在兩方鏖戰,董瓊英部已然難支將滅時,竟又有一軍自南麵奔來,直朝獻賊人馬撲去。
孫可望見其部裝束頓時大驚,此乃秦良玉之溪峒兵也!
此時的他,可再不敢戀戰,匆忙引軍北撤,以避其鋒芒。
秦良玉曾英等三軍短暫會師,便留董瓊英收羅戰場,自己與曾英合兵一處準備繼續追擊獻賊殘部。隻是尚未動身,便從一獻賊俘虜口中驚聞張獻忠已被射殺。
三人無不驚愕,待又從其他俘虜那裏確認消息屬實後,秦良玉不免細細打量起了董瓊英,笑顏道:
“瓊英如此年輕便得此大功,吾不及也~”
隨後秦良玉也沒有著急追擊獻賊殘部,而是親自寫了一封奏報報知何騰蛟,為曾英董瓊英二人表功。
之後才複與曾英引軍追擊獻賊殘部而去。
而對於四川發生的一係列戰事,南京方麵尚未與聞,隻因路途過遠,縱是八百裏加急,亦需旬日。
而此時的南京西園,則是四處張燈結彩,因為孟毅的婚期至矣……
由於缺少渡船,隻得一邊令人伐木造筏,一邊派部下沿江巡視,尋找江河狹窄之地,以求可搭建浮橋。
張獻忠倚靠在江邊一座巨石上,看著那滾滾江水,心中浮躁難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始終縈繞心頭。
其義子孫可望悄然來到近前,遞給張獻忠一張已經發硬的麵餅,張獻忠接過,在費勁咬下一小塊後,便又接過其遞來的水壺灌了口水,以此軟化那過硬難嚼的麵餅。
看著義父神態凝重,縱是就食也心不在焉,不由輕聲問道:
“義父可還在擔心官軍?”
張獻忠也不隱瞞,點了點頭,將口中麵餅費勁咽下後,方輕聲歎道:
“老子征戰數十年,遇到比這次還要凶險的事數不勝數,可從未有過一次像現在這般,令我心悸!”
孫可望安慰道:
“許是這一路上未曾安歇勞累所致,現今我等隻需渡過烏江便可再無羈絆了,義父也可安心矣。”
張獻忠未有應話,隻是點了點頭,就在此時,忽聞一陣銃炮鳴響,數發炮彈已然擊至張獻忠所部江岸,巨大的衝擊力,直擊的岸邊碎石亂飛。好在軍馬此時較為分散,所傷者寥寥。
張獻忠抬眼望去,便見對岸白煙升起處,竟然有一支明軍隊伍。不過人數頗少,僅千餘人,顯然是早就埋伏在此了。
張獻忠瞬間明白,這支人馬雖少,但其附近定然有援兵,聽到銃炮鳴響定會紛紛匯集於此。
張獻忠確實沒有猜錯,此處明軍便是曾英麾下一部,曾英縱然知道獻賊必然要渡烏江,但江水綿長,他實在無法確定獻賊會從何處渡江,隻得在最有可能的幾處江岸埋伏人馬,自己則與董瓊英各自分領一軍,其在武隆縣城駐防,董瓊英於下遊江新田堡駐紮,以此互相策應。
其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拖住獻賊阻其渡江,他們也隻能拖住獻賊。曾英還沒有傻到用這萬餘民壯義軍去跟獻賊硬碰硬。
張獻忠不知此地明軍虛實,見其有備,隻得立時糾結人馬,沿江向下遊遁去。而每當行至水緩之處,對岸便有一支明軍鳴響銃炮轟擊奔跑的獻賊兵馬。致使獻賊人馬驚懼,隊形散亂。
行至新田堡時,江岸變窄,江水在此轉向,且水流湍急。
張獻忠親領前隊狂奔,行至此處時,忽江岸一側山丘茂林間一陣箭雨射出,饒是張獻忠久經戰陣,在這般密集的箭雨攢射下,也未曾幸免,被一支箭矢完美避開了頭盔,由其額頭穿過,自右耳後穿出,斜釘進了頭盔上。
一代梟雄就此落馬,走的倒是沒啥痛苦。
餘眾見此無不驚懼,立時有刀牌手上前持盾護住張獻忠屍身,將其抬離前陣。
待孫可望等義子驚聞噩耗,紛紛奔至近前,看著義父如此慘狀無不大哭。艾能奇本想將插在義父頭上的箭矢拔出,卻不料箭矢已鑲入頭盔,竟不能拔出,於是便想取下頭盔再試,奈何頭盔與箭矢相連,以至難以晃動。見此情景,諸義子更是心悲嚎哭不止。
孫可望一臉悲憤的擦拭掉淚水後,對著一眾義弟們憤然道:
“都莫要哭了!義父慘死,我等身為義子,此等血仇怎可不報!”
眾義子皆稱是,孫可望為名義上的長子,其眾也最多,自然而然成了眾人的主心骨。
於是孫可望立刻整頓人馬,指揮著諸義弟向岸邊那山丘茂林裏的人馬殺去。
而射殺張獻忠的人馬正是董瓊英所部,原本曾英與她商議乃是令其在江對岸新田堡駐紮,阻撓獻賊渡江即可。
然而這丫頭來到此地後,見江岸蜿蜒狹窄,實為伏擊之所。便留下一千餘人駐防對岸新田堡,自己則帶領剩餘幾千人馬渡至對岸,在此埋伏下來。
待見獻賊奔至,地勢本就狹窄,在她一陣攢射下,竟將獻賊射殺。當然,她卻是不知自己方才射殺了獻賊。
本以為在自己這般伏擊之下,獻賊人馬定會一觸即遁。結果卻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隻見獻賊人馬不顧箭雨傾瀉拚命前衝,董瓊英頓感不妙。
自知手下人馬難以對敵,便引軍東撤,奈何獻賊人馬緊追不放,直到撤至老鷹窩時,被獻賊人馬徹底追上。若非此地山林茂密,不適宜大隊人馬作戰,董瓊英所部必然全軍覆沒。
此時董瓊英隻得據一小山死守,以待援軍。
隨著時間推移,獻賊人馬攻之逾急,以至董瓊英所部死傷慘重,僅剩不足千餘人馬。其麾下數百蠻族女婢已然死傷近半。若再無援軍,怕是撐不過半個時辰。
就在董瓊英已經快要絕望,甚至懷疑曾英是不是想借獻賊剿滅自己的時候,曾公子終於帶軍趕到。
然而麵對援軍到來,孫可望等依舊不曾放棄,一麵遣軍阻擋援軍,一麵加急圍攻董瓊英部。
曾英見董瓊英部已然難支,心中焦急,拚命帶部前衝。然而其部眾終歸僅是一些義民,防守倒還尚可,與獻賊精銳正麵交鋒如何是對手。一番衝殺下,不但未能衝破賊陣,反倒折損不少人馬。
就在兩方鏖戰,董瓊英部已然難支將滅時,竟又有一軍自南麵奔來,直朝獻賊人馬撲去。
孫可望見其部裝束頓時大驚,此乃秦良玉之溪峒兵也!
此時的他,可再不敢戀戰,匆忙引軍北撤,以避其鋒芒。
秦良玉曾英等三軍短暫會師,便留董瓊英收羅戰場,自己與曾英合兵一處準備繼續追擊獻賊殘部。隻是尚未動身,便從一獻賊俘虜口中驚聞張獻忠已被射殺。
三人無不驚愕,待又從其他俘虜那裏確認消息屬實後,秦良玉不免細細打量起了董瓊英,笑顏道:
“瓊英如此年輕便得此大功,吾不及也~”
隨後秦良玉也沒有著急追擊獻賊殘部,而是親自寫了一封奏報報知何騰蛟,為曾英董瓊英二人表功。
之後才複與曾英引軍追擊獻賊殘部而去。
而對於四川發生的一係列戰事,南京方麵尚未與聞,隻因路途過遠,縱是八百裏加急,亦需旬日。
而此時的南京西園,則是四處張燈結彩,因為孟毅的婚期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