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張博凱剛走進實驗室,就看到團隊成員們正在忙碌。突然,他的終端顯示屏亮起了一條消息,通知他們的論文《基於突觸動態加權模型的遞歸神經網絡優化及其在ai係統中的應用》已經通過審稿,並且將刊登在下一期的《nature》雜誌上。消息傳來,整個實驗室瞬間沸騰,大家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喜悅。
“我們成功了!”李雪瑤高興地說道,“這是我們團隊的共同努力,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趙明軒拍了拍張博凱的肩膀,笑著說:“博凱,這下我們真的可以名聲大振了!”
就在大家慶祝的時候,張博凱突然收到了來自李正教授的視頻通話請求。李正教授是國內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也是張博凱一直以來敬仰的學者。看到李教授的名字出現在屏幕上,張博凱立刻調整心態,示意大家安靜。
他接通了通話,視頻中出現了李正教授那和藹的麵容。李教授微笑著說:“博凱,恭喜你們團隊,這次的成果非常了不起,我特地來向你們表達祝賀。”
張博凱微微鞠躬,謙遜地回應道:“謝謝李教授,能夠為華夏爭光是我們團隊的榮幸。”他稍微側身,介紹道:“李教授,這是我的團隊成員們,他們每一個人都為這次的研究付出了巨大努力。王子傑是我們算法優化的專家,李雪瑤負責能耗控製,趙明軒主攻模型架構優化。而這位新人陳思雨,她也是您的學生,主要負責數據整合。”
陳思雨微笑著向李教授打了個招呼:“李教授,見到您真是太高興了!”
李正教授笑了笑,眼中滿是讚賞:“陳思雨,沒想到你加入了張博凱的團隊,看得出你們的合作非常成功。你們的工作不僅為神經網絡的發展開辟了新路徑,尤其是在能耗優化和模型穩定性方麵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博凱認真傾聽,心中對知識的渴求愈發強烈。他看著李正教授,語氣中帶著深深的尊敬:“李教授,我們會繼續努力,把這方麵的研究做得更深入、更紮實。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為此付出了很多,我們會繼續不負眾望。”
李正教授點了點頭,目光掃過屏幕中的每一個團隊成員,眼中帶著滿意與欣賞:“你們團隊的工作為我們華夏的科研事業增添了光彩。特別是在能耗優化和模型穩定性方麵,你們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希望你們能夠繼續努力,成為華夏科技界的中堅力量。”
他接著說道:“當然,任何研究都有改進的空間。我認為你們可以在動態權重調整機製上進一步深入探討,尤其是在模擬大腦處理多任務時的突觸連接變化方麵。這會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發展方向。期待我們能有更多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這一領域的不斷進步。”
張博凱認真傾聽,心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求。他感謝李教授的建議,並表示一定會繼續努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李教授隨後提醒道:“博凱,你們即將進行的國際會議演講也非常重要。我知道,其他國家的學者可能會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甚至刁難。你們在準備演講內容時要多做些準備,確保能夠從容應對。”
視頻會議結束後,張博凱團隊立刻進入備戰狀態。大家聚在一起,開始討論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刁難,李雪瑤提議:“我們可以提前模擬問答環節,針對可能的問題做好應對策略。”趙明軒也讚同:“尤其是那些關於數據可重複性和普適性的問題,我們需要準備好更多的實驗數據作為支持。”
幾天後,全球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技術大會如期在虛擬現實中開幕。與傳統會議形式不同,這種虛擬現實技術已成為未來的主流,不再需要與會者親臨現場。事實上,這種虛擬現實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虛擬雲巔”(virtual zenith corp)。這家公司在全球擁有數十萬員工,但他們卻幾乎從不在物理辦公室中工作。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所有員工都在一個完全數字化的辦公環境中進行協作。
在“虛擬雲巔”的虛擬總部大樓裏,員工們通過數字人形象出現在一個充滿未來感的虛擬空間中。他們的辦公桌、會議室,甚至是休息區,都被完美地再現於這個虛擬世界中,員工們可以像在現實中一樣,自由地走動、交談、共享屏幕和文件,進行腦暴和項目協作。虛擬會議室裏甚至可以模擬不同的場景,從高科技會議室到戶外自然環境,來激發員工的創造力。
這種虛擬辦公的方式不僅消除了地理上的限製,使得跨國團隊可以更高效地協作,也極大地降低了運營成本。員工不再需要花費時間通勤,也不用因時區差異而受到工作時間的限製,真正實現了全球化辦公的高效與便捷。
“虛擬雲巔”的成功正是這一技術變革的典型例子,這種工作方式逐漸被全球各大公司所采納,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辦公模式,並推動了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的雙重提升。
這種虛擬辦公的廣泛應用也反映在這次全球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技術大會上,參會者們雖然身處不同的地理位置,卻能以最逼真的方式,進行深度的學術交流和合作。
張博凱和他的團隊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進入了大會的主會場。這是一個宏大的虛擬空間,四周充滿了未來感的設計元素,巨大的屏幕懸浮在空中,展示著各類尖端科技的畫麵。虛擬的參會者們來自世界各地,穿著各異,有的代表頂尖學府,有的來自知名企業,所有人都以數字人形式參與,栩栩如生,宛如真人。
張博凱站在虛擬的講台上,環顧著眼前滿滿當當的觀眾席,這些席位上坐滿了來自全球的頂尖學者和技術專家。盡管這些人都是通過虛擬現實係統呈現的數字人形象,但張博凱依舊感受到了他們的注視和期待。張博凱深吸一口氣,微微調整了一下站姿,雖然這不是他第一次麵對公眾演講,但在如此高級別的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依然讓他感到一絲緊張。
他微微笑了笑,開場說道:“各位專家、學者,大家好。我不得不承認,站在這裏,我確實有些緊張。”他停頓了一下,環視四周,然後用略帶自嘲的語氣繼續說道:“雖然這隻是一個虛擬的講台,但你們的存在感可是一點不虛擬。”
台下傳來了輕微的笑聲,這讓張博凱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一些。他接著說道:“不過,一旦我們進入到ai和神經網絡的話題,我的緊張感就會慢慢消失,因為這些正是我和我的團隊日夜鑽研的領域。”
隨著演講的深入,張博凱逐漸找回了自己的節奏。他用生動的語言、詳實的數據和富有邏輯的論證,向全球觀眾展示了他們團隊的研究成果。屏幕上不斷切換的圖表和模型清晰地展現了突觸動態加權模型與遞歸神經網絡如何在優化ai係統性能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
張博凱逐漸沉浸在自己的演講中,原本的緊張感完全消散,他的聲音愈發堅定有力。他以幽默而親切的方式與觀眾互動,甚至在談到一些複雜的技術細節時,也能夠以輕鬆的比喻讓在場的每個人都能理解。正是這種對技術的熱情與深厚的專業知識,使得他的演講不僅具有學術深度,也充滿了感染力。
正當張博凱準備結束演講時,他微笑著說:“這是我今天的匯報,各位專家,不知道在我匯報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是我沒有說清楚的,或者大家還有什麽疑問的地方?”他的話音剛落,一位長相英俊、帶著明顯波士頓口音的中年人站了起來:“我是來自新英格蘭科技研究院的約翰·卡爾頓(john carlton),我對你中間提到的突觸動態加權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有些疑問。你能詳細解釋一下,你們是否有足夠的數據來驗證這個模型在大規模神經網絡中的普適性?特別是在麵對複雜非線性問題時,這個模型真的能如你所說的那樣有效嗎?”
張博凱保持冷靜,微微一笑:“非常感謝約翰教授的提問。關於您提到的模型普適性問題,我們在實際測試中確實遇到了一些挑戰,但我們通過不斷優化模型的自適應權重調整機製,已經成功地提升了其在大規模神經網絡中的適應性。為了回應您的質疑,我們可以參考您所在機構的一項研究,該研究探討了神經網絡中的非線性問題,雖然與我們的方向略有不同,但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正如那項研究中提到的,我們也發現,通過調整突觸連接路徑,可以顯著提升模型的處理能力。”
張博凱話音剛落,場內響起了一片掌聲。觀眾們對他的機智應對表示讚賞。
緊接著又有一些來自別的國家的學者很快提出了問題,其中幾位的語氣甚至帶著明顯的挑釁性。他們質疑研究的普適性、實驗的可重複性,以及數據的真實性。
張博凱保持冷靜,微微一笑後說道:“感謝各位的提問,科學研究的進步正是因為質疑與驗證。現在,我願意為大家做進一步的解答。”
他用幽默的語言開始回應:“在科學的世界裏,質疑是一種推動進步的動力,我非常樂意分享我們的驗證過程,或許這也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隨著張博凱引用更多實驗數據和理論分析,氣氛漸漸緩和下來,他巧妙地引用了提問者本國的一些研究成果,使得對方不得不承認張博凱的研究是有依據的。
緊張的問答環節結束後,張博凱和團隊成員們一同觀看了其他學者的演講。接下來是幾位國際頂尖專家的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讓張博凱團隊受益匪淺,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
張博凱看到議程上寫著:“接下來是‘量子計算與深度學習的交匯點:新一代智能算法的潛力’。”他補充道:“這個演講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傑弗裏·斯隆(jeffrey sloan)教授主講。他在量子計算與ai的交叉領域享有盛名,尤其是利用量子計算的並行處理能力來提升深度學習模型的效率。大家都知道,這一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
演講結束後,趙明軒看著屏幕上的展示數據,驚歎道:“如果這種芯片技術能夠普及,ai的運算效率將會被徹底顛覆。我們或許可以考慮與這類技術進行合作,把我們的模型集成到這些芯片中。”
接著,呂梓萌看了看議程,說道:“下一個演講是‘類腦計算:模仿人類大腦的下一代芯片技術’,由斯坦福大學的伊莎貝拉·格林(isabe green)博士主講。她的研究在類腦計算芯片領域非常前沿,這種芯片能夠模擬人類大腦的突觸連接方式,在能效和計算速度上遠超傳統芯片。”
陳思雨若有所思地補充道:“如果能將我們的算法與這種芯片結合,可能會為我們的研究帶來新的突破。”
最後,呂梓萌指著屏幕上的另一個演講議程,說道:“再下一個是邁克爾·安德森(michael anderson)教授的演講,題目是‘ai倫理與人類未來:應對超級智能的崛起’。安德森教授是哈佛大學ai倫理學研究所的所長,他的研究專注於如何在ai係統逐漸走向自主決策的同時,確保這些係統的行為符合人類道德標準。”
聽完演講後,陳思雨深有感觸地說道:“我們在推進技術發展的同時,也必須考慮ai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尤其是我們現在的研究,ai與人類大腦的結合,可能引發比我們想象中更大的倫理挑戰。”
團隊成員們點頭表示同意,隨後繼續熱烈討論這些新演講帶來的啟發和思考。張博凱發現團隊成員們已經在這些高水平的學術討論中得到了很多新靈感,每個人都在記下要點,並開始討論如何將這些新思想融入到他們未來的研究中。
李雪瑤提議道:“這些演講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尤其是量子計算和類腦計算芯片的技術,如果我們能夠結合這些新技術,可能會對我們的研究方向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王子傑則在一旁補充道:“是的,尤其是量子計算的並行處理能力,它可以大幅提升我們模型的訓練速度和處理效率,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趙明軒也表示:“此外,ai倫理問題也是我們未來研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麵。我們需要在技術進步的同時,確保我們的研究符合倫理規範,避免未來出現不可預見的負麵影響。”
討論在團隊內部持續了很久,每個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整個團隊在這次會議中收獲頗豐。張博凱看著這些充滿激情和幹勁的團隊成員,心中感到無比的自豪。他知道,這次會議不僅是一次展示成果的機會,更是團隊在未來走向更高領域的一次重要洗禮。
最終,會議結束時,張博凱的虛擬終端顯示屏上彈出了一條信息:期待邀請能在下一屆會議上麵有更精彩的分享。他微笑著看向團隊成員,說道:“看來我們今天的演講效果不錯,大家加油,期待下次的會議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題演講。”
“我們成功了!”李雪瑤高興地說道,“這是我們團隊的共同努力,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趙明軒拍了拍張博凱的肩膀,笑著說:“博凱,這下我們真的可以名聲大振了!”
就在大家慶祝的時候,張博凱突然收到了來自李正教授的視頻通話請求。李正教授是國內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也是張博凱一直以來敬仰的學者。看到李教授的名字出現在屏幕上,張博凱立刻調整心態,示意大家安靜。
他接通了通話,視頻中出現了李正教授那和藹的麵容。李教授微笑著說:“博凱,恭喜你們團隊,這次的成果非常了不起,我特地來向你們表達祝賀。”
張博凱微微鞠躬,謙遜地回應道:“謝謝李教授,能夠為華夏爭光是我們團隊的榮幸。”他稍微側身,介紹道:“李教授,這是我的團隊成員們,他們每一個人都為這次的研究付出了巨大努力。王子傑是我們算法優化的專家,李雪瑤負責能耗控製,趙明軒主攻模型架構優化。而這位新人陳思雨,她也是您的學生,主要負責數據整合。”
陳思雨微笑著向李教授打了個招呼:“李教授,見到您真是太高興了!”
李正教授笑了笑,眼中滿是讚賞:“陳思雨,沒想到你加入了張博凱的團隊,看得出你們的合作非常成功。你們的工作不僅為神經網絡的發展開辟了新路徑,尤其是在能耗優化和模型穩定性方麵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博凱認真傾聽,心中對知識的渴求愈發強烈。他看著李正教授,語氣中帶著深深的尊敬:“李教授,我們會繼續努力,把這方麵的研究做得更深入、更紮實。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為此付出了很多,我們會繼續不負眾望。”
李正教授點了點頭,目光掃過屏幕中的每一個團隊成員,眼中帶著滿意與欣賞:“你們團隊的工作為我們華夏的科研事業增添了光彩。特別是在能耗優化和模型穩定性方麵,你們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希望你們能夠繼續努力,成為華夏科技界的中堅力量。”
他接著說道:“當然,任何研究都有改進的空間。我認為你們可以在動態權重調整機製上進一步深入探討,尤其是在模擬大腦處理多任務時的突觸連接變化方麵。這會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發展方向。期待我們能有更多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這一領域的不斷進步。”
張博凱認真傾聽,心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求。他感謝李教授的建議,並表示一定會繼續努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李教授隨後提醒道:“博凱,你們即將進行的國際會議演講也非常重要。我知道,其他國家的學者可能會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甚至刁難。你們在準備演講內容時要多做些準備,確保能夠從容應對。”
視頻會議結束後,張博凱團隊立刻進入備戰狀態。大家聚在一起,開始討論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刁難,李雪瑤提議:“我們可以提前模擬問答環節,針對可能的問題做好應對策略。”趙明軒也讚同:“尤其是那些關於數據可重複性和普適性的問題,我們需要準備好更多的實驗數據作為支持。”
幾天後,全球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技術大會如期在虛擬現實中開幕。與傳統會議形式不同,這種虛擬現實技術已成為未來的主流,不再需要與會者親臨現場。事實上,這種虛擬現實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虛擬雲巔”(virtual zenith corp)。這家公司在全球擁有數十萬員工,但他們卻幾乎從不在物理辦公室中工作。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所有員工都在一個完全數字化的辦公環境中進行協作。
在“虛擬雲巔”的虛擬總部大樓裏,員工們通過數字人形象出現在一個充滿未來感的虛擬空間中。他們的辦公桌、會議室,甚至是休息區,都被完美地再現於這個虛擬世界中,員工們可以像在現實中一樣,自由地走動、交談、共享屏幕和文件,進行腦暴和項目協作。虛擬會議室裏甚至可以模擬不同的場景,從高科技會議室到戶外自然環境,來激發員工的創造力。
這種虛擬辦公的方式不僅消除了地理上的限製,使得跨國團隊可以更高效地協作,也極大地降低了運營成本。員工不再需要花費時間通勤,也不用因時區差異而受到工作時間的限製,真正實現了全球化辦公的高效與便捷。
“虛擬雲巔”的成功正是這一技術變革的典型例子,這種工作方式逐漸被全球各大公司所采納,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辦公模式,並推動了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的雙重提升。
這種虛擬辦公的廣泛應用也反映在這次全球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技術大會上,參會者們雖然身處不同的地理位置,卻能以最逼真的方式,進行深度的學術交流和合作。
張博凱和他的團隊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進入了大會的主會場。這是一個宏大的虛擬空間,四周充滿了未來感的設計元素,巨大的屏幕懸浮在空中,展示著各類尖端科技的畫麵。虛擬的參會者們來自世界各地,穿著各異,有的代表頂尖學府,有的來自知名企業,所有人都以數字人形式參與,栩栩如生,宛如真人。
張博凱站在虛擬的講台上,環顧著眼前滿滿當當的觀眾席,這些席位上坐滿了來自全球的頂尖學者和技術專家。盡管這些人都是通過虛擬現實係統呈現的數字人形象,但張博凱依舊感受到了他們的注視和期待。張博凱深吸一口氣,微微調整了一下站姿,雖然這不是他第一次麵對公眾演講,但在如此高級別的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依然讓他感到一絲緊張。
他微微笑了笑,開場說道:“各位專家、學者,大家好。我不得不承認,站在這裏,我確實有些緊張。”他停頓了一下,環視四周,然後用略帶自嘲的語氣繼續說道:“雖然這隻是一個虛擬的講台,但你們的存在感可是一點不虛擬。”
台下傳來了輕微的笑聲,這讓張博凱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一些。他接著說道:“不過,一旦我們進入到ai和神經網絡的話題,我的緊張感就會慢慢消失,因為這些正是我和我的團隊日夜鑽研的領域。”
隨著演講的深入,張博凱逐漸找回了自己的節奏。他用生動的語言、詳實的數據和富有邏輯的論證,向全球觀眾展示了他們團隊的研究成果。屏幕上不斷切換的圖表和模型清晰地展現了突觸動態加權模型與遞歸神經網絡如何在優化ai係統性能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
張博凱逐漸沉浸在自己的演講中,原本的緊張感完全消散,他的聲音愈發堅定有力。他以幽默而親切的方式與觀眾互動,甚至在談到一些複雜的技術細節時,也能夠以輕鬆的比喻讓在場的每個人都能理解。正是這種對技術的熱情與深厚的專業知識,使得他的演講不僅具有學術深度,也充滿了感染力。
正當張博凱準備結束演講時,他微笑著說:“這是我今天的匯報,各位專家,不知道在我匯報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是我沒有說清楚的,或者大家還有什麽疑問的地方?”他的話音剛落,一位長相英俊、帶著明顯波士頓口音的中年人站了起來:“我是來自新英格蘭科技研究院的約翰·卡爾頓(john carlton),我對你中間提到的突觸動態加權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有些疑問。你能詳細解釋一下,你們是否有足夠的數據來驗證這個模型在大規模神經網絡中的普適性?特別是在麵對複雜非線性問題時,這個模型真的能如你所說的那樣有效嗎?”
張博凱保持冷靜,微微一笑:“非常感謝約翰教授的提問。關於您提到的模型普適性問題,我們在實際測試中確實遇到了一些挑戰,但我們通過不斷優化模型的自適應權重調整機製,已經成功地提升了其在大規模神經網絡中的適應性。為了回應您的質疑,我們可以參考您所在機構的一項研究,該研究探討了神經網絡中的非線性問題,雖然與我們的方向略有不同,但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正如那項研究中提到的,我們也發現,通過調整突觸連接路徑,可以顯著提升模型的處理能力。”
張博凱話音剛落,場內響起了一片掌聲。觀眾們對他的機智應對表示讚賞。
緊接著又有一些來自別的國家的學者很快提出了問題,其中幾位的語氣甚至帶著明顯的挑釁性。他們質疑研究的普適性、實驗的可重複性,以及數據的真實性。
張博凱保持冷靜,微微一笑後說道:“感謝各位的提問,科學研究的進步正是因為質疑與驗證。現在,我願意為大家做進一步的解答。”
他用幽默的語言開始回應:“在科學的世界裏,質疑是一種推動進步的動力,我非常樂意分享我們的驗證過程,或許這也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隨著張博凱引用更多實驗數據和理論分析,氣氛漸漸緩和下來,他巧妙地引用了提問者本國的一些研究成果,使得對方不得不承認張博凱的研究是有依據的。
緊張的問答環節結束後,張博凱和團隊成員們一同觀看了其他學者的演講。接下來是幾位國際頂尖專家的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讓張博凱團隊受益匪淺,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
張博凱看到議程上寫著:“接下來是‘量子計算與深度學習的交匯點:新一代智能算法的潛力’。”他補充道:“這個演講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傑弗裏·斯隆(jeffrey sloan)教授主講。他在量子計算與ai的交叉領域享有盛名,尤其是利用量子計算的並行處理能力來提升深度學習模型的效率。大家都知道,這一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
演講結束後,趙明軒看著屏幕上的展示數據,驚歎道:“如果這種芯片技術能夠普及,ai的運算效率將會被徹底顛覆。我們或許可以考慮與這類技術進行合作,把我們的模型集成到這些芯片中。”
接著,呂梓萌看了看議程,說道:“下一個演講是‘類腦計算:模仿人類大腦的下一代芯片技術’,由斯坦福大學的伊莎貝拉·格林(isabe green)博士主講。她的研究在類腦計算芯片領域非常前沿,這種芯片能夠模擬人類大腦的突觸連接方式,在能效和計算速度上遠超傳統芯片。”
陳思雨若有所思地補充道:“如果能將我們的算法與這種芯片結合,可能會為我們的研究帶來新的突破。”
最後,呂梓萌指著屏幕上的另一個演講議程,說道:“再下一個是邁克爾·安德森(michael anderson)教授的演講,題目是‘ai倫理與人類未來:應對超級智能的崛起’。安德森教授是哈佛大學ai倫理學研究所的所長,他的研究專注於如何在ai係統逐漸走向自主決策的同時,確保這些係統的行為符合人類道德標準。”
聽完演講後,陳思雨深有感觸地說道:“我們在推進技術發展的同時,也必須考慮ai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尤其是我們現在的研究,ai與人類大腦的結合,可能引發比我們想象中更大的倫理挑戰。”
團隊成員們點頭表示同意,隨後繼續熱烈討論這些新演講帶來的啟發和思考。張博凱發現團隊成員們已經在這些高水平的學術討論中得到了很多新靈感,每個人都在記下要點,並開始討論如何將這些新思想融入到他們未來的研究中。
李雪瑤提議道:“這些演講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尤其是量子計算和類腦計算芯片的技術,如果我們能夠結合這些新技術,可能會對我們的研究方向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王子傑則在一旁補充道:“是的,尤其是量子計算的並行處理能力,它可以大幅提升我們模型的訓練速度和處理效率,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趙明軒也表示:“此外,ai倫理問題也是我們未來研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麵。我們需要在技術進步的同時,確保我們的研究符合倫理規範,避免未來出現不可預見的負麵影響。”
討論在團隊內部持續了很久,每個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整個團隊在這次會議中收獲頗豐。張博凱看著這些充滿激情和幹勁的團隊成員,心中感到無比的自豪。他知道,這次會議不僅是一次展示成果的機會,更是團隊在未來走向更高領域的一次重要洗禮。
最終,會議結束時,張博凱的虛擬終端顯示屏上彈出了一條信息:期待邀請能在下一屆會議上麵有更精彩的分享。他微笑著看向團隊成員,說道:“看來我們今天的演講效果不錯,大家加油,期待下次的會議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