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蟋蟀天子朱瞻基
大明:開局活埋朱元璋十四年 作者:大夢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朝的皇帝,和高麗政變一樣,朱允炆把蛋糕分給了文臣,提高了文臣的地位,卻克扣士兵的軍費,不管有多少士兵,也不管誰來指揮,想要滅掉燕軍,都是癡人說夢。”
常小娥和徐妙錦追的累了,就停下來。
“當初,就不該讓允炆即位。”
“讓朱允炆做皇帝,也是無奈的選擇。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元順帝跑到北方,北方一直不安定。
朱元璋在位三十多年,北伐十幾次,這嚴重的損耗國力,士兵和百姓也苦不堪言。
隻能用朱允炆做皇帝,休養生息。而不是嫡庶神教說的什麽呂氏把朱允熥給教壞了,鎮不住淮西勳貴那麽簡單。”
【豌豆說的不錯,明朝就是太缺錢了。士兵都不滿餉,都不願意作戰。清軍入關的時候,把他們收編過來,迅速席卷了整個華夏。
說是八旗兵天下無敵,不如說漢軍天下無敵。】
【對,天下是明軍打下來的,清軍隻是撿了個漏。他們還有臉說是八旗勁旅。】
徐妙錦提出不同意見:“既然朱。。。太祖皇帝打仗,國庫空虛,為什麽姐夫在位的時候,就能五次遠征漠北?”
【對,朱棣五次遠征漠北雖然沒有朱元璋出征的次數多,可是規模上卻大了很多,錢又是從哪裏來的?】
【對,朱棣不僅五次遠征漠北,還修了《永樂大典》。這可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文化盛典。比後來的什麽《四庫全書》豐富了不知道多少倍。】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朱元璋連年征戰,確實耗空了明朝的家底,朱棣之所以能接著霍霍,靠的就是海外貿易。”
常小娥和徐妙錦都是明朝人,自然不懂什麽叫海外貿易。
“海外貿易,什麽是海外貿易?”
“海外貿易就是拿著明朝產的絲綢和瓷器,到西洋去賣。宋朝的時候,海外貿易逐漸興起,元朝時,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海外貿易,給華夏帶來巨大的利益。朱棣就是靠壟斷海外貿易,獲取的財富,讓他繼續打。不然,明朝早就玩完了。”
常小娥也問道:“為什麽,在我們在太祖的時候,沒有海外貿易。”
徐妙錦是朱元璋的臣子,叫朱元璋一聲太祖也就算了。
常小娥可是朱家的兒媳婦,還是長房長媳婦,也叫明太祖。朱元璋和明粉心都是拔涼拔涼的。
【常小娥,朱元璋是你老公公,你怎麽可以叫太祖?】
【還老公公呢?常小娥進了豌豆傳媒就是豌豆的女人了。】
明粉們又和其他粉絲撕起來了,豌豆是毫不在意:“好了,不要再愛意這些細節,因為巨大的海外貿易,引起東瀛小國的垂涎。
那些武士就坐著小船,來搶奪沿海的絲綢,這就是倭寇。
一開始還是小打小鬧,忽必烈遠征失敗之後,這些倭寇更加猖獗。
雖然明朝初年,吳禎曾經打敗過倭寇,甚至是追殺到琉球群島。可朱元璋骨子裏是個很傳統的人,因為擔心,重蹈忽必烈的覆轍,下令不得征討東瀛。
同時,大明剛建立,百廢待興,也沒有那麽多的商品能拿出去賣。所以,朱元璋時期,明朝,海外貿易很少。”
“朱棣稱帝的時候,這情況發生改變。一方麵,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手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可以為海外貿易,提供物資基礎。
另一方麵,朱棣是推翻了正統皇帝,篡位登基。他要急於證明自己,卻苦於沒有錢,隻好發展海外貿易,維持戰爭的需要。
朱元璋、朱棣父子,能連續半個世紀征戰,還不崩盤,就是靠六次下下西洋,帶來的巨大利潤。”
【隻可惜,後來把下西洋給停了。】
【下西洋觸犯了文臣的利益,他們當然要停下來了。】
“這也不能全怪這些文臣,鄭和下西洋,一開始是帶來不少銀子。可是,西洋不是美洲,不產金銀。
他們帶來的金銀有限,除此之外,還有些香料。中原不產香料,一開始是供不應求。
可是,隨著下西洋次數增多,這玩意已經飽和了。以至於,給官員發俸祿的時候,都要用胡椒香木折算。
這些玩意,又本能吃,賣也賣不出去。在這樣下去,明朝就真的要完了。
朱高熾即位後,停止下西洋和停止對外征戰,也無可厚非。
朱高煦、朱瞻基父子在位期間,度讓了一部分利益,所以文臣對他們父子的評價是相當好。”
【文臣對朱瞻基評價好,為什麽還說朱瞻基是蟋蟀天子?】
【就是,那麽好一個大孫,能文能武的六邊形戰士,被汙蔑成什麽了?】
【當皇帝就本能有愛好了?】
“朱瞻基後來風評不好,是因為他放出了影響華夏曆史的一個集團出來。”
【什麽集團?】
“宦官集團。”
“宦官,就是太監?”
“一開始,靖難功臣、文官集團,還有藩王之間利益相對均衡,也是明粉最為津津樂道的仁宣之治。
前麵說了,武勳集團和文臣集團不一樣。武勳集團的靠的是打仗,沒有戰爭,就沒有功勳。等老一輩的武將,老的老,死的死,武勳集團就開始衰落。
文官集團不一樣,他們靠的是考試。
隻要有考試,就能不斷地生出文人集團。
漸漸的,文官集團,就壓過武勳。靖難之役後,藩王又被搞廢了,文臣集團一家獨大。
朱瞻基也很惶恐,外戚、世家、藩王都搞下去了,怎麽文臣又起來了?
他們鐵板一塊,我這個皇帝還能坐穩嗎?
皇帝雖然高高在上,卻都是孤家寡人,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被孤立。和後麵的土財主一樣,總擔心有人要害自己,搶自己的財產。
放眼望去,能指望誰?
外戚不行,藩王不行,功勳也不行,曆史上,這些人都篡過位。
放眼望去,隻有乖巧的像隻貓咪一樣的宦官最合適了。
因為身體殘缺,也沒別的地方去,隻能在宮裏。要想活下去,隻能依靠自己的主子。所以宦官都很忠心,即便權勢滔天。
那一天皇帝要殺頭,也隻能伸出脖子,讓皇帝砍。
宦官都是皇帝身邊的人,是皇帝睜眼閉眼能看到的,也是見到最多的人。
從小陪著自己長大,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小皇帝有天然的親切感和信任。
這些宦官也不是傳說中那樣,凶神惡煞,不僅好看,還忠心。
最重要的是,這些人沒有根,不會留下後代,形成派係,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麵。
跳來跳去,朱瞻基認為宦官最可靠,就把他們放了出來。
宦官都是些沒跟的玩意,說不好聽的,就是皇帝豢養的一群狗。
朱瞻基開了這個先河,你還指望文臣對他們有多好?”
常小娥和徐妙錦追的累了,就停下來。
“當初,就不該讓允炆即位。”
“讓朱允炆做皇帝,也是無奈的選擇。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元順帝跑到北方,北方一直不安定。
朱元璋在位三十多年,北伐十幾次,這嚴重的損耗國力,士兵和百姓也苦不堪言。
隻能用朱允炆做皇帝,休養生息。而不是嫡庶神教說的什麽呂氏把朱允熥給教壞了,鎮不住淮西勳貴那麽簡單。”
【豌豆說的不錯,明朝就是太缺錢了。士兵都不滿餉,都不願意作戰。清軍入關的時候,把他們收編過來,迅速席卷了整個華夏。
說是八旗兵天下無敵,不如說漢軍天下無敵。】
【對,天下是明軍打下來的,清軍隻是撿了個漏。他們還有臉說是八旗勁旅。】
徐妙錦提出不同意見:“既然朱。。。太祖皇帝打仗,國庫空虛,為什麽姐夫在位的時候,就能五次遠征漠北?”
【對,朱棣五次遠征漠北雖然沒有朱元璋出征的次數多,可是規模上卻大了很多,錢又是從哪裏來的?】
【對,朱棣不僅五次遠征漠北,還修了《永樂大典》。這可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文化盛典。比後來的什麽《四庫全書》豐富了不知道多少倍。】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朱元璋連年征戰,確實耗空了明朝的家底,朱棣之所以能接著霍霍,靠的就是海外貿易。”
常小娥和徐妙錦都是明朝人,自然不懂什麽叫海外貿易。
“海外貿易,什麽是海外貿易?”
“海外貿易就是拿著明朝產的絲綢和瓷器,到西洋去賣。宋朝的時候,海外貿易逐漸興起,元朝時,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海外貿易,給華夏帶來巨大的利益。朱棣就是靠壟斷海外貿易,獲取的財富,讓他繼續打。不然,明朝早就玩完了。”
常小娥也問道:“為什麽,在我們在太祖的時候,沒有海外貿易。”
徐妙錦是朱元璋的臣子,叫朱元璋一聲太祖也就算了。
常小娥可是朱家的兒媳婦,還是長房長媳婦,也叫明太祖。朱元璋和明粉心都是拔涼拔涼的。
【常小娥,朱元璋是你老公公,你怎麽可以叫太祖?】
【還老公公呢?常小娥進了豌豆傳媒就是豌豆的女人了。】
明粉們又和其他粉絲撕起來了,豌豆是毫不在意:“好了,不要再愛意這些細節,因為巨大的海外貿易,引起東瀛小國的垂涎。
那些武士就坐著小船,來搶奪沿海的絲綢,這就是倭寇。
一開始還是小打小鬧,忽必烈遠征失敗之後,這些倭寇更加猖獗。
雖然明朝初年,吳禎曾經打敗過倭寇,甚至是追殺到琉球群島。可朱元璋骨子裏是個很傳統的人,因為擔心,重蹈忽必烈的覆轍,下令不得征討東瀛。
同時,大明剛建立,百廢待興,也沒有那麽多的商品能拿出去賣。所以,朱元璋時期,明朝,海外貿易很少。”
“朱棣稱帝的時候,這情況發生改變。一方麵,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手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可以為海外貿易,提供物資基礎。
另一方麵,朱棣是推翻了正統皇帝,篡位登基。他要急於證明自己,卻苦於沒有錢,隻好發展海外貿易,維持戰爭的需要。
朱元璋、朱棣父子,能連續半個世紀征戰,還不崩盤,就是靠六次下下西洋,帶來的巨大利潤。”
【隻可惜,後來把下西洋給停了。】
【下西洋觸犯了文臣的利益,他們當然要停下來了。】
“這也不能全怪這些文臣,鄭和下西洋,一開始是帶來不少銀子。可是,西洋不是美洲,不產金銀。
他們帶來的金銀有限,除此之外,還有些香料。中原不產香料,一開始是供不應求。
可是,隨著下西洋次數增多,這玩意已經飽和了。以至於,給官員發俸祿的時候,都要用胡椒香木折算。
這些玩意,又本能吃,賣也賣不出去。在這樣下去,明朝就真的要完了。
朱高熾即位後,停止下西洋和停止對外征戰,也無可厚非。
朱高煦、朱瞻基父子在位期間,度讓了一部分利益,所以文臣對他們父子的評價是相當好。”
【文臣對朱瞻基評價好,為什麽還說朱瞻基是蟋蟀天子?】
【就是,那麽好一個大孫,能文能武的六邊形戰士,被汙蔑成什麽了?】
【當皇帝就本能有愛好了?】
“朱瞻基後來風評不好,是因為他放出了影響華夏曆史的一個集團出來。”
【什麽集團?】
“宦官集團。”
“宦官,就是太監?”
“一開始,靖難功臣、文官集團,還有藩王之間利益相對均衡,也是明粉最為津津樂道的仁宣之治。
前麵說了,武勳集團和文臣集團不一樣。武勳集團的靠的是打仗,沒有戰爭,就沒有功勳。等老一輩的武將,老的老,死的死,武勳集團就開始衰落。
文官集團不一樣,他們靠的是考試。
隻要有考試,就能不斷地生出文人集團。
漸漸的,文官集團,就壓過武勳。靖難之役後,藩王又被搞廢了,文臣集團一家獨大。
朱瞻基也很惶恐,外戚、世家、藩王都搞下去了,怎麽文臣又起來了?
他們鐵板一塊,我這個皇帝還能坐穩嗎?
皇帝雖然高高在上,卻都是孤家寡人,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被孤立。和後麵的土財主一樣,總擔心有人要害自己,搶自己的財產。
放眼望去,能指望誰?
外戚不行,藩王不行,功勳也不行,曆史上,這些人都篡過位。
放眼望去,隻有乖巧的像隻貓咪一樣的宦官最合適了。
因為身體殘缺,也沒別的地方去,隻能在宮裏。要想活下去,隻能依靠自己的主子。所以宦官都很忠心,即便權勢滔天。
那一天皇帝要殺頭,也隻能伸出脖子,讓皇帝砍。
宦官都是皇帝身邊的人,是皇帝睜眼閉眼能看到的,也是見到最多的人。
從小陪著自己長大,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小皇帝有天然的親切感和信任。
這些宦官也不是傳說中那樣,凶神惡煞,不僅好看,還忠心。
最重要的是,這些人沒有根,不會留下後代,形成派係,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麵。
跳來跳去,朱瞻基認為宦官最可靠,就把他們放了出來。
宦官都是些沒跟的玩意,說不好聽的,就是皇帝豢養的一群狗。
朱瞻基開了這個先河,你還指望文臣對他們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