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噩耗傳來
穿越,逍遙王爺不逍遙 作者:瑾一欲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默深吸一口氣,稍稍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開口問道:“這位公公,本將鬥膽想問一句,此次聖上降下這般旨意,究竟是出於何種緣由呢?還望公公能夠不吝賜教,若是不方便告知,本將也絕不敢強求。”
說罷,沈默再次向傳旨太監行了一禮。
“沈大將軍真是太過慮啦!想當初,將軍您率領大軍英勇奮戰,一舉攻占了徽徐二州之後,大燕那邊立馬就坐不住了,趕忙派遣使臣快馬加鞭地趕往大梁去跟咱們談判。
可誰承想啊,這位大燕來的使臣簡直就是個油鹽不進的主兒,任憑咱們這邊好說歹說,他就是死咬著不放,非要讓陛下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說法才行。
您也是了解陛下脾氣的人呐,那可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又怎麽可能輕易向他人低頭服軟呢?所以啊,兩邊就這麽僵持不下,一直在那兒幹耗著。
不過呢,這些都已經是過去式咯。要是現在那位燕使得知他們燕國吃了敗仗,而且還是大敗虧輸的那種,估摸著就得換一副嘴臉嘍!”
傳旨太監一邊壓低聲音說著,一邊還不忘偷偷觀察一下四周的動靜。
沈默聽完點了點頭,拱手說道:“多謝公公特意前來告知此事!公公一路上辛苦了,請慢走哈!君辰!”
話音剛落,隻見沈默朝著身旁的君辰輕輕使了個眼色。
君辰心領神會,連忙快步上前,伸手從懷中掏出一錠白花花的銀子,然後十分麻利地塞進了傳旨太監的衣袋之中。
“哎呀,大將軍太客氣啦!留步,留步喲!”傳旨太監滿臉堆笑,雙手連連擺動,然後轉身邁著輕快的步子離開了。
待傳旨太監走遠之後,君辰不禁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對沈默說道:“將軍,依我看呐,陛下此番似乎有著再次出兵作戰的打算。
想來應該是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燕使沒給咱陛下麵子,真不知道他哪來的底氣,難道他還天真地認為大燕就一定會贏得這場戰爭嗎?哼!”
說到最後,君辰忍不住冷哼一聲,臉上滿是憤憤不平之色。
“君辰啊,陛下自然有其深遠的思量和謀劃。我們作為臣子,應當恪守本分,謹遵聖命行事即可。
隻是當下,如果燕軍依然執意要繼續攻打,那本將軍著實對他們那位大燕皇帝心生欽佩之意呐。”
沈默麵色凝重地緩緩說道。
與此同時,
在大燕國宏偉壯麗的中德殿裏,氣氛卻顯得有些緊張而壓抑。
“啟奏陛下,大皇子出征歸來啦!”殿外一名護衛急匆匆地跑進來稟報。
“哦?朕的皇兒回來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想來這前方的戰事已然終結,哈哈……嗯?不對呀,為何隻見老大歸來,老二去了何處?速速傳我兒進殿來見朕!”
大燕皇帝熊延穆先是滿臉喜色,但很快就察覺到了異常,不禁麵露疑惑之色。
沒過多久,隻見大皇子熊泰安低垂著頭,一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模樣走進了中德殿內。
看到這一幕,不光是皇帝熊延穆眉頭緊緊皺起,就連在場的眾多大臣們也都心中“咯噔”一下,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兒臣拜見父皇!願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大皇子熊泰安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禮並高聲呼喊道。
“罷了罷了,吾兒快快起身!如此模樣歸來,莫非前方戰事已然塵埃落定?我大燕是否取得了輝煌勝利?還有,你二弟如今身在何方?怎不見與你一同歸來?”
皇帝熊延穆迫不及待地接連發問,言語之中滿是急切與擔憂。
“啟……稟,啟稟父皇,前……方戰事……”
隻見大皇子熊泰安麵色慘白如紙,嘴唇哆哆嗦嗦地顫抖著,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他那高大的身軀此刻也像是風中殘燭一般,不停地顫抖著。
“趕緊說啊!到底發生什麽事了!?”
皇位上的熊延穆心急如焚,額頭上青筋暴起,雙眼瞪得如同銅鈴般大小,怒聲咆哮道。
他的聲音在這空曠的大殿之中回蕩著,震耳欲聾。
終於,大皇子熊泰安深吸一口氣,仿佛用盡全身力氣一般,大聲吼道:“父皇!敗了!我大燕敗了,徹徹底底的敗了!而且……而且二弟被梁軍殺了,再也回不來了。”
話音剛落,他整個人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一屁股癱坐在冰冷的地上,眼神空洞無神,仿佛失去了靈魂。
“什麽!你說什麽?”
熊延穆聽到這個消息後,身子猛地一顫,差點從龍椅上摔下來。
他瞪大了眼睛,眼珠子幾乎要從眼眶裏掉出來,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
一時間,整個大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靜。隨後,不知是誰先發出一聲驚呼,緊接著便是一陣此起彼伏的驚叫聲和議論聲。
大臣們一個個麵麵相覷,有的嚇得臉色發青,有的則低頭不語,暗自思忖著對策。
突然,“噗!”的一聲,熊延穆一口鮮血直接噴了出來,濺落在他身前的案幾上,形成一朵觸目驚心的血花。
他的身體直直地向後倒去,重重地砸在了身後的龍椅之上。
“陛下!”
“陛下!”
“陛下!”
群臣見狀,頓時慌作一團。他們呼喊著,爭先恐後地湧向熊延穆所在之處。
一旁的太監護衛們更是手忙腳亂,匆忙上前將熊延穆扶起。
然而此時的熊延穆已是氣若遊絲,嘴角還掛著一絲未幹的血跡。
“快……快,再派使臣前往大梁,求……和!”熊延穆用極其微弱的聲音艱難地說道,每一個字似乎都耗盡了他全部的力量。
說完這句話後,他便頭一歪,再次昏厥了過去。
就在這時,
隻見熊延穆身旁那位滿臉諂媚、尖聲細氣的太監扯著嗓子高喊:“退朝——”
這一聲呼喊如同投入湖麵的巨石,瞬間打破了朝堂之上原本凝重的氣氛。
隨著退朝之聲響起,群臣們如潮水般緩緩向殿外湧去,但他們並未就此安靜下來,而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說罷,沈默再次向傳旨太監行了一禮。
“沈大將軍真是太過慮啦!想當初,將軍您率領大軍英勇奮戰,一舉攻占了徽徐二州之後,大燕那邊立馬就坐不住了,趕忙派遣使臣快馬加鞭地趕往大梁去跟咱們談判。
可誰承想啊,這位大燕來的使臣簡直就是個油鹽不進的主兒,任憑咱們這邊好說歹說,他就是死咬著不放,非要讓陛下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說法才行。
您也是了解陛下脾氣的人呐,那可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又怎麽可能輕易向他人低頭服軟呢?所以啊,兩邊就這麽僵持不下,一直在那兒幹耗著。
不過呢,這些都已經是過去式咯。要是現在那位燕使得知他們燕國吃了敗仗,而且還是大敗虧輸的那種,估摸著就得換一副嘴臉嘍!”
傳旨太監一邊壓低聲音說著,一邊還不忘偷偷觀察一下四周的動靜。
沈默聽完點了點頭,拱手說道:“多謝公公特意前來告知此事!公公一路上辛苦了,請慢走哈!君辰!”
話音剛落,隻見沈默朝著身旁的君辰輕輕使了個眼色。
君辰心領神會,連忙快步上前,伸手從懷中掏出一錠白花花的銀子,然後十分麻利地塞進了傳旨太監的衣袋之中。
“哎呀,大將軍太客氣啦!留步,留步喲!”傳旨太監滿臉堆笑,雙手連連擺動,然後轉身邁著輕快的步子離開了。
待傳旨太監走遠之後,君辰不禁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對沈默說道:“將軍,依我看呐,陛下此番似乎有著再次出兵作戰的打算。
想來應該是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燕使沒給咱陛下麵子,真不知道他哪來的底氣,難道他還天真地認為大燕就一定會贏得這場戰爭嗎?哼!”
說到最後,君辰忍不住冷哼一聲,臉上滿是憤憤不平之色。
“君辰啊,陛下自然有其深遠的思量和謀劃。我們作為臣子,應當恪守本分,謹遵聖命行事即可。
隻是當下,如果燕軍依然執意要繼續攻打,那本將軍著實對他們那位大燕皇帝心生欽佩之意呐。”
沈默麵色凝重地緩緩說道。
與此同時,
在大燕國宏偉壯麗的中德殿裏,氣氛卻顯得有些緊張而壓抑。
“啟奏陛下,大皇子出征歸來啦!”殿外一名護衛急匆匆地跑進來稟報。
“哦?朕的皇兒回來了?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想來這前方的戰事已然終結,哈哈……嗯?不對呀,為何隻見老大歸來,老二去了何處?速速傳我兒進殿來見朕!”
大燕皇帝熊延穆先是滿臉喜色,但很快就察覺到了異常,不禁麵露疑惑之色。
沒過多久,隻見大皇子熊泰安低垂著頭,一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模樣走進了中德殿內。
看到這一幕,不光是皇帝熊延穆眉頭緊緊皺起,就連在場的眾多大臣們也都心中“咯噔”一下,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兒臣拜見父皇!願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大皇子熊泰安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禮並高聲呼喊道。
“罷了罷了,吾兒快快起身!如此模樣歸來,莫非前方戰事已然塵埃落定?我大燕是否取得了輝煌勝利?還有,你二弟如今身在何方?怎不見與你一同歸來?”
皇帝熊延穆迫不及待地接連發問,言語之中滿是急切與擔憂。
“啟……稟,啟稟父皇,前……方戰事……”
隻見大皇子熊泰安麵色慘白如紙,嘴唇哆哆嗦嗦地顫抖著,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他那高大的身軀此刻也像是風中殘燭一般,不停地顫抖著。
“趕緊說啊!到底發生什麽事了!?”
皇位上的熊延穆心急如焚,額頭上青筋暴起,雙眼瞪得如同銅鈴般大小,怒聲咆哮道。
他的聲音在這空曠的大殿之中回蕩著,震耳欲聾。
終於,大皇子熊泰安深吸一口氣,仿佛用盡全身力氣一般,大聲吼道:“父皇!敗了!我大燕敗了,徹徹底底的敗了!而且……而且二弟被梁軍殺了,再也回不來了。”
話音剛落,他整個人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一屁股癱坐在冰冷的地上,眼神空洞無神,仿佛失去了靈魂。
“什麽!你說什麽?”
熊延穆聽到這個消息後,身子猛地一顫,差點從龍椅上摔下來。
他瞪大了眼睛,眼珠子幾乎要從眼眶裏掉出來,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
一時間,整個大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靜。隨後,不知是誰先發出一聲驚呼,緊接著便是一陣此起彼伏的驚叫聲和議論聲。
大臣們一個個麵麵相覷,有的嚇得臉色發青,有的則低頭不語,暗自思忖著對策。
突然,“噗!”的一聲,熊延穆一口鮮血直接噴了出來,濺落在他身前的案幾上,形成一朵觸目驚心的血花。
他的身體直直地向後倒去,重重地砸在了身後的龍椅之上。
“陛下!”
“陛下!”
“陛下!”
群臣見狀,頓時慌作一團。他們呼喊著,爭先恐後地湧向熊延穆所在之處。
一旁的太監護衛們更是手忙腳亂,匆忙上前將熊延穆扶起。
然而此時的熊延穆已是氣若遊絲,嘴角還掛著一絲未幹的血跡。
“快……快,再派使臣前往大梁,求……和!”熊延穆用極其微弱的聲音艱難地說道,每一個字似乎都耗盡了他全部的力量。
說完這句話後,他便頭一歪,再次昏厥了過去。
就在這時,
隻見熊延穆身旁那位滿臉諂媚、尖聲細氣的太監扯著嗓子高喊:“退朝——”
這一聲呼喊如同投入湖麵的巨石,瞬間打破了朝堂之上原本凝重的氣氛。
隨著退朝之聲響起,群臣們如潮水般緩緩向殿外湧去,但他們並未就此安靜下來,而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