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接過那張紙,看到上麵寫著:“天降雙猛虎,一北一南主。解得千年劫,海上有定數。”二人看了疑惑不解,雙猛虎還可以說是他兩個人,後麵的就看不懂了,於是就問主持。
住持說:“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裏施功。不用解,也無需解,更不當解,緣到自然消。”再問就不說了。如此玄妙,他二人也不敢造次。
收到這等超自然的信息,王有誌也不想去崇禧祠了,他怕又給出什麽玄而又玄的信息來。而且九霄宮算是茅山教最高水平,料想崇禧祠也給不出什麽切實可行解決方案。除非陶弘景祖師現身,撕開虛空將他倆扔回去。
於是王有誌又向九霄宮求購硫磺硝石,住持很大方,將全觀的一百多斤存貨都賣給了王有誌。王有誌又許諾日後再來,定然捐巨款修廟。住持明顯不信,雖然謝了,但還是明擺著希望他們趕緊走。
高王二人下山回到營帳,派人去崇禧祠等處繼續收購硫磺硝石,決心把茅山上道觀的存貨都搜羅一空。
倆人商量了半天,覺得“解得千年劫”可能是指上天派他們來,解除中國千年大劫;“海上有定數”難道是讓他們去開拓殖民地?“一北一南主”到底什麽意思實在想不出來。
想不出來就不想了,此地不可久留,他們還是要盡快渡江。火藥配置簡單,做成餅後就放在大車上邊行軍邊晾曬。
等翻越了茅山後,高全下令釋放了俘虜,每個人還發了一點路費,說自己隻是跟王文修有仇,要去殺他,不想傷及無辜。隻不過走錯了路,到了茅山這裏,與他們打了起來,這次就放了他們,如果再遇到,定斬不饒。俘虜們嚇得抱頭鼠竄。
也有五六十個俘虜不願走,他們基本上是歸正人,不少還是京東東路人,覺得這一段時間是南逃以來最幸福的時光。
抗金軍不隨便打罵,很多人還是鄉黨,而且對於抗金軍宣傳的打回中原的思想也很認同。最重要的是,這邊給吃飽飯。
經過甄別後,高全把他們打散了分別編入戰鬥部隊和後勤。這樣抗金軍的總人數增加到六百來人。
等釋放的俘虜走遠,高全下令把北上抗金軍的旗幟收起來,換成他們在龍王廟鎮繳獲的禁軍軍旗,護衛隊本來就算是廂軍,再加上幾次繳獲的軍裝盔甲,抗金軍大部分都是官軍打扮。還有一些丁壯沒有軍裝,但這也不是問題,因為那時候軍隊經常征發民夫。
有些女人孩子問題也不大,宋朝的軍隊大部分是帶家屬的。一路上非常順利,避開城池,遇到有關卡問,就說是調往淮北換防的。無人懷疑,哪有自願去前線送死的?所以這幫官軍肯定是真的。
再說那一營官軍被擊潰後,自然又誇大其詞,再次祭出“王高十萬大軍”的說辭。雖然秦檜等人不信真有那麽多,不過能輕鬆擊潰五百人的官軍,而且顧指揮使受了重傷:刀傷兩處,頭部一處,大腿一處;箭傷七處,左右肩各一處,前胸一處,後邊四處。
因為傷勢太均勻,秦檜也不太信真有這麽多處傷,但也認為他應該是力戰不支,受了重傷。
由此可見,抗金軍至少有能戰之兵兩三千,這樣算下來加上裹挾的民壯婦孺,應該總數在一萬上下。結合龍王廟和烏金寨附近的歸正人失蹤數量,大致可以對得上。
他們見高王二賊越走離臨安越遠,又聽說高王二賊深恨王文修,誓要殺之,覺得二賊不應該會或者不敢來攻臨安,最有可能是經金壇、常州,去蘇州華亭殺王文修。當然也有人提出,既然高王二賊號稱“北上抗金軍”,就有可能去渡江北上。
但秦檜認為二賊號為北上抗金軍,純屬惡心自己,不會有膽子真去北方。他收到的報告是二人其實不是歸正人,而是從爪哇以南的澳洲來的歸明人,跟金兵也無冤無仇。萬一二賊真渡江北上,那不是更好嘛!
跑到江北,朝廷上下就能睡安穩了,最近二賊在京畿重地攪動風雲,很多高層已經在抱怨他處理魯莽了,跟二賊有關聯的幾家士族也在鬧。宮裏麵傳出消息,官家聽說二賊能打,甚至起了招安的心思。
如果他們真跑到北方去跟金兵打,自取滅亡,那就是天助他秦檜。於是他下令留都(南京)、金壇一帶嚴防死守,並往那邊調兵增援。經過兩次大敗後,現在官兵也都不敢再去撩撥高王二人了,能守住城池就是大功。
而現在高王二人已經到了丹陽鎮附近。從茅山到他們計劃渡江的馬鞍山附近的江邊,其實才五十多公裏。
如果僅僅是護衛隊,高全有把握一天走到,但如今有這麽多老百姓,特別是婦女兒童,他們一天走五十裏路已經接近極限,再多走就會有不少人掉隊。
還有個問題就是大車。大車的木輪很容易損壞,一旦壞了,大車就隻能推到路邊去。倒也不會暴露行蹤,因為周圍的村民撿了去,是堅決不會說的。大車在當時也是寶貴資產,相當於後世的大貨車。憑本事撿的大貨車,斷然沒有交出去的道理。
他們走得急,大車損壞得更多。高全估計,到江邊後,大部分大車就要丟棄了,因為他們很可能沒有那麽多大船可用。他更看重那些江州獨輪車,那些車更輕便,婦女兒童也可以坐在上麵。
下午五點左右,到了丹陽鎮附近紮營後,丹陽鎮如臨大敵,因為那時候官軍經常比土匪更可怕。這時候張河又發揮了作用,他利用自己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冒充一個都頭,去跟丹陽鎮交涉。
那邊很爽快地答應了提供給養,特別是木頭車輪,也不要錢,還送了五百貫,條件隻有一個:軍隊不進鎮子。王有誌發現自己帶了那麽多錢,居然一路上沒怎麽花出去。欣慰之餘,他也知道到了江北,真正的考驗才開始。
第二天天剛亮,抗金軍就拔蓋起營,直奔采石磯而去。那裏是附近最大的渡口。高全估計那裏就算有駐軍並識破了自己的行蹤,也不是自己的對手。而且官軍的主要責任是守住渡口的軍寨,如果自己表現出就是要過江,他們應該不會拚命阻攔,當然前提是認識到自己不是對手。
從丹陽鎮到采石磯大概二十公裏,他們走官道,速度很快,走了大概兩個時辰,不到中午就快到了。高全一邊下令修整吃飯,一邊派張河和王大誌繼續冒充都頭,拿了他用繳獲軍都虞候的大印偽造的公文,去采石磯的牛渚渡口觀察情況並安排船隻。
張河和王大誌帶了一個排的護衛隊員,如狼似虎衝進渡口,發現確實有駐軍,不過也就一個都。這邊都屬於太平軍州,駐軍說是一個都,其實隻有六十多個人。一個年輕的副都頭看到一大幫軍士衝了進來,趕緊迎上去。
張河厲聲喝道:“奉樞密相公令,大軍北上淮北換防,爾等誰是都頭?速速安排船隻。”
那個副都頭連連點頭稱是,但又索要公文。張河掏出公文,在他麵前一晃:“看到軍都虞候的大印了嗎?可是假的?”
那副都頭說:“大印倒像是真的,不過既然是換防公文,如何是軍都虞候的大印?”
住持說:“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裏施功。不用解,也無需解,更不當解,緣到自然消。”再問就不說了。如此玄妙,他二人也不敢造次。
收到這等超自然的信息,王有誌也不想去崇禧祠了,他怕又給出什麽玄而又玄的信息來。而且九霄宮算是茅山教最高水平,料想崇禧祠也給不出什麽切實可行解決方案。除非陶弘景祖師現身,撕開虛空將他倆扔回去。
於是王有誌又向九霄宮求購硫磺硝石,住持很大方,將全觀的一百多斤存貨都賣給了王有誌。王有誌又許諾日後再來,定然捐巨款修廟。住持明顯不信,雖然謝了,但還是明擺著希望他們趕緊走。
高王二人下山回到營帳,派人去崇禧祠等處繼續收購硫磺硝石,決心把茅山上道觀的存貨都搜羅一空。
倆人商量了半天,覺得“解得千年劫”可能是指上天派他們來,解除中國千年大劫;“海上有定數”難道是讓他們去開拓殖民地?“一北一南主”到底什麽意思實在想不出來。
想不出來就不想了,此地不可久留,他們還是要盡快渡江。火藥配置簡單,做成餅後就放在大車上邊行軍邊晾曬。
等翻越了茅山後,高全下令釋放了俘虜,每個人還發了一點路費,說自己隻是跟王文修有仇,要去殺他,不想傷及無辜。隻不過走錯了路,到了茅山這裏,與他們打了起來,這次就放了他們,如果再遇到,定斬不饒。俘虜們嚇得抱頭鼠竄。
也有五六十個俘虜不願走,他們基本上是歸正人,不少還是京東東路人,覺得這一段時間是南逃以來最幸福的時光。
抗金軍不隨便打罵,很多人還是鄉黨,而且對於抗金軍宣傳的打回中原的思想也很認同。最重要的是,這邊給吃飽飯。
經過甄別後,高全把他們打散了分別編入戰鬥部隊和後勤。這樣抗金軍的總人數增加到六百來人。
等釋放的俘虜走遠,高全下令把北上抗金軍的旗幟收起來,換成他們在龍王廟鎮繳獲的禁軍軍旗,護衛隊本來就算是廂軍,再加上幾次繳獲的軍裝盔甲,抗金軍大部分都是官軍打扮。還有一些丁壯沒有軍裝,但這也不是問題,因為那時候軍隊經常征發民夫。
有些女人孩子問題也不大,宋朝的軍隊大部分是帶家屬的。一路上非常順利,避開城池,遇到有關卡問,就說是調往淮北換防的。無人懷疑,哪有自願去前線送死的?所以這幫官軍肯定是真的。
再說那一營官軍被擊潰後,自然又誇大其詞,再次祭出“王高十萬大軍”的說辭。雖然秦檜等人不信真有那麽多,不過能輕鬆擊潰五百人的官軍,而且顧指揮使受了重傷:刀傷兩處,頭部一處,大腿一處;箭傷七處,左右肩各一處,前胸一處,後邊四處。
因為傷勢太均勻,秦檜也不太信真有這麽多處傷,但也認為他應該是力戰不支,受了重傷。
由此可見,抗金軍至少有能戰之兵兩三千,這樣算下來加上裹挾的民壯婦孺,應該總數在一萬上下。結合龍王廟和烏金寨附近的歸正人失蹤數量,大致可以對得上。
他們見高王二賊越走離臨安越遠,又聽說高王二賊深恨王文修,誓要殺之,覺得二賊不應該會或者不敢來攻臨安,最有可能是經金壇、常州,去蘇州華亭殺王文修。當然也有人提出,既然高王二賊號稱“北上抗金軍”,就有可能去渡江北上。
但秦檜認為二賊號為北上抗金軍,純屬惡心自己,不會有膽子真去北方。他收到的報告是二人其實不是歸正人,而是從爪哇以南的澳洲來的歸明人,跟金兵也無冤無仇。萬一二賊真渡江北上,那不是更好嘛!
跑到江北,朝廷上下就能睡安穩了,最近二賊在京畿重地攪動風雲,很多高層已經在抱怨他處理魯莽了,跟二賊有關聯的幾家士族也在鬧。宮裏麵傳出消息,官家聽說二賊能打,甚至起了招安的心思。
如果他們真跑到北方去跟金兵打,自取滅亡,那就是天助他秦檜。於是他下令留都(南京)、金壇一帶嚴防死守,並往那邊調兵增援。經過兩次大敗後,現在官兵也都不敢再去撩撥高王二人了,能守住城池就是大功。
而現在高王二人已經到了丹陽鎮附近。從茅山到他們計劃渡江的馬鞍山附近的江邊,其實才五十多公裏。
如果僅僅是護衛隊,高全有把握一天走到,但如今有這麽多老百姓,特別是婦女兒童,他們一天走五十裏路已經接近極限,再多走就會有不少人掉隊。
還有個問題就是大車。大車的木輪很容易損壞,一旦壞了,大車就隻能推到路邊去。倒也不會暴露行蹤,因為周圍的村民撿了去,是堅決不會說的。大車在當時也是寶貴資產,相當於後世的大貨車。憑本事撿的大貨車,斷然沒有交出去的道理。
他們走得急,大車損壞得更多。高全估計,到江邊後,大部分大車就要丟棄了,因為他們很可能沒有那麽多大船可用。他更看重那些江州獨輪車,那些車更輕便,婦女兒童也可以坐在上麵。
下午五點左右,到了丹陽鎮附近紮營後,丹陽鎮如臨大敵,因為那時候官軍經常比土匪更可怕。這時候張河又發揮了作用,他利用自己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冒充一個都頭,去跟丹陽鎮交涉。
那邊很爽快地答應了提供給養,特別是木頭車輪,也不要錢,還送了五百貫,條件隻有一個:軍隊不進鎮子。王有誌發現自己帶了那麽多錢,居然一路上沒怎麽花出去。欣慰之餘,他也知道到了江北,真正的考驗才開始。
第二天天剛亮,抗金軍就拔蓋起營,直奔采石磯而去。那裏是附近最大的渡口。高全估計那裏就算有駐軍並識破了自己的行蹤,也不是自己的對手。而且官軍的主要責任是守住渡口的軍寨,如果自己表現出就是要過江,他們應該不會拚命阻攔,當然前提是認識到自己不是對手。
從丹陽鎮到采石磯大概二十公裏,他們走官道,速度很快,走了大概兩個時辰,不到中午就快到了。高全一邊下令修整吃飯,一邊派張河和王大誌繼續冒充都頭,拿了他用繳獲軍都虞候的大印偽造的公文,去采石磯的牛渚渡口觀察情況並安排船隻。
張河和王大誌帶了一個排的護衛隊員,如狼似虎衝進渡口,發現確實有駐軍,不過也就一個都。這邊都屬於太平軍州,駐軍說是一個都,其實隻有六十多個人。一個年輕的副都頭看到一大幫軍士衝了進來,趕緊迎上去。
張河厲聲喝道:“奉樞密相公令,大軍北上淮北換防,爾等誰是都頭?速速安排船隻。”
那個副都頭連連點頭稱是,但又索要公文。張河掏出公文,在他麵前一晃:“看到軍都虞候的大印了嗎?可是假的?”
那副都頭說:“大印倒像是真的,不過既然是換防公文,如何是軍都虞候的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