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見後,臉上掛滿了笑容,隨手遞給了樊木一隻玉牌,並低聲說道:“這是那處入口的地域圖,從這裏往南百裏之外就到了,不過,那裏的地火有些不穩,這樣吧,我這裏有三種秘術,分別是引火術、平火術、滅火術三種火係神通。
隻要將這三種秘術領悟,就可以得到穩定的火焰,隻不過這三種秘術,是老夫畢生之研,從不外傳的。
今日,你我一見如故,老夫就破例將秘術送給你,不過,白送給你,你肯定不會收下,那就收三十顆靈石,這三種秘術就贈與小友了。”
說完,老者再次瞟向樊木腰間的儲物袋,樊木聽後,心中一動,非常爽快的拿出三十顆靈石,並將這三枚玉簡收好。
老者收到靈石後,臉上笑開了花,他拉住樊木的手不放,如同多年未見的老友一樣,並從腰間抽出一本皮質的典籍。
老者看著典籍,大有深意的說道:“這裏麵記錄了火靈的形態特征,據說我藍雲宗開宗立派之時,曾在這片地火灘發現了一隻火靈,……。”
樊木有些無奈,這位老者分明就是變相索要靈石,樊木也不想與其糾纏,沒等老者說完,就再次拿出十顆靈石遞給了老者。
老者接過靈石後,喜笑顏開,這才鬆開了樊木的手臂,樊木接過老者遞過來的典籍後,直接腳踏飛劍,一路向南飛遁而走。
如果還和此人糾纏下去的話,後麵指不定還有多少功法秘籍等著他了。
老者看著樊木走後,再次躺在搖椅上,自言自語的說道:“不錯,這位弟子真不錯,屬於人傻錢多的那種人,這是我藍雲宗不可多得的人才。”
老者說完,從腰間取出一本玉簡蓋在臉上,頭往後一仰,躺在搖椅上呼呼大睡。
樊木一邊飛遁,一邊查看那本記錄火靈的典籍,典籍中介紹了大量有關火靈的信息。
從火靈的形態,習性,和其具有的天賦神通等等,在典籍後麵重點提到藍雲宗地火灘有人遇到火靈的經過。
一千多年以前,藍雲宗一位築基期長老,在此地曾經見到過一隻火靈,於是,此人就布置了法陣想捕獲那隻火靈。
不過,那隻火靈卻再也沒有出現過,藍雲宗地火灘有火靈之事,便流傳開來,一度,有上千人來到地火灘,專門尋找那隻火靈,不過,那隻火靈如同人間蒸發一樣,沒有一丁點信息。
隨著時間的流逝,陸續有人退出尋找火靈的隊伍,到後來,藍雲宗地火灘有火靈之事,逐漸成為了一個傳說。
很多人都認為,當初遇到火靈的那位長老是看花眼了,錯把普通的火焰當成了火靈,也有人認為,就是那位長老故弄玄虛,目的就是讓火霞宮能賺取大量的靈石。
樊木見後,心念急轉,藍雲宗地火灘延綿有數百裏,地火灘裏麵地火坑,岩漿池眾多,如果真的有火靈的話,火靈藏匿在地火坑或是岩漿池裏麵,很難被發現。
不過,樊木更相信是那位長老看花了眼,錯把焰火當做火靈,而以藍雲宗的做事風格,絕對不會做出故意蒙騙弟子靈石之事。
樊木將記錄火靈的典籍收好,隨後,將引火術、平火術和滅火術的三枚玉簡取出,神識探入其中仔細查看。
這三種秘術,其實就是三種小型法陣,比如,在火力不足的地方,可以布置出一座法陣,將附近的火靈力引入其中,這樣火焰的溫度就可以增強。
平火術和滅火術同樣都是借助了法陣之力,達到穩定火焰溫度和減少火焰溫度的目的。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樊木根據玉簡上的標記,找了那個地火灘的入口,這個入口並不大,僅僅數丈大小,仿佛是一座天坑,時而還冒出一些煙霧出來。
樊木駕馭飛劍,直接從入口進入,來到了地火灘之中,這裏的溫度極高,地麵坑窪不平,大大小小的地火坑遍布。
小的地火坑直徑隻有一尺多長,大的地火坑直徑足有數十丈長,在地火灘中間,很多地火坑岩漿翻滾,如同燒開的沸水一樣。
在邊緣的地火坑卻非常的平靜,時而冒個氣泡出來,還有一些地火坑已經死去,隻有地火坑的形狀,裏麵的岩漿已經冷卻,變成了黑色的石頭。
這裏仿佛就是一處密閉的河床,寬闊之處,足有數百丈,狹窄的地方,隻有數十丈。
樊木一步一步往前走,走了半個時辰後,終於遇到了一位藍雲宗的修士。
此人正在一處地火坑旁邊修煉,樊木沒有打擾,直接繞過此人繼續往前走。
這些地火池有的地火太過剛猛,有的地火溫度不足,樊木一邊走,一邊尋找合適的地火池。
偶爾也遇到數位藍雲宗弟子,其中有兩位弟子,正在借助地火之力萃取材料。
其中一人在地火池旁邊搭建了一座簡陋石室,這說明,此人在這裏停留很長時間了。
樊木又向前走了一個時辰的時間,在一個較大的岩洞口停下了腳步。
這裏的火靈氣濃鬱,地火池的溫度適中,樊木奔著這個岩洞向裏麵走去,深入岩洞千丈左右,地上又出現了幾座地火池。
這幾座地火池大小適中,火力充盈,火焰的溫度也能達到煉製築基丹的要求,而且此地還比較偏僻,附近並沒有藍雲宗的修士。
這裏讓樊木非常滿意,於是樊木將一座洞府法陣布置出來,隨後,將引火術、平火術和滅火術的法陣布置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穩定的火焰。
樊木取出一隻丹爐,接著從儲物袋中取出煉製築基丹的材料,並將這些材料分類擺放。
樊木在百草園的時候,就做了充足的準備,把需要研磨的材料研磨,需要提純的材料提純。
樊木根據築基丹的配方,將一份築基丹的材料拋入丹爐之中,開始煉製築基丹。
樊木也知道,築基丹的煉製不易,不會這麽容易就能成功的,在沒有把握的前提下,他隻能一顆一顆的煉製,不斷的積累經驗。
隻要將這三種秘術領悟,就可以得到穩定的火焰,隻不過這三種秘術,是老夫畢生之研,從不外傳的。
今日,你我一見如故,老夫就破例將秘術送給你,不過,白送給你,你肯定不會收下,那就收三十顆靈石,這三種秘術就贈與小友了。”
說完,老者再次瞟向樊木腰間的儲物袋,樊木聽後,心中一動,非常爽快的拿出三十顆靈石,並將這三枚玉簡收好。
老者收到靈石後,臉上笑開了花,他拉住樊木的手不放,如同多年未見的老友一樣,並從腰間抽出一本皮質的典籍。
老者看著典籍,大有深意的說道:“這裏麵記錄了火靈的形態特征,據說我藍雲宗開宗立派之時,曾在這片地火灘發現了一隻火靈,……。”
樊木有些無奈,這位老者分明就是變相索要靈石,樊木也不想與其糾纏,沒等老者說完,就再次拿出十顆靈石遞給了老者。
老者接過靈石後,喜笑顏開,這才鬆開了樊木的手臂,樊木接過老者遞過來的典籍後,直接腳踏飛劍,一路向南飛遁而走。
如果還和此人糾纏下去的話,後麵指不定還有多少功法秘籍等著他了。
老者看著樊木走後,再次躺在搖椅上,自言自語的說道:“不錯,這位弟子真不錯,屬於人傻錢多的那種人,這是我藍雲宗不可多得的人才。”
老者說完,從腰間取出一本玉簡蓋在臉上,頭往後一仰,躺在搖椅上呼呼大睡。
樊木一邊飛遁,一邊查看那本記錄火靈的典籍,典籍中介紹了大量有關火靈的信息。
從火靈的形態,習性,和其具有的天賦神通等等,在典籍後麵重點提到藍雲宗地火灘有人遇到火靈的經過。
一千多年以前,藍雲宗一位築基期長老,在此地曾經見到過一隻火靈,於是,此人就布置了法陣想捕獲那隻火靈。
不過,那隻火靈卻再也沒有出現過,藍雲宗地火灘有火靈之事,便流傳開來,一度,有上千人來到地火灘,專門尋找那隻火靈,不過,那隻火靈如同人間蒸發一樣,沒有一丁點信息。
隨著時間的流逝,陸續有人退出尋找火靈的隊伍,到後來,藍雲宗地火灘有火靈之事,逐漸成為了一個傳說。
很多人都認為,當初遇到火靈的那位長老是看花眼了,錯把普通的火焰當成了火靈,也有人認為,就是那位長老故弄玄虛,目的就是讓火霞宮能賺取大量的靈石。
樊木見後,心念急轉,藍雲宗地火灘延綿有數百裏,地火灘裏麵地火坑,岩漿池眾多,如果真的有火靈的話,火靈藏匿在地火坑或是岩漿池裏麵,很難被發現。
不過,樊木更相信是那位長老看花了眼,錯把焰火當做火靈,而以藍雲宗的做事風格,絕對不會做出故意蒙騙弟子靈石之事。
樊木將記錄火靈的典籍收好,隨後,將引火術、平火術和滅火術的三枚玉簡取出,神識探入其中仔細查看。
這三種秘術,其實就是三種小型法陣,比如,在火力不足的地方,可以布置出一座法陣,將附近的火靈力引入其中,這樣火焰的溫度就可以增強。
平火術和滅火術同樣都是借助了法陣之力,達到穩定火焰溫度和減少火焰溫度的目的。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樊木根據玉簡上的標記,找了那個地火灘的入口,這個入口並不大,僅僅數丈大小,仿佛是一座天坑,時而還冒出一些煙霧出來。
樊木駕馭飛劍,直接從入口進入,來到了地火灘之中,這裏的溫度極高,地麵坑窪不平,大大小小的地火坑遍布。
小的地火坑直徑隻有一尺多長,大的地火坑直徑足有數十丈長,在地火灘中間,很多地火坑岩漿翻滾,如同燒開的沸水一樣。
在邊緣的地火坑卻非常的平靜,時而冒個氣泡出來,還有一些地火坑已經死去,隻有地火坑的形狀,裏麵的岩漿已經冷卻,變成了黑色的石頭。
這裏仿佛就是一處密閉的河床,寬闊之處,足有數百丈,狹窄的地方,隻有數十丈。
樊木一步一步往前走,走了半個時辰後,終於遇到了一位藍雲宗的修士。
此人正在一處地火坑旁邊修煉,樊木沒有打擾,直接繞過此人繼續往前走。
這些地火池有的地火太過剛猛,有的地火溫度不足,樊木一邊走,一邊尋找合適的地火池。
偶爾也遇到數位藍雲宗弟子,其中有兩位弟子,正在借助地火之力萃取材料。
其中一人在地火池旁邊搭建了一座簡陋石室,這說明,此人在這裏停留很長時間了。
樊木又向前走了一個時辰的時間,在一個較大的岩洞口停下了腳步。
這裏的火靈氣濃鬱,地火池的溫度適中,樊木奔著這個岩洞向裏麵走去,深入岩洞千丈左右,地上又出現了幾座地火池。
這幾座地火池大小適中,火力充盈,火焰的溫度也能達到煉製築基丹的要求,而且此地還比較偏僻,附近並沒有藍雲宗的修士。
這裏讓樊木非常滿意,於是樊木將一座洞府法陣布置出來,隨後,將引火術、平火術和滅火術的法陣布置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穩定的火焰。
樊木取出一隻丹爐,接著從儲物袋中取出煉製築基丹的材料,並將這些材料分類擺放。
樊木在百草園的時候,就做了充足的準備,把需要研磨的材料研磨,需要提純的材料提純。
樊木根據築基丹的配方,將一份築基丹的材料拋入丹爐之中,開始煉製築基丹。
樊木也知道,築基丹的煉製不易,不會這麽容易就能成功的,在沒有把握的前提下,他隻能一顆一顆的煉製,不斷的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