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推廣曲的是錦城一座著名的地標,舊王宮博物館。


    它的規模以及建築風格和地球上的紫禁城比較相近。


    隻不過因為藍星的近代史和地球有一些差異,不存在滿清這個朝代,也沒有後來的聯軍入侵、抗日戰爭以及開國大典。


    所以這座舊王宮雖然保存的非常完整,但其地位和曆史意義卻要比故宮差一些。


    在錦城,它更多,是一座承擔著曆史博物館使命的景區。


    今年是它建成的第六百周年。


    在這個比較特殊的年份,官方也準備為其拍攝一個具有曆史教育意義的紀錄片。


    其中有一個修繕文物的單元,還是林彥的導師周遠華負責的。


    至於公開征集推廣主題曲的消息,則是錢青穀打電話告訴林彥的。


    這片景區是梁洲文化署的直屬單位,而錢青穀作為文化署的官員,知道這個消息也在情理之中。


    當收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林彥便立刻想到了蘇光亮的新歌,《光亮》。


    毫無疑問,沒有其他歌曲比這首更合適。


    因為在地球上的原版,就是紫禁城紀錄片的主題曲。


    “海上一陣風吹起。”


    “白雲湧向陸地。”


    “季風帶走沙粒。”


    “四季冷暖的交替。”


    “多鮮活的生命。”


    “又枯萎的痕跡。”


    當蘇光亮細膩、空靈的聲音在錄音室裏響起的時候,古興民忍不住對親自過來指導的林彥豎了豎大拇指。


    其實當時林彥簽下蘇光亮的時候,他也是不太理解的。


    楊成義雖然嗓子啞,但好歹占了一個獨特,一般人替代不了。


    但是蘇光亮的男生女調除了一個噱頭之外,卻連獨特都算不上。


    想聽女調唱歌,直接去找女歌手不行嗎?


    所以在蘇光亮、楊成義、唐小帥這三個新人中,他最不看好的就是蘇光亮。


    然而現在,他服了。


    幾位歌手的新歌磨棚,他都有跟進。


    雖然都能夠讓他有一種發現了寶藏的感覺。


    但是唯獨蘇光亮,讓他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這名歌手的音域之廣、聲調層次之豐富,是其他女歌手遠遠比不了的!


    就拿這首《光亮》來說,古興民實在想象不到,還有誰能夠比蘇光亮更適合這種表達方式。


    “是奔跑中突然襲來的風雨。”


    “是黑暗中一根火柴燃燒的光明。”


    “也許你猜不透未知的宿命。”


    “像流星飛翔著它卻不知目的……”


    引人入勝的歌聲中,林彥對古興民點了點頭。


    同時心中也對蘇光亮讚歎了一聲。


    當時他隻是覺得這個少年比較像地球上的周深,覺得可以讓他試一試。


    但是能不能真正發揮出那樣的水準,他也並不是完全確定。


    現在看來,沒有問題!


    凱旋的陣營中,很快便會再崛起一名實力唱將。


    兩天後,製作完成的完整歌曲發到了舊王宮博物館的宣傳處。


    當這首歌在審查人員的耳邊響起的時候。


    滿室皆驚!


    “可是啊我卻,卻願意相信!”


    “最渺小最微弱最柔軟最無畏的你!”


    “用盡了全力,努力地回應!”


    “再無邊再無盡再無解總有一線生機!”


    “光亮你自己……”


    歌曲中那宛如天籟般的純粹幹淨。


    那猶如將一幅幅畫麵唱到眼前的敘事感


    那極具人文主義的浪漫。


    那宛如真的穿越了數百年的感慨。


    這首歌,坦白說,並不是他們想要的歌。


    因為。


    超過了他們的預期太多太多太多了!


    尤其是那一句句直擊人心的戲腔響起的時候。


    “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蓑煙雨任平生。”


    “暢音閣裏終一敘。”


    “六百年一粟,滄海一夢!”


    所有人全都不禁熱淚盈眶。


    身為這種大型曆史文化博物館的工作者,他們本身就對曆史有著獨特的情感。


    說是追思也好、說是崇慕也好、說是敬畏也罷。


    總之那幾百年的波瀾壯闊在他們的心中,是有著別樣共鳴的。


    而這首歌。


    恰恰將這種共鳴最真切地表達了出來。


    當所有人在歌聲中再去回想舊王宮裏麵那一道道長廊、一根根紅柱、一麵麵雕梁畫棟、一片片金磚碧瓦。


    一道道曾在曆史長河中閃耀過的身影,突然就出現在了畫麵之中。


    那些身影在這裏迎風穿雨、殫精竭慮。


    頒布無數影響了千萬百姓的法規、發出了許多改變了家國命運的旨意。


    以他們短暫的一生,書寫了一行行流傳千年、可歌可泣的曆史。


    最終。


    這首《光亮》得到了全票的支持。


    以絕對碾壓的成績,被選為舊王宮博物館六百年紀錄片的推廣主題曲。


    博物館的館長都萬良和錢青穀一起,親自約見了林彥和蘇光亮。


    “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蓑煙雨任平生!”


    “林小友的歌詞總是文采斐然,讓人敬服!”


    帶著一副老式黑框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都萬良一見麵先給林彥來了個彩虹屁。


    “都館長您過獎!”林彥謙道。


    其實這兩句話都是摘自於地球上蘇軾的一首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並且在原詞裏,兩句並不是連在一起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才是原詞中的完整句子。


    隻不過林彥目前不想把整首詞都拿出來,因此就沒有詳細地解釋。


    反正這兩句用在歌詞裏,前後內容也能聯係到一起,並不會破壞完整性。


    “這首歌我們研究決定,采納為紀錄片的主題曲,至於歌曲的授權費用,林小友您看……”


    由於博物館是收費的景區,屬於盈利單位,要遠比詩詞協會富裕,所以在征集主題曲的時候,並沒有明確標出價碼。


    雖然這首歌是林彥由旁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靦腆小夥子演唱的,但是對於這首歌的質量,都館長心裏還是有譜的。


    他已經做好了林彥開口要高價的準備。


    然而,林彥的話,卻讓他一下子愣住了!


    “這首歌不收錢,可以免費授權給你們使用。”


    (《光亮》周深,詞苟璘、蘇軾,曲錢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一個導演,寫歌賺錢很合理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希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希歌並收藏我一個導演,寫歌賺錢很合理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