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自從稱霸江東,軍隊精銳、糧草充足。
建安四年,他襲取了廬江,擊敗劉勳,又派虞翻傳檄豫章,豫章太守華歆投降。
從此孫策聲威大振,便派張紘前往許昌呈上奏表,報告戰功。
曹操得知孫策實力強盛,歎息道:
“這隻小獅子難以爭鋒啊!”
於是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孫策的弟弟孫匡,雙方結成姻親。
同時,曹操將張紘留在了許昌。
然而,當孫策向曹操請求擔任大司馬時,卻遭到拒絕。
孫策對此十分不滿,心中常懷襲擊許都的念頭。
吳郡太守許貢暗中派使者前往許都,向曹操上書,其內容大致如下:
“孫策驍勇善戰,與項羽十分相似。”
“朝廷應表麵上加以榮寵,將他召回京師;不可讓他駐守地方,否則後患無窮。”
許貢的使者渡江時,被守江的士兵捉住,送交孫策。
孫策看完書信後勃然大怒,將使者斬殺,隨即派人假意邀請許貢前來商議事務。
許貢到後,孫策拿出書信給他看,怒叱道:
“你竟然想送我上絕路嗎!”
隨即命武士將許貢絞殺。
許貢的家人紛紛逃散,唯有三名家客誓為許貢報仇,卻苦無機會。
一天,孫策帶領軍隊到丹徒西山打獵,追趕一頭大鹿時,在樹林中遇見三人手持長槍、佩帶弓箭站立。
孫策勒馬問道:
“你們是何人?”
三人答道:
“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裏射獵。”
孫策正要策馬離去,其中一人忽然持槍刺向孫策的左腿。
孫策大驚,急忙抽出佩劍反擊,不料劍刃竟然斷落,隻剩下劍柄。
一人趁機拉弓射箭,箭正中孫策麵頰。
孫策拔出麵上箭頭,取弓還射,一箭將射箭之人射倒。
其餘兩人舉槍圍攻,大喊道:
“我們是許貢的家客,特來為主人報仇!”
孫策身邊無其他武器,隻能用弓勉強抵擋,一邊戰鬥一邊後退。
這兩人拚死搏鬥毫不退卻,孫策身中數槍,戰馬也負傷。
就在孫策性命攸關之際,程普率領數人趕到。
孫策大喊:
“殺賊!”
程普率人一齊殺上,將許貢的家客斬為肉泥。
再看孫策,麵上血流滿麵,傷勢極重。
他用刀割下袍子裹住傷口,被救回吳郡療養。
後人有詩讚許貢家客三人曰:
“孫郎智勇冠江湄,射獵山中受困危。”
“許客三人能死義,殺身豫讓未為奇。”
卻說孫策受傷回到吳郡後,派人請華佗來治療。
不料華佗已前往中原,僅留下徒弟在吳地,其徒弟受命診治孫策。
他診斷後說道:
“箭頭上塗有毒藥,毒素已經滲入骨頭,必須靜養百日,方能痊愈。”
“如果情緒激動,傷口恐難痊愈。”
但孫策性格急躁,恨不得立刻康複。
他勉強將養二十餘日,忽然聽聞張紘從許昌回來,便召來問詢。
使者答道:
“曹操對主公非常忌憚,他的幕僚也多對主公敬佩,唯獨郭嘉不服。”
孫策問道:
“郭嘉說了什麽?”
使者不敢回答。
孫策聽後怒不可遏,追問使者細節。
使者隻得如實相告:
“郭嘉曾對曹操說,主公不足為懼:‘輕率而無防備,性情急躁缺乏謀略,隻是匹夫之勇罷了,終有一日會死於小人之手。’”
孫策聽罷怒吼:
“匹夫怎敢妄評我!”
“我誓要攻下許昌!”
他不顧傷口未愈,立即召集人馬商議出兵。
張昭勸道:
“醫者已叮囑主公靜養百日,您為何為一時之怒輕視自己的寶貴性命?”
正說話間,忽有消息傳來,袁紹派使者陳震到訪。
孫策命人將陳震請入,詢問來意。
陳震詳述袁紹欲與東吳結盟,共同對抗曹操。
孫策大喜,當即在城樓設宴款待陳震。
席間,孫策見到眾將交頭接耳,紛紛離席下樓,感到奇怪,便問左右緣由。
左右答道:
“樓下有一位被稱為神仙的人路過,眾將想去拜見。”
孫策起身憑欄眺望,隻見一名道人身披鶴氅,手持藜杖,站在路中央,百姓紛紛焚香叩拜。
孫策怒道:
“這是何等妖人!”
“速速將他捉來!”
左右勸道:
“此人姓於名吉,居住在東方一帶,往來吳地,以符水治病救人,從未失效,民間稱他為神仙,不可輕慢。”
孫策更加憤怒,喝令:
“立刻捉來!違者斬!”
左右無奈,隻得將於吉押至城樓。
孫策叱問道:
“你這狂道,竟敢蠱惑人心!”
於吉從容答道:
“貧道乃琅琊宮道士,曾於順帝年間入山采藥,得神書《太平青領道》,其中百餘卷皆為治病之術。”
“貧道無償施藥濟人,未曾索取分毫,何來蠱惑人心之說?”
孫策怒斥:
“你既然分文不取,那你的衣食從何而來?”
“你分明與張角一類妖人無異,留你隻會後患無窮!”
說罷命令左右斬殺於吉。
張昭諫道:
“於吉在江東多年,從無過犯,不可殺害。”
孫策卻道:
“這種妖人,與豬狗何異!”
“殺了便是!”
眾官紛紛勸阻,陳震也加以勸諫,但孫策怒火難消,命將於吉先下獄關押。
不久,孫策的母親吳太夫人得知此事,召孫策至後堂,訓斥道:
“我聽聞你將那位神仙下獄。”
“他常治病救人,軍民敬仰,不可加害!”
孫策答道:
“此人是妖人,用妖術惑眾,不除不足以平民心!”
吳太夫人多次勸解,但孫策執意不聽。
他隨後召來獄吏取於吉問話,發現獄吏因敬仰於吉,在獄中早已為他鬆了枷鎖。
孫策大怒,痛斥獄吏,將於吉重新押回牢中,枷鎖加倍。
張昭等人聯名上書,為於吉求情,但孫策不為所動,冷笑道:
“昔日交州刺史張津,迷信邪教,最後卻死於敵軍之手。”
“你們讀書人竟看不透此類事情,我殺於吉,是為了正道驅邪!”
呂範進言:
“於道人曾祈風禱雨極其靈驗。”
“如今天旱,不如讓他祈雨以贖罪。”
孫策冷笑道:
“我倒要看看這妖人能耍什麽花招。”
建安四年,他襲取了廬江,擊敗劉勳,又派虞翻傳檄豫章,豫章太守華歆投降。
從此孫策聲威大振,便派張紘前往許昌呈上奏表,報告戰功。
曹操得知孫策實力強盛,歎息道:
“這隻小獅子難以爭鋒啊!”
於是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孫策的弟弟孫匡,雙方結成姻親。
同時,曹操將張紘留在了許昌。
然而,當孫策向曹操請求擔任大司馬時,卻遭到拒絕。
孫策對此十分不滿,心中常懷襲擊許都的念頭。
吳郡太守許貢暗中派使者前往許都,向曹操上書,其內容大致如下:
“孫策驍勇善戰,與項羽十分相似。”
“朝廷應表麵上加以榮寵,將他召回京師;不可讓他駐守地方,否則後患無窮。”
許貢的使者渡江時,被守江的士兵捉住,送交孫策。
孫策看完書信後勃然大怒,將使者斬殺,隨即派人假意邀請許貢前來商議事務。
許貢到後,孫策拿出書信給他看,怒叱道:
“你竟然想送我上絕路嗎!”
隨即命武士將許貢絞殺。
許貢的家人紛紛逃散,唯有三名家客誓為許貢報仇,卻苦無機會。
一天,孫策帶領軍隊到丹徒西山打獵,追趕一頭大鹿時,在樹林中遇見三人手持長槍、佩帶弓箭站立。
孫策勒馬問道:
“你們是何人?”
三人答道:
“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裏射獵。”
孫策正要策馬離去,其中一人忽然持槍刺向孫策的左腿。
孫策大驚,急忙抽出佩劍反擊,不料劍刃竟然斷落,隻剩下劍柄。
一人趁機拉弓射箭,箭正中孫策麵頰。
孫策拔出麵上箭頭,取弓還射,一箭將射箭之人射倒。
其餘兩人舉槍圍攻,大喊道:
“我們是許貢的家客,特來為主人報仇!”
孫策身邊無其他武器,隻能用弓勉強抵擋,一邊戰鬥一邊後退。
這兩人拚死搏鬥毫不退卻,孫策身中數槍,戰馬也負傷。
就在孫策性命攸關之際,程普率領數人趕到。
孫策大喊:
“殺賊!”
程普率人一齊殺上,將許貢的家客斬為肉泥。
再看孫策,麵上血流滿麵,傷勢極重。
他用刀割下袍子裹住傷口,被救回吳郡療養。
後人有詩讚許貢家客三人曰:
“孫郎智勇冠江湄,射獵山中受困危。”
“許客三人能死義,殺身豫讓未為奇。”
卻說孫策受傷回到吳郡後,派人請華佗來治療。
不料華佗已前往中原,僅留下徒弟在吳地,其徒弟受命診治孫策。
他診斷後說道:
“箭頭上塗有毒藥,毒素已經滲入骨頭,必須靜養百日,方能痊愈。”
“如果情緒激動,傷口恐難痊愈。”
但孫策性格急躁,恨不得立刻康複。
他勉強將養二十餘日,忽然聽聞張紘從許昌回來,便召來問詢。
使者答道:
“曹操對主公非常忌憚,他的幕僚也多對主公敬佩,唯獨郭嘉不服。”
孫策問道:
“郭嘉說了什麽?”
使者不敢回答。
孫策聽後怒不可遏,追問使者細節。
使者隻得如實相告:
“郭嘉曾對曹操說,主公不足為懼:‘輕率而無防備,性情急躁缺乏謀略,隻是匹夫之勇罷了,終有一日會死於小人之手。’”
孫策聽罷怒吼:
“匹夫怎敢妄評我!”
“我誓要攻下許昌!”
他不顧傷口未愈,立即召集人馬商議出兵。
張昭勸道:
“醫者已叮囑主公靜養百日,您為何為一時之怒輕視自己的寶貴性命?”
正說話間,忽有消息傳來,袁紹派使者陳震到訪。
孫策命人將陳震請入,詢問來意。
陳震詳述袁紹欲與東吳結盟,共同對抗曹操。
孫策大喜,當即在城樓設宴款待陳震。
席間,孫策見到眾將交頭接耳,紛紛離席下樓,感到奇怪,便問左右緣由。
左右答道:
“樓下有一位被稱為神仙的人路過,眾將想去拜見。”
孫策起身憑欄眺望,隻見一名道人身披鶴氅,手持藜杖,站在路中央,百姓紛紛焚香叩拜。
孫策怒道:
“這是何等妖人!”
“速速將他捉來!”
左右勸道:
“此人姓於名吉,居住在東方一帶,往來吳地,以符水治病救人,從未失效,民間稱他為神仙,不可輕慢。”
孫策更加憤怒,喝令:
“立刻捉來!違者斬!”
左右無奈,隻得將於吉押至城樓。
孫策叱問道:
“你這狂道,竟敢蠱惑人心!”
於吉從容答道:
“貧道乃琅琊宮道士,曾於順帝年間入山采藥,得神書《太平青領道》,其中百餘卷皆為治病之術。”
“貧道無償施藥濟人,未曾索取分毫,何來蠱惑人心之說?”
孫策怒斥:
“你既然分文不取,那你的衣食從何而來?”
“你分明與張角一類妖人無異,留你隻會後患無窮!”
說罷命令左右斬殺於吉。
張昭諫道:
“於吉在江東多年,從無過犯,不可殺害。”
孫策卻道:
“這種妖人,與豬狗何異!”
“殺了便是!”
眾官紛紛勸阻,陳震也加以勸諫,但孫策怒火難消,命將於吉先下獄關押。
不久,孫策的母親吳太夫人得知此事,召孫策至後堂,訓斥道:
“我聽聞你將那位神仙下獄。”
“他常治病救人,軍民敬仰,不可加害!”
孫策答道:
“此人是妖人,用妖術惑眾,不除不足以平民心!”
吳太夫人多次勸解,但孫策執意不聽。
他隨後召來獄吏取於吉問話,發現獄吏因敬仰於吉,在獄中早已為他鬆了枷鎖。
孫策大怒,痛斥獄吏,將於吉重新押回牢中,枷鎖加倍。
張昭等人聯名上書,為於吉求情,但孫策不為所動,冷笑道:
“昔日交州刺史張津,迷信邪教,最後卻死於敵軍之手。”
“你們讀書人竟看不透此類事情,我殺於吉,是為了正道驅邪!”
呂範進言:
“於道人曾祈風禱雨極其靈驗。”
“如今天旱,不如讓他祈雨以贖罪。”
孫策冷笑道:
“我倒要看看這妖人能耍什麽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