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重重疊疊的雲層吞噬了最後一縷日光,蘇瑾終於停下手中的動作。
陶義胸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要是蘇瑾再不結束,他恐怕還得找人過來點燈。
圍觀的人已經不似最初那麽多,陶義記得,不少人都是呲牙咧嘴地離開的。
手法太生猛,看不得,看不得。
蘇瑾把楊二郎後頸上逼出來的黑血擦盡,陶義對楊武招手,“過來過來,把你家二郎抱進屋裏。”
楊武有些發愣。
把孩子抱進屋裏,是說明孩子救活了,還是說,孩子救不活了?
“誒呀,愣著幹啥,趕緊過來,孩子一會兒該著涼了。”
眼下已近冬日。
楊武這才聽明白了陶義的意思,他大步流星地走過來,雙手顫抖地接過孩子,不敢置信地摸了摸孩子的臉。
“二郎,二郎......爹在這呢,別怕啊。”
蘇瑾正整理東西,聞言看了他一眼,道:“有什麽話回屋說吧,還有,下次洗幹淨手再摸臉。”
楊武忙把手從楊二郎的臉上拿開,緩過神來的楊老太攙扶著李氏,過來對蘇瑾道謝,七旬的老人,幾乎是將腰彎到了地上。
蘇瑾堪堪避開,沒有受這個禮,她有些不知所措地扶起楊老太。
“您老人家這是做什麽,我們行醫問藥,為的不就是能救人性命嘛。當然了,蘇醫女的水平,確實遠在我們之上,今天多虧了有蘇醫女啊!”
楊老太不住稱是,李氏也連連點頭。
楊老太和李氏離開後,蘇瑾望向陶義,二人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楊二郎的病情,不是一次針灸、一次放血就能解決的,即使蘇瑾用了如此劍走偏鋒的針法,也隻是堪堪為其保住了命。
這一點,被興奮籠罩的楊家人或許暫時想不起來,但作為醫者,陶義和蘇瑾,卻不能掉以輕心。
“楊二郎是早產兒?”
陶義點頭,“剛生下來的時候,還不如一床被子重,穩婆連夜把孩子送到了我這裏,說句不好聽的,這孩子跟我待的時間,都比跟他爹娘待一塊的時間長。”
怪不得脈象那樣虛弱。
“他娘身體也不好,這些年,為了這孩子......唉!罷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是蘇瑾不曾感受過的境遇,因此她隻是沉默地站在那,並不言語。
陶義有些訕訕,原先在信上就能看得出蘇瑾不是個熱絡之人,沒想到見了麵也這樣寡言少語,倒顯得他這個老頭子有點話多了。
其實蘇瑾隻是在沉默中想到了一些問題。
看得出來,平城的醫者還不知道這場疫病的來源是什麽,蘇瑾在猶豫,要不要將實情告訴他們。
不告知,是怕耽誤救治,告知,又怕引起恐慌。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和蘇瑾一樣,即使明知是齊瑉下的毒,也能不動聲色地與其周旋。
“蘇醫女!蘇醫女!”
幾聲呼喊打斷了蘇瑾的沉思,她回過神 看見一些穿著粗布衣裳的人從四麵八方向她湧過來。
他們的臉上都戴著巾帕,看樣子像是還未治愈疫病的病人,蘇瑾蹙眉,平城的大夫在醫術上如何她暫且不評,但管理上著實有些沒有章法。
剛才楊二郎也是在外麵犯病,眼下這些人又可以隨意走動,有些人連巾帕也是歪歪扭扭地戴著,這樣下去,疫病很難被徹底根治。
疫病的救治與消除,不僅在於“治”,更在於“防”,從根源處解決,才不會春風吹又生。
那些人跑到蘇瑾麵前,本是七嘴八舌的,但看見蘇瑾的動作後,不約而同地閉上了嘴。
原來,蘇瑾把他們按照順序排了隊,讓他們既不過分集中,又不徹底分散,而後才問他們:“大家是這裏的病人嗎?”
眾人紛紛點頭。
“大家有什麽想要跟我說的嗎?”
與平易近人的陶大夫不同,與溫吞和善的於大夫也不同,蘇瑾像是這些人冬天見過的一根冰淩子,讓眾人沸騰的大腦冷卻了下來。
左看看右看看,終於有一個書生打扮的男子舉起了手,小聲地問:“敢問姑娘,是那個從白橋鎮來的蘇醫女嗎?”
蘇瑾點頭,“我是。”
似是沒有想到蘇瑾回答得這般幹脆,書生愣了愣,又趕忙問:“那,蘇醫女是來平城給我們治病的嗎?”
陶義聽著,臉有些發燙,若不是他們醫術不精,百姓們也不至於這樣苦苦祈求一位好大夫。
“是。”蘇瑾再次點頭。
見蘇瑾真的有問必答,並不像看起來的那般不近人情,眾人的膽子大了一些,一個紮著雙丫髻的小丫頭口中含著手指,含糊不清地問:“漂亮姐姐,你能救救我娘嗎?我娘總喊疼,陶爺爺都開了好幾次藥也不行。”
陶義見狀,對蘇瑾解釋道:“她娘前不久剛染了疫病,發作得很是凶猛,也不知為何,喝了藥也不見好。”
開藥還不見好,隻有兩種可能,要麽是藥沒開對,要麽是人沒喝對,這一點,隻有問診過才能知曉。
蘇瑾沉吟片刻,“晚些我去看看你母親。”
見蘇瑾這般輕易地就答應了小丫頭的要求,剛剛平息了情緒的百姓又重新沸騰起來,他們爭先恐後道:
“我家那個都高燒好幾天了,吃啥吐啥,我都愁死了,蘇醫女能不能先給我家看看?”
“憑啥先給你家看?我先來的!”
“你家大郎生龍活虎的,不是都快好了嗎,你跟我搶什麽搶?”
“誰告訴你快好了?”說話的這位婦人毫無征兆地開始掉眼淚,“前天就吃了一碗米粥,到今天就吃不下什麽東西了,老說耳朵癢,我一看,耳朵都開始出血了啊......”
陶義一聽,嚴肅地問:“怎麽不告訴查房的大夫?”
“大夫們都忙得不行,我哪叫得住人啊?”
婦人又開始哭,哭得陶義眼皮子直跳,他訥訥道:“人手不夠......”
眼下已經是把一個人掰成三個人在用了,卻還是沒法照應到所有人。
陶義有些愧疚。
蘇瑾道:“無妨,白橋鎮也是這麽過來的。”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一會兒問蘇瑾這個那個,一會兒又和身邊的人爭論起來,蘇瑾看著眼前人聲鼎沸的景象,正思索著該如何打斷,就聽見遠處傳來異動。
聲音越來越大,像是規律的馬蹄聲,又夾雜著號角。
蘇瑾猛然想起,今日聽人說過,城外有戰事。
她的身體頓時緊繃起來,若來的人是楚軍還好,若是齊衛兩國的人來了,那眼前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該怎麽辦。
就在這時,她看到了對麵的百姓臉上洋溢出歡樂而喜悅的神情,許多人喜滋滋地指著蘇瑾的背後。
“是朔王爺的大軍!楚軍勝啦!”
隨著他們的說話聲和歡呼聲,馬蹄聲越來越近,蘇瑾甚至感覺到地麵被馬蹄踏動的顫抖。
她不合時宜地想起,那天燕國城破時,地麵也是這樣的震感,那是她第一次看見傳言中這位玉麵殺神的真容。
浩浩蕩蕩的馬蹄聲停了,所有人都朝著蘇瑾的身後爭相跪了下去,蘇瑾身邊的陶義和於大夫也不例外。
喧鬧的人聲也消失了,蘇瑾有些遲滯地轉過身去,年輕的將軍跨坐馬上,戰袍獵獵生風,玄甲沐浴在夕陽的餘暉中,如同鍍上爍爍金光。
一雙深邃冷峭的眸子,正靜靜地望著她。
此刻,萬籟俱寂。
蘇瑾慶幸自己麵上覆著巾帕,不至於流露出什麽異樣的情緒。
因為就在看到他的那一刻,那些刻意被她壓抑的情緒才迸發出來——
原來今日,她是有一點想他的。
也許不止是今天。
也許不止是一點。
陶義胸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要是蘇瑾再不結束,他恐怕還得找人過來點燈。
圍觀的人已經不似最初那麽多,陶義記得,不少人都是呲牙咧嘴地離開的。
手法太生猛,看不得,看不得。
蘇瑾把楊二郎後頸上逼出來的黑血擦盡,陶義對楊武招手,“過來過來,把你家二郎抱進屋裏。”
楊武有些發愣。
把孩子抱進屋裏,是說明孩子救活了,還是說,孩子救不活了?
“誒呀,愣著幹啥,趕緊過來,孩子一會兒該著涼了。”
眼下已近冬日。
楊武這才聽明白了陶義的意思,他大步流星地走過來,雙手顫抖地接過孩子,不敢置信地摸了摸孩子的臉。
“二郎,二郎......爹在這呢,別怕啊。”
蘇瑾正整理東西,聞言看了他一眼,道:“有什麽話回屋說吧,還有,下次洗幹淨手再摸臉。”
楊武忙把手從楊二郎的臉上拿開,緩過神來的楊老太攙扶著李氏,過來對蘇瑾道謝,七旬的老人,幾乎是將腰彎到了地上。
蘇瑾堪堪避開,沒有受這個禮,她有些不知所措地扶起楊老太。
“您老人家這是做什麽,我們行醫問藥,為的不就是能救人性命嘛。當然了,蘇醫女的水平,確實遠在我們之上,今天多虧了有蘇醫女啊!”
楊老太不住稱是,李氏也連連點頭。
楊老太和李氏離開後,蘇瑾望向陶義,二人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楊二郎的病情,不是一次針灸、一次放血就能解決的,即使蘇瑾用了如此劍走偏鋒的針法,也隻是堪堪為其保住了命。
這一點,被興奮籠罩的楊家人或許暫時想不起來,但作為醫者,陶義和蘇瑾,卻不能掉以輕心。
“楊二郎是早產兒?”
陶義點頭,“剛生下來的時候,還不如一床被子重,穩婆連夜把孩子送到了我這裏,說句不好聽的,這孩子跟我待的時間,都比跟他爹娘待一塊的時間長。”
怪不得脈象那樣虛弱。
“他娘身體也不好,這些年,為了這孩子......唉!罷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是蘇瑾不曾感受過的境遇,因此她隻是沉默地站在那,並不言語。
陶義有些訕訕,原先在信上就能看得出蘇瑾不是個熱絡之人,沒想到見了麵也這樣寡言少語,倒顯得他這個老頭子有點話多了。
其實蘇瑾隻是在沉默中想到了一些問題。
看得出來,平城的醫者還不知道這場疫病的來源是什麽,蘇瑾在猶豫,要不要將實情告訴他們。
不告知,是怕耽誤救治,告知,又怕引起恐慌。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和蘇瑾一樣,即使明知是齊瑉下的毒,也能不動聲色地與其周旋。
“蘇醫女!蘇醫女!”
幾聲呼喊打斷了蘇瑾的沉思,她回過神 看見一些穿著粗布衣裳的人從四麵八方向她湧過來。
他們的臉上都戴著巾帕,看樣子像是還未治愈疫病的病人,蘇瑾蹙眉,平城的大夫在醫術上如何她暫且不評,但管理上著實有些沒有章法。
剛才楊二郎也是在外麵犯病,眼下這些人又可以隨意走動,有些人連巾帕也是歪歪扭扭地戴著,這樣下去,疫病很難被徹底根治。
疫病的救治與消除,不僅在於“治”,更在於“防”,從根源處解決,才不會春風吹又生。
那些人跑到蘇瑾麵前,本是七嘴八舌的,但看見蘇瑾的動作後,不約而同地閉上了嘴。
原來,蘇瑾把他們按照順序排了隊,讓他們既不過分集中,又不徹底分散,而後才問他們:“大家是這裏的病人嗎?”
眾人紛紛點頭。
“大家有什麽想要跟我說的嗎?”
與平易近人的陶大夫不同,與溫吞和善的於大夫也不同,蘇瑾像是這些人冬天見過的一根冰淩子,讓眾人沸騰的大腦冷卻了下來。
左看看右看看,終於有一個書生打扮的男子舉起了手,小聲地問:“敢問姑娘,是那個從白橋鎮來的蘇醫女嗎?”
蘇瑾點頭,“我是。”
似是沒有想到蘇瑾回答得這般幹脆,書生愣了愣,又趕忙問:“那,蘇醫女是來平城給我們治病的嗎?”
陶義聽著,臉有些發燙,若不是他們醫術不精,百姓們也不至於這樣苦苦祈求一位好大夫。
“是。”蘇瑾再次點頭。
見蘇瑾真的有問必答,並不像看起來的那般不近人情,眾人的膽子大了一些,一個紮著雙丫髻的小丫頭口中含著手指,含糊不清地問:“漂亮姐姐,你能救救我娘嗎?我娘總喊疼,陶爺爺都開了好幾次藥也不行。”
陶義見狀,對蘇瑾解釋道:“她娘前不久剛染了疫病,發作得很是凶猛,也不知為何,喝了藥也不見好。”
開藥還不見好,隻有兩種可能,要麽是藥沒開對,要麽是人沒喝對,這一點,隻有問診過才能知曉。
蘇瑾沉吟片刻,“晚些我去看看你母親。”
見蘇瑾這般輕易地就答應了小丫頭的要求,剛剛平息了情緒的百姓又重新沸騰起來,他們爭先恐後道:
“我家那個都高燒好幾天了,吃啥吐啥,我都愁死了,蘇醫女能不能先給我家看看?”
“憑啥先給你家看?我先來的!”
“你家大郎生龍活虎的,不是都快好了嗎,你跟我搶什麽搶?”
“誰告訴你快好了?”說話的這位婦人毫無征兆地開始掉眼淚,“前天就吃了一碗米粥,到今天就吃不下什麽東西了,老說耳朵癢,我一看,耳朵都開始出血了啊......”
陶義一聽,嚴肅地問:“怎麽不告訴查房的大夫?”
“大夫們都忙得不行,我哪叫得住人啊?”
婦人又開始哭,哭得陶義眼皮子直跳,他訥訥道:“人手不夠......”
眼下已經是把一個人掰成三個人在用了,卻還是沒法照應到所有人。
陶義有些愧疚。
蘇瑾道:“無妨,白橋鎮也是這麽過來的。”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一會兒問蘇瑾這個那個,一會兒又和身邊的人爭論起來,蘇瑾看著眼前人聲鼎沸的景象,正思索著該如何打斷,就聽見遠處傳來異動。
聲音越來越大,像是規律的馬蹄聲,又夾雜著號角。
蘇瑾猛然想起,今日聽人說過,城外有戰事。
她的身體頓時緊繃起來,若來的人是楚軍還好,若是齊衛兩國的人來了,那眼前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百姓,該怎麽辦。
就在這時,她看到了對麵的百姓臉上洋溢出歡樂而喜悅的神情,許多人喜滋滋地指著蘇瑾的背後。
“是朔王爺的大軍!楚軍勝啦!”
隨著他們的說話聲和歡呼聲,馬蹄聲越來越近,蘇瑾甚至感覺到地麵被馬蹄踏動的顫抖。
她不合時宜地想起,那天燕國城破時,地麵也是這樣的震感,那是她第一次看見傳言中這位玉麵殺神的真容。
浩浩蕩蕩的馬蹄聲停了,所有人都朝著蘇瑾的身後爭相跪了下去,蘇瑾身邊的陶義和於大夫也不例外。
喧鬧的人聲也消失了,蘇瑾有些遲滯地轉過身去,年輕的將軍跨坐馬上,戰袍獵獵生風,玄甲沐浴在夕陽的餘暉中,如同鍍上爍爍金光。
一雙深邃冷峭的眸子,正靜靜地望著她。
此刻,萬籟俱寂。
蘇瑾慶幸自己麵上覆著巾帕,不至於流露出什麽異樣的情緒。
因為就在看到他的那一刻,那些刻意被她壓抑的情緒才迸發出來——
原來今日,她是有一點想他的。
也許不止是今天。
也許不止是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