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姓


    - 起源:


    - 出自嬴姓:黃姓為伯益的後裔。伯益因幫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 14 支,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稱霸,黃國敢於與之抗衡,但公元前 648 年,黃國被楚國滅掉。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


    - 出自金天氏之後:台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


    - 以國為姓:遠古顓頊時代,黃人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遊,建立黃國,以國為姓。陸終是上古時期火神祝融吳回之子,其後代被封於黃(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裏),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以原國名為氏稱黃姓,並尊陸終為得姓始祖。


    - 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時代及後朝的王、陸、巫、吳、金、範、丁、程等姓皆有改為黃姓者。例如,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數蒲姓回族為避元代“反色目”的誅殺而改黃姓;元代黃姓也有取阿拉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蘭教,其後裔融於回族並姓黃。


    - 變遷:


    - 古代變遷:


    - 先秦時期:黃姓主要活動在河南、湖北一帶。如黃國被楚國滅後,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縣,這些地方據說就是因黃國江夏人遷此而得名。


    - 秦漢時期:黃姓開始向北方的陝西、山西等地遷徙,以及向南方的湖南、江西等地發展。漢代以後,由於任官等原因,黃氏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北遷至河南固始、南陽等地,南遷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黃姓在這一時期繼續向南方遷徙,並且在福建、廣東等地逐漸形成了較大的族群。例如,兩晉之際,江夏黃氏族人黃元方為官晉安太守,後定居福建,成為福建曆史上最早的黃氏望族——晉安黃氏。


    - 隋唐五代時期:唐高宗時,陳政、陳元光開漳州,中原 58 姓將官隨其入籍漳州,漳州黃氏即為其中之一。唐末五代時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審知兄弟人據八閩,中原黃姓特別是固始黃氏紛紛渡江南下入閩。


    - 宋元時期:黃姓迅速發展和空前繁榮。宋代,軍城黃氏初祖黃中庸的玄孫翰林院館閣校勘黃安石重修《江夏軍城黃氏家譜》,得到皇帝禦批。這一時期,黃姓還向浙江、廣西等地遷徙。


    - 近現代變遷:隨著曆史的發展,黃姓人口不斷繁衍,分布範圍也越來越廣。在近現代,由於戰爭、移民、經濟發展等因素,黃姓人逐漸向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擴散,並且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在東南亞、歐美等地都有黃姓華人的身影。


    - 在天津的分布:天津的黃姓有一部分是曆史上遷徙而來,也有近現代因工作、生活等原因定居於此。在天津的各個區縣可能都有黃姓人口分布,不過具體的分布情況缺乏詳細的統計數據。一些地區可能有黃姓家族聚居的村落或社區,比如曾經的黃家圈村,從地名可以看出最早是黃姓人家在此圈地而得名。


    宋姓


    - 起源:


    - 出自子姓,以國名為氏:周成王時,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監叛亂之後,封微子啟於商朝發源地商丘,建立宋國,封為公爵,尊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到宋襄公時,宋國已成為天下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到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286 年),齊國滅宋,子孫遂以國為氏。微子啟被尊為宋姓的得姓始祖。


    - 出自姬姓,以祖名為氏:姬宋,字子公,又稱公子宋,為春秋時期鄭國貴族大夫。其後裔子孫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宋氏。


    - 源於改姓而來:比如韓姓改宋姓,為過繼改姓;還有少數民族改宋姓,如土家族、黨項族、蒙古族、滿族等一些少數民族在曆史發展過程中漢化改姓為宋氏。


    - 變遷:


    - 先秦至隋唐:先秦時期,宋姓主要分布於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北方地區。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宋姓已經播散於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到了隋唐時期,宋姓進一步向南方拓展。


    - 宋元明清時期:唐宋時期,宋姓已擴展到四川、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尤其盛興於陝西地區。宋姓在這一時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個較為常見的姓氏。到了明清時期,宋姓人口繼續增加,並且有部分宋姓人開始向海外遷徙。


    - 在天津的分布:在天津市存在一個宋姓家族,根據 23 魔方祖源數據庫統計,天津市的宋姓男性用戶中存在一個特定的遺傳標記,占比是天津市平均水平的 38.5 倍,這表明在天津市有一個人數相對較多的宋姓家族群體,並且主要分布在天津市一帶。至於在天津具體的區縣分布情況,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調查。


    馮姓


    - 起源:


    - 源於姬姓:周文王第 15 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後來畢萬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這是馮姓最主要的起源之一。


    - 源於歸姓: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 源於鮮卑族: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號為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拓拔遂留接續馮翌侯之爵,後成為代郡穆氏的鼻祖。在次子拓拔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爵稱號“馮翌侯”為姓氏者,漢化稱馮翌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馮氏,逐漸融入漢族。


    - 變遷:


    - 古代變遷:馮姓早期主要在中原地區發展,如河南、陝西等地。隨著曆史的發展,馮姓逐漸向周邊地區擴散,如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在秦漢時期,馮姓已經成為一個較為常見的姓氏。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和民族遷徙,馮姓人也開始向南方遷徙,並且在南方一些地區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 近現代變遷:近現代以來,馮姓人口分布更加廣泛,除了在國內各地都有分布外,也有不少馮姓人移居海外。在海外的華人社區中,馮姓也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姓氏。


    - 在天津的分布:馮姓在天津也有一定的分布,具體的分布情況同樣缺乏詳細的統計數據。不過可以推測,馮姓在天津的分布可能與曆史上的人口遷徙以及近現代的人口流動有關。例如,曆史上從其他地區遷徙到天津的人群中可能有馮姓人,而近現代因工作、學習等原因來到天津的人也為天津的馮姓人口增加做出了貢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一眼看的楊豔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一眼看的楊豔茹並收藏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