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亂世逃荒35
快穿:偷渡的人生爽到飛起 作者:富貴小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夏內心狂喜,嘴角怎麽也壓不下去,她現在就想去縣城。
看看天色,按捺住心中的激動。
種田!
她再也不種這破田了!
旁邊的齊秀兒同樣一臉興奮,用手不停拍打林夏胳膊,“林姐姐,你聽到了嗎?我11歲,我可以讀書了,我可以識字了!”
然後轉向齊大夫妻:“爹娘,你們聽到了嗎?我可以讀書了!”
齊大夫妻滿臉喜色,自己隻有這一個女兒,曾經還有一個兩歲小兒子沒熬過去,也許以後隻有這一個女兒了,自己女兒馬上就能去讀書,甚至他們也能去學個手藝,讓她們如何不激動?
“秀兒,你先別激動,我們明天一早就去縣城裏麵了解情況。”齊大安撫女兒。
“明天我也要去,到時候我們一起吧。”林夏順嘴說道。
“嗯嗯嗯。”齊秀兒腦袋小雞啄米一般猛點頭。
第二日。
天剛蒙蒙亮,林夏起床洗漱吃飯。
昨晚她太激動,失眠到半夜,勉強迷迷糊糊眯了一會,天剛亮腦子自動清醒。
鎖好院門,看到齊家除了兩老人外全員出動。
“小林,你也起來了啊,吃了嗎?”
“吃了吃了,我們趕緊走吧,今天去縣城的人肯定很多。”
“對對對,我們出發。”齊秀兒迫不及待地衝著往前。
果然,一路上陸陸續續全是帶著小孩的人,到了縣城門口,擠在城門下的百姓密密麻麻,他們今天也到的有些早,在城外等了一炷香時間城門才開。
林夏隨著人流擠進城內,正有官兵維持秩序,指著北邊小山包上新修的山莊,“書院在那邊。”
原來曾經秀兒說的山頭招工消息就是為了修書院。
大部分人湧向書院,林夏和齊家成功來到書院門口,隻見門上牌匾寫著嶺州書院四個大字,右下角還寫著3號分院幾個小字。
這幾個字著實好認,林夏沒學過繁體字也認識。
看情況嶺州還有好幾個分院,之前可能是女主的貴人怕不是來考察環境了吧?
走進書院,有很多統一服裝的工作人員正在接待,廣場上分出三塊區域,牌子上赫然寫得女院、男院和學堂,同時也有工作人員大聲喊話,整個場麵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學堂谘詢人數最多,林夏幾人先來到人數最少的女院。
經過介紹,林夏了解到女院年齡限製在10歲以上,都要交學費。
有各個專業可選,一次隻能學習一個專業,全是實用技能。比如織布、刺繡這類常用專業,還有化妝師、接生婆、婦科大夫這種稀有專業。
說是書院,其實更像是技校,這些專業分了兩種學製,一種是一年製的,一種是三年製的。
跟現代的學校一樣,一年分兩期,有寒暑假,一期學費1兩銀子,住校費100文,生活費自備。
這個學費其實挺低的,之前交人頭稅,隻要滿16歲,一人一年就得交5兩的人頭稅,現在省下一大筆支出,學技術綽綽有餘。
現在不交人頭稅,書院食堂有補助,吃飯比外麵便宜一半,平時生活節約些,勒緊褲子都是能來學習的。
至於那些生活實在困苦又想來學習的人,可以向學院申請助學崗位。
總之,隻要有心,就能學到技術。
學成之後,可以在縣城做工,城裏新開一批店鋪,重點招收女員工。
林夏了解完,心裏大致有了想法,農田回去就租出去,至於報哪個專業還需仔細斟酌,她想學醫,又想學刺繡,可惜這兩個專業都是三年製的。
在她思考的空檔,齊家兩媳婦也心動了。
她們也想學技術,事關己身利益,她們爭得麵紅耳赤,爭到最後決定先去看看學堂再說。
大家來到學堂,發現人數變得更多了,他們擠在一旁聽著工作人員大聲地介紹。
學堂就是正經讀書的地方,唯一與私塾不同的是,不分男女,年齡限製在25歲以下,並不是昨日村長說的隻招小孩。
總共分兩個年齡階段。
第一個是6至12歲,4年學製,免學費、住宿費,但不免生活費;
第二個是13至25歲,2年學製,費用同女院。之後讀完會分發兩個證——畢業證和學位證。
畢業證是讀完就有,學位證需要考核,達到一定成績才頒。
林夏腦子裏浮現王昭昭的臉,這事一看就有王昭昭的參與,同為穿越者,怎麽差距那麽大?她在底層掙紮生存,人家在上層揮斥方遒。
思緒跑偏片刻,她回過神繼續聽人介紹,眼前的現實才是生活,況且她受到好處了,不能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分院讀完之後,想繼續深造的話,隻有拿到雙證的學生能到府城就讀,府城書院是6年學製,據說在府城就讀6年時間,最後拿到雙證的學生能夠當官,不論男女!
林夏最開始以為學堂隻招收12歲以下的小孩,原來大人也能去,當即決定暫不學醫,先去上兩年學,後麵再決定是學醫還是繼續讀書。
林夏下好決定,齊家也下完決定,她們一致同意送三個小孩去讀書。
最後去的是男院,男院跟女院相似,除了專業不同,選擇麵比女院更廣,其他沒什麽不同。
沒辦法,這是個男權社會,工作選擇就是比女子多。
最終,隻有林夏和三小孩報名學堂,其餘大人都沒報名學技術,他們家底子薄,手上銀子不多,三小孩讀書還要生活費,而他們去申請助學崗位似乎申請不下來,他們家有好幾個勞動力,還有田,不屬於窮人範疇。
能申請助學崗位的是那種比他們還窮的難民或是本地百姓,其實林夏是能申請的,誰叫她是單身一人的難民,但她不想,她不想打工讀書,又不是沒錢。
本地農戶不全是五裏坳那種條件的,很多本地人同樣家貧。
他們的賺錢方式有限,一是賣糧食,二是賣甘蔗。
紅糖在其他州縣貴如天際,在原產地卻十分低廉,所以賺到的錢有限。
本地農民就靠這兩項交稅,每年剩不下什麽餘錢,有些人還生病吃藥,命苦的,搞到最後田都賣了,混的不如新來的難民。
像是齊家,第一年開荒,產量夠自己吃就不錯了,想賺錢是萬萬做不到的,所以齊家大人想報名但是用理智壓製住行動,決定今年先種田,同時還要開荒種甘蔗,時間緊任務重,又缺錢又缺人。
這兩年天災不斷,今年北方又又幹旱了,全國都缺糧,糧價居高不下,隻要他們種上一年,加上三年免稅,之後賣糧食賣甘蔗肯定有錢去學技術。
兩家人很快定下之後的發展,此時距離正式開學,還有半個月,這半個月時間都可以過來報名。
這個書院是附近幾所縣城唯一的分院,有很多村子沒得到消息,或是剛得到消息,正在陸陸續續趕來的路上,她們村是第一批得到的消息,所以時間非常充裕,中途有想法隨時可以再來。
看看天色,按捺住心中的激動。
種田!
她再也不種這破田了!
旁邊的齊秀兒同樣一臉興奮,用手不停拍打林夏胳膊,“林姐姐,你聽到了嗎?我11歲,我可以讀書了,我可以識字了!”
然後轉向齊大夫妻:“爹娘,你們聽到了嗎?我可以讀書了!”
齊大夫妻滿臉喜色,自己隻有這一個女兒,曾經還有一個兩歲小兒子沒熬過去,也許以後隻有這一個女兒了,自己女兒馬上就能去讀書,甚至他們也能去學個手藝,讓她們如何不激動?
“秀兒,你先別激動,我們明天一早就去縣城裏麵了解情況。”齊大安撫女兒。
“明天我也要去,到時候我們一起吧。”林夏順嘴說道。
“嗯嗯嗯。”齊秀兒腦袋小雞啄米一般猛點頭。
第二日。
天剛蒙蒙亮,林夏起床洗漱吃飯。
昨晚她太激動,失眠到半夜,勉強迷迷糊糊眯了一會,天剛亮腦子自動清醒。
鎖好院門,看到齊家除了兩老人外全員出動。
“小林,你也起來了啊,吃了嗎?”
“吃了吃了,我們趕緊走吧,今天去縣城的人肯定很多。”
“對對對,我們出發。”齊秀兒迫不及待地衝著往前。
果然,一路上陸陸續續全是帶著小孩的人,到了縣城門口,擠在城門下的百姓密密麻麻,他們今天也到的有些早,在城外等了一炷香時間城門才開。
林夏隨著人流擠進城內,正有官兵維持秩序,指著北邊小山包上新修的山莊,“書院在那邊。”
原來曾經秀兒說的山頭招工消息就是為了修書院。
大部分人湧向書院,林夏和齊家成功來到書院門口,隻見門上牌匾寫著嶺州書院四個大字,右下角還寫著3號分院幾個小字。
這幾個字著實好認,林夏沒學過繁體字也認識。
看情況嶺州還有好幾個分院,之前可能是女主的貴人怕不是來考察環境了吧?
走進書院,有很多統一服裝的工作人員正在接待,廣場上分出三塊區域,牌子上赫然寫得女院、男院和學堂,同時也有工作人員大聲喊話,整個場麵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學堂谘詢人數最多,林夏幾人先來到人數最少的女院。
經過介紹,林夏了解到女院年齡限製在10歲以上,都要交學費。
有各個專業可選,一次隻能學習一個專業,全是實用技能。比如織布、刺繡這類常用專業,還有化妝師、接生婆、婦科大夫這種稀有專業。
說是書院,其實更像是技校,這些專業分了兩種學製,一種是一年製的,一種是三年製的。
跟現代的學校一樣,一年分兩期,有寒暑假,一期學費1兩銀子,住校費100文,生活費自備。
這個學費其實挺低的,之前交人頭稅,隻要滿16歲,一人一年就得交5兩的人頭稅,現在省下一大筆支出,學技術綽綽有餘。
現在不交人頭稅,書院食堂有補助,吃飯比外麵便宜一半,平時生活節約些,勒緊褲子都是能來學習的。
至於那些生活實在困苦又想來學習的人,可以向學院申請助學崗位。
總之,隻要有心,就能學到技術。
學成之後,可以在縣城做工,城裏新開一批店鋪,重點招收女員工。
林夏了解完,心裏大致有了想法,農田回去就租出去,至於報哪個專業還需仔細斟酌,她想學醫,又想學刺繡,可惜這兩個專業都是三年製的。
在她思考的空檔,齊家兩媳婦也心動了。
她們也想學技術,事關己身利益,她們爭得麵紅耳赤,爭到最後決定先去看看學堂再說。
大家來到學堂,發現人數變得更多了,他們擠在一旁聽著工作人員大聲地介紹。
學堂就是正經讀書的地方,唯一與私塾不同的是,不分男女,年齡限製在25歲以下,並不是昨日村長說的隻招小孩。
總共分兩個年齡階段。
第一個是6至12歲,4年學製,免學費、住宿費,但不免生活費;
第二個是13至25歲,2年學製,費用同女院。之後讀完會分發兩個證——畢業證和學位證。
畢業證是讀完就有,學位證需要考核,達到一定成績才頒。
林夏腦子裏浮現王昭昭的臉,這事一看就有王昭昭的參與,同為穿越者,怎麽差距那麽大?她在底層掙紮生存,人家在上層揮斥方遒。
思緒跑偏片刻,她回過神繼續聽人介紹,眼前的現實才是生活,況且她受到好處了,不能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分院讀完之後,想繼續深造的話,隻有拿到雙證的學生能到府城就讀,府城書院是6年學製,據說在府城就讀6年時間,最後拿到雙證的學生能夠當官,不論男女!
林夏最開始以為學堂隻招收12歲以下的小孩,原來大人也能去,當即決定暫不學醫,先去上兩年學,後麵再決定是學醫還是繼續讀書。
林夏下好決定,齊家也下完決定,她們一致同意送三個小孩去讀書。
最後去的是男院,男院跟女院相似,除了專業不同,選擇麵比女院更廣,其他沒什麽不同。
沒辦法,這是個男權社會,工作選擇就是比女子多。
最終,隻有林夏和三小孩報名學堂,其餘大人都沒報名學技術,他們家底子薄,手上銀子不多,三小孩讀書還要生活費,而他們去申請助學崗位似乎申請不下來,他們家有好幾個勞動力,還有田,不屬於窮人範疇。
能申請助學崗位的是那種比他們還窮的難民或是本地百姓,其實林夏是能申請的,誰叫她是單身一人的難民,但她不想,她不想打工讀書,又不是沒錢。
本地農戶不全是五裏坳那種條件的,很多本地人同樣家貧。
他們的賺錢方式有限,一是賣糧食,二是賣甘蔗。
紅糖在其他州縣貴如天際,在原產地卻十分低廉,所以賺到的錢有限。
本地農民就靠這兩項交稅,每年剩不下什麽餘錢,有些人還生病吃藥,命苦的,搞到最後田都賣了,混的不如新來的難民。
像是齊家,第一年開荒,產量夠自己吃就不錯了,想賺錢是萬萬做不到的,所以齊家大人想報名但是用理智壓製住行動,決定今年先種田,同時還要開荒種甘蔗,時間緊任務重,又缺錢又缺人。
這兩年天災不斷,今年北方又又幹旱了,全國都缺糧,糧價居高不下,隻要他們種上一年,加上三年免稅,之後賣糧食賣甘蔗肯定有錢去學技術。
兩家人很快定下之後的發展,此時距離正式開學,還有半個月,這半個月時間都可以過來報名。
這個書院是附近幾所縣城唯一的分院,有很多村子沒得到消息,或是剛得到消息,正在陸陸續續趕來的路上,她們村是第一批得到的消息,所以時間非常充裕,中途有想法隨時可以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