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宗族中有人懷有異心,眾人應共誅之。”
“凡是叛逆的骨肉,不得葬入祖墳。”
眾弟哭泣著接受了囑托。
孫策又召妻子喬夫人到床前說道:
“我與你中途不幸分離。”
“你須盡心孝順婆母。”
“等你妹妹前來探望,可請她轉告周瑜,盡心輔佐我弟弟,不要辜負我平日的知遇之情。”
說完閉上眼睛去世,年僅二十六歲。
後人有詩讚道:
獨守東南一方地,人稱“小霸王”。
運籌如虎占高地,決策似鷹奮翅揚。
威鎮三江平亂世,名傳四海譽無雙。
臨終托付安大業,殷殷真情屬周郎。
孫策去世後,孫權哭倒在床前。
張昭說道:
“此時並非將軍哭泣之時,應當一邊料理喪事,一邊處理軍國大事。”
孫權於是止住悲泣。
張昭命孫靜負責喪事,又請孫權出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孫權生得方頜大口,碧眼紫須。
早年漢朝使者劉琬到吳地時,見到孫家的幾位兄弟後曾對人說道:
“我遍觀孫氏兄弟,雖然個個才氣出眾,但都難以長享福祿。”
“唯有仲謀形貌奇偉,骨骼非凡,顯然是大貴之相,還會長壽,其他人都比不上他。”
卻說當時孫權遵從孫策的遺命,接掌江東的事務。
政務尚未完全理清,有人報告周瑜從巴丘帶兵返回吳地。
孫權說:
“公瑾(周瑜字)已經回來,我就沒有什麽可擔憂的了。”
原來,周瑜駐守巴丘,聽聞孫策因中箭受傷,特意趕回來探望。
快到吳郡時,得知孫策已經去世,便日夜兼程趕來奔喪。
到達後,周瑜在孫策的靈柩前痛哭拜祭。
吳太夫人出來,將孫策臨終前的遺言告訴周瑜。
周瑜跪伏在地,說道:
“我敢不盡犬馬之力,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辭!”
不久,孫權進入,周瑜拜見後,孫權說道:
“希望公瑾不要忘記我兄長的遺命。”
周瑜叩頭說道:
“我願肝腦塗地,以報答知己的恩情。”
孫權問道:
“如今我承繼父兄的基業,應當采取什麽策略以守住江東?”
周瑜答道:
“自古以來,‘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尋求具有高明見識的人才來輔佐,將軍才能穩固江東。”
孫權說:
“先兄臨終時曾言:內政托付張子布(張昭),外務全賴公瑾。”
周瑜答道:
“張子布是一位賢明通達的人,足以擔任重任。”
“瑜才疏學淺,恐難勝任托付之重,因此願意推薦一人,輔助將軍。”
孫權問他推薦何人,周瑜答道:
“此人姓魯,名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
“他胸懷韜略,滿腹機謀。早年喪父,侍奉母親至孝。”
“他家非常富有,常常散財救濟貧苦之人。”
“我任居巢長時,曾率領幾百人路過臨淮,因缺糧,聽說魯肅家有兩倉米,每倉三千斛,於是向他求助。”
“他立即指著其中一倉米贈與我們,其慷慨如此。”
“此人平生喜好擊劍騎射,寓居曲阿。”
“他祖母去世後,回到東城安葬。”
“其友劉子揚曾邀他前往巢湖投靠鄭寶,他尚在猶豫未決。”
“現主公應當盡快召見此人。”
孫權聽後大喜,即命周瑜前往邀請。
周瑜奉命前去拜訪魯肅,禮節完畢後,詳細說明孫權仰慕他的意願。
魯肅說道:
“最近劉子揚約我前往巢湖,我正打算應邀前去。”
周瑜答道:
“從前馬援曾對光武帝說:‘當今之世,不隻是君主選擇臣子,臣子也選擇君主。’”
“如今孫將軍親近賢才,禮遇士人,廣納奇才異士,這在世上非常罕見。”
“您不必再考慮其他,隻需隨我一同投奔東吳就行。”
魯肅聽後采納了他的建議,於是與周瑜同行,去見孫權。
孫權對魯肅十分敬重,與他談論至深夜,終日不倦。
一日,眾官散去,孫權留下魯肅共飲,晚上二人同榻而臥。
半夜,孫權問魯肅:
“如今漢室傾頹,四方動亂。”
“我繼承父兄的基業,想要成就像桓公、文王那樣的功業,你有什麽教我的嗎?”
魯肅回答:
“當年漢高祖想尊奉義帝卻未能如願,是因為項羽在中間作梗。”
“如今的曹操可比作項羽,將軍又如何能成就桓公、文王的事業呢?”
“我私下推測,漢室難以複興,曹操也難以迅速除去。”
“為將軍計,隻有據守江東,與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靜觀時機而動。”
“現在正值北方多事之秋,您可先剿滅黃祖,再進攻劉表,直至控製長江流域,然後穩守此地,再建立帝王基業以謀劃天下。”
“這就是漢高祖的開國之道。”
孫權聽後十分高興,披衣起身向魯肅致謝。
次日,孫權厚贈魯肅,並將衣服、帷帳等物賜予魯肅的母親。
魯肅又推薦了一人見孫權。此人博學多才,侍奉母親非常孝順,複姓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陽人。
孫權以禮相待,拜他為上賓。諸葛瑾勸孫權不要與袁紹交好,應順從曹操,以待時機,再圖大業。
孫權聽從其建議,遣陳震回去,以書信斷絕與袁紹的來往。
卻說曹操聽聞孫策已死,便打算起兵攻打江南。
侍禦史張紘勸道:
“趁人家喪事之時興兵攻伐,不僅不符合道義,如果未能取勝,反而會失去友好關係,樹立新的敵人。”
“不如趁此機會善加禮遇。”
曹操認可他的建議,便上奏朝廷,封孫權為將軍,並兼任會稽太守。
同時,派張紘擔任會稽都尉,帶著官印前往江東。
孫權聽後非常高興,又迎回了張紘到吳地,隨即任命他與張昭共同治理政務。
張紘又向孫權推薦了一人,此人姓顧,名雍,字元歎,是中郎將蔡邕的弟子。
他為人少言寡語,從不飲酒,行事嚴謹正直。
孫權任命顧雍為丞相,代行太守的職務。
從此,孫權威震江東,深受百姓愛戴。
卻說陳震返回見袁紹,將情況詳盡稟報:
“孫策已經去世,孫權繼承基業。”
“曹操封孫權為將軍,與其結成外援。”
袁紹聽後大怒,便從冀州、青州、幽州、並州等地調集兵馬七十餘萬,再次興兵攻打許昌。
正所謂:
江南兵革方休息,冀北幹戈又複興。
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凡是叛逆的骨肉,不得葬入祖墳。”
眾弟哭泣著接受了囑托。
孫策又召妻子喬夫人到床前說道:
“我與你中途不幸分離。”
“你須盡心孝順婆母。”
“等你妹妹前來探望,可請她轉告周瑜,盡心輔佐我弟弟,不要辜負我平日的知遇之情。”
說完閉上眼睛去世,年僅二十六歲。
後人有詩讚道:
獨守東南一方地,人稱“小霸王”。
運籌如虎占高地,決策似鷹奮翅揚。
威鎮三江平亂世,名傳四海譽無雙。
臨終托付安大業,殷殷真情屬周郎。
孫策去世後,孫權哭倒在床前。
張昭說道:
“此時並非將軍哭泣之時,應當一邊料理喪事,一邊處理軍國大事。”
孫權於是止住悲泣。
張昭命孫靜負責喪事,又請孫權出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孫權生得方頜大口,碧眼紫須。
早年漢朝使者劉琬到吳地時,見到孫家的幾位兄弟後曾對人說道:
“我遍觀孫氏兄弟,雖然個個才氣出眾,但都難以長享福祿。”
“唯有仲謀形貌奇偉,骨骼非凡,顯然是大貴之相,還會長壽,其他人都比不上他。”
卻說當時孫權遵從孫策的遺命,接掌江東的事務。
政務尚未完全理清,有人報告周瑜從巴丘帶兵返回吳地。
孫權說:
“公瑾(周瑜字)已經回來,我就沒有什麽可擔憂的了。”
原來,周瑜駐守巴丘,聽聞孫策因中箭受傷,特意趕回來探望。
快到吳郡時,得知孫策已經去世,便日夜兼程趕來奔喪。
到達後,周瑜在孫策的靈柩前痛哭拜祭。
吳太夫人出來,將孫策臨終前的遺言告訴周瑜。
周瑜跪伏在地,說道:
“我敢不盡犬馬之力,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辭!”
不久,孫權進入,周瑜拜見後,孫權說道:
“希望公瑾不要忘記我兄長的遺命。”
周瑜叩頭說道:
“我願肝腦塗地,以報答知己的恩情。”
孫權問道:
“如今我承繼父兄的基業,應當采取什麽策略以守住江東?”
周瑜答道:
“自古以來,‘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尋求具有高明見識的人才來輔佐,將軍才能穩固江東。”
孫權說:
“先兄臨終時曾言:內政托付張子布(張昭),外務全賴公瑾。”
周瑜答道:
“張子布是一位賢明通達的人,足以擔任重任。”
“瑜才疏學淺,恐難勝任托付之重,因此願意推薦一人,輔助將軍。”
孫權問他推薦何人,周瑜答道:
“此人姓魯,名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
“他胸懷韜略,滿腹機謀。早年喪父,侍奉母親至孝。”
“他家非常富有,常常散財救濟貧苦之人。”
“我任居巢長時,曾率領幾百人路過臨淮,因缺糧,聽說魯肅家有兩倉米,每倉三千斛,於是向他求助。”
“他立即指著其中一倉米贈與我們,其慷慨如此。”
“此人平生喜好擊劍騎射,寓居曲阿。”
“他祖母去世後,回到東城安葬。”
“其友劉子揚曾邀他前往巢湖投靠鄭寶,他尚在猶豫未決。”
“現主公應當盡快召見此人。”
孫權聽後大喜,即命周瑜前往邀請。
周瑜奉命前去拜訪魯肅,禮節完畢後,詳細說明孫權仰慕他的意願。
魯肅說道:
“最近劉子揚約我前往巢湖,我正打算應邀前去。”
周瑜答道:
“從前馬援曾對光武帝說:‘當今之世,不隻是君主選擇臣子,臣子也選擇君主。’”
“如今孫將軍親近賢才,禮遇士人,廣納奇才異士,這在世上非常罕見。”
“您不必再考慮其他,隻需隨我一同投奔東吳就行。”
魯肅聽後采納了他的建議,於是與周瑜同行,去見孫權。
孫權對魯肅十分敬重,與他談論至深夜,終日不倦。
一日,眾官散去,孫權留下魯肅共飲,晚上二人同榻而臥。
半夜,孫權問魯肅:
“如今漢室傾頹,四方動亂。”
“我繼承父兄的基業,想要成就像桓公、文王那樣的功業,你有什麽教我的嗎?”
魯肅回答:
“當年漢高祖想尊奉義帝卻未能如願,是因為項羽在中間作梗。”
“如今的曹操可比作項羽,將軍又如何能成就桓公、文王的事業呢?”
“我私下推測,漢室難以複興,曹操也難以迅速除去。”
“為將軍計,隻有據守江東,與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靜觀時機而動。”
“現在正值北方多事之秋,您可先剿滅黃祖,再進攻劉表,直至控製長江流域,然後穩守此地,再建立帝王基業以謀劃天下。”
“這就是漢高祖的開國之道。”
孫權聽後十分高興,披衣起身向魯肅致謝。
次日,孫權厚贈魯肅,並將衣服、帷帳等物賜予魯肅的母親。
魯肅又推薦了一人見孫權。此人博學多才,侍奉母親非常孝順,複姓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陽人。
孫權以禮相待,拜他為上賓。諸葛瑾勸孫權不要與袁紹交好,應順從曹操,以待時機,再圖大業。
孫權聽從其建議,遣陳震回去,以書信斷絕與袁紹的來往。
卻說曹操聽聞孫策已死,便打算起兵攻打江南。
侍禦史張紘勸道:
“趁人家喪事之時興兵攻伐,不僅不符合道義,如果未能取勝,反而會失去友好關係,樹立新的敵人。”
“不如趁此機會善加禮遇。”
曹操認可他的建議,便上奏朝廷,封孫權為將軍,並兼任會稽太守。
同時,派張紘擔任會稽都尉,帶著官印前往江東。
孫權聽後非常高興,又迎回了張紘到吳地,隨即任命他與張昭共同治理政務。
張紘又向孫權推薦了一人,此人姓顧,名雍,字元歎,是中郎將蔡邕的弟子。
他為人少言寡語,從不飲酒,行事嚴謹正直。
孫權任命顧雍為丞相,代行太守的職務。
從此,孫權威震江東,深受百姓愛戴。
卻說陳震返回見袁紹,將情況詳盡稟報:
“孫策已經去世,孫權繼承基業。”
“曹操封孫權為將軍,與其結成外援。”
袁紹聽後大怒,便從冀州、青州、幽州、並州等地調集兵馬七十餘萬,再次興兵攻打許昌。
正所謂:
江南兵革方休息,冀北幹戈又複興。
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