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姓


    - 起源:


    - 易部落起源說:易姓起源主要源出易部落。易水在河北省西北,大清河上源支流,有北易河、中易河、南易河三支,均出自古冀州之地,今河北易縣境,匯合後入南拒馬河,東南流注大清河。易河流域的易部落是堯侯母親慶都的母族,曆史悠久。


    - 薑太公後裔說:據《姓氏考略》所載,薑太公後裔有被封於易州(今河北省易縣一帶),且以封邑為氏,稱為易姓。薑太公即呂尚,字子牙,周朝初年為薑姓部落族長,武王伐紂時的重要功臣,被封於齊,其後人又被封於易地,遂以易為姓,這一支易姓尊呂尚為得姓始祖。


    - 易牙之後說:出自齊大夫易牙之後,春秋時有齊王的寵臣壅巫,字牙,因采食於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於烹調技術,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後來易牙的子孫以易為姓稱易氏。


    - 變遷:


    - 先秦時期:易姓的活動缺乏相關史料記載。


    - 秦漢時期:這一時期易姓的發展情況也不太明晰,但可以推測其主要活動範圍仍在北方地區。


    - 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有易姓人南遷。西晉時,湖南和甘肅已有易姓的足跡。


    - 隋唐時期:易姓子孫在江南地區逐漸昌盛,中原地區的易姓也在繁衍。這一時期,還有部分易姓徙居浙江杭州、寧波、奉化、鄞縣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


    - 宋元時期:易姓在山西、山東、廣東、湖北等地區都有分布。北宋有畫家易元吉,長沙人;元代時有易炳文,襄陽人。


    - 明清時期:易姓主要在江南發展繁衍,明代有易節,萬載人;學者易翼之,騰越人;易元貞,桂林人等。到清朝至現代,易姓在全國的分布更為廣泛,且有部分易姓人遷至海外。


    - 分布:目前易姓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湖北、重慶四省市,大約占易姓總人口的 76%,其次分布於江西、廣西、貴州、河南。湖南為當代易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易姓總人口的 24%。全國形成了長江中上遊的易姓聚集區。


    袁姓


    - 起源:


    - 媯姓起源: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後。袁氏早期主要在其發祥地發展繁衍,其發展中心為陳郡,尤其是汝南。據唐朝學者林寶所著的《元和姓纂》載,袁氏源於“媯姓,舜後陳胡公滿之後。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恬生仲牛甫。甫七代孫莊伯,生諸,字伯爰,孫宣仲濤塗,以王父字為氏。由於上古時期,爰、袁、轅、猿、榱、援同音同用,所以爰姓也作袁姓。


    - 軒轅氏皇帝居所轅邑起源:源於姬姓,出自軒轅氏皇帝居所轅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軒轅氏又稱玄袁氏,為少典氏之子,因共族擅製作大車轅,駕車周流天下,故而稱軒轅氏。其居住地又因黃帝軒轅氏而命名軒轅之丘,其族人以轅為名命稱其邑,後稱為袁邑,其後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袁,後衍遷河北,是為河北袁氏。


    - 改姓起源:


    - 長者賜姓:據《明史》記載,明朝崇禎年間,山東東明人袁葵任洪洞縣令時,在災荒之年收養了數百個百姓遺棄的幼兒。災荒過後,袁葵讓百姓們各自把孩子領回去,百姓紛紛請求讓這些孩子隨袁葵姓,袁葵滿足了他們的要求,這些外姓的後裔子孫為紀念袁葵的恩德,大多世代稱袁氏。


    - 少數民族漢化改姓:鮮卑族、高車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在曆史發展過程中,有部分氏族漢化改姓為袁。如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皇族拓跋氏族、魏晉南北朝時期高車族袁紇氏族、元朝時期蒙古土默特部乞袁氏族等。


    - 變遷:


    - 西漢時期:袁政 11 世孫袁爰,被封貴鄉侯,複舉家遷回陽夏定居,並成為當地望族,號稱陳郡袁氏。


    - 東漢時期:袁姓播遷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孫袁安時貴顯榮耀,因其不避權貴,為時人所稱頌,“汝南袁氏”遂成為東漢的著姓。


    - 魏晉南北朝時期:陳郡袁姓遷河東太原,有陳郡的袁煥(袁安叔父袁璋的後裔)遷京兆,後又分出華陰一支;袁紹次子袁熙的裔孫袁令喜,世居河北東光;袁術敗後,子孫散逃於襄陽;居彭城者,出自陳郡,為袁生之後。


    - 隋唐時期:袁姓子孫旺於江南,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還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四川、江西、福建等地。


    - 宋元以後:袁姓子孫輾轉徙居到全國各地。近代史上,袁世凱家族龐大,分居國內外。


    - 分布:如今,袁姓人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蘇、河南、江西、浙江等省較多,約占全國漢族袁姓人口的 54%。袁姓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 33 位,人口約有 700 萬,占全國漢族人口的 0.54%。


    鄒姓


    - 起源:


    - 出自曹姓:為顓頊帝後裔挾(曹姓)之後。據《說文解字》及《姓氏考略》所載,上古時有邾婁國,為顓頊帝後裔曹挾所建,戰國時魯穆公改邾婁國為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後來鄒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中有的以國為氏,稱為鄒姓,是為山東鄒姓。


    - 出自子姓:據《史記·殷本紀》及《元和姓纂》所載,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在周朝時被封於宋,以奉商祀,其裔孫正考父食采於鄒邑(今山東省鄒城市東南),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鄒姓。


    - 出自蚩尤之後:據《拾遺》所載,黃帝在打敗蚩尤後,將蚩尤部落中部分人遷移到鄒屠之地(今山東鄒平一帶),該部落的後人便以地名命姓,為鄒屠氏,後簡化為鄒姓。


    - 變遷:


    - 先秦時期:鄒姓主要在山東地區發展。


    - 秦漢以後:逐漸向周邊地區遷徙擴散,如向河南、江蘇、安徽等地遷徙。


    -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鄒姓人開始大規模南遷,進入江南地區。


    - 隋唐時期:鄒姓在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當地的重要姓氏之一。


    - 宋元明清時期:鄒姓在全國的分布更加廣泛,且形成了許多著名的家族和宗族。


    - 分布:當代鄒姓的分布較為廣泛,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廣東、福建等省份。其中,江西省是鄒姓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一眼看的楊豔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一眼看的楊豔茹並收藏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