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二月清明不見花、三月清明花開罷’。


    三月中旬山上的杏花還沒徹底敗落,桃花已爭先恐後的綻放芳姿。


    在滿山遍野桃杏芬芳中,劉王氏,劉東夫妻穿山越嶺的帶著東西來看閨女來了。


    劉二女正在整理菜地。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離清明不過兩三天了,菜地還沒整出來,她便自請來翻地。


    畢竟她的傷好的差不多了,再懶著不幹活人就廢了。而且現在五房挺太平的,她有吃有喝還沒人挑刺找茬。


    不說她不是那種得誌便猖狂的人,就是投桃報李她能幹的也不能推出去呀。


    她剛拿撅頭一口氣將兩分的菜地刨了五六厘,累的渾身冒汗。


    “娘,娘,姥姥來了!還有舅舅,舅媽帶著一堆東西也來了!”張伯書一路小跑著飛過來報信了。


    劉二女將撅頭一扔,三步跨作兩步急迎過去,不敢置信的問:“誰?你說誰?”


    張伯書喘著粗氣,斷斷續續的道:“姥、姥姥,還有舅……”


    劉二女激動不已:“我這就回去”,說完人已跑出去老遠。


    “哎呀!”她忽然想起什麽來停了一下,遠遠的吩咐:“記得把撅頭拿回來。”


    張伯書大聲的應了:“知道了!”然後小大人一樣搖搖頭歎口氣,背著手去撿撅頭去了。


    劉二女跑到家門口,還沒進門老遠便聽到石舅媽的大嗓門。這下確定了娘家人真的來了。


    繼而就是擔憂:嫂子可是有身孕的,怎麽也來了?


    她勻了勻氣,拍了拍身上的灰土,這才進大門。


    穿過院子來到正房,一眼就看見劉王氏在炕邊坐著。


    張老五夫婦陪著,下首劉東、石舅媽與張知壯兄弟對坐。


    “女來了!”劉王氏心裏鬆了一口氣,太尷尬了。親家母連場麵情都不顧了,一大早就陰著個臉,也不怕帶累了家運。


    張老五聞弦聲而知雅意,立馬道:“那正好!親家母,你們母女先去二媳婦屋裏說會話。中午一定要過來上房吃飯,我讓大媳婦炒幾個肉菜。”


    劉王氏忙推辭:“我們剛吃了飯過來的,不用這麽麻煩。”


    她哪敢吃飯?別為了幾口吃的,女再受一頓氣。


    又真心恭維道:“親家真有福氣!鄉下有幾戶一天吃三頓飯的?也就是親家這樣的人家了。”


    張老五哈哈笑了,對她的奉承話,心裏受用不已。


    因而高興的道:“親家母太客氣了。算了,一會兒我讓大媳婦割斤肉送過去,你們母女吃自個的吃的自在。”


    劉王氏見他說的實在真心笑笑也沒推辭,推一次二次是謙虛,再推人家還以為他們不識抬舉,還不知怎麽輕看他們呢。


    關鍵輕看他們沒事,反正沒指望著張家吃飯,就怕帶累女。


    轉了話題:“家裏也沒啥好東西,隻給親家帶了點青菜、幹菜,親家別嫌棄。”


    劉二女這才看見地上的一小堆兒東西。


    張老五擺擺手,樂嗬嗬的說:“不嫌,不嫌。不用給我們看,都拿兒媳婦房裏吧,我先歇會,親家母自便。”


    劉王氏納悶了。不過她樂的把東西都給女兒外孫,便借坡下驢由劉二女母子領著,帶著劉東夫婦和東西去住的窯洞去了。


    他們一走,張楊氏立馬發作了:


    “一窩窮酸貨,一點幹菜也拿來現眼,丟人都丟到外村來了。虧得舔得下臉,沒皮沒臉不害躁。老天爺閉著眼啊,這種人都讓他好好的。可憐我大哥臨老臨老了,還背井離鄉的,也不知他們在外邊怎麽苦呢。”說著,眼淚已噴湧而出。


    又來了,又來了。


    張知壯兄弟趕緊退後一步,貼著牆順勢溜出門去了。


    張老五氣的直敲著煙袋“啪啪”響。


    自從知道楊發一家跑了後,張楊氏就大病了一場。


    張老五父子本來恨不得她去死,但‘兒不嫌母醜’,張楊氏再怎麽不好也是張知壯兄弟的親娘,是張老五結發三十年的妻子,他們還沒那麽心硬。


    所以,一看她病了心就軟了。


    而且自楊家大鬧之後,張楊氏挺老實可憐的。且在欺騙楊發上麵,張楊氏是出了力的(父子三人給了張楊氏假消息),這恨慢慢的就散了,隻留一點怨氣。


    等知道楊發一家跑了之後,這點怨氣也沒了,還生出心虛來。


    他們並不知道楊發與楊貴華和孫家的一段公案——


    那日楊發父子抓住了張貴華派的家丁。


    他們已經一腦門子官司了,沒心事處理幾個家丁,又不想殺人把事鬧大,隻能狠揍了一頓放回去了。


    楊貴華聽了家丁回報雖心疼沒了那麽多家私,但馬上卻連收買帶威脅的把身邊幾個知情人封住了口。


    後來,楊發越想越氣拐到縣城放火燒了鋪子後,楊貴華猜到是親爹所為更不敢露一點口風了。


    孫家是有錢有人,但他也不是無所不能的,至今都沒找到凶手。


    所以人都以為楊發因為還不了錢才無奈跑的。


    時下人講究‘出村不如守村’,若不是實在無可奈何沒有人願意闖蕩異鄉。


    畢竟外麵不好混,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顛沛流離窮困潦倒,甚至客死異鄉。


    所以才有‘葉落歸根’這個詞。


    楊發一家罪不至此。


    愧疚的張老五父子三人不由得對張楊氏諸多忍讓,誰知她得理不饒人,竟敢蹬鼻子上臉。


    張老五沉著臉,放上煙絲一口氣吸了三四袋煙,總算氣消了一些,譏笑道:“幹菜怎麽了?想當年你娘家幹菜都吃不上呢。”


    時下,能種的糧蔬種類的確挺多,但因為各種原因糧食產的少的可憐。


    且很多人都沒地,隻能雇傭。


    很多人家一年到頭忙活,連口稀粥都喝不飽。


    而菜就更金貴了,一般隻有夏秋兩季才有新鮮菜吃(暖棚雖早就有了,但在普通人間並不適用。)


    他們冬天吃儲存的白菜蘿卜,春天吃秋天曬得幹菜。


    隻是幹菜也是有數的,好多窮人家隻能吃野菜。


    野菜也有好懶之分,懶得又苦又燒心,一吃滿嘴苦味,半輩子都消不了。


    張楊氏噎住了。


    張老五趁機拿著煙袋跑了。


    窯洞裏,劉二女請老娘,哥嫂上炕坐著。


    劉王氏和石舅媽都坐了,劉東卻抱著張伯書親香,並道:“你們坐你們的,讓我們爺們自己一邊待著去。”


    石舅媽斜了他一眼。


    劉二女倒上兩碗開水,石舅媽拉著她坐下,焦急的道:“別忙活了,我們不渴,咱們說說話。”


    劉二女正有話要說呢,忙擔憂的道:“我正想問呢,娘怎麽來了?還有嫂子怎麽也來了?是坐車還是走山路?嫂子可好?孩子沒事吧?”


    石舅媽拍了一下大腿,輕呼道:“沒事,還不是擔心你。你們這兒坐車就得走幹河溝,那河灘都是石頭,還不夠蹲蹲呢。”


    劉王氏將帶的東西指出來:幹菜有兩小袋,有幹豆角、幹蘿卜條、幹倭瓜條、紅薯幹。


    一籃子綠油油的青菜。


    四五斤小米。


    兩包點心及四五個大黃梨。


    劉二女看的眼熱,忍不住埋怨道:“娘也真是的,來就算了帶這麽多東西幹嘛?”


    劉王氏輕錘了她背一下,反問道:“我這是為了誰?還不是想著多拿一點,你婆婆也不好意思全都收了,總得給你留點?


    再不濟她隻要下到鍋裏,你們娘倆也能吃兩口,那知全不用。


    其他也就罷了,這點心和梨是準備給你清明節上墳用的。


    知青再不好也曾是我的女婿,是伯書的親爹,也不知你婆婆給準備的怎麽樣?”


    “是啊”石舅媽也道:“你不知道娘在家怎麽計算呢。


    自你上回回家後娘就擔心著你呢,後來你們跟楊家的事傳出去了,娘急得恨不得立時便上門。


    硬叫我跟你哥攔了,要不然人家以為我們上門看熱鬧的就不好呢。好不容易熬到今兒。”


    劉二女吸吸鼻子:“娘不用擔心我了,我和伯書現在每月從族裏、從家裏各領四十斤糧自己支鍋吃飯,吃一半留一半好著呢。”


    “真的?”劉王氏、石舅媽、劉東異口同聲的驚問。


    劉二女點點頭,將張楊大鬧他們得利的事說了,隻說到楊家逃跑。反正這也不是秘密,劉王氏他們隻聽人說了個大概,便擔心的不得了,所以竟是好多都不知道。


    石舅媽聽的直叫喚,末了她意猶未盡的道:“這一下你們本家不是白幫活一場了嗎?”


    劉二女搖搖頭,道:“哪有那麽簡單,我前天還見本家一位族嫂頭上戴了一支銀衩,她家裏可不富裕。”


    不富裕都是抬舉了,該是很窮才是。


    劉王氏瞅了兒媳一眼,道:“你就喜歡這些沒用的,這些事聽聽就行了,知道的那麽細幹嘛?”


    她知道女兒有事瞞著她,應該跟她分灶吃飯有關。可她不願說,她便也不逼她,隻要人好好的就行。


    她仔細的看了看女兒的氣色,的確比以前好了,人也精神了。


    看來那件事也能說說了。


    便遞了個眼神給劉東,看劉東領會舉著張伯書出門去了。


    遂試探著問道:“你四嬸給娘說,前兒有人托她說個媳婦呢。要人勤快長的好的,嫁過人有沒有孩子倒是不在意。


    娘聽著那家的情形挺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卸甲將軍寡婦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峪山下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峪山下客並收藏卸甲將軍寡婦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