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目和賬麵,皆都準確無誤、各相吻合——有勞小張先生了。”
那顧懷氏聽了,這才回過臉來,直接從托盤當中左右開弓,猶如蜻蜓點水一般地,將那十摞兒飛錢,逐張地飛速掠過後,又隨手拿起了三本賬簿,各自翻看了一眼,放回到了托盤之上,點頭微笑道——從她的麵色和神情來看,顧流蘇方才的目測報賬,顯見是毫無差池之處。
那顧子魯的臉上,立時便流露出了幾分得意和誇耀之色來。倒是其餘的眾人,皆都是一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泰然之狀。
“顧二大娘客氣了,小人擔當不起。”
張順九急忙俯首賠笑道。接著,就躬身來到了顧子謙的麵前,高舉著托盤,施禮稟報道:“啟稟顧大爺:此筆大宗飛錢,業已通過顧二大娘的最終複核無誤,敬請顧大爺親自主持,入庫存放。”
“嗯。”
顧子謙起身接過了托盤,頷首微微“嗯”了一聲道:“張先生,管家,請吧!”
“是,顧大爺,在下(老奴)遵命。”
那張一和朱信連忙起身應道。接著,朱信便快步走到了賬房的櫃案之外,袖手等待;而張一則暗中啟動了,藏在櫃案之下的某處秘密機括,於是,豎立在北牆之前的那一整座紅樟木錢櫃,立時就悄無聲息、一分為二地,分別向東、西兩側緩緩滑去,赫然露出了北牆正中,與牆體渾然平齊的兩扇紫銅皮厚鐵門。
“顧大爺、管家,兩位有請。”
此門一出,張順九便就急忙快步上前,探手打開了櫃案的兩扇柵欄半截兒矮門,躬身施禮道。
——原來那錢櫃之內,存放的是零散的金銀、銅鈿和飛錢,鑰匙由張一父子保管;而大宗的錢財和古玩字畫兒,珍珠、瑪瑙、琉璃、美玉等稀世之寶,則單獨存放在錢櫃後麵的密室之內,嚴加封存。
“啟稟顧大爺,奴婢痣兒、淡芸,有要事入內稟報。”
顧子謙手捧著托盤,方欲入內,就聽痣兒和淡芸在外麵叩門稟報道。
“進來!”
“顧大爺,公子有命:”
痣兒和淡芸入內關緊了廳門,雙雙近前,那痣兒便手持著一隻,印有著一個大大的碧玉“朱”字標記的金玉令牌,昂首宣示道:“有請顧大爺和諸位,依照老夫人的遺命,將今日的這筆款項,原封不動地放入這隻,老太爺舊年間賞賜給公子的琉璃匣內,”
痣兒說著,就示意淡芸將手中的托盤放在了櫃案之上,指著上麵的那一隻,青綠色、半透明的琉璃合蓋兒帶鎖四方寶匣道:“上鎖、封緘之後,入庫存放,以做它日重振祖業之用。於此之前,包括公子在內的任何人等,都不許以任何的理由,啟封、開鎖,動用分毫。”言畢,便打開了寶匣兒,對著顧子謙施禮說道:“顧大爺,請。”
“是,屬下(老奴、在下)遵命。”
那顧子謙等人,自然識得這隻琉璃寶匣兒,便毫無拒絕理由地對著令牌和寶匣兒,如對龍盤香和朱振宇般地施禮說道。然後,顧子謙親自動手,把那筆飛錢,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如數兒碼放進了匣內,壓緊、落鎖、加封之後,雙手捧著,交還到了痣兒的手中道:“有勞痣兒姑娘,代為保管片刻。”
“是,奴婢遵命。”
痣兒亦是雙手接過去寶匣兒,緊緊地摟抱在懷中道。
“管家、張先生,請。”
顧子謙於是就從腰間抽出了一把,模樣兒極其古怪的鑰匙,轉身來到了密庫門前,相當細致、耐心地來回撥弄了許久後,這才退讓到了一旁,擺手說道。
原來,這座鐵門之上,內嵌著一把特製的“三匙升降秘製鐵鎖”,因其鎖梁和一小部分的鎖身,都深嵌在兩扇厚厚的門體之內,是以無法通過破壞鎖體而開鎖入內,必須用與其特配的三把連環鐵匙,方能打開鐵鎖,進入密庫。
而這種配套的鐵匙,共有兩套,原本是由朱恩和龍盤香夫婦,各自持有一套;但半年之前,他們二人雙雙病重之後,龍盤香便不得不將朱恩手中的那一套零散拆開,提前托付給了顧子謙和朱信、張一分別持有。至於她臨終之前,慎重交給朱振宇的那一套鐵匙,當然就是剩下的另一套了。
據傳,這隻外觀奇特、設計巧妙,內部結構異常精密的“三匙升降秘製鐵鎖”,乃是由朱府老宅的首位當家人,亦即陶朱公範蠡、西施(鴛鴦芙蓉花)夫婦之長子朱天佑,在一千多年之前,花費了萬金之資,親自登門拜請民間的一位製鎖高人葑女(黃葑花,學名人參花),專門為其量身定做,純手工打造而成的舉世無雙之鎖。
此鎖的外觀造形,既像是一個小小的方形漏鬥,又仿佛是一座,本末倒置、頭下腳上的方形古塔。其整體統高約為十五點五厘米,寬約四點五厘米,梁高約為四點五厘米,塔尖高度約為六厘米,鎖身自重約為五百五十克。其連接之處,分別采用了熔焊、鍛焊、軟釺焊,和活動鉚接、固定鉚接、密封鉚接、冷鉚與熱鉚,這八種即便是放在現代,也是頂尖兒的焊鉚工藝。而其內部的具體結構,則是由數枚螺杆和閂銷,反複地交叉組合而成;就連那三把一套的連環鐵匙,也都是用同樣複雜而精妙的工序,經焊鉚和敲打所製成的。鎖、匙對照,天衣無縫,靈活巧妙、平滑無痕。
該鎖的鎖身可升、可降,可伸、可縮,共有四個鑰匙孔,其中一個相對開放外露,三個深度隱藏。若想完全打開,共須五道程序連續開啟,稍有缺失或者打亂次序,便是神仙也拿它無可奈何。其先後順序為:
第一把鐵匙為大號兒鑰匙,即顧子謙方才所持之匙,其柄為方孔古錢狀,齒為方塊兒形狀。第一步,先用此匙匙柄上的方孔,套住鎖尾處的方形塔尖兒,朝逆時針方向,輕輕地扭動、旋轉,卸下塔尖兒,露出第一個相對開放外露的方形鑰匙孔;
第二步,改用此匙的方塊兒形齒,插入此孔,朝著順時針方向,輕輕地旋轉、扭動,鎖殼的內層,即會隨之而緩緩地上升兩厘米,進一步顯現出,兩個暗藏其中的深層鑰匙孔:一個位處於鎖身的左側,呈現“品”字形狀;一個位處於鎖身的右側,呈現圓日形狀;
第三步,要用稍小一些的二號兒鑰匙,即朱信所持的鐵匙,其柄為一個大圓環當中,嵌入三個相連的小圓環,成“品”字形狀,齒為圓孔形狀,且圓齒的一側,自帶有撥片一塊兒。開鎖之時,要先將鑰匙倒轉插入左側的鑰匙孔,逆時針方向使勁兒旋轉,直至擰不動為止,其左側的鎖梁,方可繼續上升少許,露出一半兒的第四個隱蔽最深的鑰匙孔;
第四步,抽出二號兒鑰匙,正麵插入右側之圓日形狀的鑰匙孔,順時針方向使勁兒旋轉,使右側的鎖梁,也跟著上升少許,方可展現出整個兒的鑰匙孔;
第五步,這時要使用和二號兒鑰匙的齒柄結構相同,形狀再略小一些的三號兒鑰匙,即張一所持有的鐵匙,正麵插入鑰匙孔,順時針方向徐徐旋轉扭動,方能全部打開此鎖,鎖梁自動縮回鎖身,整個鐵鎖即可從門中取出,從而方可打開鐵門。若要鎖上之時,便需如同上述程序一樣,從第五步到第一步,反其道而行之即可。
再說朱信和張一見狀,便也手持著連環鐵匙,依次上前,十分費力地打開了此鎖,拿在張一的手中——而這一整套眼花繚亂、繁瑣複雜的開鎖儀式,至此始告落終。顧子謙和朱信、張一三人,由此方能拉開鐵門,一同步入其中了。
“我等進去俄頃,稍後即出,煩請諸位,耐心等候片刻。”
顧子謙從痣兒的手中拿回了寶匣兒,對著廳內的眾人,沉聲說道。
“是,屬下(小婦人、小人、奴婢)遵命。”
而眾人則一同起身,拱手施禮道。
顧子謙和朱信、張一三人,甫一進入門內,那鐵門和錢櫃,便“唰”、“唰”的兩下兒,瞬間關閉、歸位,不留半點兒的痕跡可尋。並且,門內的左、右兩側,也立時被其連鎖的機關所觸動,“嘭”的一聲,同時點燃起了,輝煌奪目、亮如白晝的水晶油壺壁燈——此燈,既起著照明之用,更兼備著警示之功:如若進入密庫之人,一時流連忘返,忽略了時辰,這密庫之內的氧氣含量便會逐漸地減少,兩排燈中的明亮燈火,也會相應地變暗、變弱,以此敦促來者,盡快地離開密庫,否則,便會有悶死之虞。
那張一便在燈火的照耀之下,將手中所拿的鐵鎖,塞入了鐵門內側,比門外位置更高一些的另一處凹槽之內,三個人依序反其道而行之,反鎖住了鐵門,以防外部有人闖入。然後,快步走過短廊,打開了盡頭之處的第二道虛掩的鐵門,三人魚貫而入,關閉此門,由此觸發了第二道機關,使得門後的密庫大廳內立即火焰通明,而門外的燈火,則悄然熄滅。
隻見那密庫大廳內的地麵、牆壁和天花板上,俱都嚴密鋪蓋著,防腐、防潮,防蟲、防蛀,血紅油亮、芬芳四溢的百年金絲柚木板材,而地麵上豎立的,十幾排漢白玉多層支架上,則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地整齊碼放著,同等材質的柚木木箱,按其外掛的標簽所示,各自盛放著或飛錢、或銅鈿、或金鋌、或銀鋌、或金銀首飾,或普通的珠玉、珊瑚、髓石、字畫、橫幅之類,所值甚巨,不計其數。
“管家、張先生,依顧某所見呢,”
顧子謙手捧著寶匣兒站在門口,沉吟說道:“此匣所值,過於巨大,似乎應當破例放到下層,加密存放,才是道理——你們二位,意下如何呢?”
“是,理應如此,別無二議。”
朱信和張一不假思索地點頭同意後,朱信便就主動地快速走到了第七排支架的北側,彎下腰去,伸出左、右兩手,同時按下了暗藏在倒數第二層隔斷上的兩處機關,就聽“唰、唰、唰”的幾聲細微聲響,顧子謙和張一的腳下,須臾間便閃現出了一孔四角兒方洞,和一條連接往下的甬道階梯。
顧子謙等人便順著這條階梯,往下走入了和地上部分,裝飾與布局完全一樣的地下部分。走在最後的朱信,腳板剛一踏上地麵,便聽又是“唰、唰”的幾聲細微聲響,不僅地上部分的水晶壁燈,全部悄然熄滅,就連四角兒方洞和甬道階梯,亦都原樣兒地收回不見;三人立時猶如身處一座,與世隔絕、密不通風的地下囚牢之內——當然了,同時還是一座華燈高照、富麗堂皇,珠光寶氣,交相輝映的超級豪華地下囚牢:
但見那數之不盡、觀之不絕的,各類玉石、玉器、水晶、金剛石、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貓眼兒石、夜明珠、南海鴿蛋珠、萬年琥珀藏蜂、水膽多色瑪瑙、火紅珊瑚古樹、七彩琉璃圓球、五彩透明發晶、蔥綠天蠶絲衣、皇宮古董器皿、曆代名家真跡,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璀璨耀眼、琳琅滿目;又按其大小、形狀和質地,或成箱、成箱地密封掛簽兒碼放,或單個兒、單個兒地獨件兒陳列在外,或一排、一排地同類並肩林立,但,無論是成箱兒的、單個兒的還是成排的,置身行走其間,隨便探手拿起一件,那便是華貴無匹、價值連城的稀世罕見之物,更別說是把這滿屋子的絕代珍寶,統統合並到一處,累計估算其值了。
顧子謙獨自來到一排琉璃器皿之前,將手中的琉璃寶匣,如履薄冰、小心謹慎地,擺放在了行列之末的最不起眼處,使得其他的高大器皿,完全遮擋住了它,這才轉身回到了南牆的東頭兒,單手先、後扭轉,暗藏在支架之下、地板兩側的機關,放下了甬道階梯,與朱信、張一三人,原路返回至地上的部分,才一站穩,那甬道階梯和四角兒方洞,便又“唰、唰、唰”地原樣收回不見,壁燈盡數點亮。與此同時,地下部分的壁燈,也同樣隨之而熄滅。
那顧懷氏聽了,這才回過臉來,直接從托盤當中左右開弓,猶如蜻蜓點水一般地,將那十摞兒飛錢,逐張地飛速掠過後,又隨手拿起了三本賬簿,各自翻看了一眼,放回到了托盤之上,點頭微笑道——從她的麵色和神情來看,顧流蘇方才的目測報賬,顯見是毫無差池之處。
那顧子魯的臉上,立時便流露出了幾分得意和誇耀之色來。倒是其餘的眾人,皆都是一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泰然之狀。
“顧二大娘客氣了,小人擔當不起。”
張順九急忙俯首賠笑道。接著,就躬身來到了顧子謙的麵前,高舉著托盤,施禮稟報道:“啟稟顧大爺:此筆大宗飛錢,業已通過顧二大娘的最終複核無誤,敬請顧大爺親自主持,入庫存放。”
“嗯。”
顧子謙起身接過了托盤,頷首微微“嗯”了一聲道:“張先生,管家,請吧!”
“是,顧大爺,在下(老奴)遵命。”
那張一和朱信連忙起身應道。接著,朱信便快步走到了賬房的櫃案之外,袖手等待;而張一則暗中啟動了,藏在櫃案之下的某處秘密機括,於是,豎立在北牆之前的那一整座紅樟木錢櫃,立時就悄無聲息、一分為二地,分別向東、西兩側緩緩滑去,赫然露出了北牆正中,與牆體渾然平齊的兩扇紫銅皮厚鐵門。
“顧大爺、管家,兩位有請。”
此門一出,張順九便就急忙快步上前,探手打開了櫃案的兩扇柵欄半截兒矮門,躬身施禮道。
——原來那錢櫃之內,存放的是零散的金銀、銅鈿和飛錢,鑰匙由張一父子保管;而大宗的錢財和古玩字畫兒,珍珠、瑪瑙、琉璃、美玉等稀世之寶,則單獨存放在錢櫃後麵的密室之內,嚴加封存。
“啟稟顧大爺,奴婢痣兒、淡芸,有要事入內稟報。”
顧子謙手捧著托盤,方欲入內,就聽痣兒和淡芸在外麵叩門稟報道。
“進來!”
“顧大爺,公子有命:”
痣兒和淡芸入內關緊了廳門,雙雙近前,那痣兒便手持著一隻,印有著一個大大的碧玉“朱”字標記的金玉令牌,昂首宣示道:“有請顧大爺和諸位,依照老夫人的遺命,將今日的這筆款項,原封不動地放入這隻,老太爺舊年間賞賜給公子的琉璃匣內,”
痣兒說著,就示意淡芸將手中的托盤放在了櫃案之上,指著上麵的那一隻,青綠色、半透明的琉璃合蓋兒帶鎖四方寶匣道:“上鎖、封緘之後,入庫存放,以做它日重振祖業之用。於此之前,包括公子在內的任何人等,都不許以任何的理由,啟封、開鎖,動用分毫。”言畢,便打開了寶匣兒,對著顧子謙施禮說道:“顧大爺,請。”
“是,屬下(老奴、在下)遵命。”
那顧子謙等人,自然識得這隻琉璃寶匣兒,便毫無拒絕理由地對著令牌和寶匣兒,如對龍盤香和朱振宇般地施禮說道。然後,顧子謙親自動手,把那筆飛錢,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如數兒碼放進了匣內,壓緊、落鎖、加封之後,雙手捧著,交還到了痣兒的手中道:“有勞痣兒姑娘,代為保管片刻。”
“是,奴婢遵命。”
痣兒亦是雙手接過去寶匣兒,緊緊地摟抱在懷中道。
“管家、張先生,請。”
顧子謙於是就從腰間抽出了一把,模樣兒極其古怪的鑰匙,轉身來到了密庫門前,相當細致、耐心地來回撥弄了許久後,這才退讓到了一旁,擺手說道。
原來,這座鐵門之上,內嵌著一把特製的“三匙升降秘製鐵鎖”,因其鎖梁和一小部分的鎖身,都深嵌在兩扇厚厚的門體之內,是以無法通過破壞鎖體而開鎖入內,必須用與其特配的三把連環鐵匙,方能打開鐵鎖,進入密庫。
而這種配套的鐵匙,共有兩套,原本是由朱恩和龍盤香夫婦,各自持有一套;但半年之前,他們二人雙雙病重之後,龍盤香便不得不將朱恩手中的那一套零散拆開,提前托付給了顧子謙和朱信、張一分別持有。至於她臨終之前,慎重交給朱振宇的那一套鐵匙,當然就是剩下的另一套了。
據傳,這隻外觀奇特、設計巧妙,內部結構異常精密的“三匙升降秘製鐵鎖”,乃是由朱府老宅的首位當家人,亦即陶朱公範蠡、西施(鴛鴦芙蓉花)夫婦之長子朱天佑,在一千多年之前,花費了萬金之資,親自登門拜請民間的一位製鎖高人葑女(黃葑花,學名人參花),專門為其量身定做,純手工打造而成的舉世無雙之鎖。
此鎖的外觀造形,既像是一個小小的方形漏鬥,又仿佛是一座,本末倒置、頭下腳上的方形古塔。其整體統高約為十五點五厘米,寬約四點五厘米,梁高約為四點五厘米,塔尖高度約為六厘米,鎖身自重約為五百五十克。其連接之處,分別采用了熔焊、鍛焊、軟釺焊,和活動鉚接、固定鉚接、密封鉚接、冷鉚與熱鉚,這八種即便是放在現代,也是頂尖兒的焊鉚工藝。而其內部的具體結構,則是由數枚螺杆和閂銷,反複地交叉組合而成;就連那三把一套的連環鐵匙,也都是用同樣複雜而精妙的工序,經焊鉚和敲打所製成的。鎖、匙對照,天衣無縫,靈活巧妙、平滑無痕。
該鎖的鎖身可升、可降,可伸、可縮,共有四個鑰匙孔,其中一個相對開放外露,三個深度隱藏。若想完全打開,共須五道程序連續開啟,稍有缺失或者打亂次序,便是神仙也拿它無可奈何。其先後順序為:
第一把鐵匙為大號兒鑰匙,即顧子謙方才所持之匙,其柄為方孔古錢狀,齒為方塊兒形狀。第一步,先用此匙匙柄上的方孔,套住鎖尾處的方形塔尖兒,朝逆時針方向,輕輕地扭動、旋轉,卸下塔尖兒,露出第一個相對開放外露的方形鑰匙孔;
第二步,改用此匙的方塊兒形齒,插入此孔,朝著順時針方向,輕輕地旋轉、扭動,鎖殼的內層,即會隨之而緩緩地上升兩厘米,進一步顯現出,兩個暗藏其中的深層鑰匙孔:一個位處於鎖身的左側,呈現“品”字形狀;一個位處於鎖身的右側,呈現圓日形狀;
第三步,要用稍小一些的二號兒鑰匙,即朱信所持的鐵匙,其柄為一個大圓環當中,嵌入三個相連的小圓環,成“品”字形狀,齒為圓孔形狀,且圓齒的一側,自帶有撥片一塊兒。開鎖之時,要先將鑰匙倒轉插入左側的鑰匙孔,逆時針方向使勁兒旋轉,直至擰不動為止,其左側的鎖梁,方可繼續上升少許,露出一半兒的第四個隱蔽最深的鑰匙孔;
第四步,抽出二號兒鑰匙,正麵插入右側之圓日形狀的鑰匙孔,順時針方向使勁兒旋轉,使右側的鎖梁,也跟著上升少許,方可展現出整個兒的鑰匙孔;
第五步,這時要使用和二號兒鑰匙的齒柄結構相同,形狀再略小一些的三號兒鑰匙,即張一所持有的鐵匙,正麵插入鑰匙孔,順時針方向徐徐旋轉扭動,方能全部打開此鎖,鎖梁自動縮回鎖身,整個鐵鎖即可從門中取出,從而方可打開鐵門。若要鎖上之時,便需如同上述程序一樣,從第五步到第一步,反其道而行之即可。
再說朱信和張一見狀,便也手持著連環鐵匙,依次上前,十分費力地打開了此鎖,拿在張一的手中——而這一整套眼花繚亂、繁瑣複雜的開鎖儀式,至此始告落終。顧子謙和朱信、張一三人,由此方能拉開鐵門,一同步入其中了。
“我等進去俄頃,稍後即出,煩請諸位,耐心等候片刻。”
顧子謙從痣兒的手中拿回了寶匣兒,對著廳內的眾人,沉聲說道。
“是,屬下(小婦人、小人、奴婢)遵命。”
而眾人則一同起身,拱手施禮道。
顧子謙和朱信、張一三人,甫一進入門內,那鐵門和錢櫃,便“唰”、“唰”的兩下兒,瞬間關閉、歸位,不留半點兒的痕跡可尋。並且,門內的左、右兩側,也立時被其連鎖的機關所觸動,“嘭”的一聲,同時點燃起了,輝煌奪目、亮如白晝的水晶油壺壁燈——此燈,既起著照明之用,更兼備著警示之功:如若進入密庫之人,一時流連忘返,忽略了時辰,這密庫之內的氧氣含量便會逐漸地減少,兩排燈中的明亮燈火,也會相應地變暗、變弱,以此敦促來者,盡快地離開密庫,否則,便會有悶死之虞。
那張一便在燈火的照耀之下,將手中所拿的鐵鎖,塞入了鐵門內側,比門外位置更高一些的另一處凹槽之內,三個人依序反其道而行之,反鎖住了鐵門,以防外部有人闖入。然後,快步走過短廊,打開了盡頭之處的第二道虛掩的鐵門,三人魚貫而入,關閉此門,由此觸發了第二道機關,使得門後的密庫大廳內立即火焰通明,而門外的燈火,則悄然熄滅。
隻見那密庫大廳內的地麵、牆壁和天花板上,俱都嚴密鋪蓋著,防腐、防潮,防蟲、防蛀,血紅油亮、芬芳四溢的百年金絲柚木板材,而地麵上豎立的,十幾排漢白玉多層支架上,則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地整齊碼放著,同等材質的柚木木箱,按其外掛的標簽所示,各自盛放著或飛錢、或銅鈿、或金鋌、或銀鋌、或金銀首飾,或普通的珠玉、珊瑚、髓石、字畫、橫幅之類,所值甚巨,不計其數。
“管家、張先生,依顧某所見呢,”
顧子謙手捧著寶匣兒站在門口,沉吟說道:“此匣所值,過於巨大,似乎應當破例放到下層,加密存放,才是道理——你們二位,意下如何呢?”
“是,理應如此,別無二議。”
朱信和張一不假思索地點頭同意後,朱信便就主動地快速走到了第七排支架的北側,彎下腰去,伸出左、右兩手,同時按下了暗藏在倒數第二層隔斷上的兩處機關,就聽“唰、唰、唰”的幾聲細微聲響,顧子謙和張一的腳下,須臾間便閃現出了一孔四角兒方洞,和一條連接往下的甬道階梯。
顧子謙等人便順著這條階梯,往下走入了和地上部分,裝飾與布局完全一樣的地下部分。走在最後的朱信,腳板剛一踏上地麵,便聽又是“唰、唰”的幾聲細微聲響,不僅地上部分的水晶壁燈,全部悄然熄滅,就連四角兒方洞和甬道階梯,亦都原樣兒地收回不見;三人立時猶如身處一座,與世隔絕、密不通風的地下囚牢之內——當然了,同時還是一座華燈高照、富麗堂皇,珠光寶氣,交相輝映的超級豪華地下囚牢:
但見那數之不盡、觀之不絕的,各類玉石、玉器、水晶、金剛石、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貓眼兒石、夜明珠、南海鴿蛋珠、萬年琥珀藏蜂、水膽多色瑪瑙、火紅珊瑚古樹、七彩琉璃圓球、五彩透明發晶、蔥綠天蠶絲衣、皇宮古董器皿、曆代名家真跡,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璀璨耀眼、琳琅滿目;又按其大小、形狀和質地,或成箱、成箱地密封掛簽兒碼放,或單個兒、單個兒地獨件兒陳列在外,或一排、一排地同類並肩林立,但,無論是成箱兒的、單個兒的還是成排的,置身行走其間,隨便探手拿起一件,那便是華貴無匹、價值連城的稀世罕見之物,更別說是把這滿屋子的絕代珍寶,統統合並到一處,累計估算其值了。
顧子謙獨自來到一排琉璃器皿之前,將手中的琉璃寶匣,如履薄冰、小心謹慎地,擺放在了行列之末的最不起眼處,使得其他的高大器皿,完全遮擋住了它,這才轉身回到了南牆的東頭兒,單手先、後扭轉,暗藏在支架之下、地板兩側的機關,放下了甬道階梯,與朱信、張一三人,原路返回至地上的部分,才一站穩,那甬道階梯和四角兒方洞,便又“唰、唰、唰”地原樣收回不見,壁燈盡數點亮。與此同時,地下部分的壁燈,也同樣隨之而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