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茂忙打眼色給高四丫,讓她小心說話,被劉二女不著痕跡的上前一步擋了。
他還想有所動作,本家人已經迫不及待跳出來了。
“四丫,六叔咋摔得你知道吧?”
“是啊,你說說!”
高四丫看著一直在哭,但她又不聾又沒堵著耳朵,眾人的話她當然都聽見了。
尤其張薛氏那一番推脫的話。
要不說她是傻大個呢。明明張薛氏那樣說,是在推卸責任,她卻聽到心裏的了。
——她認為六老太爺摔了都怨她。
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說的。
“是俺!都怨俺!唔……”
很傻是不是?
但是這在某些人眼裏也不是說不過去,畢竟一切的起因就是六老太爺為她做主引起的。
但說實話,凡事有因必有果。
若真按這個想法往前追溯的話,前兩天的大戰,也不應該怨陳氏偷白麵餅子,張薛氏是非不分執迷不悟。反而是怨恨高四丫不順從,沒有乖乖承擔罪名了。
所以說世上的事兒真的很奇怪,人和人真是不同。
不過她這樣想這樣說倒正好兒和了張薛氏母子的意了。
本家人雖然氣得想罵髒話,但他們又不是高四丫肚子裏的蛔蟲,你們也不明白她的心思啊。
幾個人麵麵相覷,覺得沒意思極了。
眼看場麵而又僵住了,一切都成定局。
看高四丫一副榆木腦子的樣子,劉二女急死了,真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也不差了。
反正她不相信是高四丫推的六老太爺。
要不怎麽說急中生智呢?
忽而她大聲用快速的對高四丫命令:
“你把六叔回來發生的事兒,給各位叔伯長輩說一下,一點兒都別漏了。”
高四丫不明所以,可她有一個好處就是相信劉二女。
於是她吸吸鼻涕,用袖子擦擦眼淚,哽咽的開始說了——開始還磕磕絆絆,後麵兒也許是暫時放下心思,也許是說回老本行,就越說越清楚。
事情其實很簡單。
話說今兒早上六老太爺喜滋滋的坐著主家派的馬車回家來。
車行到東頭壩——這是鄰村與本村相交的地方,沒路了隻能開始走河灘。
大家都知道河灘上什麽最多,當然是石頭。
雖然為了走路方便村裏人平了平這條河灘。但到底與平路不一樣,它有些崎嶇不平。
人坐在馬車上那個難受勁兒,別說身子骨還算健康的六老太爺,就是年輕人都受不了。
沒奈何,他隻能下車來走一段兒坐一段。
如此可不看見在地裏勞作的熟人?你說他都是鄉裏鄉親的,他總不能當沒看見吧?
這一打招呼。也許是好意也許是看熱鬧,便有人兒多嘴多舌,將他家這兩天發生的事兒給他學了。
自家人丟人,劉老太爺當時就氣的七竅生煙、火冒三丈。
不過,他到底是場麵上的人兒,隻心裏憋了一口氣,明兒上到底沒表現出來。
他反而還嘴上更是好聲好氣的跟人告別了,回家後這才趁子孫媳婦兒進房裏給他請安,方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把氣出了。
被罵了一頓,還不是無緣無故,其他人兒早心虛愧疚,張薛氏反而忍不了。
說起來她與六老太爺真是積怨已久。
從一進門兒不讓她主持中饋,到丈夫離家出走,再到孫輩們的婚事,倆人兒從來過不到一塊兒去。
以前念著六老太爺年富力強,需要他養家糊口。後來又因為長子也離家出走,她沒底氣。
可現在不一樣了——兒子回來了,還孝順。
可以說這個家裏拋除了高四丫,老太爺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也就是說,將來他年老體弱時,如果她不高興發句話,他就得餓肚子。
就這樣的還敢罵她?這不是找死嗎?
張薛氏是這樣想的。
因為太氣憤了,更是把心裏話脫口而出了。
六老太爺又不耳聾,能聽不見?尤其聽他一口一個老不死的,一句兒一個不孝之言。
老人們最怕啥,頭一個就是不孝——都說養兒防老,這誰都知道。
再一個就是死了。
人都惜命。
可能他們是離死亡最近的人,所以最聽不得那個死字兒。
他氣的怒衝雲霄,摸起拐杖便朝著張薛氏兜頭兜臉的砸過去了。
頭一下張薛氏沒反應過來,猝不及防之下被砸個正著,再往後就不行了。
張薛氏忍著痛把拐杖抓住了,張知茂看母親吃虧也上前來攔架。
要不說人和人不一樣?
這事兒如果放到旁人身上,孝順的人不管對錯早跪下去領罰。不對,孝順的人就不會有這麽這麽多破事兒。
可張薛氏呢?
人不僅不知悔改,反而趁兒子攔著他祖父,誰都沒注意,她握著拐杖的手,猛的用力一推,再一鬆。
年輕人被這樣對待都站不穩,更何況六老太爺?
他整個人不由自主的向後摔去,重重的砸在身後他剛坐的的桌椅上。
張知茂驚了!
高四丫呆了,發出一聲尖叫。
“爺!……”
張知茂、陳氏懵了!
陳氏這兩天正不自在呢。
不當家不知有柴米油鹽貴,不做家務不知道主婦的辛苦。
她為什麽寧願風吹日曬,也不願意在家做飯洗衣?
除了家事太瑣碎、事務太繁忙不能躲清閑外,也是為了逃避張薛氏的說教打罵。
那知一切都被高四丫破壞了呢。
別看當時沒罰她,這兩天的家事可都是她做的。
她倒是想逃懶,可扔給誰?別說高四丫受傷了,劉二女可每天來呢。
早起晚睡,她這兩天都怏怏的——就算剛才六老太爺罵了一頓兒,也被她當成耳旁風,心裏早不知道神遊到哪兒了。
哪知一眨眼兒,就發生這樣的大事兒了呢?
而罪魁禍首張薛氏也傻了。
她剛才不過是一時之氣,被高四丫的嗓門兒驚醒後,回過神兒來,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去捂高四丫尖叫的嘴。
……
後來的事兒就都知道了。
因為高四丫嗓門兒亮,街坊四鄰都聽見了,這事兒自然也就瞞不過去……
“惡婦!”
太不孝了!
嚴懲,絕對不能輕饒。
除了某些人,其他人不約而同的浮起這個念頭。
麵對好幾道惡狠狠的目光,張薛氏慌不由得驚慌失措。
張知盛還想無力狡辯,張知茂比他清醒——既然事情已經開了個口子浮出水麵,保住母親是當務之急。
“……二伯爺、各位叔伯,萬事是小輩的錯,我們不該瞞著不說,我……對不住俺爺。
可……到底是俺娘,她不是成心的,這誰也沒想到……”
他沒有說下去,因為六老太爺醒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本家人趕緊從這邊兒過去那邊兒房子裏。
“老六!老六!”
“六叔!”
“爺!”
六老太爺躺在炕上怔怔的發著呆,其實心裏早就翻天覆地了。
他這一輩子父母媳婦兒死得都早。為了把兒子養大,把日子過好,他受了多少苦流多少汗?
哪知就因為他攔著不讓兒子休妻,獨子竟然離家出走了呢。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他當時卻是哭都哭不出來了。
他為什麽不給兒子休妻?
還不是為了孫子?
若兒子好好跟他講,他難道還會真的向著媳婦兒?他自認不是聖人,會幫理不幫親。何況兒媳婦還沒理,他可能會猶豫,但他敢說最後他絕對會向著兒子。
結果,他兒子沒了,還得把罪魁禍首留下來。
要不然怎麽辦?
難道讓孫子既沒爹又沒娘。
可薛氏就是個攪屎棍兒啊。
把家裏攪得天翻地覆不說,孫子也沒教好。
這些年為了給家裏賺點兒嚼用,他一直在曹大戶家做西席。
曹大戶是誰?
也不過是跟孫家一樣的商戶出生——人都是得隴望蜀的。
果然有錢後,曹家就想著有權。跟孫家想出錢買個官不一樣,當時的當家人曹老太爺心更大,希望子孫能正經考個功名出來。
這自然不能隨便找一個人叫他教導。授業恩師麽,為了不枉師徒一場。
——不僅想要有功名會讀書,本性名聲好,還得再有點關係。
可他挑別人,別人難道不挑他?
——有能力家裏富裕的,看不上他家。沒能力又家裏貧窮的他看不上人家。還有自己有能力,但家裏貧窮的,他又在猶豫。
這一耽誤,讀書人又是最清高的,兩方直接不歡而散。
最後六老太爺靠自身的本事,憑著跟張家元、張家善的關係接了這個美差。
但真有那麽美?
要知道多少商戶人家是最沒規矩的。
這一回要不是為著賞銀豐厚,他何必去受那個氣?
再則說話又說回來了,他都這個年紀了,要那麽多銀子幹啥?
都是為了兩個孫子啊!
可結果——
他想起昏迷前的情景。
他不是老頑固——沒有非得全家人圍著他,壓著兒媳婦兒的念頭。
畢竟,他這邊兒是當祖父的,但那邊兒也是親娘。
他若做的過了為難的是自己孫子——當娘的不心疼,他心疼。
所以,哪怕兒媳婦兒做了大不孝的事兒,不要求誰向著他,可兩不相幫總做得到吧?
可——
六老太爺現在就一個感覺——雖生猶死。
不過到底不到黃河不死心,六老太爺還想試一試:
“我……摔了後,全都……別瞞著……”
雖然有人心軟怕他受刺激,萬一一口氣上來,這不是白造孽嗎。
又何必?
可二老太爺巴不得全捅出來呢。
他現在滿心眼兒裏看不上六房這幾個人兒。
他還想有所動作,本家人已經迫不及待跳出來了。
“四丫,六叔咋摔得你知道吧?”
“是啊,你說說!”
高四丫看著一直在哭,但她又不聾又沒堵著耳朵,眾人的話她當然都聽見了。
尤其張薛氏那一番推脫的話。
要不說她是傻大個呢。明明張薛氏那樣說,是在推卸責任,她卻聽到心裏的了。
——她認為六老太爺摔了都怨她。
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說的。
“是俺!都怨俺!唔……”
很傻是不是?
但是這在某些人眼裏也不是說不過去,畢竟一切的起因就是六老太爺為她做主引起的。
但說實話,凡事有因必有果。
若真按這個想法往前追溯的話,前兩天的大戰,也不應該怨陳氏偷白麵餅子,張薛氏是非不分執迷不悟。反而是怨恨高四丫不順從,沒有乖乖承擔罪名了。
所以說世上的事兒真的很奇怪,人和人真是不同。
不過她這樣想這樣說倒正好兒和了張薛氏母子的意了。
本家人雖然氣得想罵髒話,但他們又不是高四丫肚子裏的蛔蟲,你們也不明白她的心思啊。
幾個人麵麵相覷,覺得沒意思極了。
眼看場麵而又僵住了,一切都成定局。
看高四丫一副榆木腦子的樣子,劉二女急死了,真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也不差了。
反正她不相信是高四丫推的六老太爺。
要不怎麽說急中生智呢?
忽而她大聲用快速的對高四丫命令:
“你把六叔回來發生的事兒,給各位叔伯長輩說一下,一點兒都別漏了。”
高四丫不明所以,可她有一個好處就是相信劉二女。
於是她吸吸鼻涕,用袖子擦擦眼淚,哽咽的開始說了——開始還磕磕絆絆,後麵兒也許是暫時放下心思,也許是說回老本行,就越說越清楚。
事情其實很簡單。
話說今兒早上六老太爺喜滋滋的坐著主家派的馬車回家來。
車行到東頭壩——這是鄰村與本村相交的地方,沒路了隻能開始走河灘。
大家都知道河灘上什麽最多,當然是石頭。
雖然為了走路方便村裏人平了平這條河灘。但到底與平路不一樣,它有些崎嶇不平。
人坐在馬車上那個難受勁兒,別說身子骨還算健康的六老太爺,就是年輕人都受不了。
沒奈何,他隻能下車來走一段兒坐一段。
如此可不看見在地裏勞作的熟人?你說他都是鄉裏鄉親的,他總不能當沒看見吧?
這一打招呼。也許是好意也許是看熱鬧,便有人兒多嘴多舌,將他家這兩天發生的事兒給他學了。
自家人丟人,劉老太爺當時就氣的七竅生煙、火冒三丈。
不過,他到底是場麵上的人兒,隻心裏憋了一口氣,明兒上到底沒表現出來。
他反而還嘴上更是好聲好氣的跟人告別了,回家後這才趁子孫媳婦兒進房裏給他請安,方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把氣出了。
被罵了一頓,還不是無緣無故,其他人兒早心虛愧疚,張薛氏反而忍不了。
說起來她與六老太爺真是積怨已久。
從一進門兒不讓她主持中饋,到丈夫離家出走,再到孫輩們的婚事,倆人兒從來過不到一塊兒去。
以前念著六老太爺年富力強,需要他養家糊口。後來又因為長子也離家出走,她沒底氣。
可現在不一樣了——兒子回來了,還孝順。
可以說這個家裏拋除了高四丫,老太爺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也就是說,將來他年老體弱時,如果她不高興發句話,他就得餓肚子。
就這樣的還敢罵她?這不是找死嗎?
張薛氏是這樣想的。
因為太氣憤了,更是把心裏話脫口而出了。
六老太爺又不耳聾,能聽不見?尤其聽他一口一個老不死的,一句兒一個不孝之言。
老人們最怕啥,頭一個就是不孝——都說養兒防老,這誰都知道。
再一個就是死了。
人都惜命。
可能他們是離死亡最近的人,所以最聽不得那個死字兒。
他氣的怒衝雲霄,摸起拐杖便朝著張薛氏兜頭兜臉的砸過去了。
頭一下張薛氏沒反應過來,猝不及防之下被砸個正著,再往後就不行了。
張薛氏忍著痛把拐杖抓住了,張知茂看母親吃虧也上前來攔架。
要不說人和人不一樣?
這事兒如果放到旁人身上,孝順的人不管對錯早跪下去領罰。不對,孝順的人就不會有這麽這麽多破事兒。
可張薛氏呢?
人不僅不知悔改,反而趁兒子攔著他祖父,誰都沒注意,她握著拐杖的手,猛的用力一推,再一鬆。
年輕人被這樣對待都站不穩,更何況六老太爺?
他整個人不由自主的向後摔去,重重的砸在身後他剛坐的的桌椅上。
張知茂驚了!
高四丫呆了,發出一聲尖叫。
“爺!……”
張知茂、陳氏懵了!
陳氏這兩天正不自在呢。
不當家不知有柴米油鹽貴,不做家務不知道主婦的辛苦。
她為什麽寧願風吹日曬,也不願意在家做飯洗衣?
除了家事太瑣碎、事務太繁忙不能躲清閑外,也是為了逃避張薛氏的說教打罵。
那知一切都被高四丫破壞了呢。
別看當時沒罰她,這兩天的家事可都是她做的。
她倒是想逃懶,可扔給誰?別說高四丫受傷了,劉二女可每天來呢。
早起晚睡,她這兩天都怏怏的——就算剛才六老太爺罵了一頓兒,也被她當成耳旁風,心裏早不知道神遊到哪兒了。
哪知一眨眼兒,就發生這樣的大事兒了呢?
而罪魁禍首張薛氏也傻了。
她剛才不過是一時之氣,被高四丫的嗓門兒驚醒後,回過神兒來,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去捂高四丫尖叫的嘴。
……
後來的事兒就都知道了。
因為高四丫嗓門兒亮,街坊四鄰都聽見了,這事兒自然也就瞞不過去……
“惡婦!”
太不孝了!
嚴懲,絕對不能輕饒。
除了某些人,其他人不約而同的浮起這個念頭。
麵對好幾道惡狠狠的目光,張薛氏慌不由得驚慌失措。
張知盛還想無力狡辯,張知茂比他清醒——既然事情已經開了個口子浮出水麵,保住母親是當務之急。
“……二伯爺、各位叔伯,萬事是小輩的錯,我們不該瞞著不說,我……對不住俺爺。
可……到底是俺娘,她不是成心的,這誰也沒想到……”
他沒有說下去,因為六老太爺醒了!
聽到這個消息的本家人趕緊從這邊兒過去那邊兒房子裏。
“老六!老六!”
“六叔!”
“爺!”
六老太爺躺在炕上怔怔的發著呆,其實心裏早就翻天覆地了。
他這一輩子父母媳婦兒死得都早。為了把兒子養大,把日子過好,他受了多少苦流多少汗?
哪知就因為他攔著不讓兒子休妻,獨子竟然離家出走了呢。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他當時卻是哭都哭不出來了。
他為什麽不給兒子休妻?
還不是為了孫子?
若兒子好好跟他講,他難道還會真的向著媳婦兒?他自認不是聖人,會幫理不幫親。何況兒媳婦還沒理,他可能會猶豫,但他敢說最後他絕對會向著兒子。
結果,他兒子沒了,還得把罪魁禍首留下來。
要不然怎麽辦?
難道讓孫子既沒爹又沒娘。
可薛氏就是個攪屎棍兒啊。
把家裏攪得天翻地覆不說,孫子也沒教好。
這些年為了給家裏賺點兒嚼用,他一直在曹大戶家做西席。
曹大戶是誰?
也不過是跟孫家一樣的商戶出生——人都是得隴望蜀的。
果然有錢後,曹家就想著有權。跟孫家想出錢買個官不一樣,當時的當家人曹老太爺心更大,希望子孫能正經考個功名出來。
這自然不能隨便找一個人叫他教導。授業恩師麽,為了不枉師徒一場。
——不僅想要有功名會讀書,本性名聲好,還得再有點關係。
可他挑別人,別人難道不挑他?
——有能力家裏富裕的,看不上他家。沒能力又家裏貧窮的他看不上人家。還有自己有能力,但家裏貧窮的,他又在猶豫。
這一耽誤,讀書人又是最清高的,兩方直接不歡而散。
最後六老太爺靠自身的本事,憑著跟張家元、張家善的關係接了這個美差。
但真有那麽美?
要知道多少商戶人家是最沒規矩的。
這一回要不是為著賞銀豐厚,他何必去受那個氣?
再則說話又說回來了,他都這個年紀了,要那麽多銀子幹啥?
都是為了兩個孫子啊!
可結果——
他想起昏迷前的情景。
他不是老頑固——沒有非得全家人圍著他,壓著兒媳婦兒的念頭。
畢竟,他這邊兒是當祖父的,但那邊兒也是親娘。
他若做的過了為難的是自己孫子——當娘的不心疼,他心疼。
所以,哪怕兒媳婦兒做了大不孝的事兒,不要求誰向著他,可兩不相幫總做得到吧?
可——
六老太爺現在就一個感覺——雖生猶死。
不過到底不到黃河不死心,六老太爺還想試一試:
“我……摔了後,全都……別瞞著……”
雖然有人心軟怕他受刺激,萬一一口氣上來,這不是白造孽嗎。
又何必?
可二老太爺巴不得全捅出來呢。
他現在滿心眼兒裏看不上六房這幾個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