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幾人後,牛婆子立馬向劉二女請罪:
“太太,剛才老奴放肆了,請太太責罰。”
說著就要跪下。
劉二女趕緊將仲書放到炕上,然後雙手去扶:
“嬤嬤這是幹什麽?論起來倒先怨我不頂事,若不然哪有後來你出頭的事兒?”
這是她的心裏話。
劉二女很清楚今天許多人為什麽那麽鬧騰,說穿了無非嫉妒罷了。
——張知勁是獲罪回鄉的,因此他回來後一直很低調。當然中間也不乏成親漏財,親娘前妻找上門的事顯示他以前不簡單,可或許是時間太短感觸不深,或者也不是不能讓人找出信服的理由,加上張家元信重,還看不出什麽。
可自從上回京城回來後,因為張知勁又有了官身,家裏還用了下人,族裏許多人麵上你好我好,心裏早就不舒服著呢。
後來更是隱隱傳出風聲,張知勁夫妻兩個留在後麵才回來,劉二女懷了身孕隻是借口,實際上人家精著呢,早去去伯府要好處了,要不然都是族親,怎麽別人還是白身,就他得了好處。
牛婆子也很明白。
她人老成精,深宅大院裏那些彎彎繞繞都能看明白,幾個鄉下人的小心思還能不明白?
隻是再不滿到底是鄉下人,村裏人打打鬧鬧很常見,再想著怎麽狠毒卻不能夠。
也是看明白這點,張知勁交代家裏,下人該用就用,家裏該顯擺的時候就顯擺,畢竟他們這房發跡已是不可避免,族人總得習慣。
“您快起來,跟我一塊兒看著仲書,這小子皮得很,沒人看著能摔到地下。”
劉二女用力
“讓您看笑話了!”
牛婆子搖搖頭:
“天底下沒新鮮事,到哪兒都一樣。無非有的麵上做的好看,有人連麵子都不顧了。”
她說起族裏的婦人:
“她們倒還好辦,無非惡心人罷了,想開了也就那回事。就是裴家這事怎麽辦?按說跟你不想幹,可咱們大老太爺是族長,還是該早些請他們回來斷一斷這官司,要不然日後鬧大了就不好遮掩了。”
劉二女覺得有理,趕緊派了大柱去城裏報信,哪知張家元有事顧不上,張申氏偏巧又去了州府,據說是如今的知府孟大人家的老太太這幾天過六十大壽,她帶著金寶去祝壽,來回也得七八天。
劉二女隻能等著,誰想兩天沒過下來,裴家便又聚了一群人來鬧了三四場,這下事情徹底瞞不下去了。
牛婆子去看了一場熱鬧,回來沉吟片刻,猶猶豫豫的來找劉二女。
“太太覺得六房大爺那人怎樣?”
劉二女犯難,半響才道:
“人倒是好人。”
雖說有時候也犯糊塗,可人生在世,誰又是一直清醒著呢。
“這就是了。”
牛婆子甩手:
“太太你想,這男女定了親,雖說不是每一對都能走到成親那一步,可一般若是男方忽然要退親,還無緣無故的,是不是也得對女方補償一番?”
畢竟這世道女子本弱,名聲一點也壞不得。
這一點,劉二女有話說:
“可不是!我們這兒一般就是不退定親禮,或少退點,這看各家情形,看各家當家人的意思,真有那女方什麽也不要的,這在莊戶人眼裏不是有骨氣——那是傻子。”
說到這裏,劉二女想起來,張知茂那麽大的人了,這風俗習慣他不會不知道,可他好像至今也沒站出來說一句公道話,隻由著老娘瞎鬧騰。
劉二女這時也覺得張知茂不對勁了,不過她這人一般不想兩人想壞,便禁不住找借口:
“是不是他家嬸子太厲害?”
不厲害,張知茂何必如今還打光棍。
牛婆子不讚同,反問:
“那裴家呢?他們不高興男方退親,將人送的定親禮扣下也就是了,可看情形人家明擺著還想訛上一筆。雖說有貪財的意思,可反過來想,與其明知不可為還撂下壞名聲,為什麽不一開始就見好就收?”
他們也不像不會算這筆帳的人。
“是不是有什麽咱們不知道的底氣?”
劉二女想不通。
不過事情很快一清二楚。
事實其實很不堪。
當時不光知茂他娘懷著某種心思一眼看上女方了,其實女方本就奔著他家來的。
話說張裴氏這位娘家侄女是她二哥家的閨女,老來女本就受寵,他二哥家裏又頗過得去,因此說親的年紀沒看上莊戶人家,反而在縣裏找了個女婿。
然後到了歲數嫁了人,頭先可能是新婚燕爾,彼此都新鮮著呢,日子過得還不錯,誰見了不說一聲這門親事好。
可是樂極生悲、福極禍來,沒過兩年,男人有了外心。
若換了別的女人,反正一個沒有功名的男人也沒納妾的權利,比起那些能光明正大納妾的男人,外麵有人怕什麽,又領不回家,隻要往家拿錢,自個有兒女傍身,管男人死活。
偏裴侄女不知道是太年輕想不開,還是對男人動了真心了,整天在家大吵大鬧不得安寧。
男人誰受得了家裏女人這麽鬧?
外加婆媳是冤家,本就不大看的上這鄉下媳婦,平常沒事都要找茬,如今有機會了,還不可勁兒在中間挑撥。
結果,好好的家散了。
裴侄女被趕回了娘家,這對整個裴家來說都是晴天霹靂,不過回過神來隻能想轍。
本著夫妻還是原配的好,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的原則,前頭還求爺爺告奶奶似的找人去裴侄女前夫家說和,結果——不僅沒說成,還受了一肚子氣。
沒說的,趕緊找下家為妙,而且不爭饅頭爭口氣,不管怎麽著也不能比前邊那家孬了。
他們算計的挺好,可放眼四周,他們看上的好人家看不上他們。而看上他們家的,一來這樣的人家的景況往往得不到他們滿意,二來裴侄女也不願意,她還惦記前夫沒死心呢。
經過好一番折騰,把親戚朋友像梳虱子一樣認真扒拉了三四遍,張知茂冒出頭來了。
裴二哥夫妻最滿意張知茂的一點就是他們看上對方的家世了。
因為出了個張家元和張知言,他們所在的五姓村張氏家族在本縣早已聲名鵲起,作為連著姻的親戚,裴家原本便瞪著眼睛看著,早就想湊上來沾光呢,不過礙著一些往日與張裴氏的矛盾,他們不想徹底得罪這個妹妹才萬般忍耐下來,
如今又一個聯姻機會擺在眼前,他們在家裏反複盤算了無數遍:
以身份來說,張知茂作為張家元本家的族侄,是比裴侄女高那麽一點。但細究起來,張知茂實實在在隻是個白丁,再說高一點才對,畢竟嫁女嫁高。
至於裴侄女棄婦的身份,嚴格說起來張知茂也不過是個二婚頭,都不是頭婚,誰也別嫌棄誰。
還有一點裴家人在家裏偷偷嘀咕,張知茂也是精精神神的漢子,回家也有幾年了,卻連個媳婦也娶不上,這不是整個一個絕戶命嗎?如今他們把白白胖胖的閨女嫁給他,這是幫了對方大忙了,說他們不是對方的大恩人誰是?
反正不管裴家抱了什麽目的,總之開頭很成功。
雖說出於某些原因,定親時不大辦了,但兩人確實定親了。
同時,裴侄女前夫那裏出事了。
自和離後,某前夫越發明目張膽了,可能覺得外麵不過癮,竟將跟他廝混的女人帶回家裏。
前婆婆不樂意啊,她還想為兒子再娶一房得力的媳婦呢。可當兒子不聽話時,這才發現她也奈何不了兒子,氣的她一怒之下回了娘家。
結果,前夫廝混的女人趁著某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悄悄的打開大門,帶著別的男人偷偷的將前夫家的錢財及值錢的東西一掃而空,然後跑的無影無蹤。
看著沒米下鍋的家,要不是房契被他老娘貼身收著,就是回娘家也沒留在家裏,他們一家人連個容身之處也沒有。
前夫後悔了,也念起裴侄女的好來了,找上門來也順理成章了。
裴侄女也不知道是為了炫耀,還是餘情未了,竟然私下見了前夫哥,偏偏就那麽巧或者倒黴的被張知茂瞧見了。
男人都忍不了綠帽子,張知茂當即便要退親,可他一來不願事情鬧大,讓旁人笑話;二來他還有自己的算計,便暫時沒將不堪講出來。
這下好了,裴家本來還因為閨女的醜事敗露了心虛,一看他心有顧忌,不由得惡從膽邊生,一邊理直氣壯的扣了定親禮,一邊聯合了一眾親朋好友,以退親壞了自家閨女名聲為由反過來找張知茂要賠償。
誰家也扛不住這麽被人三天兩頭的鬧,還白吃白喝兼破壞,再隔三差五的丟東西,尤其連真正為族裏撐腰的人都不在,導致事情差點被裴家搞成功。
可能是老天爺看不過去了,眼看裴家將要有一筆橫財進賬,作為功臣的裴侄女不免得意忘形,在娘家直接作威作福起來。
爹娘哥哥那是親骨肉,再說她也不會作到他們頭上,可嫂子們卻不會慣著她。
尤其她後來更是作到了侄子侄女頭上,這下徹底惹怒了嫂子,人家什麽好處利益都不顧了,在裴家人再次上門鬧事時,也不知裴家嫂子那位嫂子,也不知有意還是無意上茅房時說漏了嘴,還偏巧被小楊氏聽到了。
於是,經過一番唇槍舌戰,一番連詐再騙,事情真相逐漸大白。
“太太,剛才老奴放肆了,請太太責罰。”
說著就要跪下。
劉二女趕緊將仲書放到炕上,然後雙手去扶:
“嬤嬤這是幹什麽?論起來倒先怨我不頂事,若不然哪有後來你出頭的事兒?”
這是她的心裏話。
劉二女很清楚今天許多人為什麽那麽鬧騰,說穿了無非嫉妒罷了。
——張知勁是獲罪回鄉的,因此他回來後一直很低調。當然中間也不乏成親漏財,親娘前妻找上門的事顯示他以前不簡單,可或許是時間太短感觸不深,或者也不是不能讓人找出信服的理由,加上張家元信重,還看不出什麽。
可自從上回京城回來後,因為張知勁又有了官身,家裏還用了下人,族裏許多人麵上你好我好,心裏早就不舒服著呢。
後來更是隱隱傳出風聲,張知勁夫妻兩個留在後麵才回來,劉二女懷了身孕隻是借口,實際上人家精著呢,早去去伯府要好處了,要不然都是族親,怎麽別人還是白身,就他得了好處。
牛婆子也很明白。
她人老成精,深宅大院裏那些彎彎繞繞都能看明白,幾個鄉下人的小心思還能不明白?
隻是再不滿到底是鄉下人,村裏人打打鬧鬧很常見,再想著怎麽狠毒卻不能夠。
也是看明白這點,張知勁交代家裏,下人該用就用,家裏該顯擺的時候就顯擺,畢竟他們這房發跡已是不可避免,族人總得習慣。
“您快起來,跟我一塊兒看著仲書,這小子皮得很,沒人看著能摔到地下。”
劉二女用力
“讓您看笑話了!”
牛婆子搖搖頭:
“天底下沒新鮮事,到哪兒都一樣。無非有的麵上做的好看,有人連麵子都不顧了。”
她說起族裏的婦人:
“她們倒還好辦,無非惡心人罷了,想開了也就那回事。就是裴家這事怎麽辦?按說跟你不想幹,可咱們大老太爺是族長,還是該早些請他們回來斷一斷這官司,要不然日後鬧大了就不好遮掩了。”
劉二女覺得有理,趕緊派了大柱去城裏報信,哪知張家元有事顧不上,張申氏偏巧又去了州府,據說是如今的知府孟大人家的老太太這幾天過六十大壽,她帶著金寶去祝壽,來回也得七八天。
劉二女隻能等著,誰想兩天沒過下來,裴家便又聚了一群人來鬧了三四場,這下事情徹底瞞不下去了。
牛婆子去看了一場熱鬧,回來沉吟片刻,猶猶豫豫的來找劉二女。
“太太覺得六房大爺那人怎樣?”
劉二女犯難,半響才道:
“人倒是好人。”
雖說有時候也犯糊塗,可人生在世,誰又是一直清醒著呢。
“這就是了。”
牛婆子甩手:
“太太你想,這男女定了親,雖說不是每一對都能走到成親那一步,可一般若是男方忽然要退親,還無緣無故的,是不是也得對女方補償一番?”
畢竟這世道女子本弱,名聲一點也壞不得。
這一點,劉二女有話說:
“可不是!我們這兒一般就是不退定親禮,或少退點,這看各家情形,看各家當家人的意思,真有那女方什麽也不要的,這在莊戶人眼裏不是有骨氣——那是傻子。”
說到這裏,劉二女想起來,張知茂那麽大的人了,這風俗習慣他不會不知道,可他好像至今也沒站出來說一句公道話,隻由著老娘瞎鬧騰。
劉二女這時也覺得張知茂不對勁了,不過她這人一般不想兩人想壞,便禁不住找借口:
“是不是他家嬸子太厲害?”
不厲害,張知茂何必如今還打光棍。
牛婆子不讚同,反問:
“那裴家呢?他們不高興男方退親,將人送的定親禮扣下也就是了,可看情形人家明擺著還想訛上一筆。雖說有貪財的意思,可反過來想,與其明知不可為還撂下壞名聲,為什麽不一開始就見好就收?”
他們也不像不會算這筆帳的人。
“是不是有什麽咱們不知道的底氣?”
劉二女想不通。
不過事情很快一清二楚。
事實其實很不堪。
當時不光知茂他娘懷著某種心思一眼看上女方了,其實女方本就奔著他家來的。
話說張裴氏這位娘家侄女是她二哥家的閨女,老來女本就受寵,他二哥家裏又頗過得去,因此說親的年紀沒看上莊戶人家,反而在縣裏找了個女婿。
然後到了歲數嫁了人,頭先可能是新婚燕爾,彼此都新鮮著呢,日子過得還不錯,誰見了不說一聲這門親事好。
可是樂極生悲、福極禍來,沒過兩年,男人有了外心。
若換了別的女人,反正一個沒有功名的男人也沒納妾的權利,比起那些能光明正大納妾的男人,外麵有人怕什麽,又領不回家,隻要往家拿錢,自個有兒女傍身,管男人死活。
偏裴侄女不知道是太年輕想不開,還是對男人動了真心了,整天在家大吵大鬧不得安寧。
男人誰受得了家裏女人這麽鬧?
外加婆媳是冤家,本就不大看的上這鄉下媳婦,平常沒事都要找茬,如今有機會了,還不可勁兒在中間挑撥。
結果,好好的家散了。
裴侄女被趕回了娘家,這對整個裴家來說都是晴天霹靂,不過回過神來隻能想轍。
本著夫妻還是原配的好,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的原則,前頭還求爺爺告奶奶似的找人去裴侄女前夫家說和,結果——不僅沒說成,還受了一肚子氣。
沒說的,趕緊找下家為妙,而且不爭饅頭爭口氣,不管怎麽著也不能比前邊那家孬了。
他們算計的挺好,可放眼四周,他們看上的好人家看不上他們。而看上他們家的,一來這樣的人家的景況往往得不到他們滿意,二來裴侄女也不願意,她還惦記前夫沒死心呢。
經過好一番折騰,把親戚朋友像梳虱子一樣認真扒拉了三四遍,張知茂冒出頭來了。
裴二哥夫妻最滿意張知茂的一點就是他們看上對方的家世了。
因為出了個張家元和張知言,他們所在的五姓村張氏家族在本縣早已聲名鵲起,作為連著姻的親戚,裴家原本便瞪著眼睛看著,早就想湊上來沾光呢,不過礙著一些往日與張裴氏的矛盾,他們不想徹底得罪這個妹妹才萬般忍耐下來,
如今又一個聯姻機會擺在眼前,他們在家裏反複盤算了無數遍:
以身份來說,張知茂作為張家元本家的族侄,是比裴侄女高那麽一點。但細究起來,張知茂實實在在隻是個白丁,再說高一點才對,畢竟嫁女嫁高。
至於裴侄女棄婦的身份,嚴格說起來張知茂也不過是個二婚頭,都不是頭婚,誰也別嫌棄誰。
還有一點裴家人在家裏偷偷嘀咕,張知茂也是精精神神的漢子,回家也有幾年了,卻連個媳婦也娶不上,這不是整個一個絕戶命嗎?如今他們把白白胖胖的閨女嫁給他,這是幫了對方大忙了,說他們不是對方的大恩人誰是?
反正不管裴家抱了什麽目的,總之開頭很成功。
雖說出於某些原因,定親時不大辦了,但兩人確實定親了。
同時,裴侄女前夫那裏出事了。
自和離後,某前夫越發明目張膽了,可能覺得外麵不過癮,竟將跟他廝混的女人帶回家裏。
前婆婆不樂意啊,她還想為兒子再娶一房得力的媳婦呢。可當兒子不聽話時,這才發現她也奈何不了兒子,氣的她一怒之下回了娘家。
結果,前夫廝混的女人趁著某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悄悄的打開大門,帶著別的男人偷偷的將前夫家的錢財及值錢的東西一掃而空,然後跑的無影無蹤。
看著沒米下鍋的家,要不是房契被他老娘貼身收著,就是回娘家也沒留在家裏,他們一家人連個容身之處也沒有。
前夫後悔了,也念起裴侄女的好來了,找上門來也順理成章了。
裴侄女也不知道是為了炫耀,還是餘情未了,竟然私下見了前夫哥,偏偏就那麽巧或者倒黴的被張知茂瞧見了。
男人都忍不了綠帽子,張知茂當即便要退親,可他一來不願事情鬧大,讓旁人笑話;二來他還有自己的算計,便暫時沒將不堪講出來。
這下好了,裴家本來還因為閨女的醜事敗露了心虛,一看他心有顧忌,不由得惡從膽邊生,一邊理直氣壯的扣了定親禮,一邊聯合了一眾親朋好友,以退親壞了自家閨女名聲為由反過來找張知茂要賠償。
誰家也扛不住這麽被人三天兩頭的鬧,還白吃白喝兼破壞,再隔三差五的丟東西,尤其連真正為族裏撐腰的人都不在,導致事情差點被裴家搞成功。
可能是老天爺看不過去了,眼看裴家將要有一筆橫財進賬,作為功臣的裴侄女不免得意忘形,在娘家直接作威作福起來。
爹娘哥哥那是親骨肉,再說她也不會作到他們頭上,可嫂子們卻不會慣著她。
尤其她後來更是作到了侄子侄女頭上,這下徹底惹怒了嫂子,人家什麽好處利益都不顧了,在裴家人再次上門鬧事時,也不知裴家嫂子那位嫂子,也不知有意還是無意上茅房時說漏了嘴,還偏巧被小楊氏聽到了。
於是,經過一番唇槍舌戰,一番連詐再騙,事情真相逐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