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劉弘來訪
魂穿司馬遹,地獄開局 作者:沉映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手忙腳亂的跨上馬,又火急火燎的和司馬虓一起奔向南城門,司馬遹始終難以壓抑內心的激動。亂世之中,沒有什麽比人才更重要。劉弘和陶侃,一個有資曆和威望,一個有才幹和謀略,如果能將他們招致門下,荊州不就完全屬於自己了嗎?
不一會兒,司馬遹衝到了南城門外,隻見前方站著一位年約七十的老者,一身布衣,腰杆筆挺,須發皆白;旁邊是一位年約四十餘的中年儒生,中等身材,氣度沉穩;再往後,是約二十位精銳騎士,全都執韁而立,猶如二十株青鬆,迎風巋然不動。
“不知劉公大駕光臨,小子有失遠迎,請受小子一拜。”司馬遹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
“嗬嗬,廣陵王折煞老夫了。”劉弘趕緊上前一步將司馬遹扶起,笑容滿麵道。
“劉公和武皇帝乃是布衣之交,又是同年和同窗,小子豈敢不敬。”司馬遹站起身後,再次長揖了一禮,司馬虓也跟在身後行了一禮。
“五十年了,先帝年輕時的風姿仍曆曆在目。”說起司馬炎,劉弘不禁感慨道,繼而神色黯然道:“隻是如今,老夫夢中再見先帝,竟不知該從何說起。”
“劉公難言之悲,亦是小子切膚之痛。”司馬遹也一臉肅穆道,然後指著那中年儒生問劉弘道:“敢問這位是否是陶士衡陶公?”
“正是陶士衡。”劉弘點頭微笑,然後稍微側身,陶侃見狀,馬上移前一步行禮道:“在下鄱陽陶侃,拜見廣陵王。”他的聲音雅正清亮,完全不像一個大殺四方的將軍。
“陶公上任荊州不到兩月,便一舉掃蕩逆賊張昌,廓清荊州,本宮佩服之至,也代荊州士民向陶公道一聲謝。”說完,司馬遹鄭重行了一禮。
陶侃匆忙還禮,口中連稱不敢:“廣陵王言重了,都是劉公指揮有方,將士用命,在下何敢貪天之功。”
“士衡,你就不要過謙了。”劉弘捋須笑道:“老夫年輕時曾擔任羊公(羊祜)的參軍,羊公說老夫日後一定能達到他的地位,今天,老夫想把這句話送給你。”
陶侃更加誠惶誠恐道:“劉公過譽,下官慚愧無地。”
“今日天氣甚涼,二位請先隨在下入城,喝杯酒暖暖身子。劉公,請!陶公,請!”司馬遹適時插話,將劉弘和陶侃引進城內,並迎到郡衙正廳。
坐定之後,劉弘又仔細看了司馬遹幾眼,眼神中充滿回憶道:“當年,老夫每次回京覲見先帝,先帝常將你帶在身邊,還常誇你天資聰穎,必能光大司馬家。那時候,你還不到十歲。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你也長大了,隻是世事無常,一切都變了模樣。”
“先帝厚愛,小子須臾不敢忘。如今之所為,也皆是為報答先帝。”司馬遹哽咽道。
聽到這句話後,劉弘沉默了半晌,然後緩緩問道:“你和賈後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這個問題問得好啊,司馬遹大喜,連忙將賈南風陷害自己的過程一五一十又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說到最後鼻涕橫流、聲淚俱下。
“殿下受苦了。”不知不覺間,劉弘改變了對司馬遹的稱呼,並道:“自從先帝龍馭賓天後,老夫就再也沒有回過洛陽,對京中之事不甚了了,沒能為殿下直言,老夫心中有愧啊。”
“劉公言重了。賈氏當權時,父皇亦被蒙蔽,何況他人呢?劉公鎮守一方,護一方百姓安寧,才是我晉室真正的忠臣。”司馬遹正色道。
“忠臣,忠臣。”劉弘喃喃道,最後苦笑道:“時至今日,老夫也不知該忠於誰了。”
“劉公飽讀聖人之書,應該知道大忠該忠於社稷,忠於天下。”司馬遹義正辭嚴道。
聽到這句話後,劉弘顯然很意外,甚至是頗有點狐疑的看著司馬遹。司馬遹心道壞了,自己的調門是不是有點太高了,太虛無縹緲了。
沉默半晌,劉弘又問道:“不知殿下對洛陽如今的局勢怎麽看呢?”
“除了長沙王是忠心為國,成都王和河間王皆是亂我晉室的逆臣。”司馬遹不假思索道。
劉弘又是一愣,繼續問道:“殿下可知老夫為何會從幽州來到荊州嗎?”
“當然是奉朝廷之命,當此危難之時,也隻有劉公才能力挽狂瀾。”
“殿下有所不知。當初朝廷召老夫來荊州時,老夫本不想來的,老夫年近七旬,已是行將就木之人,如何擔得起如此重任呢?後來,長沙王親自寫信給老夫,老夫這才答應來的。”
“長沙王一心為國,為荊州選了一根定海神針啊。”司馬遹適時的送上馬屁。
“殿下不想知道長沙王是怎麽勸說老夫的嗎?”劉弘意味深長的問道。
你都這麽說了,我還能不問嗎?司馬遹非常配合的道:“願聞其詳。”
“長沙王告訴老夫,他對於荊州,最為擔心的不是張昌,而是殿下。”
“我?”司馬遹不禁啞然失笑:“長沙王還真是看得起本宮。”
“長沙王說,廣陵王心性堅韌,聰明機變,心機深沉,唯背負不白之冤,對宗室諸王又頗多怨念,他擔心廣陵王一旦繼承大統,宗室將慘遭浩劫。而當此危難之時,一旦宗室被剪除殆盡,恐重蹈漢季和魏季覆轍。”劉弘繼續道。
“所以長沙王是派劉公來荊州監視本宮的嗎?”司馬遹略帶譏諷道。
“嗬嗬,老夫不過是塚中枯骨,殿下若有所為,老夫哪裏攔得住呢?”劉弘笑道。
“劉公今日此來,應該就是為了勸說本宮安分守己吧。”司馬遹淡淡道。
“殿下誤會了。”劉弘搖頭道:“老夫既是先帝布衣之交,又承蒙長沙王看得起,想來襄陽親眼看一看殿下。”
“那麽,劉公對本宮的印象如何呢?”司馬遹笑道。
“老夫一生識人無數,但不知如何,今日竟然看不透殿下了。”劉弘一本正經道。
“本宮可以理解為,劉公和長沙王一樣信不過本宮嗎?”
“殿下是真的誤會老夫和長沙王了,人的看法是會變的。”劉弘緩緩道:“幾天前,老夫又收到了長沙王的一封信。看到這封信後,老夫便馬上趕來了襄陽。”
“那封信又說什麽了?”司馬遹非常配合的問道。
不一會兒,司馬遹衝到了南城門外,隻見前方站著一位年約七十的老者,一身布衣,腰杆筆挺,須發皆白;旁邊是一位年約四十餘的中年儒生,中等身材,氣度沉穩;再往後,是約二十位精銳騎士,全都執韁而立,猶如二十株青鬆,迎風巋然不動。
“不知劉公大駕光臨,小子有失遠迎,請受小子一拜。”司馬遹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道。
“嗬嗬,廣陵王折煞老夫了。”劉弘趕緊上前一步將司馬遹扶起,笑容滿麵道。
“劉公和武皇帝乃是布衣之交,又是同年和同窗,小子豈敢不敬。”司馬遹站起身後,再次長揖了一禮,司馬虓也跟在身後行了一禮。
“五十年了,先帝年輕時的風姿仍曆曆在目。”說起司馬炎,劉弘不禁感慨道,繼而神色黯然道:“隻是如今,老夫夢中再見先帝,竟不知該從何說起。”
“劉公難言之悲,亦是小子切膚之痛。”司馬遹也一臉肅穆道,然後指著那中年儒生問劉弘道:“敢問這位是否是陶士衡陶公?”
“正是陶士衡。”劉弘點頭微笑,然後稍微側身,陶侃見狀,馬上移前一步行禮道:“在下鄱陽陶侃,拜見廣陵王。”他的聲音雅正清亮,完全不像一個大殺四方的將軍。
“陶公上任荊州不到兩月,便一舉掃蕩逆賊張昌,廓清荊州,本宮佩服之至,也代荊州士民向陶公道一聲謝。”說完,司馬遹鄭重行了一禮。
陶侃匆忙還禮,口中連稱不敢:“廣陵王言重了,都是劉公指揮有方,將士用命,在下何敢貪天之功。”
“士衡,你就不要過謙了。”劉弘捋須笑道:“老夫年輕時曾擔任羊公(羊祜)的參軍,羊公說老夫日後一定能達到他的地位,今天,老夫想把這句話送給你。”
陶侃更加誠惶誠恐道:“劉公過譽,下官慚愧無地。”
“今日天氣甚涼,二位請先隨在下入城,喝杯酒暖暖身子。劉公,請!陶公,請!”司馬遹適時插話,將劉弘和陶侃引進城內,並迎到郡衙正廳。
坐定之後,劉弘又仔細看了司馬遹幾眼,眼神中充滿回憶道:“當年,老夫每次回京覲見先帝,先帝常將你帶在身邊,還常誇你天資聰穎,必能光大司馬家。那時候,你還不到十歲。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你也長大了,隻是世事無常,一切都變了模樣。”
“先帝厚愛,小子須臾不敢忘。如今之所為,也皆是為報答先帝。”司馬遹哽咽道。
聽到這句話後,劉弘沉默了半晌,然後緩緩問道:“你和賈後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這個問題問得好啊,司馬遹大喜,連忙將賈南風陷害自己的過程一五一十又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說到最後鼻涕橫流、聲淚俱下。
“殿下受苦了。”不知不覺間,劉弘改變了對司馬遹的稱呼,並道:“自從先帝龍馭賓天後,老夫就再也沒有回過洛陽,對京中之事不甚了了,沒能為殿下直言,老夫心中有愧啊。”
“劉公言重了。賈氏當權時,父皇亦被蒙蔽,何況他人呢?劉公鎮守一方,護一方百姓安寧,才是我晉室真正的忠臣。”司馬遹正色道。
“忠臣,忠臣。”劉弘喃喃道,最後苦笑道:“時至今日,老夫也不知該忠於誰了。”
“劉公飽讀聖人之書,應該知道大忠該忠於社稷,忠於天下。”司馬遹義正辭嚴道。
聽到這句話後,劉弘顯然很意外,甚至是頗有點狐疑的看著司馬遹。司馬遹心道壞了,自己的調門是不是有點太高了,太虛無縹緲了。
沉默半晌,劉弘又問道:“不知殿下對洛陽如今的局勢怎麽看呢?”
“除了長沙王是忠心為國,成都王和河間王皆是亂我晉室的逆臣。”司馬遹不假思索道。
劉弘又是一愣,繼續問道:“殿下可知老夫為何會從幽州來到荊州嗎?”
“當然是奉朝廷之命,當此危難之時,也隻有劉公才能力挽狂瀾。”
“殿下有所不知。當初朝廷召老夫來荊州時,老夫本不想來的,老夫年近七旬,已是行將就木之人,如何擔得起如此重任呢?後來,長沙王親自寫信給老夫,老夫這才答應來的。”
“長沙王一心為國,為荊州選了一根定海神針啊。”司馬遹適時的送上馬屁。
“殿下不想知道長沙王是怎麽勸說老夫的嗎?”劉弘意味深長的問道。
你都這麽說了,我還能不問嗎?司馬遹非常配合的道:“願聞其詳。”
“長沙王告訴老夫,他對於荊州,最為擔心的不是張昌,而是殿下。”
“我?”司馬遹不禁啞然失笑:“長沙王還真是看得起本宮。”
“長沙王說,廣陵王心性堅韌,聰明機變,心機深沉,唯背負不白之冤,對宗室諸王又頗多怨念,他擔心廣陵王一旦繼承大統,宗室將慘遭浩劫。而當此危難之時,一旦宗室被剪除殆盡,恐重蹈漢季和魏季覆轍。”劉弘繼續道。
“所以長沙王是派劉公來荊州監視本宮的嗎?”司馬遹略帶譏諷道。
“嗬嗬,老夫不過是塚中枯骨,殿下若有所為,老夫哪裏攔得住呢?”劉弘笑道。
“劉公今日此來,應該就是為了勸說本宮安分守己吧。”司馬遹淡淡道。
“殿下誤會了。”劉弘搖頭道:“老夫既是先帝布衣之交,又承蒙長沙王看得起,想來襄陽親眼看一看殿下。”
“那麽,劉公對本宮的印象如何呢?”司馬遹笑道。
“老夫一生識人無數,但不知如何,今日竟然看不透殿下了。”劉弘一本正經道。
“本宮可以理解為,劉公和長沙王一樣信不過本宮嗎?”
“殿下是真的誤會老夫和長沙王了,人的看法是會變的。”劉弘緩緩道:“幾天前,老夫又收到了長沙王的一封信。看到這封信後,老夫便馬上趕來了襄陽。”
“那封信又說什麽了?”司馬遹非常配合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