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章和十幾個人站了起來,他們這幾天一直藏在這座山上,進行偽裝觀察。以防萬一王有誌被扣,好晚上摸進莊營救。現在王有誌滿載而歸,他們的任務也結束了,找到藏好的馬匹,先行回蘭陵報信。


    聽說王有誌把辛棄疾帶回來了,高全高興壞了,趕緊帶人到費縣去迎接,那是抗金軍最西北的邊界。嚇得費縣縣城趕緊關閉城門,以防不測。


    高全雖然已經知道辛棄疾現在隻是個十八歲的少年,但見到以後還是有點吃驚。辛棄疾終於見到自己的偶像立地門神,而且還專門跑了上百裏來迎接自己,也激動壞了。


    高全果然像傳說的那樣高大,辛棄疾又要磕頭,嚇得高全趕緊扶起,自己都差點跪下去了。辛棄疾眉飛色舞訴說江湖之上高全的傳說,什麽八百壯士滅一萬精騎,手掌雷,陷地術。聽得高全麵紅耳赤,他畢竟還沒有王有誌臉皮那麽厚,連連解釋。


    高全又向辛棄疾討教武藝、兵法、詩歌和書法,二人很有共同語言,相見恨晚。王有誌有點牙根發酸,明明是他帶辛棄疾來的,他還是辛棄疾的五哥。結果辛小八一見高全,就跟他打得火熱。


    於是王有誌就詳細地告訴高全,自己如何跟辛棄疾結拜,後來又說服耿京等人劃分地盤,如何拉著幾個人一起結成鬆林大八義。然後又對辛棄疾說高全是他的表弟,已經是兄弟了,不用再結拜,“你管他叫全哥就行了。”


    高全聽後嫉妒壞了,但也沒辦法,誰讓自己不能出去呢?他也為王有誌去談來的成果感到高興,承認如果自己去談,可能先比武後結拜,但地盤未必能談下來。


    到了孔莊後,已經下午了。王有誌讓人去先帶各位客人去洗漱安歇,然後再吃飯。趁這段時間,他跟高全商量最近的事。


    高全麵有憂色:“陷泥河那一仗,江湖上都傳遍了,而且越傳越邪乎。金國朝廷能不知道?知道了怕是要派幾萬大軍來打了。這安生日子過不了幾天了。”


    王有誌卻說:“不然。現在不光沂州府,就是周圍的滕州府、兗州府,也遍布我們的耳目。怎麽樣?一點動靜都沒有!這說明什麽?”


    高全翻翻白眼,他對王有誌喜歡賣關子的習慣很看不慣:“說明他們怕我?”


    王有誌一撇嘴:“臭美!說明金國的那些大官們根本不敢跟完顏亮提這事!你想啊,完顏亮已經批閱了奏折,等於他給定性了,小事一樁,不足掛齒!


    誰要是再提,那不就成了說他判斷錯誤嗎?就他那脾氣,動不動就滅人滿門,還認為什麽都是自己正確,別人都是大傻子。誰敢說?”


    高全想想,點了點頭:“好像是這麽回事。這麽說,暫時沒事了?”


    王有誌說:“當然沒事了。咱們放心發展吧,我談了這麽多好處,還帶了這麽多客戶回來,正是賺錢的大好時機!”


    王有誌表示自己想把繳獲的金兵盔甲和刀槍,賣給帶回來這些 各個山頭的代表。這些人一直都認為金兵的盔甲就是最好的,願意出高價。自己造的盔甲質量好,留著自己用。


    高全一聽就反對。王有誌大惑不解:“這些大部分盔甲兵器都就不如咱們自己生產的質量好,為什麽趁機賣個高價?”


    高全白了一眼說:“這些我以後有用,有大用!”


    王有誌頓時明白了:“你要化裝金兵搞偷襲?好的。那咱們就把還是把自己生產的給他們吧?”


    剛才辛棄疾在旁邊,王有誌不好仔細說跟耿京談判的事,這會就他們倆,正好大吹一通。


    他仔細地講自己先用一起做生意,幫著銷贓來誘惑他們;又如何提議設五路瓢把子鼓動他們,最後自己趁機拿到最大一塊。


    高全笑著問:“你怎麽這麽厲害?三言兩語就把他們鼓動起來。 ”


    王有誌笑道:“跟人打交道,你得知道對方最想要什麽,最怕什麽。那些頭領最想要什麽?無非是財貨和權勢。他們跟著耿京無非是抱團取暖,害怕被金兵剿滅。


    我看得出來,真正想抗金的肯定有!當然抗金跟升官發財也不衝突。但是其中像張安國,甚至賈瑞,都是一心想發財當官。賈瑞還知道民族大義,這個張安國就是個禍根,耿京後來就是他殺的。得盯著他!”


    高全說:“要麽回頭我們找個機會把他做掉?”


    王有誌好像看白癡一樣看著他:“做掉他,誰去殺耿京?不殺耿京?我們怎麽收編他幾十萬大軍?”


    憨厚的山東漢子高全深以為然:“是這個道理。我差點忘了。”


    可憐耿京這五路綠林總瓢把子,和幾十萬人的命運,就被這哥倆談笑間定下來了。


    高全非常高興。耿京他們整合各路綠林人馬,金國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察覺,正好可以吸引金兵的注意,讓自己獲得寶貴的發展時間。而且這些地盤,高全早就想要了。


    耿京他們這些綠林好漢,習慣於搶現成的財富,不知道礦產的重要性。兗州是全國有名的大煤礦,而且煤質非常優良,含硫量很低。 北宋有兩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最大的當然是滄州,其次就是兗州。


    高全估計把兗州的地盤占下來以後,就是不起大的鋼製高爐,鋼鐵產量大概也可以提高到每天十噸, 甚至還不止。另外可以造盔甲賣利潤高,可以大大促進鋼鐵的生產量,良性循環。


    徂徠山往東也被劃作他們的地盤。最近的地方後世就是萊蕪鋼城,也不缺煤,也可以起高爐。再往東是濰坊,一直到青島。他們以為那邊人少荒涼,海邊上覺得沒什麽可搶。其實那邊兒有石墨也有石英,還有黃金,更重要的還有鹽田。


    王有誌得意地說:“我們除了用鹽種和生石灰來曬鹽外,就用簡單的機械來加工,就可以把鹽的價格降到以前的幾十分之一,甚至不足百分之一。這個年頭販鹽就比後來的販毒還賺錢。靠這個每年我們收入幾十萬貫不成問題。就是可能又要因為銷售打仗了。”


    他們又聊起來最賺錢還是海外貿易,但這關鍵就是造船的問題。 這是目前最大的難題,因為他們發現北方原來的造船業,在金兵南下後,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北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仲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仲弘並收藏南宋北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