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範海對他還很尊敬很照顧,一直在安慰他。其實範海很清楚,高王二人是不會殺這個小宦官的。高王二人輕鬆擊敗上萬金兵,而且金兵還沒敢報複,說明已經站住了腳。
王有誌托人捎信給他,請他來做貿易,應該沒有多大危險。要是高王二人落草為寇,整天東躲西藏,還做什麽海貿?另外他打聽了一下,原來嵐山頭和石臼所都被高王二人控製了。
所以他才敢放心大膽過來,隻是沒想到吳益除了讓他捎信外,又叫他帶上這個小宦官。為了讓他好好完成任務,吳益還許諾如果他能保護張慶平安回到臨安,就給他一個高班當。雖然隻是從九品的名義官職,但範海也很熱衷。
張慶沒坐過海船,吐了一路,麵色蠟黃,提心吊膽上了岸。卻發現好像跟南宋也沒多大區別,並沒有青麵獠牙見人就殺的金兵。雖然嵐山頭衛所上麵也掛著大金的旗子,但人還都是漢人。
範海一亮明身份,馬上就成了貴客。因為看到範海對他很恭敬,所以對他也很恭敬。張慶頓時就神氣起來了。他開始向範海要求坐轎,範海還真去幫他問了。當然是沒有,張慶又要求馬車。那邊倒是給安排了,卻是坐在馬拉的貨車上。
眼看張慶要發飆,範海趕緊把他拉到一旁,小聲說:“黃門息怒。北地淪落腥膻已久,不知禮節。而且這邊苦寒,也沒有南邊的那種馬車。
黃門身份尊貴,萬不可泄露。一旦讓金人得知,後果不堪設想!忍耐些日子,等辦完差回到臨安,加官進爵,前途無量。”
張慶一聽金人,又害怕起來,連話都不敢說了,生怕別人聽出他是宦官。就這樣一路坐著馬拉貨車,硌得屁股疼,好不容易到了孔莊。他自幼入宮,哪吃過這個苦,被範海扶下車時,差點都不能走路了,好半天才緩過來。
王有誌倒是非常熱情地在孔莊大門口外迎接,還跟範海熱情擁抱,搞得範海又不適應,又受寵若驚,畢竟這位老朋友已經今非昔比了。
範海正要介紹張慶,卻被王有誌拉著就走,嘴裏說:“高全他們天天想你,正在張羅酒菜,你快跟我來。”
張慶氣悶,又不好發作,隻好跟著往裏走。一路上沒人理他。倒是有不少範姓子弟,被王有誌安排過來相陪,早早出來迎接,有叫叔的,有叫叔公的,甚至還有叫太公的。
範海發現自己在抗金軍中還有十來個後輩,而且看上去,都已經是軍官。範崇山和範山好像職位還不低。他不由得大喜,覺得這一趟來對了。
他忙著對範家的後輩噓寒問暖,也忘了張大黃門。張慶更加生氣。他在南宋,那邊風氣是看不起當兵的,現在看竟然沒人招呼他,不由得怒火衝天。
雖然沒有他幹爹一下剃二百個頭的氣魄,但也決心擺一擺欽差的威風,震懾這幫丘八。他於是從範海派來照顧他的夥計那裏拿過包裹,打開就拿出他的官袍穿上,又捧了聖旨。
這時候已經到了大堂,高全迎過來,也跟範海擁抱,還捶了他一下,親熱無比。錢鈞也來跟範海拉手,王大誌也來作揖。
張慶跟進來後,發現還是沒人理他,又聽到高全也在,於是大喝一聲:“聖旨下,跪聽宣讀!”
大家一下都不說話了,看著他。高全大喝一聲:“哪裏的聖旨?給我拿下!”
劉德勝伸手揪住張慶的脖領子,單手就舉了起來,一聲暴喝:“你這廝找死!”
範海嚇了一跳,趕緊說:“使不得,使不得!他是中貴人,來傳聖旨的。”
高全點了一下頭,劉德勝把張慶往地上一放,沒想到他直接摔倒。原來被揪著脖子舉起來,本來就呼吸困難,又被劉德勝大嗓門一嚇,直接暈過去了。身下還流出一灘水來,劉德勝捂著鼻子躲開。
眾人哈哈大笑,隻有範海急的團團轉:“這可如何是好?”
王有誌攬過他的肩膀:“範大哥,不必驚慌。一會醒了再說,這種沒卵子貨,好對付。”
接著王有誌拿過張慶手上的聖旨,打開一看,笑著說:“哎呦。還給咱倆都升官了。我是禦前軍器所提點官,少監,從四品。你是淮東沿海製置使,正四品。比我官還大。官家真是什麽時候都忘不了搞權謀啊。”
高全搶過來一看,也樂了:“還叫我們回去。他是拿我們當嶽飛了,還搞十二道金牌那一套,說宣就宣,說調就調。”
範海看到他倆對皇帝毫無敬意,大吃一驚。但旋即一想,他們現在確實誰也管不著,不理聖旨,官家也沒辦法。
王有誌接著讓人把張慶抬到旁邊屋裏去,招呼範海吃飯。範海戰戰兢兢,小心陪話。王有誌和高全先看了他帶來的吳益的信,裏麵講了自己對王有誌的思念,並保證已經沒事了,以後也不會有事。勸他帶高全回去,大家再一起做生意。
信封裏麵還有一個小信封,原來是王翠喜寫給王有誌的,隻有四個字:“冤家,速歸。”。王有誌不禁有些傷感,難得王翠喜還一直想著他。
王有誌和高全仔細問了範海南邊的情況。原來他們走後,工廠大多被西兵燒毀,剩下的也難以經營,陸續倒閉。在吳益和王繼先保護或侵吞下,兄弟解庫倒是還在勉強經營,也是王翠喜派人維持。
他們造的織機有不少人仿製,隻是效果不如原產的好。他們走了以後,倒是留下不少傳說。王有誌已經成了點金童子那樣的神奇人物,很多人豔羨他的賺錢本領。有誰賺錢特別快,就被稱為有“王財神之風”。
現在不但原來跟他們交好的範家陸家等士族,就是當初跟他們鬥爭的士族,也很懷念他們。特別是琅琊王氏,很多大人物說當初不該逼走他們,不如談一談大家一起發財。江南再無善理財如王有誌者矣。
胡商們更懷念他,他們運來的書籍和馬匹,都沒了買主,最後還是被王繼先和吳益低價買了去。
按範海的說法,“哥雖然不在江南,但江南仍然有哥的傳說”。就連官家都有時候說批評大臣,說他們要是有王有誌一半理財的本事就好了。現在江南朝野都歡迎他回去。
王有誌和高全都覺得範海這番話,水分很大,不敢相信。
王有誌托人捎信給他,請他來做貿易,應該沒有多大危險。要是高王二人落草為寇,整天東躲西藏,還做什麽海貿?另外他打聽了一下,原來嵐山頭和石臼所都被高王二人控製了。
所以他才敢放心大膽過來,隻是沒想到吳益除了讓他捎信外,又叫他帶上這個小宦官。為了讓他好好完成任務,吳益還許諾如果他能保護張慶平安回到臨安,就給他一個高班當。雖然隻是從九品的名義官職,但範海也很熱衷。
張慶沒坐過海船,吐了一路,麵色蠟黃,提心吊膽上了岸。卻發現好像跟南宋也沒多大區別,並沒有青麵獠牙見人就殺的金兵。雖然嵐山頭衛所上麵也掛著大金的旗子,但人還都是漢人。
範海一亮明身份,馬上就成了貴客。因為看到範海對他很恭敬,所以對他也很恭敬。張慶頓時就神氣起來了。他開始向範海要求坐轎,範海還真去幫他問了。當然是沒有,張慶又要求馬車。那邊倒是給安排了,卻是坐在馬拉的貨車上。
眼看張慶要發飆,範海趕緊把他拉到一旁,小聲說:“黃門息怒。北地淪落腥膻已久,不知禮節。而且這邊苦寒,也沒有南邊的那種馬車。
黃門身份尊貴,萬不可泄露。一旦讓金人得知,後果不堪設想!忍耐些日子,等辦完差回到臨安,加官進爵,前途無量。”
張慶一聽金人,又害怕起來,連話都不敢說了,生怕別人聽出他是宦官。就這樣一路坐著馬拉貨車,硌得屁股疼,好不容易到了孔莊。他自幼入宮,哪吃過這個苦,被範海扶下車時,差點都不能走路了,好半天才緩過來。
王有誌倒是非常熱情地在孔莊大門口外迎接,還跟範海熱情擁抱,搞得範海又不適應,又受寵若驚,畢竟這位老朋友已經今非昔比了。
範海正要介紹張慶,卻被王有誌拉著就走,嘴裏說:“高全他們天天想你,正在張羅酒菜,你快跟我來。”
張慶氣悶,又不好發作,隻好跟著往裏走。一路上沒人理他。倒是有不少範姓子弟,被王有誌安排過來相陪,早早出來迎接,有叫叔的,有叫叔公的,甚至還有叫太公的。
範海發現自己在抗金軍中還有十來個後輩,而且看上去,都已經是軍官。範崇山和範山好像職位還不低。他不由得大喜,覺得這一趟來對了。
他忙著對範家的後輩噓寒問暖,也忘了張大黃門。張慶更加生氣。他在南宋,那邊風氣是看不起當兵的,現在看竟然沒人招呼他,不由得怒火衝天。
雖然沒有他幹爹一下剃二百個頭的氣魄,但也決心擺一擺欽差的威風,震懾這幫丘八。他於是從範海派來照顧他的夥計那裏拿過包裹,打開就拿出他的官袍穿上,又捧了聖旨。
這時候已經到了大堂,高全迎過來,也跟範海擁抱,還捶了他一下,親熱無比。錢鈞也來跟範海拉手,王大誌也來作揖。
張慶跟進來後,發現還是沒人理他,又聽到高全也在,於是大喝一聲:“聖旨下,跪聽宣讀!”
大家一下都不說話了,看著他。高全大喝一聲:“哪裏的聖旨?給我拿下!”
劉德勝伸手揪住張慶的脖領子,單手就舉了起來,一聲暴喝:“你這廝找死!”
範海嚇了一跳,趕緊說:“使不得,使不得!他是中貴人,來傳聖旨的。”
高全點了一下頭,劉德勝把張慶往地上一放,沒想到他直接摔倒。原來被揪著脖子舉起來,本來就呼吸困難,又被劉德勝大嗓門一嚇,直接暈過去了。身下還流出一灘水來,劉德勝捂著鼻子躲開。
眾人哈哈大笑,隻有範海急的團團轉:“這可如何是好?”
王有誌攬過他的肩膀:“範大哥,不必驚慌。一會醒了再說,這種沒卵子貨,好對付。”
接著王有誌拿過張慶手上的聖旨,打開一看,笑著說:“哎呦。還給咱倆都升官了。我是禦前軍器所提點官,少監,從四品。你是淮東沿海製置使,正四品。比我官還大。官家真是什麽時候都忘不了搞權謀啊。”
高全搶過來一看,也樂了:“還叫我們回去。他是拿我們當嶽飛了,還搞十二道金牌那一套,說宣就宣,說調就調。”
範海看到他倆對皇帝毫無敬意,大吃一驚。但旋即一想,他們現在確實誰也管不著,不理聖旨,官家也沒辦法。
王有誌接著讓人把張慶抬到旁邊屋裏去,招呼範海吃飯。範海戰戰兢兢,小心陪話。王有誌和高全先看了他帶來的吳益的信,裏麵講了自己對王有誌的思念,並保證已經沒事了,以後也不會有事。勸他帶高全回去,大家再一起做生意。
信封裏麵還有一個小信封,原來是王翠喜寫給王有誌的,隻有四個字:“冤家,速歸。”。王有誌不禁有些傷感,難得王翠喜還一直想著他。
王有誌和高全仔細問了範海南邊的情況。原來他們走後,工廠大多被西兵燒毀,剩下的也難以經營,陸續倒閉。在吳益和王繼先保護或侵吞下,兄弟解庫倒是還在勉強經營,也是王翠喜派人維持。
他們造的織機有不少人仿製,隻是效果不如原產的好。他們走了以後,倒是留下不少傳說。王有誌已經成了點金童子那樣的神奇人物,很多人豔羨他的賺錢本領。有誰賺錢特別快,就被稱為有“王財神之風”。
現在不但原來跟他們交好的範家陸家等士族,就是當初跟他們鬥爭的士族,也很懷念他們。特別是琅琊王氏,很多大人物說當初不該逼走他們,不如談一談大家一起發財。江南再無善理財如王有誌者矣。
胡商們更懷念他,他們運來的書籍和馬匹,都沒了買主,最後還是被王繼先和吳益低價買了去。
按範海的說法,“哥雖然不在江南,但江南仍然有哥的傳說”。就連官家都有時候說批評大臣,說他們要是有王有誌一半理財的本事就好了。現在江南朝野都歡迎他回去。
王有誌和高全都覺得範海這番話,水分很大,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