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雪中送炭
鍋包肉,花棉襖,帶著火車回東北 作者:奶油公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去煤礦工作,在村裏同樣閑不住。
用綠皮火車窗簾布做的女裝外套陸續出貨,統一板式,統一裁剪,流水線製作,苗倩負責將大布片縫合,項海瀾上袖子,固定領口,王春花釘扣子,金熠則負責最後的熨燙。
沒等到春耕開始,100件衣服全部做完,加上村裏的20件,刨除成本和分給家人的勞務費,項海瀾還剩1500。
她準備歇一段時間,王偉的暴露說明一個問題,步子不能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襠。
雪水融化,燕子回歸,溫度上升到10度以上,冬歇正式結束,該種春小麥了。
種麥要先翻地,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這是最累人的活計,去年雪厚,上千畝麥田全部翻漿了,進去後泥漿水能灌到膝蓋,人和牛都遭老罪了。
靠天吃飯一切都要搶,翻完地還要晾幹,錯過最佳種植時間,影響收成。項大誠指揮了幾十年春耕,也不敢保證有足夠的經驗。
大隊的進度慢了隔壁知青農場一大截,老項都急上火了,連灌好幾天婆婆丁茶,牙花的腫脹都沒消。
還真等來了雪中送炭,在隔壁農墾團拖拉機手周音的撮合下,二連和三連的連長同意借車借人,由大隊出柴油錢,農墾團幫忙翻地。
機械化作業就是不一樣,連著大型攪輪的拖拉機隻用了兩天就把大隊剩下的麥田全部搞定。
項大誠知道農墾團仗義出手跟小女兒有關,開拖拉機的周知青鬧著要自殺,是女兒和女婿救了那孩子一命,才有了春耕的回報。
他由衷地跟女兒感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老閨女啊,還是得多學雷鋒。”
老項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蔣楠竹,宋霞幾個跟二連的徐思明連長提建議,讓大家冬天多出來曬太陽,多吃蘑菇,雖然對改善知青的精神麵貌沒啥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連隊裏打架,吵嘴,背酸詩的跟往年比確實少了很多。
蔣楠竹幾個是紅旗大隊的,愛屋及烏,徐連長才出手相助的。這當然也跟項海瀾有關。
小項手裏提著一條十來斤重的大馬哈魚,是朝鮮族姐姐樸愛敏剛剛送來的。魚是她家人剛打上來,連夜托運貨的大解放送到這邊的。
春天的魚雖然沒有秋天肥,但這個時節大馬哈魚的魚籽最厚,也同樣好吃。
跟父親晃了晃手裏的魚,項海瀾笑眯眯道:“有來有往,人情最可貴。”
這是小項發自內心的感慨,五十年後經濟發達,人情也越來越淡薄,她十分同意一位社會學家所說,人還是要建立跟附近的聯係。
她沒有能力照顧到無數的遠方人,但身邊的人有需要幫助的,順手而為,不是多管閑事,是在建立“附近”這個網絡,網絡裏有拖拉機,有大馬哈魚,是人情,也是幸福生活的意義所在。
晚飯勞累了一天的項家人幸福地吃上了大馬哈魚,魚頭切下來跟困了一冬的蘿卜一起燉,燉到魚湯奶白,蘿卜比魚還要好吃。
老項一口蘿卜下肚,大讚,“就是那個味兒。”
魚肉則汆了丸子,潔白的魚丸浮在清湯裏,開鍋點些白胡椒粉,撒點地裏新長出來的香菜頭,那叫一個鮮靈。王春花沒吃飯,喝了三碗魚丸喝飽了。
連不起眼的魚皮都能做出花,先蒸,後拌,艮啾啾賊下酒,炸魚皮也好吃,酥脆噴香,擱二十一世紀是很受歡迎的零食。
美食撫慰勞累的身體,吃了大魚歇一晚上,第二天又能精神抖擻地上工。
春天萬物複蘇,項海瀾不做衣服,也有幹不完的事。除了在自家後院子翻地,種菜。後山也有采不完的野菜,刺嫩芽,柳蒿芽,薺菜,野芹菜……
小項綠皮火車裏的囤貨又多了好些,光是看著就超滿足。
采回來的薺菜挑嫩的焯水,切碎,去了趟團部供銷社,弄回來兩斤肉,她給家人包了野芹菜豬肉餡餃子,專門給小金包了薺菜鮮肉大餛飩,湯裏還放了二哥寄回來的蝦米和紫菜提鮮。
鄉味最難割舍,鮮上加鮮的薺菜大餛飩吃得小金眼眶發熱,撂下飯碗就去幫項海瀾翻地,不光父母家後園子,連老房子的後園子都幫忙整理好了。
春耕累人,金小狗冬天養了點膘,這會兒全都消耗沒了,指了指年後挖的防特務的陷阱,絲毫沒有被觸碰的跡象,裏麵已經有雜草開始冒頭,他問項海瀾:“難道咱倆真走錯方向了?”
這不是兩人第一次複盤,他們還是堅信真正的幕後黑手沒有落網,但調查也走入了死胡同。
保衛科的張千很負責,把最後篩選的800個人一一調查了一遍,這些人不是沒有作案條件,就是沒有作案時間,父母也大都是親生的,不是親生的也沒查出毛病。
總之,煤礦名單裏沒有一個人有嫌疑。老張還有別的事要忙,礦裏的調查已經結束了。
他也保證過,派了專人保護煤礦的危險品,煤礦附屬醫院也會定時做安全檢查,能做的就這麽多,人家已經做到位了。
項海瀾望著陷阱沉默良久,“難道人不在煤礦?”
那這範圍可大了,出了漢達縣,站官城再怎麽說也是個地級市,人口六十來萬呢。沒有上層人出手,他們查不來。
隨著時間推移,半年前的這場鼠疫已經被淡忘,甚至被刻意的忽略掉,人本能地就不願意回憶痛苦的事,再找情報部門出手,人家更不會理你。
兩人一時也沒有好辦法,隻能走一步看一步,老巢被端掉,但願特務就此偃旗息鼓。
會嗎?
黑土地的春天一眨眼就過完了,春去夏來,小項裁縫消停了三個月,掙錢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
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這次準備做個好玩的。
用綠皮火車窗簾布做的女裝外套陸續出貨,統一板式,統一裁剪,流水線製作,苗倩負責將大布片縫合,項海瀾上袖子,固定領口,王春花釘扣子,金熠則負責最後的熨燙。
沒等到春耕開始,100件衣服全部做完,加上村裏的20件,刨除成本和分給家人的勞務費,項海瀾還剩1500。
她準備歇一段時間,王偉的暴露說明一個問題,步子不能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襠。
雪水融化,燕子回歸,溫度上升到10度以上,冬歇正式結束,該種春小麥了。
種麥要先翻地,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這是最累人的活計,去年雪厚,上千畝麥田全部翻漿了,進去後泥漿水能灌到膝蓋,人和牛都遭老罪了。
靠天吃飯一切都要搶,翻完地還要晾幹,錯過最佳種植時間,影響收成。項大誠指揮了幾十年春耕,也不敢保證有足夠的經驗。
大隊的進度慢了隔壁知青農場一大截,老項都急上火了,連灌好幾天婆婆丁茶,牙花的腫脹都沒消。
還真等來了雪中送炭,在隔壁農墾團拖拉機手周音的撮合下,二連和三連的連長同意借車借人,由大隊出柴油錢,農墾團幫忙翻地。
機械化作業就是不一樣,連著大型攪輪的拖拉機隻用了兩天就把大隊剩下的麥田全部搞定。
項大誠知道農墾團仗義出手跟小女兒有關,開拖拉機的周知青鬧著要自殺,是女兒和女婿救了那孩子一命,才有了春耕的回報。
他由衷地跟女兒感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老閨女啊,還是得多學雷鋒。”
老項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蔣楠竹,宋霞幾個跟二連的徐思明連長提建議,讓大家冬天多出來曬太陽,多吃蘑菇,雖然對改善知青的精神麵貌沒啥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連隊裏打架,吵嘴,背酸詩的跟往年比確實少了很多。
蔣楠竹幾個是紅旗大隊的,愛屋及烏,徐連長才出手相助的。這當然也跟項海瀾有關。
小項手裏提著一條十來斤重的大馬哈魚,是朝鮮族姐姐樸愛敏剛剛送來的。魚是她家人剛打上來,連夜托運貨的大解放送到這邊的。
春天的魚雖然沒有秋天肥,但這個時節大馬哈魚的魚籽最厚,也同樣好吃。
跟父親晃了晃手裏的魚,項海瀾笑眯眯道:“有來有往,人情最可貴。”
這是小項發自內心的感慨,五十年後經濟發達,人情也越來越淡薄,她十分同意一位社會學家所說,人還是要建立跟附近的聯係。
她沒有能力照顧到無數的遠方人,但身邊的人有需要幫助的,順手而為,不是多管閑事,是在建立“附近”這個網絡,網絡裏有拖拉機,有大馬哈魚,是人情,也是幸福生活的意義所在。
晚飯勞累了一天的項家人幸福地吃上了大馬哈魚,魚頭切下來跟困了一冬的蘿卜一起燉,燉到魚湯奶白,蘿卜比魚還要好吃。
老項一口蘿卜下肚,大讚,“就是那個味兒。”
魚肉則汆了丸子,潔白的魚丸浮在清湯裏,開鍋點些白胡椒粉,撒點地裏新長出來的香菜頭,那叫一個鮮靈。王春花沒吃飯,喝了三碗魚丸喝飽了。
連不起眼的魚皮都能做出花,先蒸,後拌,艮啾啾賊下酒,炸魚皮也好吃,酥脆噴香,擱二十一世紀是很受歡迎的零食。
美食撫慰勞累的身體,吃了大魚歇一晚上,第二天又能精神抖擻地上工。
春天萬物複蘇,項海瀾不做衣服,也有幹不完的事。除了在自家後院子翻地,種菜。後山也有采不完的野菜,刺嫩芽,柳蒿芽,薺菜,野芹菜……
小項綠皮火車裏的囤貨又多了好些,光是看著就超滿足。
采回來的薺菜挑嫩的焯水,切碎,去了趟團部供銷社,弄回來兩斤肉,她給家人包了野芹菜豬肉餡餃子,專門給小金包了薺菜鮮肉大餛飩,湯裏還放了二哥寄回來的蝦米和紫菜提鮮。
鄉味最難割舍,鮮上加鮮的薺菜大餛飩吃得小金眼眶發熱,撂下飯碗就去幫項海瀾翻地,不光父母家後園子,連老房子的後園子都幫忙整理好了。
春耕累人,金小狗冬天養了點膘,這會兒全都消耗沒了,指了指年後挖的防特務的陷阱,絲毫沒有被觸碰的跡象,裏麵已經有雜草開始冒頭,他問項海瀾:“難道咱倆真走錯方向了?”
這不是兩人第一次複盤,他們還是堅信真正的幕後黑手沒有落網,但調查也走入了死胡同。
保衛科的張千很負責,把最後篩選的800個人一一調查了一遍,這些人不是沒有作案條件,就是沒有作案時間,父母也大都是親生的,不是親生的也沒查出毛病。
總之,煤礦名單裏沒有一個人有嫌疑。老張還有別的事要忙,礦裏的調查已經結束了。
他也保證過,派了專人保護煤礦的危險品,煤礦附屬醫院也會定時做安全檢查,能做的就這麽多,人家已經做到位了。
項海瀾望著陷阱沉默良久,“難道人不在煤礦?”
那這範圍可大了,出了漢達縣,站官城再怎麽說也是個地級市,人口六十來萬呢。沒有上層人出手,他們查不來。
隨著時間推移,半年前的這場鼠疫已經被淡忘,甚至被刻意的忽略掉,人本能地就不願意回憶痛苦的事,再找情報部門出手,人家更不會理你。
兩人一時也沒有好辦法,隻能走一步看一步,老巢被端掉,但願特務就此偃旗息鼓。
會嗎?
黑土地的春天一眨眼就過完了,春去夏來,小項裁縫消停了三個月,掙錢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
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這次準備做個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