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後,肅然起敬,說道:
“孔北海果然識得世間有劉備!”
於是召集關羽、張飛二人,共同整頓精兵三千人,立即前往北海郡救援。
管亥遠遠望見救兵到來,親自率軍迎戰。
他見劉備兵少,並未放在心上。
劉備與關羽、張飛及太史慈並肩站於陣前,管亥怒氣衝天,徑直策馬出戰。
太史慈正準備上前迎敵,關羽已搶先出馬,與管亥交鋒。
兩馬相接,刀槍相撞,戰聲震天。
管亥如何敵得過關羽?
僅數十回合,青龍偃月刀便揮起,將管亥劈於馬下。
隨後,太史慈與張飛雙騎並出,手持雙槍,殺入賊陣,劉備亦率軍掩殺敵軍。
城上的孔融見太史慈與關羽、張飛如虎入羊群,殺得賊兵四散,便趁勢率軍出城夾擊。
兩軍前後夾攻,大敗賊軍,投降者無數,殘敵潰散。
孔融迎接劉備入城,禮數周到,大設筵席慶賀勝利。
隨後引糜竺來見劉備,講述張闓殺曹嵩的經過,說道:
“如今曹操率兵大肆掠奪,圍困徐州,特來求援。”
劉備歎道:
“陶恭祖乃仁厚君子,竟受此無辜之禍,實在令人痛心。”
孔融接著說道:
“將軍乃漢室宗親,如今曹操殘害百姓,恃強淩弱,為何不與融一同前去救援?”
劉備答道:
“備並非推辭,隻因兵少將寡,恐難以輕舉妄動。”
孔融說道:
“融想救陶恭祖,不僅是因舊日交情,更是為大義而行。將軍難道沒有仗義之心嗎?”
劉備說道:
“既然如此,請文舉先生先行,容備前往公孫瓚處借三五千兵馬,隨後趕來。”
孔融叮囑道:
“將軍切勿失信。”
劉備答道:
“先生以備為何人?聖人有言:‘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劉備若借得軍馬或借不得軍馬,必然親自前來!”
孔融聽後甚為欣慰,便讓糜竺先回徐州報信,自己開始收拾起程。
太史慈此時向孔融辭行,說道:
“慈奉母命前來相助,如今北海之圍已解。”
“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早有書信召喚,不敢不去。”
“容後再見。”
孔融贈金帛相酬,太史慈堅辭不受,告辭而去。
太史慈的母親見兒子歸來,欣慰地說:
“我喜汝能報答北海之恩!”
隨後,便送太史慈前往揚州赴任。
且不提孔融起兵之事。卻說劉備從北海告別後,前往拜見公孫瓚,將欲救徐州的緣由詳細說明。
公孫瓚聽罷說道:
“曹操與你並無仇怨,為何要費力替他人解困?”
劉備答道:
“備既然已經答應,便不敢失信於人。”
公孫瓚點頭說道:
“我可以借給你馬步軍二千人。”
劉備接著說道:
“還希望能借趙子龍隨行相助。”
公孫瓚爽快答應。
於是,劉備率關羽、張飛引領本部三千人為先鋒,趙雲率領二千人作為後援,一同向徐州進發。
話說糜竺回到徐州,向陶謙報告稱北海已請得劉備前來助陣。
與此同時,陳元龍也從青州返回,帶回田楷領兵前來救援的消息。
陶謙聞之,心中安定許多。
然而孔融與田楷兩路軍隊因畏懼曹軍強勢,遠遠駐紮於山腳下,僅立營布陣,未敢貿然進攻。
曹操得知兩路援軍已至,也分兵戒備,不敢直接猛攻徐州。
此時,劉備大軍抵達,與孔融會麵。
孔融對劉備說道:
“曹軍兵勢強盛,又有曹操善用兵法,不宜輕舉妄動。”
“我們應當先觀察其動靜,再行進攻。”
劉備答道:
“但城中若無充足糧草,恐難以持久。”
“備請派雲長、子龍率領四千兵馬,助公堅守營地。”
“而備則與張飛突擊曹營,隨後前往徐州,與陶使君共商退敵之策。”
孔融大喜,於是與田楷兩軍結為掎角之勢,互為犄角之助。
同時,雲長與趙雲分率兩邊軍隊接應。
是日,劉備與張飛率領一千兵馬直奔曹軍營地。
行至營寨邊,隻聽寨內一陣鼓聲震天,曹軍馬步齊出,聲勢如潮如浪,迎麵殺來。
當頭一員大將,正是於禁,勒馬大喝:
“何方狂徒,竟敢擅闖我營!”
張飛見狀,不與多言,挺矛直取於禁。
兩馬相交,鬥至數十回合之間,劉備揮動雙股劍,指揮部隊全力進攻。
於禁不敵,敗陣而走。張飛率軍追擊,直殺到徐州城下。
城上守軍見“平原劉玄德”的紅旗白字,急忙稟報陶謙。
陶謙隨即下令開城門迎接。
劉備入城後,陶謙親自接見,並與其一同至府衙敘禮,設宴款待,同時安撫將士。
陶謙見劉備儀表堂堂、談吐不凡,心中甚是歡喜,遂命糜竺取出徐州的官印,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聽罷,驚訝道:
“使君此舉何意?”
陶謙歎道:
“如今天下大亂,朝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應肩負匡扶社稷之重任。”
“老夫年邁無能,願將徐州交予公掌管,萬望莫要推辭。”
“我亦願親自寫表文,奏報朝廷。”
劉備聞言,立刻離席拜謝道:
“備雖是漢室後裔,卻功微德薄,擔任平原相一職尚覺愧不稱職。”
“今為大義相助,怎敢貪圖徐州?”
“使君之言,莫非懷疑備有吞並之心?”
“若生此念,天地不容!”
陶謙再三相讓,劉備始終不肯接受。
糜竺勸道:
“如今敵兵壓境,當以退敵為先,待戰事平息,再議交接之事亦未遲。”
劉備點頭說道:
“備願先致書於曹操,勸其罷戰休兵。”
“若其拒絕,再行廝殺不遲。”
於是命令三路軍暫且按兵不動,並遣使者持書前往曹操大營。
話說曹操正在軍中與眾將議事時,有人來報,說徐州送來一封戰書。
曹操拆開一看,原來是劉備的書信,信中大意寫道:
備自關外得幸拜見君顏,此後天各一方,未能得以侍奉左右。
此前尊父曹侯,不幸因張闓之不仁而遭害,此事並非陶恭祖之過。
眼下黃巾餘孽肆虐四方,董卓餘黨盤踞內地。
“孔北海果然識得世間有劉備!”
於是召集關羽、張飛二人,共同整頓精兵三千人,立即前往北海郡救援。
管亥遠遠望見救兵到來,親自率軍迎戰。
他見劉備兵少,並未放在心上。
劉備與關羽、張飛及太史慈並肩站於陣前,管亥怒氣衝天,徑直策馬出戰。
太史慈正準備上前迎敵,關羽已搶先出馬,與管亥交鋒。
兩馬相接,刀槍相撞,戰聲震天。
管亥如何敵得過關羽?
僅數十回合,青龍偃月刀便揮起,將管亥劈於馬下。
隨後,太史慈與張飛雙騎並出,手持雙槍,殺入賊陣,劉備亦率軍掩殺敵軍。
城上的孔融見太史慈與關羽、張飛如虎入羊群,殺得賊兵四散,便趁勢率軍出城夾擊。
兩軍前後夾攻,大敗賊軍,投降者無數,殘敵潰散。
孔融迎接劉備入城,禮數周到,大設筵席慶賀勝利。
隨後引糜竺來見劉備,講述張闓殺曹嵩的經過,說道:
“如今曹操率兵大肆掠奪,圍困徐州,特來求援。”
劉備歎道:
“陶恭祖乃仁厚君子,竟受此無辜之禍,實在令人痛心。”
孔融接著說道:
“將軍乃漢室宗親,如今曹操殘害百姓,恃強淩弱,為何不與融一同前去救援?”
劉備答道:
“備並非推辭,隻因兵少將寡,恐難以輕舉妄動。”
孔融說道:
“融想救陶恭祖,不僅是因舊日交情,更是為大義而行。將軍難道沒有仗義之心嗎?”
劉備說道:
“既然如此,請文舉先生先行,容備前往公孫瓚處借三五千兵馬,隨後趕來。”
孔融叮囑道:
“將軍切勿失信。”
劉備答道:
“先生以備為何人?聖人有言:‘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劉備若借得軍馬或借不得軍馬,必然親自前來!”
孔融聽後甚為欣慰,便讓糜竺先回徐州報信,自己開始收拾起程。
太史慈此時向孔融辭行,說道:
“慈奉母命前來相助,如今北海之圍已解。”
“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早有書信召喚,不敢不去。”
“容後再見。”
孔融贈金帛相酬,太史慈堅辭不受,告辭而去。
太史慈的母親見兒子歸來,欣慰地說:
“我喜汝能報答北海之恩!”
隨後,便送太史慈前往揚州赴任。
且不提孔融起兵之事。卻說劉備從北海告別後,前往拜見公孫瓚,將欲救徐州的緣由詳細說明。
公孫瓚聽罷說道:
“曹操與你並無仇怨,為何要費力替他人解困?”
劉備答道:
“備既然已經答應,便不敢失信於人。”
公孫瓚點頭說道:
“我可以借給你馬步軍二千人。”
劉備接著說道:
“還希望能借趙子龍隨行相助。”
公孫瓚爽快答應。
於是,劉備率關羽、張飛引領本部三千人為先鋒,趙雲率領二千人作為後援,一同向徐州進發。
話說糜竺回到徐州,向陶謙報告稱北海已請得劉備前來助陣。
與此同時,陳元龍也從青州返回,帶回田楷領兵前來救援的消息。
陶謙聞之,心中安定許多。
然而孔融與田楷兩路軍隊因畏懼曹軍強勢,遠遠駐紮於山腳下,僅立營布陣,未敢貿然進攻。
曹操得知兩路援軍已至,也分兵戒備,不敢直接猛攻徐州。
此時,劉備大軍抵達,與孔融會麵。
孔融對劉備說道:
“曹軍兵勢強盛,又有曹操善用兵法,不宜輕舉妄動。”
“我們應當先觀察其動靜,再行進攻。”
劉備答道:
“但城中若無充足糧草,恐難以持久。”
“備請派雲長、子龍率領四千兵馬,助公堅守營地。”
“而備則與張飛突擊曹營,隨後前往徐州,與陶使君共商退敵之策。”
孔融大喜,於是與田楷兩軍結為掎角之勢,互為犄角之助。
同時,雲長與趙雲分率兩邊軍隊接應。
是日,劉備與張飛率領一千兵馬直奔曹軍營地。
行至營寨邊,隻聽寨內一陣鼓聲震天,曹軍馬步齊出,聲勢如潮如浪,迎麵殺來。
當頭一員大將,正是於禁,勒馬大喝:
“何方狂徒,竟敢擅闖我營!”
張飛見狀,不與多言,挺矛直取於禁。
兩馬相交,鬥至數十回合之間,劉備揮動雙股劍,指揮部隊全力進攻。
於禁不敵,敗陣而走。張飛率軍追擊,直殺到徐州城下。
城上守軍見“平原劉玄德”的紅旗白字,急忙稟報陶謙。
陶謙隨即下令開城門迎接。
劉備入城後,陶謙親自接見,並與其一同至府衙敘禮,設宴款待,同時安撫將士。
陶謙見劉備儀表堂堂、談吐不凡,心中甚是歡喜,遂命糜竺取出徐州的官印,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聽罷,驚訝道:
“使君此舉何意?”
陶謙歎道:
“如今天下大亂,朝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應肩負匡扶社稷之重任。”
“老夫年邁無能,願將徐州交予公掌管,萬望莫要推辭。”
“我亦願親自寫表文,奏報朝廷。”
劉備聞言,立刻離席拜謝道:
“備雖是漢室後裔,卻功微德薄,擔任平原相一職尚覺愧不稱職。”
“今為大義相助,怎敢貪圖徐州?”
“使君之言,莫非懷疑備有吞並之心?”
“若生此念,天地不容!”
陶謙再三相讓,劉備始終不肯接受。
糜竺勸道:
“如今敵兵壓境,當以退敵為先,待戰事平息,再議交接之事亦未遲。”
劉備點頭說道:
“備願先致書於曹操,勸其罷戰休兵。”
“若其拒絕,再行廝殺不遲。”
於是命令三路軍暫且按兵不動,並遣使者持書前往曹操大營。
話說曹操正在軍中與眾將議事時,有人來報,說徐州送來一封戰書。
曹操拆開一看,原來是劉備的書信,信中大意寫道:
備自關外得幸拜見君顏,此後天各一方,未能得以侍奉左右。
此前尊父曹侯,不幸因張闓之不仁而遭害,此事並非陶恭祖之過。
眼下黃巾餘孽肆虐四方,董卓餘黨盤踞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