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向劉備獻計說:
“曹操最害怕的人是袁紹。”
“袁紹占據冀州、青州、幽州、並州等地,手握百萬精兵,麾下文臣武將眾多。”
“為何不寫一封信,派人送到袁紹處,請求援助呢?”
劉備回答道:
“袁紹從未與我交好,近來我又剛打敗了他的弟弟,他怎麽可能來幫我呢?”
陳登說道:
“這裏有一個人與袁紹家族世代交情深厚,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封書信轉交袁紹,袁紹一定會相助。”
劉備問:
“是誰?”
陳登答道:
“就是您平時十分敬重的人,怎麽會忘了呢?”
劉備恍然大悟,說:
“莫非是鄭康成先生?”
陳登笑著說:
“正是他。”
原來鄭康成名叫鄭玄,是一個博學多才之人,曾經師從馬融學習。
馬融講學時,常在絳色的帷帳下授課,前麵聚集學生,後麵有歌伎助興,侍女環繞在兩旁。
鄭玄聽講三年,目不旁視,馬融對此十分讚賞。
等鄭玄學成歸鄉時,馬融感歎道:
“能夠真正掌握我學問精髓的人,隻有鄭玄一個。”
鄭玄家中的侍女也都熟讀《毛詩》。
一次,一名侍女因觸犯鄭玄,被他命令跪在台階前,另一侍女打趣地用《詩經》中的句子說:
“‘胡為乎泥中?’(你為什麽淪落在泥中?)”
那侍女立刻應答道:
“‘薄言往訴,逢彼之怒。’(我剛剛想去訴說,卻遇到他的怒火。)”
家中風雅趣事由此可見。
在漢桓帝時期,鄭玄官至尚書,後來因為十常侍之亂辭官歸隱,住在徐州。
劉備在涿郡時曾經師從鄭玄,等到劉備擔任徐州牧後,經常到鄭玄的住所請教,對他十分敬重。
當時劉備想起鄭玄,欣喜萬分,便與陳登一起親自前往鄭玄家中,請求他寫一封信。
鄭玄慷慨答應,寫好信後交給劉備。
劉備立即派孫乾連夜將信送到袁紹處。
袁紹看完信後,心中權衡道:
“劉備攻滅了我弟弟,本不應援助,但鄭尚書托付重任,我不得不施以援手。”
於是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出兵討伐曹操之事。
謀士田豐說道:
“連年征戰,百姓疲憊,糧倉空虛,不能再舉大軍。”
“應先派人向天子獻捷,若無法上通朝廷,再上表稱曹操阻斷我向天子請命的道路。”
“接著,駐軍黎陽,加強河內的船隻和軍備,分兵駐守邊境。”
“三年之內,定可成就大業。”
謀士審配反駁道:
“不對。”
“以明公的英明武略,憑借河北的強盛軍力,出兵討伐曹操如探囊取物,何必拖延時日?”
謀士沮授說道:
“取勝之道,不在於軍力強盛。”
“曹操治軍嚴明,士卒精銳,與公孫瓚那種坐以待斃的人截然不同。”
“現在放棄向朝廷請功的好策略,卻貿然出兵無名,恐非明公之最佳選擇。”
謀士郭圖提出不同意見:
“不然。”
“出兵討伐曹操,豈能說是無名之戰?”
“明公正當趁此良機早日定下大業。”
“依從鄭尚書的建議,與劉備聯手,仗義討賊,順天意、合民心,這是萬幸之事!”
四人爭論不休,袁紹猶豫未決。
這時許攸與荀諶走了進來。
袁紹說道:
“這兩人見識高明,聽聽他們的看法。”
二人施禮後,袁紹說道:
“鄭尚書寫信來,請我出兵助劉備攻打曹操。”
“你們認為是否應當起兵?”
二人異口同聲答道:
“明公以眾勝寡,以強攻弱,討伐漢賊以扶助漢室,自當起兵。”
袁紹聞言說道:
“你們的見解正合我心意。”
於是決定起兵。
袁紹先派孫乾回報鄭玄,同時通知劉備做好接應準備。
接著任命審配和逢紀為統軍,田豐、荀諶、許攸為謀士,顏良、文醜為將軍,集結騎兵十五萬、步兵十五萬,共三十萬大軍,進軍黎陽。
軍務部署完畢後,郭圖上前進言道:
“明公舉兵伐曹,必須羅列曹操的罪行,發檄文傳至各郡,以罪名討伐,方能師出有名。”
袁紹采納意見,命書記陳琳起草檄文。
陳琳字孔璋,以才名聞世。漢靈帝時任主簿,因諫阻何進未被采納,又遭董卓之亂,避禍至冀州,被袁紹任命為記室。
當即接令執筆,立刻完成檄文,其文如下:
聽聞明主以圖危製變,忠臣以慮難立權。
所以有非常之人,方能成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才能立非常之功。
非常之事,非平常人所能企及也。
從前,強秦末主軟弱,趙高掌權,專斷朝政,獨攬威福。
當時之人懼其威勢,無人敢正言相諫。
最終導致望夷之敗,祖宗基業付之一炬,至今蒙受恥辱,成為永世教訓。
再如呂後末年,呂產、呂祿專政,內掌二軍,外控梁、趙,專斷國事,威脅君主。
天下寒心,於是絳侯周勃、朱虛劉章興兵除逆,誅滅叛亂,輔佐漢太宗繼位,重振王道,光耀萬代。
這是大臣明智行權的經典範例。
司空曹操:其祖父曹騰曾任中常侍,與左悺、徐璜等人結黨營私,禍亂朝綱,橫行無忌,摧殘禮法,虐待百姓,令人痛恨。
其父曹嵩通過乞討托養謀取財富,依靠賄賂爬上高位,用車載金銀財寶賄賂權貴,竊取朝廷重任,卻造成器物傾覆的惡果。
曹操是宦官後代的孑遺,本無道德才華,卻陰險狡詐,喜歡擾亂天下,以禍亂為樂。
當初,幕府統領大軍如雄鷹掃蕩,消滅董卓等逆賊。
曹操借機侵占官職,暴虐國家。
幕府鑒於當時的局勢,不計較他的出身,以為他有鷹犬之才,能夠擔任爪牙之任,遂與他共商大事,將其任命為副將,希望他能取得像秦軍那樣的勝利。
然而,曹操愚昧淺薄,輕舉妄動,屢屢失敗,損兵折將,丟掉多次戰機。
幕府隻能再次調派精兵彌補其過失,並授予他東郡太守、兗州刺史的職位,賦予他更高權力,希望他能有所建樹。
“曹操最害怕的人是袁紹。”
“袁紹占據冀州、青州、幽州、並州等地,手握百萬精兵,麾下文臣武將眾多。”
“為何不寫一封信,派人送到袁紹處,請求援助呢?”
劉備回答道:
“袁紹從未與我交好,近來我又剛打敗了他的弟弟,他怎麽可能來幫我呢?”
陳登說道:
“這裏有一個人與袁紹家族世代交情深厚,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封書信轉交袁紹,袁紹一定會相助。”
劉備問:
“是誰?”
陳登答道:
“就是您平時十分敬重的人,怎麽會忘了呢?”
劉備恍然大悟,說:
“莫非是鄭康成先生?”
陳登笑著說:
“正是他。”
原來鄭康成名叫鄭玄,是一個博學多才之人,曾經師從馬融學習。
馬融講學時,常在絳色的帷帳下授課,前麵聚集學生,後麵有歌伎助興,侍女環繞在兩旁。
鄭玄聽講三年,目不旁視,馬融對此十分讚賞。
等鄭玄學成歸鄉時,馬融感歎道:
“能夠真正掌握我學問精髓的人,隻有鄭玄一個。”
鄭玄家中的侍女也都熟讀《毛詩》。
一次,一名侍女因觸犯鄭玄,被他命令跪在台階前,另一侍女打趣地用《詩經》中的句子說:
“‘胡為乎泥中?’(你為什麽淪落在泥中?)”
那侍女立刻應答道:
“‘薄言往訴,逢彼之怒。’(我剛剛想去訴說,卻遇到他的怒火。)”
家中風雅趣事由此可見。
在漢桓帝時期,鄭玄官至尚書,後來因為十常侍之亂辭官歸隱,住在徐州。
劉備在涿郡時曾經師從鄭玄,等到劉備擔任徐州牧後,經常到鄭玄的住所請教,對他十分敬重。
當時劉備想起鄭玄,欣喜萬分,便與陳登一起親自前往鄭玄家中,請求他寫一封信。
鄭玄慷慨答應,寫好信後交給劉備。
劉備立即派孫乾連夜將信送到袁紹處。
袁紹看完信後,心中權衡道:
“劉備攻滅了我弟弟,本不應援助,但鄭尚書托付重任,我不得不施以援手。”
於是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出兵討伐曹操之事。
謀士田豐說道:
“連年征戰,百姓疲憊,糧倉空虛,不能再舉大軍。”
“應先派人向天子獻捷,若無法上通朝廷,再上表稱曹操阻斷我向天子請命的道路。”
“接著,駐軍黎陽,加強河內的船隻和軍備,分兵駐守邊境。”
“三年之內,定可成就大業。”
謀士審配反駁道:
“不對。”
“以明公的英明武略,憑借河北的強盛軍力,出兵討伐曹操如探囊取物,何必拖延時日?”
謀士沮授說道:
“取勝之道,不在於軍力強盛。”
“曹操治軍嚴明,士卒精銳,與公孫瓚那種坐以待斃的人截然不同。”
“現在放棄向朝廷請功的好策略,卻貿然出兵無名,恐非明公之最佳選擇。”
謀士郭圖提出不同意見:
“不然。”
“出兵討伐曹操,豈能說是無名之戰?”
“明公正當趁此良機早日定下大業。”
“依從鄭尚書的建議,與劉備聯手,仗義討賊,順天意、合民心,這是萬幸之事!”
四人爭論不休,袁紹猶豫未決。
這時許攸與荀諶走了進來。
袁紹說道:
“這兩人見識高明,聽聽他們的看法。”
二人施禮後,袁紹說道:
“鄭尚書寫信來,請我出兵助劉備攻打曹操。”
“你們認為是否應當起兵?”
二人異口同聲答道:
“明公以眾勝寡,以強攻弱,討伐漢賊以扶助漢室,自當起兵。”
袁紹聞言說道:
“你們的見解正合我心意。”
於是決定起兵。
袁紹先派孫乾回報鄭玄,同時通知劉備做好接應準備。
接著任命審配和逢紀為統軍,田豐、荀諶、許攸為謀士,顏良、文醜為將軍,集結騎兵十五萬、步兵十五萬,共三十萬大軍,進軍黎陽。
軍務部署完畢後,郭圖上前進言道:
“明公舉兵伐曹,必須羅列曹操的罪行,發檄文傳至各郡,以罪名討伐,方能師出有名。”
袁紹采納意見,命書記陳琳起草檄文。
陳琳字孔璋,以才名聞世。漢靈帝時任主簿,因諫阻何進未被采納,又遭董卓之亂,避禍至冀州,被袁紹任命為記室。
當即接令執筆,立刻完成檄文,其文如下:
聽聞明主以圖危製變,忠臣以慮難立權。
所以有非常之人,方能成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才能立非常之功。
非常之事,非平常人所能企及也。
從前,強秦末主軟弱,趙高掌權,專斷朝政,獨攬威福。
當時之人懼其威勢,無人敢正言相諫。
最終導致望夷之敗,祖宗基業付之一炬,至今蒙受恥辱,成為永世教訓。
再如呂後末年,呂產、呂祿專政,內掌二軍,外控梁、趙,專斷國事,威脅君主。
天下寒心,於是絳侯周勃、朱虛劉章興兵除逆,誅滅叛亂,輔佐漢太宗繼位,重振王道,光耀萬代。
這是大臣明智行權的經典範例。
司空曹操:其祖父曹騰曾任中常侍,與左悺、徐璜等人結黨營私,禍亂朝綱,橫行無忌,摧殘禮法,虐待百姓,令人痛恨。
其父曹嵩通過乞討托養謀取財富,依靠賄賂爬上高位,用車載金銀財寶賄賂權貴,竊取朝廷重任,卻造成器物傾覆的惡果。
曹操是宦官後代的孑遺,本無道德才華,卻陰險狡詐,喜歡擾亂天下,以禍亂為樂。
當初,幕府統領大軍如雄鷹掃蕩,消滅董卓等逆賊。
曹操借機侵占官職,暴虐國家。
幕府鑒於當時的局勢,不計較他的出身,以為他有鷹犬之才,能夠擔任爪牙之任,遂與他共商大事,將其任命為副將,希望他能取得像秦軍那樣的勝利。
然而,曹操愚昧淺薄,輕舉妄動,屢屢失敗,損兵折將,丟掉多次戰機。
幕府隻能再次調派精兵彌補其過失,並授予他東郡太守、兗州刺史的職位,賦予他更高權力,希望他能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