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趁袁紹兵敗,整頓軍隊,緩緩追擊。
袁紹隻戴頭巾,穿單薄衣服,帶著八百餘騎兵逃到黎陽北岸。
大將蔣義渠從營寨中迎接,袁紹將之前的失敗經過告訴蔣義渠。
蔣義渠於是召集那些逃散的士兵,士兵聽說袁紹還活著,紛紛聚集起來,軍隊的力量又有所恢複。
袁紹於是決定返回冀州。
行軍途中,一夜宿營在荒山上。
袁紹在帳中聽見遠處隱約傳來哭聲,便悄悄走過去聽。
原來是潰敗的士兵聚在一起,訴說失去兄弟、離散親友的痛苦,個個捶胸大哭,都說:
“要是聽從田豐的建議,我們怎麽會落到這個地步!”
袁紹聽後非常懊悔,說道:
“我不聽田豐的話,導致兵敗將亡。”
“如今回去,還有什麽臉見他!”
第二天,袁紹上馬繼續趕路,途中遇到逢紀率軍前來接應。
袁紹對逢紀說:
“我不聽田豐的建議,才導致這次大敗。”
“如今回去,我羞於麵對他。”
逢紀便趁機誣陷道:
“田豐在獄中聽說主公兵敗,拍手大笑,說:‘果然不出我的預料!’”
袁紹大怒,說:
“這個酸儒怎麽敢笑話我!”
“我一定要殺了他!”
於是命人帶著寶劍先趕往冀州獄中,將田豐處死。
再說田豐在獄中,一天,獄卒來見他說:
“恭喜別駕!”
田豐問:
“有什麽可喜的事?”
獄卒說:
“袁將軍大敗而歸,您一定會重新被重用。”
田豐笑著說:
“我今日必死!”
獄卒不解,問道:
“人們都說您該高興,為什麽您卻說自己會死?”
田豐回答:
“袁將軍表麵寬厚,內心卻忌恨人。”
“他不會念我的忠誠。”
“若是他打了勝仗,還可能赦免我;現在他兵敗,心中羞愧,我哪裏還能活命?”
獄卒不相信。
不一會兒,使者帶著寶劍到來,傳達袁紹的命令,要取田豐的性命。
獄卒這才驚訝。
田豐說:
“我早就知道自己必死。”獄卒們紛紛落淚。”
田豐卻淡然說道: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君主就侍奉他,那就是沒有智慧。”
“今天受死,又有什麽值得遺憾的呢!”
隨即在獄中自刎。
後來有人為此作詩說道:
昨朝沮授軍中失,今日田豐獄內亡。
河北棟梁皆折斷,本初焉不喪家邦!
田豐死後,知道此事的人無不為之歎息。
袁紹回到冀州,心情煩亂,不再理會政事。
他的妻子劉氏勸他早日立定繼承人。
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字顯思,鎮守青州;次子袁熙,字顯奕,鎮守幽州;三子袁尚,字顯甫,是袁紹後妻劉氏所生,長得儀表堂堂,袁紹非常寵愛他,因此留在身邊。
官渡之戰後,劉氏勸袁紹立袁尚為繼承人,於是袁紹召審配、逢紀、辛評、郭圖四人商議。
原來審配和逢紀支持袁尚,而辛評和郭圖支持袁譚,四人各為其主。
當時袁紹對四人說道:
“如今外有敵患未平,內部的繼承人之事不能不早做決定。”
“我準備立嗣。”
“長子袁譚性格剛烈,喜好殺戮;次子袁熙性格柔弱,難成大事;三子袁尚儀表非凡,禮賢下士,我想立他為繼承人。”
“你們意下如何?”
郭圖說道:
“三子之中,袁譚是長子,如今又鎮守外地。”
“主公如果廢長立幼,必將埋下禍亂的根源。”
“現在軍隊剛剛受挫,敵人兵臨城下,怎能讓父子兄弟再自相爭鬥呢?”
“主公還是先考慮如何抵禦敵軍吧,繼承人的事情暫時不要多議。”
袁紹聽後躊躇不決。
卻說有人來報,袁熙從幽州帶兵六萬趕來,袁譚從青州帶兵五萬趕來,袁紹的外甥高幹也從並州帶兵五萬趕來,三路兵馬會聚冀州助戰。
袁紹聞訊大喜,整頓兵馬,準備再戰曹操。
當時,曹操率領剛勝利的軍隊布陣於黃河沿岸,當地百姓以竹籃裝飯,提壺裝水,前來迎接。
曹操見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便請他們進帳中賜座,問道:
“老丈幾高壽?”
老人答道:
“我們都已近百歲。”
曹操又問:
“我軍驚擾了你們鄉裏,我感到很不安。”
老人說道:
“桓帝年間,楚宋一帶曾出現黃星。”
“遼東人殷馗精通天文,曾夜宿此地,對我們說:‘黃星出現在天象上,正對應此地。五十年後,梁沛一帶會有真人興起。’”
“如今整整過去五十年,袁紹強征重稅,百姓怨聲載道。”
“丞相率義軍除暴安良,官渡一戰擊潰袁紹百萬大軍,正應了當年的預言,百姓盼望太平。”
曹操聽後笑道:
“怎敢當老丈如此誇讚?”
隨即賜酒食和布帛予老人,並命令三軍:
“若有擅自下鄉殺雞宰犬者,當以殺人論罪!”
因此軍民對曹操十分敬服,而曹操心中暗自欣喜。
消息傳來,袁紹集合四州兵馬,約二三十萬,前至倉亭紮營。
曹操也率軍前進,並布下營寨。
次日,兩軍對峙,各自布陣。
曹操率領眾將出陣,袁紹也帶著三子一甥及文武官將來到陣前。
曹操說道:
“袁本初,你計窮力竭,為何不早早投降?”
“難道非要刀架脖子上才悔恨嗎?”
袁紹聽後大怒,回頭問眾將:
“誰敢出馬應戰?”
袁尚想在父親麵前表現自己,便提雙刀躍馬出陣,來回馳騁。
曹操指問左右:
“此人是誰?”
有人答道:
“此乃袁紹三子袁尚。”
話音未落,曹軍中一將挺槍而出,乃是徐晃麾下的史渙。
兩人交手不滿三個回合,袁尚撥馬刺斜而走。
史渙緊追不舍,袁尚反身搭箭,正中史渙左眼,史渙墜馬而亡。
袁紹見子得勝,揮鞭指揮大軍壓上,雙方混戰一場,各自鳴金收兵。
回營後,曹操與眾將商議破敵之策。
程昱獻上“十麵埋伏”之計,建議曹操退兵至黃河設伏,誘敵深入,待敵追至河邊。
“無退路可走,必將拚死一戰,方能徹底擊敗袁紹。”
袁紹隻戴頭巾,穿單薄衣服,帶著八百餘騎兵逃到黎陽北岸。
大將蔣義渠從營寨中迎接,袁紹將之前的失敗經過告訴蔣義渠。
蔣義渠於是召集那些逃散的士兵,士兵聽說袁紹還活著,紛紛聚集起來,軍隊的力量又有所恢複。
袁紹於是決定返回冀州。
行軍途中,一夜宿營在荒山上。
袁紹在帳中聽見遠處隱約傳來哭聲,便悄悄走過去聽。
原來是潰敗的士兵聚在一起,訴說失去兄弟、離散親友的痛苦,個個捶胸大哭,都說:
“要是聽從田豐的建議,我們怎麽會落到這個地步!”
袁紹聽後非常懊悔,說道:
“我不聽田豐的話,導致兵敗將亡。”
“如今回去,還有什麽臉見他!”
第二天,袁紹上馬繼續趕路,途中遇到逢紀率軍前來接應。
袁紹對逢紀說:
“我不聽田豐的建議,才導致這次大敗。”
“如今回去,我羞於麵對他。”
逢紀便趁機誣陷道:
“田豐在獄中聽說主公兵敗,拍手大笑,說:‘果然不出我的預料!’”
袁紹大怒,說:
“這個酸儒怎麽敢笑話我!”
“我一定要殺了他!”
於是命人帶著寶劍先趕往冀州獄中,將田豐處死。
再說田豐在獄中,一天,獄卒來見他說:
“恭喜別駕!”
田豐問:
“有什麽可喜的事?”
獄卒說:
“袁將軍大敗而歸,您一定會重新被重用。”
田豐笑著說:
“我今日必死!”
獄卒不解,問道:
“人們都說您該高興,為什麽您卻說自己會死?”
田豐回答:
“袁將軍表麵寬厚,內心卻忌恨人。”
“他不會念我的忠誠。”
“若是他打了勝仗,還可能赦免我;現在他兵敗,心中羞愧,我哪裏還能活命?”
獄卒不相信。
不一會兒,使者帶著寶劍到來,傳達袁紹的命令,要取田豐的性命。
獄卒這才驚訝。
田豐說:
“我早就知道自己必死。”獄卒們紛紛落淚。”
田豐卻淡然說道: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君主就侍奉他,那就是沒有智慧。”
“今天受死,又有什麽值得遺憾的呢!”
隨即在獄中自刎。
後來有人為此作詩說道:
昨朝沮授軍中失,今日田豐獄內亡。
河北棟梁皆折斷,本初焉不喪家邦!
田豐死後,知道此事的人無不為之歎息。
袁紹回到冀州,心情煩亂,不再理會政事。
他的妻子劉氏勸他早日立定繼承人。
袁紹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字顯思,鎮守青州;次子袁熙,字顯奕,鎮守幽州;三子袁尚,字顯甫,是袁紹後妻劉氏所生,長得儀表堂堂,袁紹非常寵愛他,因此留在身邊。
官渡之戰後,劉氏勸袁紹立袁尚為繼承人,於是袁紹召審配、逢紀、辛評、郭圖四人商議。
原來審配和逢紀支持袁尚,而辛評和郭圖支持袁譚,四人各為其主。
當時袁紹對四人說道:
“如今外有敵患未平,內部的繼承人之事不能不早做決定。”
“我準備立嗣。”
“長子袁譚性格剛烈,喜好殺戮;次子袁熙性格柔弱,難成大事;三子袁尚儀表非凡,禮賢下士,我想立他為繼承人。”
“你們意下如何?”
郭圖說道:
“三子之中,袁譚是長子,如今又鎮守外地。”
“主公如果廢長立幼,必將埋下禍亂的根源。”
“現在軍隊剛剛受挫,敵人兵臨城下,怎能讓父子兄弟再自相爭鬥呢?”
“主公還是先考慮如何抵禦敵軍吧,繼承人的事情暫時不要多議。”
袁紹聽後躊躇不決。
卻說有人來報,袁熙從幽州帶兵六萬趕來,袁譚從青州帶兵五萬趕來,袁紹的外甥高幹也從並州帶兵五萬趕來,三路兵馬會聚冀州助戰。
袁紹聞訊大喜,整頓兵馬,準備再戰曹操。
當時,曹操率領剛勝利的軍隊布陣於黃河沿岸,當地百姓以竹籃裝飯,提壺裝水,前來迎接。
曹操見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便請他們進帳中賜座,問道:
“老丈幾高壽?”
老人答道:
“我們都已近百歲。”
曹操又問:
“我軍驚擾了你們鄉裏,我感到很不安。”
老人說道:
“桓帝年間,楚宋一帶曾出現黃星。”
“遼東人殷馗精通天文,曾夜宿此地,對我們說:‘黃星出現在天象上,正對應此地。五十年後,梁沛一帶會有真人興起。’”
“如今整整過去五十年,袁紹強征重稅,百姓怨聲載道。”
“丞相率義軍除暴安良,官渡一戰擊潰袁紹百萬大軍,正應了當年的預言,百姓盼望太平。”
曹操聽後笑道:
“怎敢當老丈如此誇讚?”
隨即賜酒食和布帛予老人,並命令三軍:
“若有擅自下鄉殺雞宰犬者,當以殺人論罪!”
因此軍民對曹操十分敬服,而曹操心中暗自欣喜。
消息傳來,袁紹集合四州兵馬,約二三十萬,前至倉亭紮營。
曹操也率軍前進,並布下營寨。
次日,兩軍對峙,各自布陣。
曹操率領眾將出陣,袁紹也帶著三子一甥及文武官將來到陣前。
曹操說道:
“袁本初,你計窮力竭,為何不早早投降?”
“難道非要刀架脖子上才悔恨嗎?”
袁紹聽後大怒,回頭問眾將:
“誰敢出馬應戰?”
袁尚想在父親麵前表現自己,便提雙刀躍馬出陣,來回馳騁。
曹操指問左右:
“此人是誰?”
有人答道:
“此乃袁紹三子袁尚。”
話音未落,曹軍中一將挺槍而出,乃是徐晃麾下的史渙。
兩人交手不滿三個回合,袁尚撥馬刺斜而走。
史渙緊追不舍,袁尚反身搭箭,正中史渙左眼,史渙墜馬而亡。
袁紹見子得勝,揮鞭指揮大軍壓上,雙方混戰一場,各自鳴金收兵。
回營後,曹操與眾將商議破敵之策。
程昱獻上“十麵埋伏”之計,建議曹操退兵至黃河設伏,誘敵深入,待敵追至河邊。
“無退路可走,必將拚死一戰,方能徹底擊敗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