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平波又起意難寧
斷案小吏:玩轉古代官場 作者:青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羽和丁瑤攜手經曆了宮闈的腥風血雨,好不容易撥開雲霧見青天,原以為能就此過上平靜的日子。
鄭羽勤於政務,丁瑤則操持家事,兩人琴瑟和鳴,府中一片祥和。
然而,平靜的表象下,暗潮卻在湧動。
新入宮的王貴妃,容貌昳麗,嫵媚動人,很快便博得了皇帝的歡心。
這本是後宮尋常之事,可鄭羽卻敏銳地察覺到一絲異樣。
王貴妃看他的眼神,並非尋常的欣賞,而是一種帶著侵略性的打量,仿佛獵人盯上了獵物。
這種感覺讓鄭羽如芒在背,心中隱隱不安。
這不安並非空穴來風。
一日,鄭羽與禮部尚書張大人議事完畢,正欲離開宮門,卻見王貴妃的鑾駕緩緩而來。
她今日穿著一身鵝黃色的宮裝,襯得肌膚勝雪,明眸皓齒,顧盼生輝。
見鄭羽在此,她嫣然一笑,朱唇輕啟:“鄭大人,好巧啊。”
“臣見過貴妃娘娘。”鄭羽躬身行禮,語氣不卑不亢。
“鄭大人不必多禮。”王貴妃掩唇輕笑,眼波流轉,似有千言萬語,“聽聞鄭大人才華橫溢,治國有方,本宮甚是仰慕。”
“貴妃娘娘謬讚了。”鄭羽不動聲色地回應,心中卻更加警惕。
“鄭大人太謙虛了,”王貴妃說著,目光在他身上流連,“像鄭大人這樣的人才,就應該得到重用,為皇上分憂解難。”
鄭羽心中一凜,這話聽著像是讚賞,實則暗藏鋒芒。
他正要開口,卻聽王貴妃繼續說道:“本宮會向皇上舉薦鄭大人的。”
說完,王貴妃便帶著李嬤嬤上了鑾駕,留下鄭羽一人站在原地,思緒萬千。
回到府中,鄭羽將此事告訴了丁瑤。
丁瑤秀眉微蹙:“這王貴妃來者不善,恐怕是盯上你了。”
鄭羽點了點頭:“我也這麽覺得。她今日那番話,看似是好意,實則是想挑撥我和皇上之間的關係。”
“看來我們又要麵臨新的挑戰了。”丁瑤輕歎一聲,
與此同時,在王貴妃的寢宮內,李嬤嬤正對著她耳語:“娘娘,奴婢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在皇上麵前說了不少鄭羽的壞話,皇上現在對他已經有所猜忌了。”
王貴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很好,接下來,我們就要加把火,讓皇上徹底對鄭羽失去信任。”
幾日後,皇帝在早朝上,突然對鄭羽的態度冷淡了許多,以往的讚賞和信任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莫名的疏離和審視。
散朝後,鄭羽心中沉甸甸的,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回到府中,正要與丁瑤商議對策,卻見小順子匆匆跑來,神色慌張:“大人,宮裏來人了……”
小順子氣喘籲籲,臉色煞白:“大人,宮裏…宮裏來人了,宣…宣您即刻進宮覲見!” 鄭羽心中一沉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吩咐小順子備轎。
轎子一路搖晃,鄭羽的心也跟著起伏不定。
他閉上眼睛,細細思索著這幾日發生的事情,試圖找出王貴妃的破綻。
然而,王貴妃的手段極其高明,她並沒有直接陷害鄭羽,而是在暗中操控一切,讓鄭羽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困境。
正如鄭羽所料,皇帝對他愈發冷淡,言語間充滿了猜忌和懷疑。
禦書房中,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鄭羽跪在地上,汗水浸透了衣衫。
他知道,自己必須小心應對,否則將會萬劫不複。
王貴妃則坐在一旁,嘴角噙著一抹冷笑,她時不時地添油加醋,將鄭羽說得一無是處。
鄭羽強忍著心中的怒火,據理力爭,一一反駁王貴妃的指責。
朝堂之上,王貴妃的影響力開始顯現。
一些官員懾於貴妃的權勢,紛紛附和王貴妃,對鄭羽進行攻擊。
鄭羽孤立無援,仿佛置身於驚濤駭浪之中,隨時都有被吞噬的危險。
丁瑤得知此事後,心急如焚。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她決定主動出擊,打破這個僵局。
她想到了禮部尚書張大人,他為人正直,在朝中德高望重,或許能幫上忙。
丁瑤喬裝打扮一番,來到了張府。
她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告訴了張大人,並懇請他出手相助。
張大人起初有些猶豫,畢竟此事涉及後宮爭鬥,稍有不慎就會惹禍上身。
但看到丁瑤焦急的神情,以及鄭羽的困境,他最終還是答應了。
第二日早朝,張大人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為鄭羽據理力爭,駁斥了王貴妃的汙蔑。
他的話語如同一顆炸彈,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王貴妃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她沒有想到,竟然有人敢公然挑戰她的權威。
“張大人,你這是何意?”王貴妃怒視著張大人,語氣冰冷。
張大人毫不畏懼地迎上她的目光:“臣隻是在陳述事實,維護朝堂的公正。”
王貴妃氣得渾身發抖,她正要開口反駁,卻見丁瑤款款走進了大殿……
丁瑤的出現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一震。
她一身素雅的衣裙,卻掩蓋不住她身上散發出的高貴氣質。
她緩步走到大殿中央,對著皇帝盈盈一拜:“臣女丁瑤,參見皇上。”
皇帝微微頷首,示意她起身。
丁瑤起身後,目光直視王貴妃,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貴妃娘娘,您說鄭大人意圖不軌,可有證據?”
王貴妃臉色陰沉,她沒想到丁瑤會如此大膽,竟然敢當眾質問她。
她冷哼一聲:“本宮自然有證據,隻是現在不便透露。”
“既然不便透露,那便說明娘娘根本沒有證據。”丁瑤步步緊逼,語氣愈發淩厲,“您隻是憑著臆測和猜忌,就汙蔑一位忠臣,這豈不是陷害忠良?”
王貴妃氣得渾身發抖,她指著丁瑤,怒斥道:“你一個小小女子,竟敢如此放肆!”
丁瑤毫不畏懼地迎上她的目光:“臣女隻是實話實說。如果娘娘真的有證據,就請拿出來,讓大家評評理。如果沒有,就請娘娘收回您說過的話,還鄭大人一個清白。”
鄭羽看著丁瑤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心中滿是感動。
他緊緊握住丁瑤的手,從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堅定與信任。
這一溫情的瞬間,讓鄭羽充滿了力量。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皇帝:“皇上,臣對您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臣相信,皇上一定會明察秋毫,還臣一個公道。”
王貴妃見張大人和丁瑤都站在鄭羽一邊,心中惱怒不已。
她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自己將會陷入被動。
她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她附在李嬤嬤耳邊,低聲吩咐了幾句。
李嬤嬤領命而去,悄悄離開了大殿。
當天晚上,一條謠言開始在京城流傳開來。
有人說,鄭羽意圖擾亂宮廷秩序,甚至還有人說,他密謀造反。
這條謠言迅速傳播開來,就像瘟疫一樣,蔓延到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鄭羽的名字,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人們議論紛紛,猜測不斷。
原本支持他們的人,也開始動搖起來。
一時間,鄭羽和丁瑤陷入了輿論的漩渦,氣氛變得十分緊張。
夜深人靜,鄭府書房的燈火依然通明。
鄭羽眉頭緊鎖,看著手中的信,臉色凝重。
小順子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低聲說道:“大人……”
小順子麵色焦急,將一封信遞給鄭羽,“大人,這是…方才有人偷偷從門縫塞進來的。” 鄭羽展開信箋,借著搖曳的燭光,一行小字映入眼簾:城西廢廟,貴妃密謀。
鄭羽心頭一震,一股寒意順著脊椎攀爬而上。
他猛地抬頭,目光如炬,“備馬!去城西廢廟!”
夜色濃重,城西廢廟一片死寂,隻有風吹過殘垣斷壁的嗚咽聲。
鄭羽和小順子隱匿在廟外一棵古槐後,屏息凝神。
廟內,昏黃的燭光映照著李嬤嬤陰鷙的臉,她正與幾個形跡可疑之人密謀著什麽。
“事情辦得如何了?”李嬤嬤壓低聲音問道。
“回嬤嬤,一切按計劃進行,如今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傳鄭大人和丁小姐的謠言。”其中一人諂媚地回答。
“很好。”李嬤嬤滿意地點了點頭,“記住,一定要把事情鬧大,最好讓皇上也聽到這些風言風語。”
“嬤嬤放心,我們知道該怎麽做。”
這番對話,被鄭羽和小順子聽得一清二楚。
小順子義憤填膺,恨不得衝進去將這些人繩之以法。
鄭羽卻按住了他,眼神冰冷,“不急,等他們把話說完。”
待幾人散去,鄭羽和小順子潛入廢廟,找到了他們密謀時留下的書信,信中詳細記錄了王貴妃是如何指使他們散播謠言,詆毀鄭羽和丁瑤的。
證據確鑿,不容抵賴。
次日早朝,鄭羽手持書信,昂首闊步走上金鑾殿。
他將信呈給皇帝,並將昨晚在城西廢廟聽到的一切如實稟報。
皇帝看完信,勃然大怒,龍顏震怒,他沒想到王貴妃竟敢如此膽大妄為,在背後搞陰謀詭計。
“來人!將王貴妃貶為答應,李嬤嬤逐出皇宮!”皇帝怒吼道。
那些附和王貴妃,落井下石的官員,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眾人噤若寒蟬。
鄭羽再次化解危機,力挽狂瀾,眾人對他的敬佩之情更甚。
丁瑤得知此事後,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她知道,鄭羽的智慧和勇氣,足以應對任何挑戰。
然而,鄭羽心中卻並沒有絲毫的輕鬆。
他深知,宮廷鬥爭的殘酷和無情,這一次他能化險為夷,不代表下次還能如此幸運。
王貴妃雖然失勢,但後宮之中,還有其他虎視眈眈的勢力。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遠未結束……
深夜,書房中,鄭羽獨自一人站在窗前,望著深邃的夜空,手中緊緊攥著一枚玉佩。
“這枚玉佩……究竟是誰給我的?”
鄭羽勤於政務,丁瑤則操持家事,兩人琴瑟和鳴,府中一片祥和。
然而,平靜的表象下,暗潮卻在湧動。
新入宮的王貴妃,容貌昳麗,嫵媚動人,很快便博得了皇帝的歡心。
這本是後宮尋常之事,可鄭羽卻敏銳地察覺到一絲異樣。
王貴妃看他的眼神,並非尋常的欣賞,而是一種帶著侵略性的打量,仿佛獵人盯上了獵物。
這種感覺讓鄭羽如芒在背,心中隱隱不安。
這不安並非空穴來風。
一日,鄭羽與禮部尚書張大人議事完畢,正欲離開宮門,卻見王貴妃的鑾駕緩緩而來。
她今日穿著一身鵝黃色的宮裝,襯得肌膚勝雪,明眸皓齒,顧盼生輝。
見鄭羽在此,她嫣然一笑,朱唇輕啟:“鄭大人,好巧啊。”
“臣見過貴妃娘娘。”鄭羽躬身行禮,語氣不卑不亢。
“鄭大人不必多禮。”王貴妃掩唇輕笑,眼波流轉,似有千言萬語,“聽聞鄭大人才華橫溢,治國有方,本宮甚是仰慕。”
“貴妃娘娘謬讚了。”鄭羽不動聲色地回應,心中卻更加警惕。
“鄭大人太謙虛了,”王貴妃說著,目光在他身上流連,“像鄭大人這樣的人才,就應該得到重用,為皇上分憂解難。”
鄭羽心中一凜,這話聽著像是讚賞,實則暗藏鋒芒。
他正要開口,卻聽王貴妃繼續說道:“本宮會向皇上舉薦鄭大人的。”
說完,王貴妃便帶著李嬤嬤上了鑾駕,留下鄭羽一人站在原地,思緒萬千。
回到府中,鄭羽將此事告訴了丁瑤。
丁瑤秀眉微蹙:“這王貴妃來者不善,恐怕是盯上你了。”
鄭羽點了點頭:“我也這麽覺得。她今日那番話,看似是好意,實則是想挑撥我和皇上之間的關係。”
“看來我們又要麵臨新的挑戰了。”丁瑤輕歎一聲,
與此同時,在王貴妃的寢宮內,李嬤嬤正對著她耳語:“娘娘,奴婢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在皇上麵前說了不少鄭羽的壞話,皇上現在對他已經有所猜忌了。”
王貴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很好,接下來,我們就要加把火,讓皇上徹底對鄭羽失去信任。”
幾日後,皇帝在早朝上,突然對鄭羽的態度冷淡了許多,以往的讚賞和信任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莫名的疏離和審視。
散朝後,鄭羽心中沉甸甸的,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回到府中,正要與丁瑤商議對策,卻見小順子匆匆跑來,神色慌張:“大人,宮裏來人了……”
小順子氣喘籲籲,臉色煞白:“大人,宮裏…宮裏來人了,宣…宣您即刻進宮覲見!” 鄭羽心中一沉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吩咐小順子備轎。
轎子一路搖晃,鄭羽的心也跟著起伏不定。
他閉上眼睛,細細思索著這幾日發生的事情,試圖找出王貴妃的破綻。
然而,王貴妃的手段極其高明,她並沒有直接陷害鄭羽,而是在暗中操控一切,讓鄭羽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困境。
正如鄭羽所料,皇帝對他愈發冷淡,言語間充滿了猜忌和懷疑。
禦書房中,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鄭羽跪在地上,汗水浸透了衣衫。
他知道,自己必須小心應對,否則將會萬劫不複。
王貴妃則坐在一旁,嘴角噙著一抹冷笑,她時不時地添油加醋,將鄭羽說得一無是處。
鄭羽強忍著心中的怒火,據理力爭,一一反駁王貴妃的指責。
朝堂之上,王貴妃的影響力開始顯現。
一些官員懾於貴妃的權勢,紛紛附和王貴妃,對鄭羽進行攻擊。
鄭羽孤立無援,仿佛置身於驚濤駭浪之中,隨時都有被吞噬的危險。
丁瑤得知此事後,心急如焚。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她決定主動出擊,打破這個僵局。
她想到了禮部尚書張大人,他為人正直,在朝中德高望重,或許能幫上忙。
丁瑤喬裝打扮一番,來到了張府。
她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告訴了張大人,並懇請他出手相助。
張大人起初有些猶豫,畢竟此事涉及後宮爭鬥,稍有不慎就會惹禍上身。
但看到丁瑤焦急的神情,以及鄭羽的困境,他最終還是答應了。
第二日早朝,張大人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為鄭羽據理力爭,駁斥了王貴妃的汙蔑。
他的話語如同一顆炸彈,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王貴妃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她沒有想到,竟然有人敢公然挑戰她的權威。
“張大人,你這是何意?”王貴妃怒視著張大人,語氣冰冷。
張大人毫不畏懼地迎上她的目光:“臣隻是在陳述事實,維護朝堂的公正。”
王貴妃氣得渾身發抖,她正要開口反駁,卻見丁瑤款款走進了大殿……
丁瑤的出現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一震。
她一身素雅的衣裙,卻掩蓋不住她身上散發出的高貴氣質。
她緩步走到大殿中央,對著皇帝盈盈一拜:“臣女丁瑤,參見皇上。”
皇帝微微頷首,示意她起身。
丁瑤起身後,目光直視王貴妃,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貴妃娘娘,您說鄭大人意圖不軌,可有證據?”
王貴妃臉色陰沉,她沒想到丁瑤會如此大膽,竟然敢當眾質問她。
她冷哼一聲:“本宮自然有證據,隻是現在不便透露。”
“既然不便透露,那便說明娘娘根本沒有證據。”丁瑤步步緊逼,語氣愈發淩厲,“您隻是憑著臆測和猜忌,就汙蔑一位忠臣,這豈不是陷害忠良?”
王貴妃氣得渾身發抖,她指著丁瑤,怒斥道:“你一個小小女子,竟敢如此放肆!”
丁瑤毫不畏懼地迎上她的目光:“臣女隻是實話實說。如果娘娘真的有證據,就請拿出來,讓大家評評理。如果沒有,就請娘娘收回您說過的話,還鄭大人一個清白。”
鄭羽看著丁瑤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心中滿是感動。
他緊緊握住丁瑤的手,從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堅定與信任。
這一溫情的瞬間,讓鄭羽充滿了力量。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皇帝:“皇上,臣對您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臣相信,皇上一定會明察秋毫,還臣一個公道。”
王貴妃見張大人和丁瑤都站在鄭羽一邊,心中惱怒不已。
她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自己將會陷入被動。
她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她附在李嬤嬤耳邊,低聲吩咐了幾句。
李嬤嬤領命而去,悄悄離開了大殿。
當天晚上,一條謠言開始在京城流傳開來。
有人說,鄭羽意圖擾亂宮廷秩序,甚至還有人說,他密謀造反。
這條謠言迅速傳播開來,就像瘟疫一樣,蔓延到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鄭羽的名字,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人們議論紛紛,猜測不斷。
原本支持他們的人,也開始動搖起來。
一時間,鄭羽和丁瑤陷入了輿論的漩渦,氣氛變得十分緊張。
夜深人靜,鄭府書房的燈火依然通明。
鄭羽眉頭緊鎖,看著手中的信,臉色凝重。
小順子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低聲說道:“大人……”
小順子麵色焦急,將一封信遞給鄭羽,“大人,這是…方才有人偷偷從門縫塞進來的。” 鄭羽展開信箋,借著搖曳的燭光,一行小字映入眼簾:城西廢廟,貴妃密謀。
鄭羽心頭一震,一股寒意順著脊椎攀爬而上。
他猛地抬頭,目光如炬,“備馬!去城西廢廟!”
夜色濃重,城西廢廟一片死寂,隻有風吹過殘垣斷壁的嗚咽聲。
鄭羽和小順子隱匿在廟外一棵古槐後,屏息凝神。
廟內,昏黃的燭光映照著李嬤嬤陰鷙的臉,她正與幾個形跡可疑之人密謀著什麽。
“事情辦得如何了?”李嬤嬤壓低聲音問道。
“回嬤嬤,一切按計劃進行,如今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傳鄭大人和丁小姐的謠言。”其中一人諂媚地回答。
“很好。”李嬤嬤滿意地點了點頭,“記住,一定要把事情鬧大,最好讓皇上也聽到這些風言風語。”
“嬤嬤放心,我們知道該怎麽做。”
這番對話,被鄭羽和小順子聽得一清二楚。
小順子義憤填膺,恨不得衝進去將這些人繩之以法。
鄭羽卻按住了他,眼神冰冷,“不急,等他們把話說完。”
待幾人散去,鄭羽和小順子潛入廢廟,找到了他們密謀時留下的書信,信中詳細記錄了王貴妃是如何指使他們散播謠言,詆毀鄭羽和丁瑤的。
證據確鑿,不容抵賴。
次日早朝,鄭羽手持書信,昂首闊步走上金鑾殿。
他將信呈給皇帝,並將昨晚在城西廢廟聽到的一切如實稟報。
皇帝看完信,勃然大怒,龍顏震怒,他沒想到王貴妃竟敢如此膽大妄為,在背後搞陰謀詭計。
“來人!將王貴妃貶為答應,李嬤嬤逐出皇宮!”皇帝怒吼道。
那些附和王貴妃,落井下石的官員,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眾人噤若寒蟬。
鄭羽再次化解危機,力挽狂瀾,眾人對他的敬佩之情更甚。
丁瑤得知此事後,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她知道,鄭羽的智慧和勇氣,足以應對任何挑戰。
然而,鄭羽心中卻並沒有絲毫的輕鬆。
他深知,宮廷鬥爭的殘酷和無情,這一次他能化險為夷,不代表下次還能如此幸運。
王貴妃雖然失勢,但後宮之中,還有其他虎視眈眈的勢力。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遠未結束……
深夜,書房中,鄭羽獨自一人站在窗前,望著深邃的夜空,手中緊緊攥著一枚玉佩。
“這枚玉佩……究竟是誰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