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誰能願意代我們家下鄉呢?
四合院:傻柱,不為易中海養老 作者:彭幼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看看,我給她送去的菜,她還說我小心眼!後院的楊奶奶,我就給她送過一次菜,她卻感激我幾年,家裏的好東西都想著送過來。
你呢?我給了你們多少盒飯,秦淮茹又找我借了多少錢,你們居然一點也記不住。”
賈張氏氣呼呼地說:“既然你給我們東西,就應該一直送下去,為什麽現在不送了?”
“因為我發現你們這群人不知好歹,送給你們還不如給狗吃,起碼狗還會搖尾巴表示感謝!”
接下來兩人毫不客氣地互罵起來,結果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賈張氏居然吵不過!
要知道吵架不隻是看誰罵得髒,而是看誰能激怒對方。盡管賈張氏嘴上髒話連篇,但何雨柱根本不care。
而何雨柱的話句句戳中賈張氏的心病。
他直接指出賈張氏是個禍水,先是害死了丈夫,接著又害死了兒子,再過幾年說不定還能害死孫子。
這是賈張氏最恐懼的事情,因為前麵兩次何雨柱說的都是事實。
老賈是在賈東旭十幾歲時去世的,而賈東旭也差不多是在這個年紀離開了。
如果棒梗到了賈東旭的年紀也走了,她簡直無法想象。
雖然俗語常說“事不過三”,但這不代表不可能發生。
賈張氏容不得別人這麽講,當即尖叫一聲,撲過來要掐何雨柱。
但何雨柱可不會讓她如意,一巴掌就把賈張氏打了個轉。
在一旁看熱鬧的易中海終於忍不住了,走過來對何雨柱說:“柱子,你怎麽能打長輩呢?”
“易中海,賈張氏跟我有什麽關係?她憑什麽當我長輩?”
易中海立刻說:“在這個四合院裏,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年紀比你大的就是你的長輩!”
何大清走出來,說道:“你說的是什麽瘋話?你自己信嗎?再說了,有我在,誰有資格做柱子的長輩?”
易中海正準備回答,楊主任走了進來。
楊主任已經明白了情況,決定進來為何雨柱打氣。不過,易中海並不知道楊主任的立場已經轉變,以為他是來支持自己的。
易中海高興地迎上去,問道:“楊主任,您怎麽來了?”
“我有些事情要宣布,你去把賈家和何家的人都叫過來吧。”
易中海立刻借勢命令道:“柱子,把你家的人都叫出來。”
鄭娟說:“我母親年紀大了,是不是不用出來了?”
“不行,所有人都必須出來。”
楊主任插話說:“這位老奶奶多大年紀了?”
易中海不清楚,看向鄭娟。鄭娟回答:“八十多了,快九十了。”
“老人年紀這麽大,這件事又跟她無關,不必麻煩她出來。”
易中海說:“楊主任心胸寬闊,特意不讓老人家出來,你們還不謝謝楊主任?”
鄭娟剛要道謝,卻被何雨柱阻止了。楊主任急忙補充道:“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好了,人都到齊了嗎?”
“都到齊了。”
的確,賈家連槐花都被秦淮茹抱了出來,其他四合院的人也因為好奇前來圍觀。
楊主任輕咳一聲,說道:“好,現在我正式宣布一件事。由於我們之前的工作失誤,造成了一個誤會,現在我要向何雨水同誌道歉!很抱歉,由於我們的疏忽,把你列入了下鄉的名單,這給你帶來了不便,我在此鄭重道歉!”
何雨水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她原本以為最理想的情況是不用下鄉,沒想到街道主任竟然當眾向她道歉,這讓她受寵若驚。
第210章 仍有人需要下鄉
易中海聽到楊主任的話,大為吃驚。不是說好的讓何雨水下鄉嗎,怎麽突然改了?
他問:“楊主任,不是說好的……”
話說到一半,楊主任打斷他,瞪了一眼說:“易中海,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易中海意識到這時候說這些不合適,但仍想爭取一下。
他說:“但是,這名單都確定了,怎麽可以改呢?”
“這中間出現了錯誤,當然可以改。難道你還想讓我們繼續犯錯嗎?”
“有什麽錯?何雨水剛畢業,沒有工作,正適合下鄉啊。”
不等何雨柱開口,閻埠貴和劉海中已經急了。
閻埠貴說:“誰說大學畢業又沒工作的就必須下鄉?這是誰定的規矩?”
劉海中也隨聲附和道:“就是,現在的就業市場多困難,找工作多不容易。這些人就注定要去送命嗎?”
他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主要是因為各自家都有已經畢業但還沒有找到工作的親人。
閻解放兩年多了,還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隻好做些零工勉強維持生活。
閻解曠盡管還在念書,但是成績如此差,顯然不可能考上高中,更甭說考取中專了。
眼看明年就要畢業了,難道真的讓他畢業後就直接下鄉嗎?
劉海中這邊倒是情況稍微好一些,兩個大的兒子都有工作,但一個去了外地,另一個則幹脆和他斷了聯係。
如今,隻剩下劉光福這唯一的希望還在家中。然而,剛畢業的劉光福還沒有工作,如果他也不得不下鄉,劉海中的三個兒子都將離開他。
正因為這樣,他倆才如此緊張,害怕易中海再出什麽對他們不利的言論。
易中海完全沒想到自己的話竟然無意間得罪了兩位老友。
於是,他隻好找楊主任單獨商量。他將楊主任拉到一邊,問:“楊主任,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楊主任氣呼呼地說:“你在招惹誰之前,難道不會先了解清楚人家的底細嗎?”
易中海一臉懵圈地問:“你說誰?何雨柱?不就是個廚師嗎?哦,現在成了城建公司的經理,但這還不是在您的麾下幹活嗎?
至於他家的情況,沒什麽背景,他父親也是個廚師,不可能有什麽大人物關係!”
“你懂什麽,正是這些廚師有機會結識大人物。隻要有高超的廚藝,就會有無數的大人物邀請他們去做飯,時間久了,自然就成了大人物的朋友。他們一句話,就能讓我們忙前忙後!”
“啊?還有這種事?”
易中海冷汗直冒,他從沒想過何雨柱會有這麽強大的人脈。
他又問:“難道有大人物為他說情了?”
“廢話,實話告訴你吧,連我的老領導都被罵了一頓,然後又把我罵了一頓,叫我今天必須改正錯誤,你覺得我能不照做嗎?所以你們受點委屈吧,還是讓賈張氏下鄉吧!”
“啊?可是……可是我已經給了錢……”
楊主任一下子火了,厲聲道:“你以為這點錢就能拿捏我了?你是覺得隻要花錢就能搞定一切嗎?你要明白,是我收了你的錢幫忙辦事,誰然事情沒辦成,但錢已經花了出去,你還想收回?”
易中海十分鬱悶,低聲說:“五百塊錢啊,這可是許多人好幾年的工資,怎麽能這麽輕易就沒了呢!”
楊主任瞪了他一眼,沒好氣地說:“誰說事情沒辦成,我還可以再給你一次機會。”
“您說。”
“何雨柱肯定不能下鄉,但我也沒說賈張氏一定就得下鄉。名單我明天公布,今天你再去找一個人頂替,記住,這個人必須是自願的,不要再給我添亂了!”
原本楊主任計劃直接安排賈張氏下鄉,然而考慮到易中海畢竟已支付了一筆款項,若是他向外傳播不滿,事情將變得棘手。於是,楊主任選擇作出妥協,要求易中海另尋一位自願頂替賈張氏下鄉的人。
聽聞尚有轉機,易中海內心的石頭終於落下幾分。
“行行行,我這就去找合適的人選,明日必將人選呈交。”易中海應承道。
“此事如此便罷了,我還有要事在身。”說完這話,雙方就此分手。隨後,楊主任前往了何家,目的在於加深與即將靠山何雨柱的關係。既然看到了何雨柱背後支持者的影子,此時不籠絡又待何時呢?
與此同時,易中海將賈張氏和秦淮茹請入房內通報此番進展。
“楊主任給我指了一條路,嫂子您不必下鄉,但必須找到一名自願替您的人。”
“去哪裏找這樣一個好人呢?”秦淮茹滿臉愁容地回應。
賈張氏立即說道:“那就讓她去唄,鄉下本就是她的故鄉,回去一趟無妨。”
易中海則不耐煩地回應:“她下去了,你們靠什麽生活?少了小秦的那份薪水,你們非得餓死不可。”
“那派小柱去,我養育他這麽多年,正是他報答的時候了吧!”賈張氏提議道。
然而,秦淮茹立刻反駁:“媽媽,小柱年紀還小,下鄉無異於送去受死。再若你說這種話,女兒我真的不再幫你們了!”
聞言,賈張氏立刻收聲,家中雖然常顯強勢,但在女兒動怒之下卻是半句都不敢多言。畢竟家中開銷主要依賴於女兒工作帶來的收入。
然而秦淮茹尚未明悟自己在家中的經濟地位,因而常常任由母親的高壓所迫。此時的秦淮茹,顯然並未意識到這一層關係。
“看來您家確實不合適提供替身,不如考慮一下鄰裏家的候選人。”易中海提出了建議。
“誰能願意代我們家下鄉呢?”
你呢?我給了你們多少盒飯,秦淮茹又找我借了多少錢,你們居然一點也記不住。”
賈張氏氣呼呼地說:“既然你給我們東西,就應該一直送下去,為什麽現在不送了?”
“因為我發現你們這群人不知好歹,送給你們還不如給狗吃,起碼狗還會搖尾巴表示感謝!”
接下來兩人毫不客氣地互罵起來,結果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賈張氏居然吵不過!
要知道吵架不隻是看誰罵得髒,而是看誰能激怒對方。盡管賈張氏嘴上髒話連篇,但何雨柱根本不care。
而何雨柱的話句句戳中賈張氏的心病。
他直接指出賈張氏是個禍水,先是害死了丈夫,接著又害死了兒子,再過幾年說不定還能害死孫子。
這是賈張氏最恐懼的事情,因為前麵兩次何雨柱說的都是事實。
老賈是在賈東旭十幾歲時去世的,而賈東旭也差不多是在這個年紀離開了。
如果棒梗到了賈東旭的年紀也走了,她簡直無法想象。
雖然俗語常說“事不過三”,但這不代表不可能發生。
賈張氏容不得別人這麽講,當即尖叫一聲,撲過來要掐何雨柱。
但何雨柱可不會讓她如意,一巴掌就把賈張氏打了個轉。
在一旁看熱鬧的易中海終於忍不住了,走過來對何雨柱說:“柱子,你怎麽能打長輩呢?”
“易中海,賈張氏跟我有什麽關係?她憑什麽當我長輩?”
易中海立刻說:“在這個四合院裏,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年紀比你大的就是你的長輩!”
何大清走出來,說道:“你說的是什麽瘋話?你自己信嗎?再說了,有我在,誰有資格做柱子的長輩?”
易中海正準備回答,楊主任走了進來。
楊主任已經明白了情況,決定進來為何雨柱打氣。不過,易中海並不知道楊主任的立場已經轉變,以為他是來支持自己的。
易中海高興地迎上去,問道:“楊主任,您怎麽來了?”
“我有些事情要宣布,你去把賈家和何家的人都叫過來吧。”
易中海立刻借勢命令道:“柱子,把你家的人都叫出來。”
鄭娟說:“我母親年紀大了,是不是不用出來了?”
“不行,所有人都必須出來。”
楊主任插話說:“這位老奶奶多大年紀了?”
易中海不清楚,看向鄭娟。鄭娟回答:“八十多了,快九十了。”
“老人年紀這麽大,這件事又跟她無關,不必麻煩她出來。”
易中海說:“楊主任心胸寬闊,特意不讓老人家出來,你們還不謝謝楊主任?”
鄭娟剛要道謝,卻被何雨柱阻止了。楊主任急忙補充道:“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好了,人都到齊了嗎?”
“都到齊了。”
的確,賈家連槐花都被秦淮茹抱了出來,其他四合院的人也因為好奇前來圍觀。
楊主任輕咳一聲,說道:“好,現在我正式宣布一件事。由於我們之前的工作失誤,造成了一個誤會,現在我要向何雨水同誌道歉!很抱歉,由於我們的疏忽,把你列入了下鄉的名單,這給你帶來了不便,我在此鄭重道歉!”
何雨水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她原本以為最理想的情況是不用下鄉,沒想到街道主任竟然當眾向她道歉,這讓她受寵若驚。
第210章 仍有人需要下鄉
易中海聽到楊主任的話,大為吃驚。不是說好的讓何雨水下鄉嗎,怎麽突然改了?
他問:“楊主任,不是說好的……”
話說到一半,楊主任打斷他,瞪了一眼說:“易中海,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易中海意識到這時候說這些不合適,但仍想爭取一下。
他說:“但是,這名單都確定了,怎麽可以改呢?”
“這中間出現了錯誤,當然可以改。難道你還想讓我們繼續犯錯嗎?”
“有什麽錯?何雨水剛畢業,沒有工作,正適合下鄉啊。”
不等何雨柱開口,閻埠貴和劉海中已經急了。
閻埠貴說:“誰說大學畢業又沒工作的就必須下鄉?這是誰定的規矩?”
劉海中也隨聲附和道:“就是,現在的就業市場多困難,找工作多不容易。這些人就注定要去送命嗎?”
他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主要是因為各自家都有已經畢業但還沒有找到工作的親人。
閻解放兩年多了,還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隻好做些零工勉強維持生活。
閻解曠盡管還在念書,但是成績如此差,顯然不可能考上高中,更甭說考取中專了。
眼看明年就要畢業了,難道真的讓他畢業後就直接下鄉嗎?
劉海中這邊倒是情況稍微好一些,兩個大的兒子都有工作,但一個去了外地,另一個則幹脆和他斷了聯係。
如今,隻剩下劉光福這唯一的希望還在家中。然而,剛畢業的劉光福還沒有工作,如果他也不得不下鄉,劉海中的三個兒子都將離開他。
正因為這樣,他倆才如此緊張,害怕易中海再出什麽對他們不利的言論。
易中海完全沒想到自己的話竟然無意間得罪了兩位老友。
於是,他隻好找楊主任單獨商量。他將楊主任拉到一邊,問:“楊主任,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楊主任氣呼呼地說:“你在招惹誰之前,難道不會先了解清楚人家的底細嗎?”
易中海一臉懵圈地問:“你說誰?何雨柱?不就是個廚師嗎?哦,現在成了城建公司的經理,但這還不是在您的麾下幹活嗎?
至於他家的情況,沒什麽背景,他父親也是個廚師,不可能有什麽大人物關係!”
“你懂什麽,正是這些廚師有機會結識大人物。隻要有高超的廚藝,就會有無數的大人物邀請他們去做飯,時間久了,自然就成了大人物的朋友。他們一句話,就能讓我們忙前忙後!”
“啊?還有這種事?”
易中海冷汗直冒,他從沒想過何雨柱會有這麽強大的人脈。
他又問:“難道有大人物為他說情了?”
“廢話,實話告訴你吧,連我的老領導都被罵了一頓,然後又把我罵了一頓,叫我今天必須改正錯誤,你覺得我能不照做嗎?所以你們受點委屈吧,還是讓賈張氏下鄉吧!”
“啊?可是……可是我已經給了錢……”
楊主任一下子火了,厲聲道:“你以為這點錢就能拿捏我了?你是覺得隻要花錢就能搞定一切嗎?你要明白,是我收了你的錢幫忙辦事,誰然事情沒辦成,但錢已經花了出去,你還想收回?”
易中海十分鬱悶,低聲說:“五百塊錢啊,這可是許多人好幾年的工資,怎麽能這麽輕易就沒了呢!”
楊主任瞪了他一眼,沒好氣地說:“誰說事情沒辦成,我還可以再給你一次機會。”
“您說。”
“何雨柱肯定不能下鄉,但我也沒說賈張氏一定就得下鄉。名單我明天公布,今天你再去找一個人頂替,記住,這個人必須是自願的,不要再給我添亂了!”
原本楊主任計劃直接安排賈張氏下鄉,然而考慮到易中海畢竟已支付了一筆款項,若是他向外傳播不滿,事情將變得棘手。於是,楊主任選擇作出妥協,要求易中海另尋一位自願頂替賈張氏下鄉的人。
聽聞尚有轉機,易中海內心的石頭終於落下幾分。
“行行行,我這就去找合適的人選,明日必將人選呈交。”易中海應承道。
“此事如此便罷了,我還有要事在身。”說完這話,雙方就此分手。隨後,楊主任前往了何家,目的在於加深與即將靠山何雨柱的關係。既然看到了何雨柱背後支持者的影子,此時不籠絡又待何時呢?
與此同時,易中海將賈張氏和秦淮茹請入房內通報此番進展。
“楊主任給我指了一條路,嫂子您不必下鄉,但必須找到一名自願替您的人。”
“去哪裏找這樣一個好人呢?”秦淮茹滿臉愁容地回應。
賈張氏立即說道:“那就讓她去唄,鄉下本就是她的故鄉,回去一趟無妨。”
易中海則不耐煩地回應:“她下去了,你們靠什麽生活?少了小秦的那份薪水,你們非得餓死不可。”
“那派小柱去,我養育他這麽多年,正是他報答的時候了吧!”賈張氏提議道。
然而,秦淮茹立刻反駁:“媽媽,小柱年紀還小,下鄉無異於送去受死。再若你說這種話,女兒我真的不再幫你們了!”
聞言,賈張氏立刻收聲,家中雖然常顯強勢,但在女兒動怒之下卻是半句都不敢多言。畢竟家中開銷主要依賴於女兒工作帶來的收入。
然而秦淮茹尚未明悟自己在家中的經濟地位,因而常常任由母親的高壓所迫。此時的秦淮茹,顯然並未意識到這一層關係。
“看來您家確實不合適提供替身,不如考慮一下鄰裏家的候選人。”易中海提出了建議。
“誰能願意代我們家下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