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之戰後,李定國很快收到了於大海李占春等送來的書信,其實嚴格講叫喜詔,原來此時清軍四處追擊永曆,永曆皇帝失去了消息,明楚王遠支朱容藩收獲了王光興、於大海和李占春三營人馬,便有了過皇帝癮的想法,在忠州自稱楚王並監國,天下兵馬副元帥。在詔書中,朱容藩改忠州為大定府,改夔州天子城,封李定國綦江侯,送來的說是喜詔,其實是就要求李定國的安民軍表明對朱容藩監國的態度,如果李定國想要承認,就得給他朱某人上賀喜的折子,貢上各類東西。”


    “啪。”楊之洞生氣地將信往桌子上一扔,滿麵怒容:“好你們朱容藩,竟然敢冒犯大都督的虎威。”


    “綦江侯,一個侯就把咱們打發了?這完全是不把大都督放在眼裏啊,這小子是活得不耐煩了。”黃蒙指著東方道。


    “憑什麽樊一蘅是敘州伯,楊展是嘉定伯?大都督占著重慶、合川、廣安和順慶,做個蜀伯有何不可。”李定國聽不覺啞然失笑,這就跟於謙與高峰爭做郭德綱大太子一個理兒,這大明朝臭名昭著,別說綦江侯和蜀伯,給個王爺他 也未必願意去做,有什麽好爭的。


    “大都督,朱容藩這偽詔,就是讓你表明態度的,我看咱們根本就不用搭理他,他朱容藩幾斤幾兩,稱什麽監國?”汪公福到底讀了幾天書,明白這封偽詔的意思。


    “不過,朱容藩在東麵聚集了數萬軍隊,控製了夔州、忠州、長壽和涪陵等州縣,實力不容小覷,大都督不可等閑視之。”孔益道。


    “咱們有個辦法,綦江侯不是低了嗎?咱們就跟這個朱容藩要個蜀王,朱容藩肯定不許,這不就回絕了他?”楊之洞道。


    “我看不如要個重慶伯不好,興許朱容藩就給了,咱們也好相安無事。”


    “相安無事?”李定國詭異誌笑著,看了看曾子華,“本都督可不想和他相安無事,朱容藩一夥人在重慶東麵聚集,嚴重威脅著重慶和綦江的安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既然如此,何不早日對他采取行動,借口很好找。”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曾子華想。


    李定國笑而不語,“大都督不是缺少借口,而是需要一個戰機。”汪公福猜測。


    “戰機這事兒啊,公福你就不懂了,看我老馬的,首先戰機得盡量搞定後翼沒人來騷擾,正好,朱容藩看不上樊一蘅這個老頭子,另外封了個四川總督程正典,你想想,樊一蘅是忠於永曆的,何況朱容藩將四川總督許給了別人,他希望別人站出來修理朱容藩麽?肯定願意,所以咱們要讓樊一蘅知道咱們的意圖。”馬忠良得意地說道。


    “忠良,你這個分析很有道理。”李定國不由得豎起大拇指。


    “大都督,屬下鬥膽,建議你寫信索要重慶伯這一勳位,重慶伯雖是伯爵,但比其它伯爵要高,朱容藩肯定不願意給咱,不得不裝模作樣地找個理由搪塞你。不過他見咱們入套,有一段時間,他的防備肯定會鬆懈,咱們利用這個時機一舉拿下涪陵,打敗於大海李占春,王光興和三譚,隻怕還不敢與咱們對敵,朱容藩可一舉而破。”曾子華建議道。


    “子華的主意高啊。”眾人讚道。


    李定國采納了曾子華和馬忠良的建議。


    “這事兒,就交給崔大哥、馬忠良、侯天錫和爭天王吧。”


    如果以水路算,涪陵在重慶東部下遊一百公裏,以旱路算,當然更遠一些,而長壽則有六十公裏。西麵瀘州威脅解除以後,東麵涪陵對重慶的威脅就最大。川鹽入黔經四條江河口岸,即涪岸、綦岸、仁岸、敘岸,其中涪岸(烏江涪陵)為最大,其它三岸都以陸路為主,而由涪陵走烏江至思南的水上鹽道,是黔東石阡、銅仁、鎮遠各府鹽源。控製五洞橋鹽井的於大海李占春隻是收稅,而不知組織生產,致使鹽產減少,鹽價暴漲。孫可望已經多次來信催促李定國攻占涪陵,川東、黔北的王祥和皮熊等也是苦不堪言,對涪陵作戰的時機已經非常成熟。


    “一蘅老大人釣鑒,近日蜀中春雨連綿,古人雲睛耕雨讀,晚學定國夜讀唐詩,偶得一絕,敬請雅正:日光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睌學李定國敬上。”樊曙朗聲將李定國的信讀完,將信遞給祖父樊一蘅。


    在一方蜀箋上,方方正正不疾不徐的二十個字,樊一蘅浸淫書法多年,恍然間已看出幾分二王的影子,雖說功夫尚淺,對一個長年橫刀立馬的將軍而言,殊為不易,不自覺對這個年青人少了幾分苛責。


    “「日光不到處」,是如此一個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更像是這天下大勢,生靈塗炭,百餘其一,可是苔蘚卻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而這青春從何而來?「恰自來」,嗯,並不從何處來,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蘚自己創造出來的!這青春既指苔花,也暗喻李定國自己,他就是憑著堅強的毅力,突破環境的重重窒礙,煥發青春的光彩。”樊曙若有所思。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樊一蘅拈著白須吟道。“苔也會開花的,當然,怪可憐的,花如米粒般細小,但難道小的就不是花嗎?隻要能夠開放,結出種子,繁衍後代,便是生命的勝利。所以,「也學牡丹開」,李定國既是謙虛,也是驕傲!對的,苔花如此細小低微,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立自強,爭得和牡丹花一樣開放的權利——這世道並非僅為少數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川陝總督府冠蓋雲集,無不為這首小詩扼腕歎息,眾人想自己一生為文,隻怕也寫不出來這樣清新質樸,借物喻己,借時喻世的詩來,奈何這樣的好詩,卻出自一位賊寇之手。


    在這首詩中,李定國一直是一個旁觀者,在關注著青苔的生命狀態也在審視自己的生命狀態,青苔對於陽光的期待,也有向紅葉打聽陽光的勇氣,它越是執著、越是努力地綻放自己,實際上就越顯出周圍環境的罪惡。李定國在這裏表現出對生命的尊敬和敬畏,一如他穿越來後申明的三大紀律,非戰不殺,非罪不斬的理念。


    李定國選這樣一首小詩,借後世性靈三大家之首袁枚的佳作,既顯示了自己的文化造詣,也有尊重生命,示弱於人的外在意思,更有籠絡團結四川仕紳的深意。


    “當日張獻忠肆虐敘州時,這李定國甚少涉及,素來也沒有嗜殺殘暴的惡名。”樊一蘅這句話,釋開了家仇,孫可望當年攻敘州時,殺害了樊一蘅兩位親兄弟,屠戳樊家多人,李定國正在川北與大順軍作戰,自然與樊家沒有血債,也撇開了國恨,濫殺的罪名是屬於張獻忠個人,更是與李定國無關。


    “樊閣老,我等如何回複李定國?”說話的是蜀王帳下郝孟旋,此人紫紅臉膛,身材健碩,世襲指揮之職。


    “樊閣老,如今清軍敗走重慶,陝寇主力遁入貴州,李定國者,陝寇之餘部也,屬下願領兵三萬討之,勝則蜀地歸一,敗亦可削弱之。”華陽侯楊展道。


    樊一蘅沉吟不語。李定國用一封信,並非為了真正讓樊一蘅接納自己,而是短暫地穩住了川西川南的各路明軍勢力,為自己解決涪陵問題贏得時間。樊一蘅勉強能夠節製的川西軍閥總兵力不到十萬,在不到萬不得已時,他們也難以下定主動進攻安民軍的決心。在冷兵器時代,其實進攻方相對總是要付出更大的傷亡。最終樊一蘅、李乾德等朱容藩未加善待的官員發表聲聲明,斥責朱容藩叛逆,為李定國討朱提供了道義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末虐大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事能容天下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事能容天下肚並收藏回到明末虐大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