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張飛因關羽放走了上遊敵軍,便率軍從下遊殺來,截住曹仁展開混戰。
忽然遇到許褚,兩人交鋒,許褚不敢戀戰,急忙逃跑。
張飛繼續追擊,與劉備、諸葛亮會合後,一起沿河前往上遊。
此時劉封、糜芳已經準備好船隻等待,眾人渡河後直奔樊城。
諸葛亮下令將所有船隻和筏子放火燒毀。
卻說曹仁收攏殘軍,退到新野紮營,並派曹洪去見曹操,報告戰敗的情況。
曹操聽後大怒道:
“諸葛村夫竟敢如此欺人!”
他立刻調動大軍,漫山遍野地向新野進軍,並下令部隊一邊搜山,一邊填堵白河,同時分成八路軍隊,一齊攻打樊城。
謀士劉曄勸說道:
“丞相剛到襄陽,應先安撫民心。”
“如今劉備將新野百姓全部遷入樊城,若我們直接攻打,百姓會遭殃。”
“倒不如先派人勸降劉備,若他願意投降,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奪得荊州;若他拒絕,也可顯得我軍仁義。”
曹操認為有理,便問:
“誰適合做這使者?”
劉曄答道:
“徐庶與劉備交情深厚,他最合適。”
曹操猶豫道:
“他若去了,恐怕不會回來。”
劉曄說:
“如果他不回來,就會被天下人恥笑。”
“請丞相放心。”
於是曹操召來徐庶,對他說:
“我本想踏平樊城,但憐憫百姓,不忍傷害。”
“你去勸降劉備,若他投降,不僅免罪,還封賞高官;若頑固不降,軍民將一起被滅。”
“我知你忠義,特派你去,希望你不要辜負我。”
徐庶答應後前往樊城。
到了樊城,劉備和諸葛亮接待了徐庶,敘談往日情誼。
徐庶說:
“曹操派我來勸降使君,其實是裝模作樣買民心。”
“他分兵八路並填白河而來,樊城恐難守住,您應早做準備。”
劉備想留徐庶在城中,徐庶卻拒絕道:
“如果我不回去,將會被人恥笑。”
“況且我母親已故,我心中終身遺憾。”
“雖然身在曹營,但絕不會為他出謀劃策。”
“你有諸葛亮輔佐,大業必成。我告辭了。”
劉備無法強留。
徐庶回到曹營後,向曹操報告劉備並無投降之意。
曹操大怒,當即下令進兵樊城。
劉備詢問對策,諸葛亮建議:
“趕快放棄樊城,暫時去襄陽休整。”
劉備歎道:
“可百姓追隨我許久,如何忍心拋棄他們?”
諸葛亮說:
“可讓人通知百姓,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於是派關羽先到江邊整頓船隻,同時命孫乾和簡雍在城中宣布:
“曹軍即將到來,此城難以久守,願隨者速速過江。”
消息傳開,兩地百姓紛紛哭喊:
“即使死也願跟隨使君!”
當天,他們扶老攜幼、拖家帶口,滾滾向江邊奔去,哭聲震天。
劉備站在船上看見此情此景,不禁痛哭道:
“因我一人,竟讓百姓遭此大難,我還有什麽臉活著!”
說罷竟想投江自盡,被左右及時拉住。
聞者無不痛哭。
船到南岸,劉備回頭看見仍有百姓未渡,不禁大急,命關羽催促船隻將所有百姓渡過,這才上馬繼續趕路。
行至襄陽東門,隻見城牆上插滿旌旗,壕溝邊布滿鐵蒺藜。
劉備勒馬高喊:
“劉琮賢侄,我隻想救百姓,無意爭鬥,請快開城門!”
劉琮聽到後,嚇得不敢露麵。
蔡瑁和張允登上城樓,喝令士兵放箭。
城外百姓望著城樓哭喊。這時城中忽然出現一將,率數百人衝上城樓,大喝道:
“蔡瑁、張允,你們這些賣國賊!”
“劉使君仁德之人,為何阻擋!”
眾人一看,此人身高八尺,麵如紅棗,正是義陽人魏延。
魏延揮刀砍死守城將士,放下吊橋,呼喊劉備進城。
張飛剛要衝入城內,劉備急忙製止:
“切勿驚擾百姓!”
魏延堅持讓軍隊進城,但此時城內另一將領率軍殺出,大喊:
“魏延,你這無名小卒,竟敢造反!”
“可識得我文聘?”
魏延怒不可遏,提槍上前交戰。
兩軍在城邊混戰,喊殺聲震天。
劉備歎道:
“我本欲保民,卻害民不安,我不願進襄陽。”
諸葛亮勸道:
“江陵是荊州要地,不如先取江陵作為落腳之地。”
劉備答道:
“正合我意。”
於是帶著百姓繞過襄陽,向江陵進發。
襄陽城中百姓見機,趁亂逃出城來,紛紛跟隨劉備前往江陵。
而魏延與文聘則繼續激戰。
卻說魏延因為追隨劉備的部下已戰死殆盡,自己隻得撥轉馬頭逃跑。
然而在路上卻找不到劉備,隻能轉投長沙太守韓玄。
再說劉備率領著同行的軍隊和百姓,共有數萬人,大小車數千輛,挑擔和背包的更是數不勝數。
他們路過劉表的墳墓時,劉備率領眾將跪拜在墓前,哭訴道:
“愚弟備無德無才,辜負了兄長的重托。”
“如今荊襄陷於戰火,罪在我一人,與百姓無關。”
“懇請兄長英靈護佑荊襄的百姓!”
劉備言辭悲痛,軍民無不落淚。
正哭著,忽然有斥候來報:
“曹操的大軍已經駐紮在樊城,並派人準備船筏,隨時可能渡江追擊。”
眾將聽聞後紛紛勸道:
“江陵地勢險要,足以防守。”
“但如今我們拖著數萬百姓,每天隻走十幾裏路,這樣何時能到江陵?”
“萬一曹軍趕到,如何應對?”
“不如暫時舍棄百姓,先行突圍。”
劉備聽後哭著說道:
“做大事者必須以人為本,如今百姓信賴我,我怎能拋棄他們!”
百姓聽聞劉備此言,無不感動。
後人有詩讚道:
臨危仁心護百姓,
登舟揮淚感三軍。
至今憑吊襄江口,
父老猶記劉使君。
於是,劉備帶著百姓緩慢前行。
諸葛亮說道:
“追兵很快就會趕到,不如派雲長去江夏向劉琦求援,讓他趕緊率兵乘船與我們在江陵會合。”
劉備采納建議,當即修書派關羽和孫乾率領五百人趕赴江夏求救,同時命張飛斷後,趙雲保護老幼,其餘人負責照顧百姓。
由於每日隻行十餘裏,大軍行進十分緩慢。
忽然遇到許褚,兩人交鋒,許褚不敢戀戰,急忙逃跑。
張飛繼續追擊,與劉備、諸葛亮會合後,一起沿河前往上遊。
此時劉封、糜芳已經準備好船隻等待,眾人渡河後直奔樊城。
諸葛亮下令將所有船隻和筏子放火燒毀。
卻說曹仁收攏殘軍,退到新野紮營,並派曹洪去見曹操,報告戰敗的情況。
曹操聽後大怒道:
“諸葛村夫竟敢如此欺人!”
他立刻調動大軍,漫山遍野地向新野進軍,並下令部隊一邊搜山,一邊填堵白河,同時分成八路軍隊,一齊攻打樊城。
謀士劉曄勸說道:
“丞相剛到襄陽,應先安撫民心。”
“如今劉備將新野百姓全部遷入樊城,若我們直接攻打,百姓會遭殃。”
“倒不如先派人勸降劉備,若他願意投降,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奪得荊州;若他拒絕,也可顯得我軍仁義。”
曹操認為有理,便問:
“誰適合做這使者?”
劉曄答道:
“徐庶與劉備交情深厚,他最合適。”
曹操猶豫道:
“他若去了,恐怕不會回來。”
劉曄說:
“如果他不回來,就會被天下人恥笑。”
“請丞相放心。”
於是曹操召來徐庶,對他說:
“我本想踏平樊城,但憐憫百姓,不忍傷害。”
“你去勸降劉備,若他投降,不僅免罪,還封賞高官;若頑固不降,軍民將一起被滅。”
“我知你忠義,特派你去,希望你不要辜負我。”
徐庶答應後前往樊城。
到了樊城,劉備和諸葛亮接待了徐庶,敘談往日情誼。
徐庶說:
“曹操派我來勸降使君,其實是裝模作樣買民心。”
“他分兵八路並填白河而來,樊城恐難守住,您應早做準備。”
劉備想留徐庶在城中,徐庶卻拒絕道:
“如果我不回去,將會被人恥笑。”
“況且我母親已故,我心中終身遺憾。”
“雖然身在曹營,但絕不會為他出謀劃策。”
“你有諸葛亮輔佐,大業必成。我告辭了。”
劉備無法強留。
徐庶回到曹營後,向曹操報告劉備並無投降之意。
曹操大怒,當即下令進兵樊城。
劉備詢問對策,諸葛亮建議:
“趕快放棄樊城,暫時去襄陽休整。”
劉備歎道:
“可百姓追隨我許久,如何忍心拋棄他們?”
諸葛亮說:
“可讓人通知百姓,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於是派關羽先到江邊整頓船隻,同時命孫乾和簡雍在城中宣布:
“曹軍即將到來,此城難以久守,願隨者速速過江。”
消息傳開,兩地百姓紛紛哭喊:
“即使死也願跟隨使君!”
當天,他們扶老攜幼、拖家帶口,滾滾向江邊奔去,哭聲震天。
劉備站在船上看見此情此景,不禁痛哭道:
“因我一人,竟讓百姓遭此大難,我還有什麽臉活著!”
說罷竟想投江自盡,被左右及時拉住。
聞者無不痛哭。
船到南岸,劉備回頭看見仍有百姓未渡,不禁大急,命關羽催促船隻將所有百姓渡過,這才上馬繼續趕路。
行至襄陽東門,隻見城牆上插滿旌旗,壕溝邊布滿鐵蒺藜。
劉備勒馬高喊:
“劉琮賢侄,我隻想救百姓,無意爭鬥,請快開城門!”
劉琮聽到後,嚇得不敢露麵。
蔡瑁和張允登上城樓,喝令士兵放箭。
城外百姓望著城樓哭喊。這時城中忽然出現一將,率數百人衝上城樓,大喝道:
“蔡瑁、張允,你們這些賣國賊!”
“劉使君仁德之人,為何阻擋!”
眾人一看,此人身高八尺,麵如紅棗,正是義陽人魏延。
魏延揮刀砍死守城將士,放下吊橋,呼喊劉備進城。
張飛剛要衝入城內,劉備急忙製止:
“切勿驚擾百姓!”
魏延堅持讓軍隊進城,但此時城內另一將領率軍殺出,大喊:
“魏延,你這無名小卒,竟敢造反!”
“可識得我文聘?”
魏延怒不可遏,提槍上前交戰。
兩軍在城邊混戰,喊殺聲震天。
劉備歎道:
“我本欲保民,卻害民不安,我不願進襄陽。”
諸葛亮勸道:
“江陵是荊州要地,不如先取江陵作為落腳之地。”
劉備答道:
“正合我意。”
於是帶著百姓繞過襄陽,向江陵進發。
襄陽城中百姓見機,趁亂逃出城來,紛紛跟隨劉備前往江陵。
而魏延與文聘則繼續激戰。
卻說魏延因為追隨劉備的部下已戰死殆盡,自己隻得撥轉馬頭逃跑。
然而在路上卻找不到劉備,隻能轉投長沙太守韓玄。
再說劉備率領著同行的軍隊和百姓,共有數萬人,大小車數千輛,挑擔和背包的更是數不勝數。
他們路過劉表的墳墓時,劉備率領眾將跪拜在墓前,哭訴道:
“愚弟備無德無才,辜負了兄長的重托。”
“如今荊襄陷於戰火,罪在我一人,與百姓無關。”
“懇請兄長英靈護佑荊襄的百姓!”
劉備言辭悲痛,軍民無不落淚。
正哭著,忽然有斥候來報:
“曹操的大軍已經駐紮在樊城,並派人準備船筏,隨時可能渡江追擊。”
眾將聽聞後紛紛勸道:
“江陵地勢險要,足以防守。”
“但如今我們拖著數萬百姓,每天隻走十幾裏路,這樣何時能到江陵?”
“萬一曹軍趕到,如何應對?”
“不如暫時舍棄百姓,先行突圍。”
劉備聽後哭著說道:
“做大事者必須以人為本,如今百姓信賴我,我怎能拋棄他們!”
百姓聽聞劉備此言,無不感動。
後人有詩讚道:
臨危仁心護百姓,
登舟揮淚感三軍。
至今憑吊襄江口,
父老猶記劉使君。
於是,劉備帶著百姓緩慢前行。
諸葛亮說道:
“追兵很快就會趕到,不如派雲長去江夏向劉琦求援,讓他趕緊率兵乘船與我們在江陵會合。”
劉備采納建議,當即修書派關羽和孫乾率領五百人趕赴江夏求救,同時命張飛斷後,趙雲保護老幼,其餘人負責照顧百姓。
由於每日隻行十餘裏,大軍行進十分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