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雲山戰役的大勝,讓高王二人打出了赫赫威名。逃走的土匪自然誇大其詞,將高王軍說成一萬多人,人人披甲,有騎兵數千。高全身高丈二,腰圓十圍,能放手掌雷。
周圍的土匪,還有從遂寧出來的金兵都縮了回去。這裏已經到了沂蒙山餘脈,金國的力量很弱,隻有宿遷駐紮了一些正兒八經的女真兵,也隻有一個猛安一千多人。其他地方都是地方武裝,或者投降的宋軍,戰鬥力並不強。因此還沒有正式打出旗號的抗金軍,目前還比較安全,可以暫時休整一下。
王有誌和高全一起去磬雲山看看,他倆現在一路除了打仗治軍就是遊山玩水。王有誌說咱這才叫特種兵旅遊呢。
磬雲山雖然才一百多米高,但地質地貌很奇特,蘊藏美石不但好看,還能做樂器,正所謂“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
遠處還有個大礦坑,據說原來規模很大,後來大部分人都逃散了,現在隻有幾十個人在挖奇石。高王二人撿了兩塊把玩,覺得很好看,敲敲聲音也確實很好聽。
王有誌過去跟礦工攀談,發現他們居然已經開始用火藥開礦了。據礦工們說,原來這裏有幾千人,靈璧縣也就是因為這個山得名。後來金兵南下,雖然沒有過來燒殺,但已經很少有人買奇石了,於是這裏很快敗落了。
後來紹興和議後一度有所恢複,但很快又招來了土匪和各種各樣的兵。甚至原來還有礦工因為沒了生機,也嘯聚成匪。好在南方還時不時有人來收奇石,他們才勉強賺點錢,平時還要在周圍種地。
王有誌懷疑他們是也種地也挖礦也當土匪,不然為什麽還能在這裏挖礦?高全卻來了興致,問他們周圍做過礦工的還有多少人?回說還有幾百人,前幾天這裏打仗都嚇跑了。
高全於是介紹一下自己這支隊伍, 含糊其辭,讓人以為是奉了南宋朝廷之命來抗金的。問他們願不願跟自己走,吃飯管飽。讓他們到周圍問問,有願意的就帶到下麵大營去。他們要是願意跟著走,就給個官當;不願意跟著走,招一個人給十個銅錢。
沒想到到了傍晚,居然來了一百多人,都是礦工或者曾經的礦工, 表示兩位相公威震淮北,願意跟著他們走,並希望能帶上家屬。高全表示歡迎,讓範崇山負責甄別編隊。
他對疑惑不解的王有誌表示:工人有力量,他們的組織性紀律性要比農民強的多,也更有戰鬥力。即便是古代也是這樣。陳勝吳廣起義後,秦朝一時沒有軍隊可以用,少府的文官章邯組織給皇家修墳墓的勞工來作戰。他的勞工部隊一出手,就打垮了陳勝吳廣的預備役部隊。 到後世清兵入關的主力三順王都是礦工出身。
更何況現在抗金軍收編的土匪太多,應該引進一些其他出身的人 來進行進行製衡。這幫礦工可以培養成工兵,以後不論平時開礦、做工程,還是打仗修工事挖地道,都很有用。
王有誌笑著說:“行啊!老高你現在拚命招兵,擴充實力。已經給自己封了個軍長,再招些兵就當司令了吧?”
高全得意地說:“這叫學習我軍優良傳統。當初紅軍剛開始搞根據地的時候,不都是一千人就敢稱一個軍,幾百人就是一個師?”然後他認真地說:“其實主要是因為,現在宋朝前線的編製都是軍,這邊就有淮安軍盱眙軍。我們要把聲勢搞大,嚇唬住別人,讓人家以為我們有很多人。精兵雖好,但威懾力不強。”
王有誌笑著說:“你這好,又滿足了虛榮心還又嚇唬了別人。以後是不是準備給自己弄個元帥了?”
高全微笑著說:“那是肯定!嶽家軍才十萬人,韓家軍才七八萬人,我們再過幾年,應該能發展到十幾萬人,稱元帥也不為過。”
第二天早晨,兩千八百人的大軍拔營,公然打起“北上抗金軍”的旗號,高唱《滿江紅》向東北方向出發。在這周圍,他們已經不怕誰了。
周圍的村鎮驚疑不定,雖說這邊民性強悍,不怎麽怕官軍,但這畢竟是據說上萬人的隊伍,而且剛剛連續打敗了大宋的官兵和周圍號稱五萬的土匪。很多鎮子看到他們來了,主動提供一些糧草,表示盼王師久矣,但肯定不讓進鎮,也不提供壯丁。
倒是一些流民團夥,出動來接洽,說久盼王師,要求加入。高全幾乎是來者不拒,但條件是要打散重編,而且要男女分營。
一開始流民們不樂意,但範崇山表示,他們對待所有隊伍都是這樣的。男女不分營,行軍的時候懷孕了多半是一屍兩命。最後那些人還是接受了。這樣抗金軍的規模逐漸膨脹到三千五百多人,聲勢越來越大。
高全也對經過的村鎮越來越不客氣了,遇到看起來富裕又離縣城較遠的地方,隻要插了金國的旗號,馬上包圍起來,索要給養,數量十分驚人,非常過分。他的理由是,插了金國的旗號就是投敵的漢奸,不是團結對象。
王有誌理解他為什麽突然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就變得搶掠成性了。實在是手下吃飯的嘴太多,三千五百多人,一天光吃飯就需要四千斤糧食。
而且由於抗金軍還要行軍,還要訓練,高全認為不吃肉營養跟不上。抗金軍現在有八百多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他希望這些孩子都能吃飽吃好,以後成為合格的管理人才。
一開始有的鎮頭鐵,覺得自己寨高牆厚,可以扛得住。結果高全 把小炮集中起來,又做了一門榆木炮,都裝了臨時鑄成的大鐵彈,對著寨門猛轟,幾下就轟破了大門。
有的大鐵彈質量不好,出膛後就分成了幾塊,結果把寨門樓也打崩了一角,人也打死了好幾個。裏麵的人嚇得趕緊投降,表示答應一切條件。
但大軍開進去後,就不一樣了。既然是自己打下來的,那就不是要東西的問題了。高全下令直接把這裏的主事的,有錢的抓起來,讓鎮裏的人出來揭發批鬥。
像這種地方團練頭子,鄉保長之類,在這裏就是土皇帝,肯定有不少罪惡,不愁沒有劣跡供大家揭發。
結果當然是抗金軍代表全體老百姓判處他們死刑,把他們的財物和糧食布匹大部分席卷而走,留下一些分給老百姓,並把各種地契房契,還有欠條、賬本都付之一炬。
然後抗金軍的宣傳員就開始動員說:這些人是給金兵做事的,接下來金兵肯定要報複。金兵什麽德行大家都知道,肯定會來屠鎮,大家還是跟著抗金軍走吧。
有些人出於害怕金兵,也有些人本來就窮的不行,沒有出路,很多人也就跟著走了。當然大部分人是躲到其他地方去了。
這樣搞了幾次之後,隊伍擴大到五千人,糧餉充足,而且之後就沒有敢抵抗的了。一時間,周圍沒有哪個村鎮敢插金國旗了,大家終於都信了高全會放手掌雷的傳說,因為這是第一個被攻破的鎮子五六千人親眼所見。抗金大軍一到,馬上盡量供應。
當然高全也不想多招人了,原來的六百人,連大部分民夫都當了班長。不但幹部不夠用,而且這邊不比江南,劫掠得到的物資也有限,再多也養不起了。他不想當流寇,還是要建設根據地的,而他看中的根據地馬上就要到了。
周圍的土匪,還有從遂寧出來的金兵都縮了回去。這裏已經到了沂蒙山餘脈,金國的力量很弱,隻有宿遷駐紮了一些正兒八經的女真兵,也隻有一個猛安一千多人。其他地方都是地方武裝,或者投降的宋軍,戰鬥力並不強。因此還沒有正式打出旗號的抗金軍,目前還比較安全,可以暫時休整一下。
王有誌和高全一起去磬雲山看看,他倆現在一路除了打仗治軍就是遊山玩水。王有誌說咱這才叫特種兵旅遊呢。
磬雲山雖然才一百多米高,但地質地貌很奇特,蘊藏美石不但好看,還能做樂器,正所謂“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
遠處還有個大礦坑,據說原來規模很大,後來大部分人都逃散了,現在隻有幾十個人在挖奇石。高王二人撿了兩塊把玩,覺得很好看,敲敲聲音也確實很好聽。
王有誌過去跟礦工攀談,發現他們居然已經開始用火藥開礦了。據礦工們說,原來這裏有幾千人,靈璧縣也就是因為這個山得名。後來金兵南下,雖然沒有過來燒殺,但已經很少有人買奇石了,於是這裏很快敗落了。
後來紹興和議後一度有所恢複,但很快又招來了土匪和各種各樣的兵。甚至原來還有礦工因為沒了生機,也嘯聚成匪。好在南方還時不時有人來收奇石,他們才勉強賺點錢,平時還要在周圍種地。
王有誌懷疑他們是也種地也挖礦也當土匪,不然為什麽還能在這裏挖礦?高全卻來了興致,問他們周圍做過礦工的還有多少人?回說還有幾百人,前幾天這裏打仗都嚇跑了。
高全於是介紹一下自己這支隊伍, 含糊其辭,讓人以為是奉了南宋朝廷之命來抗金的。問他們願不願跟自己走,吃飯管飽。讓他們到周圍問問,有願意的就帶到下麵大營去。他們要是願意跟著走,就給個官當;不願意跟著走,招一個人給十個銅錢。
沒想到到了傍晚,居然來了一百多人,都是礦工或者曾經的礦工, 表示兩位相公威震淮北,願意跟著他們走,並希望能帶上家屬。高全表示歡迎,讓範崇山負責甄別編隊。
他對疑惑不解的王有誌表示:工人有力量,他們的組織性紀律性要比農民強的多,也更有戰鬥力。即便是古代也是這樣。陳勝吳廣起義後,秦朝一時沒有軍隊可以用,少府的文官章邯組織給皇家修墳墓的勞工來作戰。他的勞工部隊一出手,就打垮了陳勝吳廣的預備役部隊。 到後世清兵入關的主力三順王都是礦工出身。
更何況現在抗金軍收編的土匪太多,應該引進一些其他出身的人 來進行進行製衡。這幫礦工可以培養成工兵,以後不論平時開礦、做工程,還是打仗修工事挖地道,都很有用。
王有誌笑著說:“行啊!老高你現在拚命招兵,擴充實力。已經給自己封了個軍長,再招些兵就當司令了吧?”
高全得意地說:“這叫學習我軍優良傳統。當初紅軍剛開始搞根據地的時候,不都是一千人就敢稱一個軍,幾百人就是一個師?”然後他認真地說:“其實主要是因為,現在宋朝前線的編製都是軍,這邊就有淮安軍盱眙軍。我們要把聲勢搞大,嚇唬住別人,讓人家以為我們有很多人。精兵雖好,但威懾力不強。”
王有誌笑著說:“你這好,又滿足了虛榮心還又嚇唬了別人。以後是不是準備給自己弄個元帥了?”
高全微笑著說:“那是肯定!嶽家軍才十萬人,韓家軍才七八萬人,我們再過幾年,應該能發展到十幾萬人,稱元帥也不為過。”
第二天早晨,兩千八百人的大軍拔營,公然打起“北上抗金軍”的旗號,高唱《滿江紅》向東北方向出發。在這周圍,他們已經不怕誰了。
周圍的村鎮驚疑不定,雖說這邊民性強悍,不怎麽怕官軍,但這畢竟是據說上萬人的隊伍,而且剛剛連續打敗了大宋的官兵和周圍號稱五萬的土匪。很多鎮子看到他們來了,主動提供一些糧草,表示盼王師久矣,但肯定不讓進鎮,也不提供壯丁。
倒是一些流民團夥,出動來接洽,說久盼王師,要求加入。高全幾乎是來者不拒,但條件是要打散重編,而且要男女分營。
一開始流民們不樂意,但範崇山表示,他們對待所有隊伍都是這樣的。男女不分營,行軍的時候懷孕了多半是一屍兩命。最後那些人還是接受了。這樣抗金軍的規模逐漸膨脹到三千五百多人,聲勢越來越大。
高全也對經過的村鎮越來越不客氣了,遇到看起來富裕又離縣城較遠的地方,隻要插了金國的旗號,馬上包圍起來,索要給養,數量十分驚人,非常過分。他的理由是,插了金國的旗號就是投敵的漢奸,不是團結對象。
王有誌理解他為什麽突然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就變得搶掠成性了。實在是手下吃飯的嘴太多,三千五百多人,一天光吃飯就需要四千斤糧食。
而且由於抗金軍還要行軍,還要訓練,高全認為不吃肉營養跟不上。抗金軍現在有八百多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他希望這些孩子都能吃飽吃好,以後成為合格的管理人才。
一開始有的鎮頭鐵,覺得自己寨高牆厚,可以扛得住。結果高全 把小炮集中起來,又做了一門榆木炮,都裝了臨時鑄成的大鐵彈,對著寨門猛轟,幾下就轟破了大門。
有的大鐵彈質量不好,出膛後就分成了幾塊,結果把寨門樓也打崩了一角,人也打死了好幾個。裏麵的人嚇得趕緊投降,表示答應一切條件。
但大軍開進去後,就不一樣了。既然是自己打下來的,那就不是要東西的問題了。高全下令直接把這裏的主事的,有錢的抓起來,讓鎮裏的人出來揭發批鬥。
像這種地方團練頭子,鄉保長之類,在這裏就是土皇帝,肯定有不少罪惡,不愁沒有劣跡供大家揭發。
結果當然是抗金軍代表全體老百姓判處他們死刑,把他們的財物和糧食布匹大部分席卷而走,留下一些分給老百姓,並把各種地契房契,還有欠條、賬本都付之一炬。
然後抗金軍的宣傳員就開始動員說:這些人是給金兵做事的,接下來金兵肯定要報複。金兵什麽德行大家都知道,肯定會來屠鎮,大家還是跟著抗金軍走吧。
有些人出於害怕金兵,也有些人本來就窮的不行,沒有出路,很多人也就跟著走了。當然大部分人是躲到其他地方去了。
這樣搞了幾次之後,隊伍擴大到五千人,糧餉充足,而且之後就沒有敢抵抗的了。一時間,周圍沒有哪個村鎮敢插金國旗了,大家終於都信了高全會放手掌雷的傳說,因為這是第一個被攻破的鎮子五六千人親眼所見。抗金大軍一到,馬上盡量供應。
當然高全也不想多招人了,原來的六百人,連大部分民夫都當了班長。不但幹部不夠用,而且這邊不比江南,劫掠得到的物資也有限,再多也養不起了。他不想當流寇,還是要建設根據地的,而他看中的根據地馬上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