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救火隊長
魂穿司馬遹,地獄開局 作者:沉映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月初,曆經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張軌帶領超過十萬部眾抵達長安。
當然,這十萬部眾不全都是士兵,有很大一部分是士兵的親眷,以及跟隨張軌一起東遷的幕僚將佐,以及這些幕僚將佐的親眷,甚至包括追隨他的士民百姓。
如此大量的部眾陡然出現在長安,如何安置是個極繁瑣的事情,張軌為此忙得焦頭爛額。
安頓部眾的同時,張軌也對當前的人事進行了一番調整,讓宋配兼任京兆尹,次子張茂擔任安定太守,謀士陰充為馮翊太守,其他太守則暫時沒有調整。
之所以讓張茂坐鎮安定,是因為張軌本就是安定郡烏氏縣人,況且安定是連接雍州和涼州的重要通道,和秦州也離得不遠,讓張茂坐鎮安定有監視二州之意。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張軌好不容易安頓好部眾,並準備歇口氣時,洛陽的司馬顒接連派出使者讓他率兵勤王,因為劉淵又派劉聰對洛陽發起了新一輪進攻。
幾乎與張軌抵達長安同時,劉聰兵臨河東,在大陽大破平北將軍曹武,然後長驅直入,抵達宜陽。司馬顒一麵讓張方領兵拒敵,一麵讓張軌從長安出河東。
張軌新官上任,不敢怠慢,讓宋配率領一萬騎兵從潼關而出,馳援洛陽。就在這時,張寔派出的使者抵達長安,向張軌稟報了秦州的局勢,並請求指示。
張軌長歎一口氣,洛陽局勢如此,哪裏還顧得上秦州呢?當即下令張寔率領部眾返回長安。但為了秦州局麵的穩固,他又任命張琠為略陽太守,並留給他五千步兵。
但討伐李雄畢竟是奉朝廷之命,張軌讓張寔撤兵的同時,向司馬顒詳細稟報了此事,相信司馬顒和他一樣,在洛陽吃緊的情況下根本無暇顧及秦州。
八月底,宋配領著兩名督護張纂和馬舫以及一萬騎兵抵達大陽。大陽位於黃河以北,和南麵的陝縣隔河相望,旁邊便是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茅津。
宋配抵達河東沒多久,弘農太守垣延向他獻了一計,說是打算先詐降,然後趁夜發起襲擊,劉聰大敗後必定會從茅津撤回,宋配若能在茅津設伏,必能將其一網打盡。
宋配深為佩服垣延的勇氣,便答應了他的請求,而垣延也果然在九月初大破劉聰。
經此一敗後,劉聰意識到洛陽輕易未可下,但領兵返回。不過,他也因此多了個心眼兒,先派出斥候在陝縣以及大陽一帶偵查敵情,也成功獲悉了宋配的行蹤。
劉聰驚出了一身冷汗,若是沒有多留個心眼兒,自己還真的可能葬身黃河。
於是,劉聰先按照原計劃出現在陝縣,然後趁夜從茅津上遊五十裏處的浢津渡過黃河。得知此事後,宋配和垣延都惋惜不已。
收到張軌對秦州局勢的匯報和決定後,司馬顒深以為然,這事兒還用說嗎?都火燒眉毛了,哪裏顧得上秦州。鑒於宋配已經前往大陽駐紮,司馬顒索性任命他為河東太守。
在劉淵遷都平陽後,河東便基本成了劉淵的倉庫,時不時的前來搜刮糧草,前任河東太守幹脆將郡治移到了大陽,和弘農太守垣延相依為命,河東名存實亡。
由於中條山和王屋山的存在,劉淵每次派兵入寇,都會繞過王屋山,從大陽北部的中條山中部豁口南下,然後從大陽渡過黃河,再沿著穀水和洛水東進。
宋配深知河東的重要性,便建議張軌增兵大陽,堵住劉淵南下的通道。張軌深以為然,便打算等張寔從秦州撤回來後,隨即讓他前去增援宋配。
收到張軌的命令後,張寔雖有些不甘心,但還是立即領兵沿著渭水而下。其實,他自己心裏也非常明白,如今的李雄確實是雞肋了,繼續跟他耗得不償失。
隨著張寔的東下,麴允開始正式行使自己秦州刺史的職責。然而,他悲哀的發現,自己這個秦州刺史實在有點太慘了,比光杆司令好不到哪裏去。
秦州共有七個郡,武都和陰平實際上已落入劉琨之手,雖然劉琨名義上是叛軍,但他畢竟曾對自己有恩,不可能自己剛剛上任就去跟他搶吧。至於金城和隴西,遊楷和韓稚各自經營多年,最多會給張軌麵子,卻不一定會聽他麴允號令。
剩下的天水、略陽和南安三郡,算是麴允的基本盤,但新任略陽太守張琠是張軌的人,他願不願意服從麴允的指揮,完全看他的心情和張軌的意願。
至於賈疋,眼下來看對麴允還算尊重,但他的部眾比麴允還多,在這個以武力說話的時代,他還會一直對麴允言聽計從嗎?他若是拒不從命,麴允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此種情況下,麴允隻能在穩住天水的同時,盡量將南安抓在手裏,以壯大實力。
張寔將姚弋仲趕走後隨即領兵東下,豲道也因此落入韓稚之子韓樸的掌控中。麴允來不及多想,當即任命張孟萇為南安太守,讓他帶領兩千騎前往豲道赴任。
隻是如此一來,麴允麾下便隻有張援的一千騎兵了,作為一個刺史來說實在有點寒酸。無奈之下,他隻能讓自己的族人離開金城,遷到上邽給他撐場子。
麴氏在金城郡是可以與遊氏相提並論的大族,但離開了自己的大本營,來到天水後他們還能保持昔日的榮光嗎?麴允不知道,卻沒有更好的選擇。
九月十五,張孟萇抵達上邽城下。然而,當他拿出麴允的任命書後,韓樸拒不相讓。
看看自己麾下的兩千騎兵,再看看城頭上韓樸劍拔弩張的樣子,張孟萇敢怒不敢言,灰溜溜的回到上邽。麴允勃然大怒,立即派人稟報張軌,讓他替自己主持公道。
九月二十,張寔回到了長安。但還等他洗去身上的征塵,張軌馬上讓他前往河東。
從內心裏來說,張寔是很不願意出征的,剛打完氐人和羌人,現在又讓他去對付匈奴人,還有完沒完啊。但怨言歸怨言,張茂已經坐鎮安定了,自己絕不能露怯。
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張寔終於打起精神,帶著麾下一萬騎兵和孟暢繼續東下。至於泛瑗,則被張軌留在了長安,接替宋配擔任京兆尹,協助他處理長安的瑣事。
當然,這十萬部眾不全都是士兵,有很大一部分是士兵的親眷,以及跟隨張軌一起東遷的幕僚將佐,以及這些幕僚將佐的親眷,甚至包括追隨他的士民百姓。
如此大量的部眾陡然出現在長安,如何安置是個極繁瑣的事情,張軌為此忙得焦頭爛額。
安頓部眾的同時,張軌也對當前的人事進行了一番調整,讓宋配兼任京兆尹,次子張茂擔任安定太守,謀士陰充為馮翊太守,其他太守則暫時沒有調整。
之所以讓張茂坐鎮安定,是因為張軌本就是安定郡烏氏縣人,況且安定是連接雍州和涼州的重要通道,和秦州也離得不遠,讓張茂坐鎮安定有監視二州之意。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張軌好不容易安頓好部眾,並準備歇口氣時,洛陽的司馬顒接連派出使者讓他率兵勤王,因為劉淵又派劉聰對洛陽發起了新一輪進攻。
幾乎與張軌抵達長安同時,劉聰兵臨河東,在大陽大破平北將軍曹武,然後長驅直入,抵達宜陽。司馬顒一麵讓張方領兵拒敵,一麵讓張軌從長安出河東。
張軌新官上任,不敢怠慢,讓宋配率領一萬騎兵從潼關而出,馳援洛陽。就在這時,張寔派出的使者抵達長安,向張軌稟報了秦州的局勢,並請求指示。
張軌長歎一口氣,洛陽局勢如此,哪裏還顧得上秦州呢?當即下令張寔率領部眾返回長安。但為了秦州局麵的穩固,他又任命張琠為略陽太守,並留給他五千步兵。
但討伐李雄畢竟是奉朝廷之命,張軌讓張寔撤兵的同時,向司馬顒詳細稟報了此事,相信司馬顒和他一樣,在洛陽吃緊的情況下根本無暇顧及秦州。
八月底,宋配領著兩名督護張纂和馬舫以及一萬騎兵抵達大陽。大陽位於黃河以北,和南麵的陝縣隔河相望,旁邊便是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茅津。
宋配抵達河東沒多久,弘農太守垣延向他獻了一計,說是打算先詐降,然後趁夜發起襲擊,劉聰大敗後必定會從茅津撤回,宋配若能在茅津設伏,必能將其一網打盡。
宋配深為佩服垣延的勇氣,便答應了他的請求,而垣延也果然在九月初大破劉聰。
經此一敗後,劉聰意識到洛陽輕易未可下,但領兵返回。不過,他也因此多了個心眼兒,先派出斥候在陝縣以及大陽一帶偵查敵情,也成功獲悉了宋配的行蹤。
劉聰驚出了一身冷汗,若是沒有多留個心眼兒,自己還真的可能葬身黃河。
於是,劉聰先按照原計劃出現在陝縣,然後趁夜從茅津上遊五十裏處的浢津渡過黃河。得知此事後,宋配和垣延都惋惜不已。
收到張軌對秦州局勢的匯報和決定後,司馬顒深以為然,這事兒還用說嗎?都火燒眉毛了,哪裏顧得上秦州。鑒於宋配已經前往大陽駐紮,司馬顒索性任命他為河東太守。
在劉淵遷都平陽後,河東便基本成了劉淵的倉庫,時不時的前來搜刮糧草,前任河東太守幹脆將郡治移到了大陽,和弘農太守垣延相依為命,河東名存實亡。
由於中條山和王屋山的存在,劉淵每次派兵入寇,都會繞過王屋山,從大陽北部的中條山中部豁口南下,然後從大陽渡過黃河,再沿著穀水和洛水東進。
宋配深知河東的重要性,便建議張軌增兵大陽,堵住劉淵南下的通道。張軌深以為然,便打算等張寔從秦州撤回來後,隨即讓他前去增援宋配。
收到張軌的命令後,張寔雖有些不甘心,但還是立即領兵沿著渭水而下。其實,他自己心裏也非常明白,如今的李雄確實是雞肋了,繼續跟他耗得不償失。
隨著張寔的東下,麴允開始正式行使自己秦州刺史的職責。然而,他悲哀的發現,自己這個秦州刺史實在有點太慘了,比光杆司令好不到哪裏去。
秦州共有七個郡,武都和陰平實際上已落入劉琨之手,雖然劉琨名義上是叛軍,但他畢竟曾對自己有恩,不可能自己剛剛上任就去跟他搶吧。至於金城和隴西,遊楷和韓稚各自經營多年,最多會給張軌麵子,卻不一定會聽他麴允號令。
剩下的天水、略陽和南安三郡,算是麴允的基本盤,但新任略陽太守張琠是張軌的人,他願不願意服從麴允的指揮,完全看他的心情和張軌的意願。
至於賈疋,眼下來看對麴允還算尊重,但他的部眾比麴允還多,在這個以武力說話的時代,他還會一直對麴允言聽計從嗎?他若是拒不從命,麴允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此種情況下,麴允隻能在穩住天水的同時,盡量將南安抓在手裏,以壯大實力。
張寔將姚弋仲趕走後隨即領兵東下,豲道也因此落入韓稚之子韓樸的掌控中。麴允來不及多想,當即任命張孟萇為南安太守,讓他帶領兩千騎前往豲道赴任。
隻是如此一來,麴允麾下便隻有張援的一千騎兵了,作為一個刺史來說實在有點寒酸。無奈之下,他隻能讓自己的族人離開金城,遷到上邽給他撐場子。
麴氏在金城郡是可以與遊氏相提並論的大族,但離開了自己的大本營,來到天水後他們還能保持昔日的榮光嗎?麴允不知道,卻沒有更好的選擇。
九月十五,張孟萇抵達上邽城下。然而,當他拿出麴允的任命書後,韓樸拒不相讓。
看看自己麾下的兩千騎兵,再看看城頭上韓樸劍拔弩張的樣子,張孟萇敢怒不敢言,灰溜溜的回到上邽。麴允勃然大怒,立即派人稟報張軌,讓他替自己主持公道。
九月二十,張寔回到了長安。但還等他洗去身上的征塵,張軌馬上讓他前往河東。
從內心裏來說,張寔是很不願意出征的,剛打完氐人和羌人,現在又讓他去對付匈奴人,還有完沒完啊。但怨言歸怨言,張茂已經坐鎮安定了,自己絕不能露怯。
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張寔終於打起精神,帶著麾下一萬騎兵和孟暢繼續東下。至於泛瑗,則被張軌留在了長安,接替宋配擔任京兆尹,協助他處理長安的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