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談到巳時,一個下人來與柳先生說了幾句話,柳先生便道:“諸位先生,我家飯菜已經備好,且讓虞山拿出珍藏的好酒,來好生招待貴客,我等且邊吃酒菜邊談。”


    “好!”大雲率先叫好,弘智與石頭也起身說好。


    幾人隨著主人走到一亭子,隨便坐了,柳先生見弘智一瘸一拐,心生憐惜,想不到曾經風流倜儻的江南四公子之一,如今成了一個跛足老僧了。


    “弘智請坐此位。”她將弘智讓到主位,虞山與大雲笑雲:“正當如此,弘智與石頭自南京遠道而來,也是難得稀客。”


    弘智推脫一番,推脫不過,也便坐了,仆人端上酒菜,為各人斟了酒。


    主人虞山主持道:“三位客從遠方而來,我們自當先飲酒三杯,然後再將此石頭記之事慢慢來說。”


    幾人舉杯暢飲,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虞山再次提議道:“隻有飲酒,卻無樂趣,不如行了酒令如何?”


    大雲笑答:“好!吾正有此意。”


    虞山放下杯子,“不過我又有一思,不如照石頭記的法子,將剛才山海關與京城之事,暗藏其中,以為此石頭記作點綴。我先作一曲,你們四人再行。”


    “好!”大雲自然願意,弘智也是求之不得,石頭聽說可以添加酒令於書中,自是認真起來。


    柳先生道:“拿文房四寶。”


    下人又拿了文房四寶,虞山說道:“如今以女兒為主說出悲愁喜樂來,說完了,再作一段曲子對應其事為酒麵,酒底則要用到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為典故。”


    眾人都稱妙極,虞山道:我先作一曲,你等且聽來。


    兩個冤家,都難丟下,想著你來又記掛著他。兩個人形容俊俏,都難描畫。想昨宵幽期私定在荼靡架,一個偷情,一個尋拿,拿住了三曹對案,我也無回話。”


    大雲解道:“這曲中之‘我’,便是我朝那些人一總包含了的,本已經隨了李闖,偏又心念大明,以為吳三桂可以借滿洲之力恢複大明,誰知他發現了前去尋拿,三方山海關一戰,豈不正是三曹對案嘛!”


    虞山笑答:“正是。我酒令已經想好,我先來了。”


    幾人聽著,說的是:


    “女兒悲,將來終身指靠誰?


    女兒愁,媽媽打罵何時休!


    女兒喜,情郎不舍還家裏。


    女兒樂,住了簫管弄弦索。”


    行完便唱道:“荳蔻開花三月三,一個蟲兒往裏鑽。鑽了半日不得進去,爬到花兒上打秋千。肉兒小心肝,我不開了你怎麽鑽?”


    唱完了,虞山飲了門杯,又說道:“桃之夭夭。”


    幾人都聽明白了,這薛蟠是個蟲字旁,一個蟲兒往裏鑽,說的便是薛蟠往關內鑽。我不開來你怎麽鑽,不正是吳三桂打開了關門嘛!


    於是都說妙!虞山又對右手邊的柳先生道,下該到你,且看你作來。


    柳先生說的是:


    “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


    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


    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


    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


    正待要唱時,一名仆人又來稟報,柳先生聽了,笑著告辭,言說有些小事要辦,由虞山陪酒眾人。


    大雲與弘智連說且去,繼續行酒令,虞山笑問:“石頭,不如你把剛才柳先生之令,解上一解。”


    “好。”石頭說道,“柳先生悔教夫婿覓封侯一句,出自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以閨中夫人為主角說的是為了功名讓夫婿征戰沙場,見到青綠楊柳,隨之觸景生情,而感到後悔的典故。”


    “不錯!哈哈哈,此婦正是寫信給吳三桂的陳圓圓是也。”大雲迫不及待讚道,又轉過頭,對著弘智。


    “如何,弘智現在看我的圓圓曲,還會誤解我的意思否?”


    弘智恍然大悟:“原來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是這個意思!”


    虞山與大雲哈哈笑著。弘智說道:“石頭,下輪該你了。”


    眾人聽石頭說的是:


    “女兒悲,兒夫染病在垂危。


    女兒愁,大風吹倒梳妝樓。


    女兒喜,頭胎養了雙生子。


    女兒樂,私向花園掏蟋蟀。


    你是個可人,你是個多情,你是個刁鑽古怪鬼靈精,你是個神仙也不靈。我說的話兒你全不信,隻叫你背地裏去細打聽,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大雲和虞山沒想到石頭站在李闖的立場,為他說話,隻道:“李闖王口氣,自是如此。”


    石頭,飲了門杯,說道:“雞生茅店月。”令完,大雲笑道:“該我了。”


    隻聽說道是:


    “女兒輩,嫁個男人是烏龜。


    女兒愁,繡房躥出個大馬猴。


    女兒喜,洞房花燭朝慵起。


    女兒樂,一個蟲兒往裏塞。”


    此時,柳先生回來,大雲打住了,石頭聽了大雲的酒令,不覺奇怪,怎麽如此行令。不過他聽出來了,嫁個男人是烏龜,是指那些人找了個吳三桂是個烏龜,繡房躥出個大馬猴,是指那些人本來歡天喜地迎接太子,沒想到竄出來的是野人般的猴子。


    “哈哈!此不雅之令,自是與那薛蟠兄一用,石頭,屆時在書中將這酒令讓薛蟠說出,倒是符合其性也!”虞山笑著說道。


    柳先生緩緩走回,說道:“失陪了一時,事情便也了了。”


    虞山問道:“如何了?”


    柳先生回:“我寫了一張條子,回了舟上來的二位姐妹,告訴了他們近日周邊新聞,並讓人給他們帶了兩把上好的折扇,算作回禮。”


    虞山道:“在做都是信得過隻之人,不用說的如此隱晦。石頭,你聽剛才柳先生之言,能聽出他所了何事嗎?”


    石頭一時沒有在意,還在想那些酒令之事,準備將它們改編與石頭記之中。便回到:“好像是說柳先生來了兩個姐妹,還送了兩把折扇!”


    “哈哈哈哈哈!”虞山開心的緩緩發笑。


    見他與柳先生發笑,石頭便知說錯了,看著二人,等待解答。


    虞山道:“這舟上來的,便是從舟山來的,這二位姐妹其實乃是張侯服與張蒼水二位,新聞是軍情,上好的折扇正是取折色之意。”


    沒想到這個錢虞山還在資助明軍,石頭頓時起身作揖,“謝虞山公。”


    “哎!吾觀石頭之石頭記,斷定若無心向大明之心,絕無可能寫出此等真情實感來,所以今日將此方法,傳授於你,不必感謝!”


    弘智道:“此等暗文,即使在韃虜之當麵說出,他們也隻能被蒙在鼓裏。”說完,在坐的都笑了。


    弘智道:“下該輪我行令,


    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


    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


    女兒喜,燈花並頭結雙蕊。


    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


    隨後唱的是:“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嬌,恰便似活神仙離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鸞鳳,真也著。呀!看天河正高,聽譙樓鼓敲,剔銀燈同入鴛幃悄。


    花氣襲人知晝暖。”說完,將門酒一飲而盡。


    飯後,錢虞山又與他們在園裏散步喝茶,高談快論。弘智和大雲捐了銀子,也送往張明振的軍中。


    虞山又帶他們參觀絳雲樓藏書,石頭跟著去看,沒想到,整個絳雲樓原來是一個藏書樓。整個樓內巨大的書櫃竟有七八十座,據虞山說他藏書種類繁多,各類古籍真本數量巨大。


    弘智與大雲、石頭都覺得,要將石頭記此書完成,非錢虞山不可,當今天下,論文章詩詞,論史學造詣當屬錢虞山為泰鬥。


    弘智讚道:“人道亂世黃金盛世書,虞山公倒是反過來了。”


    他與石頭交流一番,石頭讚同,便對虞山開口:“虞山公,晚輩自恨才疏學淺,懇請一事。先生乃文壇領袖,文章蓋世,如念及心中一份慈悲之心,將此石頭記一部史書,編述一記,使之能夠告白天下,傳於後世,晚輩自當永感先生大恩。”


    錢虞山聽了,有些許錯愕,善笑道:“石頭此書,有弘智指點,已經可算千古小說中之一絕了,為何還要我這無德之老朽染指,若讓人知道了去,豈不玷汙了如此一本好書。”


    石頭見他不肯,隻再三懇求,虞山隻道:“今我之名聲在外,若人聽說了此書與我有關,隻怕先要罵上三句,此萬不可為也!”


    弘智見此,出聲道:“虞山公,你可知石頭是何人?”


    虞山聽了,看著弘智:“哦?何人?”


    “他是我與大雲當年在宮中所教之烈皇三子呀!”


    虞山與柳先生聽了,頓時呆在當場,七十老人見這年輕的皇子,淪落至此,不知是何心情,嘴唇都懂,竟流出眼淚來。


    良久之後,虞山才道:“殿下還有複國之心否?”


    “無!”


    石頭回答的十分堅定,虞山接著道:“既然如此,大雲弘智你們以後再不可暴露石頭身份。”


    “是!”


    “好!我等既要修此史書,就要如曆來修正史一般,秉史筆照實記述,待將來我華夏再興,世人便可憑此一部石頭記,推翻胡虜所修明史中之虛假妄言!”


    幾人聽了,紛紛道好,虞山再次提議:“曆來修史,非一人之力可為,吾必當全力以赴,諸位亦可全力為之。”


    “自然!”眾人紛紛答應,大雲說完,想起自己還有一事未了,說道:“吾需當盡快辭去京中之職,好回鄉專心此事。”


    弘智道:“我五人現今就是為我朝修史之人。”


    幾人便商量一番,將此書如何修,誰主修,遵循何原則一一說了,因石頭已經將崇禎朝一直到隆武朝的事基本都編修過了,大家一致決定以此為基礎,再行增加修改。


    目前以虞山為主修,先將石頭所寫之石頭記原稿審閱修改。其餘人不必呆在一起,各自將史實部分,按同理改編成石頭記中的故事,到時再由主編選擇增刪。


    虞山道:“吾既主修,敢問石頭,涉嫌對我大明皇族不敬之事,是否接受。”


    石頭答曰:“我聽聞古人修史,皇帝尚不可觀看,請先生秉史筆直言。”


    “好!”


    虞山又拿紙稿,開始正題:“你將國家擬成一個人,這可難為讀者了,如何告訴他們呢?人們看書,可不會往此處想啊!”


    “這確實難,難在人心。”


    “對了!”虞山讚同,“最難之處,不過人心,人之所想,跳不出常理,打破這道牆,讓人覺得有奇怪之處,引著他去想,去猜你的真正意圖,才是最好的。”


    “如何讓人主動去猜呢?”


    “直說我已將真事隱去,假語存留,他必要猜上一猜,探究隱去的是何真事。”


    石頭聽了,覺得這虞山已將人心琢磨透了,說道:“那如何讓人猜對而不至於猜錯呢?”


    “沒有與你相同的心,決不能感受到你之情,不通文墨,不知你所用之典故者,看不懂你之用意,不知史實者,無法將書中之事與曆史相照應。


    你隻有將我華夏之文化精髓寫出,令其感受其中之美,引導他學習之,運用之,他再來看此書,自然便有所感悟了。若是那平凡之輩,便無法看懂了,這也是無法了。”


    “我明白了,若要讓人看懂,我必想法與之各種暗示,就比如這冷香丸。我師用醫學之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夢明亡史全索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庖丁解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庖丁解夢並收藏紅樓夢明亡史全索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