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石臼所的山頭上,海風冽列,吹動著王有誌的鬥篷,他麵朝大海,卻沒有春暖花開,隻有寒風枯草。王有誌感慨萬千,他已經接近兩年沒有看到大海,當年他和高全兩人就是從大海過來,又是從大海去了臨安,如今他又回到了大海邊。
他沒有欣賞碧波萬頃的美景,也沒再文青病發作想寫詩,而是緊緊盯著著石臼所港口裏塞的滿滿當當的船隻。這裏居然有這麽多條船,顯然大部分是從南方來的,很明顯這是一個走私港。但沒有人管,周圍的駐軍肯定也積極參與了,因為他看見居然有士兵在維持秩序。
他派人去打聽了一下,沒有發現範海的船,於是就托一艘很大的 來自臨安的海船帶一封信給範海。那艘船上的綱首自稱跟範海是朋友,聊了聊情況也對得上。
範海斷了香皂的貨源後,來北邊也少了,而且他主要是去登州和直沽(現在塘沽)等更北邊的大港。沂州府雖然當時是山東南部最大,淮北到山東南部有出海口的最繁華的城市,但還是不能跟登州等地比。
這裏還要去日本,去高麗的船,也有從那邊過來的船。他還看到了日本打扮的人。王有誌趕緊跑過去聯係日本友人,這可是以後硫磺、銅、銀的供貨商,甚至可能發展為他攻占石見銀山的帶路黨。
他原來做外貿時學過幾句日語,能簡單地交流,於是直接跑過去喊了一聲:“扣你雞哇”,嚇得日本人一激靈。不過那幾個日本人就由驚轉喜,因為很少遇到天朝的人還願意學習日語的。
雖然王有誌日語水平有限,而且一千年前的日語跟後世的也有很大不同。但那幾個日本人都勉強會說中文,實在不行雙方還可以筆談。
一番友好交流下來,王有誌賣了一些鏡子和肥皂給他們,換了全部二百斤硫磺和兩千斤銅料。日本商人中帶頭的秋田極力向他推銷鋒利的倭刀,但王有誌一點也沒興趣,他造的刀劍比容易折斷的倭刀強多了。
他告訴秋田,自己代表一個大名,需要大量的硫磺,具體是幹什麽用,他不用管。下次秋田帶多少硫磺來他都收下。他甚至給了一麵兩尺多高的梳妝鏡,作為定金。這讓秋田感動地差點跪下,表示春節後他回來,一定帶至少一千斤硫磺來。
他沒想到在日本很便宜的硫磺,王有誌居然願來高價大量收買。他帶的這二百斤硫磺,本來聽說中國硫磺價格高,來碰碰運氣,結果來了好幾天,也沒賣出去。既然攀上了王有誌這麽一個大客戶,硫磺生意大有可為。
王有誌心中激動,一定要打到這裏,隻要能搞起海貿來,兩三萬職業兵也養得起。
王有誌又去嵐山頭看了一下,發現那裏情況差不多,隻是規模要小一些,但也有不二三十條遠洋船,當然同樣也沒有範海的船。
不過在這旁邊的一片棚子裏,他發現了有人在煮鹽。王有誌頓時來了興趣,問這些人什麽不曬鹽時?那些人很無奈地回答了這個已經回答過幾百遍的白癡問題,對他說曬鹽很麻煩,工程量大,需要很多錢不說,而且曬好了以後,跟泥沙混在一起,還要再清洗,非常煩麻煩。
王有誌心想那是你們不會曬。他在南方的時候,由於在內陸不靠海,沒有想起這個事情。事實上,他在後世是見過人家鹽田種鹽的。曬鹽並不是說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把海水灌到一個池子裏曬幹,然後把鹽掃起來。這是最原始的曬鹽方法。
後世的曬鹽是要往鹽池的海水裏撒鹽種,這樣鹽就會圍著鹽種開始結晶。等到停止結晶的時候,把那些一大塊一大塊的鹽撈出來就行了,然後把廢水排出去,再放入新水,周而複始,效率很高。鹽種也很簡單,就是一塊塊的粗鹽。
網絡小說的小白作者們,還堅持認為古人傻的不知道曬鹽更容易,非要費事去煮。他們也傻乎乎地認為曬鹽就是把海水灌到鹽田裏曬幹。
王有誌現在更想把這一塊占下來了,如果他有自己的鹽田,就有把握鹽價降低九成,把周圍的市場統統占領下來。在販毒興起之前, 販鹽就是最暴利的行業。即便是現代社會,鹽已經便宜到家庭用鹽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私鹽販子居然還能獲得暴利,可見裏麵的盈利空間。
從蘭陵鎮到石臼所大概要五百裏路左右,中間有幾十個鎮子,一路打過來,估計一萬兵都不一定夠。還要隨時防備沂州府的女真騎兵。以抗金軍現有的兵力,除非有槍炮,不然在這一片平原上很難抵擋住女真重騎兵。
王有誌決心全力支持高全的槍炮事業,但那個投入太大了。在此之前,需要先把海貿的商路走通,中間的各種過路費隻能先交著。目前像蘭陵商會這種做法也可以,隻是利潤就就沒那麽厚了。
如果能跟範海聯係上,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王有誌估計就肥皂、玻璃和烈性酒,明年就可以賺二三十萬貫。如果產量上去了,每年賺五六十萬貫也不是夢。
宋朝上等禁軍月俸1貫,加上鎧甲武器的投資,真的可以養十萬精兵。足夠把整個後世的山東占下來,如果能再發展起鹽田來,就能發展出拿破侖式的步炮協同陸軍了。想到這裏,王有誌心裏變得火熱了。
王有誌他們沒有從嵐山頭立刻回返回蘭陵,而是沿著海岸線繼續南下。他想看看連雲港當時有沒有開發,因為按照地圖上來看,從蘭陵縣出發往東直線去連雲港更近。
但遺憾的是他走到贛榆就發現有縣城,而連雲港還要在贛榆南邊。 按照他們先不去招惹縣城的原則,王有誌從贛榆向西返回蘭陵。不過這一路上,他發現有不少比較高的丘陵山地,適合打遊擊。過了沂河回到磨山後,他扔下商隊,先騎馬回去與高全拿著粗糙的地圖,最終商定了,由磨山出發,經過後世的莒南縣和臨沭縣,最終到達嵐山頭的進軍路線。
他沒有欣賞碧波萬頃的美景,也沒再文青病發作想寫詩,而是緊緊盯著著石臼所港口裏塞的滿滿當當的船隻。這裏居然有這麽多條船,顯然大部分是從南方來的,很明顯這是一個走私港。但沒有人管,周圍的駐軍肯定也積極參與了,因為他看見居然有士兵在維持秩序。
他派人去打聽了一下,沒有發現範海的船,於是就托一艘很大的 來自臨安的海船帶一封信給範海。那艘船上的綱首自稱跟範海是朋友,聊了聊情況也對得上。
範海斷了香皂的貨源後,來北邊也少了,而且他主要是去登州和直沽(現在塘沽)等更北邊的大港。沂州府雖然當時是山東南部最大,淮北到山東南部有出海口的最繁華的城市,但還是不能跟登州等地比。
這裏還要去日本,去高麗的船,也有從那邊過來的船。他還看到了日本打扮的人。王有誌趕緊跑過去聯係日本友人,這可是以後硫磺、銅、銀的供貨商,甚至可能發展為他攻占石見銀山的帶路黨。
他原來做外貿時學過幾句日語,能簡單地交流,於是直接跑過去喊了一聲:“扣你雞哇”,嚇得日本人一激靈。不過那幾個日本人就由驚轉喜,因為很少遇到天朝的人還願意學習日語的。
雖然王有誌日語水平有限,而且一千年前的日語跟後世的也有很大不同。但那幾個日本人都勉強會說中文,實在不行雙方還可以筆談。
一番友好交流下來,王有誌賣了一些鏡子和肥皂給他們,換了全部二百斤硫磺和兩千斤銅料。日本商人中帶頭的秋田極力向他推銷鋒利的倭刀,但王有誌一點也沒興趣,他造的刀劍比容易折斷的倭刀強多了。
他告訴秋田,自己代表一個大名,需要大量的硫磺,具體是幹什麽用,他不用管。下次秋田帶多少硫磺來他都收下。他甚至給了一麵兩尺多高的梳妝鏡,作為定金。這讓秋田感動地差點跪下,表示春節後他回來,一定帶至少一千斤硫磺來。
他沒想到在日本很便宜的硫磺,王有誌居然願來高價大量收買。他帶的這二百斤硫磺,本來聽說中國硫磺價格高,來碰碰運氣,結果來了好幾天,也沒賣出去。既然攀上了王有誌這麽一個大客戶,硫磺生意大有可為。
王有誌心中激動,一定要打到這裏,隻要能搞起海貿來,兩三萬職業兵也養得起。
王有誌又去嵐山頭看了一下,發現那裏情況差不多,隻是規模要小一些,但也有不二三十條遠洋船,當然同樣也沒有範海的船。
不過在這旁邊的一片棚子裏,他發現了有人在煮鹽。王有誌頓時來了興趣,問這些人什麽不曬鹽時?那些人很無奈地回答了這個已經回答過幾百遍的白癡問題,對他說曬鹽很麻煩,工程量大,需要很多錢不說,而且曬好了以後,跟泥沙混在一起,還要再清洗,非常煩麻煩。
王有誌心想那是你們不會曬。他在南方的時候,由於在內陸不靠海,沒有想起這個事情。事實上,他在後世是見過人家鹽田種鹽的。曬鹽並不是說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把海水灌到一個池子裏曬幹,然後把鹽掃起來。這是最原始的曬鹽方法。
後世的曬鹽是要往鹽池的海水裏撒鹽種,這樣鹽就會圍著鹽種開始結晶。等到停止結晶的時候,把那些一大塊一大塊的鹽撈出來就行了,然後把廢水排出去,再放入新水,周而複始,效率很高。鹽種也很簡單,就是一塊塊的粗鹽。
網絡小說的小白作者們,還堅持認為古人傻的不知道曬鹽更容易,非要費事去煮。他們也傻乎乎地認為曬鹽就是把海水灌到鹽田裏曬幹。
王有誌現在更想把這一塊占下來了,如果他有自己的鹽田,就有把握鹽價降低九成,把周圍的市場統統占領下來。在販毒興起之前, 販鹽就是最暴利的行業。即便是現代社會,鹽已經便宜到家庭用鹽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私鹽販子居然還能獲得暴利,可見裏麵的盈利空間。
從蘭陵鎮到石臼所大概要五百裏路左右,中間有幾十個鎮子,一路打過來,估計一萬兵都不一定夠。還要隨時防備沂州府的女真騎兵。以抗金軍現有的兵力,除非有槍炮,不然在這一片平原上很難抵擋住女真重騎兵。
王有誌決心全力支持高全的槍炮事業,但那個投入太大了。在此之前,需要先把海貿的商路走通,中間的各種過路費隻能先交著。目前像蘭陵商會這種做法也可以,隻是利潤就就沒那麽厚了。
如果能跟範海聯係上,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王有誌估計就肥皂、玻璃和烈性酒,明年就可以賺二三十萬貫。如果產量上去了,每年賺五六十萬貫也不是夢。
宋朝上等禁軍月俸1貫,加上鎧甲武器的投資,真的可以養十萬精兵。足夠把整個後世的山東占下來,如果能再發展起鹽田來,就能發展出拿破侖式的步炮協同陸軍了。想到這裏,王有誌心裏變得火熱了。
王有誌他們沒有從嵐山頭立刻回返回蘭陵,而是沿著海岸線繼續南下。他想看看連雲港當時有沒有開發,因為按照地圖上來看,從蘭陵縣出發往東直線去連雲港更近。
但遺憾的是他走到贛榆就發現有縣城,而連雲港還要在贛榆南邊。 按照他們先不去招惹縣城的原則,王有誌從贛榆向西返回蘭陵。不過這一路上,他發現有不少比較高的丘陵山地,適合打遊擊。過了沂河回到磨山後,他扔下商隊,先騎馬回去與高全拿著粗糙的地圖,最終商定了,由磨山出發,經過後世的莒南縣和臨沭縣,最終到達嵐山頭的進軍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