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公終究是沒有挺過這個冬天,成為十年來第一位因病去世的公爵勳貴。
因為修行體係盛行的緣故,當世之人壽命大都有所提高,由幾百年前的終年平均四五十歲,到了如今普遍能活過甲子之後。
曾為前代魏王晚年的副手,衛國公雖為頂級勳貴之一,但因為一身傷病也倒在九十大關前。
快九十歲,哪怕在如今大景朝也算得上是高壽了,因此除了個別家族成員,韓家倒也沒有因老人辭世而太過悲傷,反而迷茫居多。
掌著韓家這架大船經曆幾十年風雨的人,辭世了,未來的國公府能否繼續保持長久門楣不墮?
不僅自家人在反思,京師之人同樣將目光投來,暗暗關注。
韓府闔府白素,各房子弟心思惴惴。
縱使前事安排的再周密,大事臨頭,同樣免不了緊張。
長房長子老爺韓渠,默默承受著最大壓力,也被族人寄望到底是繼續維持雲端,還是墮入地上。
韓渠一連兩日沒合眼了,全靠從元清觀買來的醒神丹支撐。他不敢睡,也睡不著,好在有丹藥為他續著精神,不至於猝死。
老爺子薨世第一刻,他就趕忙前往西皇城另一座大府告知,然而竟是得知世子爺早已離京多日,乍聞消息差點嚇得韓渠心髒停滯,魏王世子能擅自離京?
後來慢慢緩過來,得知陛下早已準許,才稍稍放心。
此時魏王府就是韓府最大的靠山,隻要魏王府不出事,韓家就有著底線兜底,哪怕無法完整繼承爵位,皇室看在林家的麵上,至少能給予一份體麵。
韓渠沒有拜見自家女婿成功,也不逗留拜見女兒,馬不停蹄趕往皇宮報喪。
這其實很不合適,應當先親自去皇宮報告皇帝才是第一順序,但老爺子的辭世讓他慌了神,隻想先找點安心丸吃下。
不過沒見到人,前後也沒差半個時辰,畢竟西皇城就在皇宮邊上。
皇帝果然沒有計較他的順序問題,但也沒有提讓韓渠繼承爵位一事,而是讓他先回去辦喪,還從內帑撥銀一萬兩讓他辦的風光體麵些。
韓渠先前沒見到人,現在又是這般,心裏有點惴惴起來。
皇帝卻不過多解釋,讓紅袍大太監禮送衛國公長子出宮。
同時讓人去請武將之首司隸府牧、文臣之首平章政事到禦書房論事。
一日過去。
第二天韓府正式發喪,各府各軍代表來到西皇城。
韓渠正疲於應對各方試探,忽聽到府外的宣喊聲。
世子側妃娘娘回來奔喪了。
他趕忙又帶著夫人和一眾兄弟出去迎接。
昨天沒見到世子他就走了,是因為現在的他已經不好單獨見這個已經錄入王室玉牒的貴人女兒。
此時女兒回來奔喪,卻能給韓府帶來相當一份的底氣;因為身為親王世子側妃的她,地位堪比郡王府正妃,所以要領著闔府迎接。
韓妃在府門前遠遠就下轎,腳步匆匆走向衛國公府,端莊秀氣的小臉上眼包紅腫腫,見到父親和母親出府,一下就再忍不住,哭成了淚人兒,悲傷的幾乎不能站立。
她的佩劍侍女趕忙及時扶住才沒有失儀。
見禮之後,韓渠和終於忍到第二天回來的韓妃,陳述種種治喪事宜,韓寧渾渾噩噩抿唇點頭,要去送別祖父。
北境來的佩劍侍女低聲提醒:“娘娘,先讓宮裏的人宣讀聖旨。”
韓寧如夢初醒,趕緊和早已等的心焦的滿府親人言說:“聖上降了襲爵的恩旨,方才遇到王府車駕,就一起過來了,請父親趕快焚香請入正堂。”
韓渠等幾人大喜,心頭驟然一鬆。
第二日就來,沒有拖的太久,還是與王府車馬一同到來,肯定是好消息!
韓家幾房老爺連忙又帶領眾子侄正堂接旨。
不出所料,天子使差的態度很是和藹,來的還是禦書房紅袍大太監。
“……
朕承天序治下萬方,驟聞老國公病去亦不勝哀傷,然卿家不可一日無主,遂特旨降下;卿之韓氏一族,曆代忠勳,彪炳千秋,忠君愛國、恪盡職守、殫精竭慮,為大景江山穩固、邊疆安寧屢立不世之功,朕深愛之。
今前國公溘然長逝,朕感其功,著韓家長子韓渠準承其父之衛國公爵位,加大都督府右都督職……”
恭敬聽完,韓家眾人原本惴惴的心終於放回了肚子裏,暗暗籲出一口氣。
爵還在!官職也還在!
國公之爵是根本,但右都督這個具體官職同樣關係到韓家能否在未來繼續風光輝煌;如果無爵無官,那毫無疑問判了整個家族‘死刑’;有爵無官,雖然一時不會失去風光,長久之後必然衰敗;現在有爵有官,不降等,就是天大的好事,一切照常不變。
可能是皇帝陛下看在魏王府的麵上,直接把老爺子生前的右都督之位給了大老爺,要知道哪怕老爺子剛繼承爵位之時可也不是右都督,大都督府是最高軍方衙門,右都督是僅次大都督的副手,擁有參與全國軍政大事資格,缺乏大戰陣經驗的大老爺能授,眾人覺得必然是大都督魏王說了話。
因此心裏更是喜氣洋洋,意識到場合不合適,才趕忙收斂。
堂外一同聽旨的各府各家有的失望,有的平淡,也有的高興。
鄭國公府代表,鄭國公長子臉上翳色一閃而過,忍不住攥了攥拳。
衛國公、右都督,韓渠這個隻會舞文弄墨的文儒也配?
以後自己見到他,豈不是還要給他行禮叩頭?
鄭國府大老爺身旁是恰巧回京述職的陳白象,聽聞喪迅也來奔喪,得以聆聽這封堪稱大恩典的襲爵聖旨。
從字麵上看,皇帝無疑給足了韓家體麵,又是發放治喪銀,又是紋絲不動轉移爵官,還來的這麽早,好似幾乎沒什麽遲疑。
要知道以前但凡有勳貴府邸出現這種事,可都沒這種待遇,皇室近幾代對於勳貴越來越謹慎考量,六大開國之公已去其三,侯爺十不存半,伯爺更是不堪。
皇室不止對這些功臣越來越約束,對自家宗室更甚,宗室王爺全部施行降等襲爵,一代皇子封王的找不出幾個,這一代元朔皇帝也隻有長子和次子得了恩榮。
國家要省錢了。
越來越多的宗室和勳貴會使得財政負擔,對比老去後位置也去的文官,後者同樣怨言越來越多。
前幾代人享受過了,難道還要生生世世享受?
這怎麽能讓文臣心裏平衡。
祖輩的殊榮也該有盡時,如果沒有功勞加身,那就乖乖退出京師,去地方上當個富家翁吧。
這也是為什麽魏王府林家能世代不衰的原因,因為人家特殊到有封地啊!
封地還緊靠著邊境,功勞,那不是信手拈來?
不,甚至應該說,功勞就是魏王分的,林家掌握著幾乎全部勳貴的功勞分配,他自己本身當然擁有最大的。
陳白象思緒飄飄,腦中盤算想著。
要想長盛不衰,就得自己手裏握著真正的權柄。
西北經都府,就是鄭國府最大的機緣,操作得當,將陳家與隴王綁在一輛戰車,自然也就不用日日看魏王的臉色,甚至將來有一日,平起平坐一些,也未可知?
所以,必須緊緊將西北攥在手裏,不能讓其他勳貴進來分羹……
陳白象的視線回歸眼前,看到了欣喜若狂謝恩的韓家,不禁冷笑一聲。
東西給你們,也要接得住才行。
一個毫無大型戰陣經驗的右都督,撐得起門麵麽?
稍使些手段,等你出錯還不是簡單。
魏王也是瞎了眼,這麽看重韓家的庶女,連我家上趕著送上門去的嫡出小姐兒都不要,令祖父難堪好一陣。
此事沒什麽人知道,卻是鄭國府心裏的一根刺,一根深深的刺。
丟人、羞恥、難堪的刺。
……
因為修行體係盛行的緣故,當世之人壽命大都有所提高,由幾百年前的終年平均四五十歲,到了如今普遍能活過甲子之後。
曾為前代魏王晚年的副手,衛國公雖為頂級勳貴之一,但因為一身傷病也倒在九十大關前。
快九十歲,哪怕在如今大景朝也算得上是高壽了,因此除了個別家族成員,韓家倒也沒有因老人辭世而太過悲傷,反而迷茫居多。
掌著韓家這架大船經曆幾十年風雨的人,辭世了,未來的國公府能否繼續保持長久門楣不墮?
不僅自家人在反思,京師之人同樣將目光投來,暗暗關注。
韓府闔府白素,各房子弟心思惴惴。
縱使前事安排的再周密,大事臨頭,同樣免不了緊張。
長房長子老爺韓渠,默默承受著最大壓力,也被族人寄望到底是繼續維持雲端,還是墮入地上。
韓渠一連兩日沒合眼了,全靠從元清觀買來的醒神丹支撐。他不敢睡,也睡不著,好在有丹藥為他續著精神,不至於猝死。
老爺子薨世第一刻,他就趕忙前往西皇城另一座大府告知,然而竟是得知世子爺早已離京多日,乍聞消息差點嚇得韓渠心髒停滯,魏王世子能擅自離京?
後來慢慢緩過來,得知陛下早已準許,才稍稍放心。
此時魏王府就是韓府最大的靠山,隻要魏王府不出事,韓家就有著底線兜底,哪怕無法完整繼承爵位,皇室看在林家的麵上,至少能給予一份體麵。
韓渠沒有拜見自家女婿成功,也不逗留拜見女兒,馬不停蹄趕往皇宮報喪。
這其實很不合適,應當先親自去皇宮報告皇帝才是第一順序,但老爺子的辭世讓他慌了神,隻想先找點安心丸吃下。
不過沒見到人,前後也沒差半個時辰,畢竟西皇城就在皇宮邊上。
皇帝果然沒有計較他的順序問題,但也沒有提讓韓渠繼承爵位一事,而是讓他先回去辦喪,還從內帑撥銀一萬兩讓他辦的風光體麵些。
韓渠先前沒見到人,現在又是這般,心裏有點惴惴起來。
皇帝卻不過多解釋,讓紅袍大太監禮送衛國公長子出宮。
同時讓人去請武將之首司隸府牧、文臣之首平章政事到禦書房論事。
一日過去。
第二天韓府正式發喪,各府各軍代表來到西皇城。
韓渠正疲於應對各方試探,忽聽到府外的宣喊聲。
世子側妃娘娘回來奔喪了。
他趕忙又帶著夫人和一眾兄弟出去迎接。
昨天沒見到世子他就走了,是因為現在的他已經不好單獨見這個已經錄入王室玉牒的貴人女兒。
此時女兒回來奔喪,卻能給韓府帶來相當一份的底氣;因為身為親王世子側妃的她,地位堪比郡王府正妃,所以要領著闔府迎接。
韓妃在府門前遠遠就下轎,腳步匆匆走向衛國公府,端莊秀氣的小臉上眼包紅腫腫,見到父親和母親出府,一下就再忍不住,哭成了淚人兒,悲傷的幾乎不能站立。
她的佩劍侍女趕忙及時扶住才沒有失儀。
見禮之後,韓渠和終於忍到第二天回來的韓妃,陳述種種治喪事宜,韓寧渾渾噩噩抿唇點頭,要去送別祖父。
北境來的佩劍侍女低聲提醒:“娘娘,先讓宮裏的人宣讀聖旨。”
韓寧如夢初醒,趕緊和早已等的心焦的滿府親人言說:“聖上降了襲爵的恩旨,方才遇到王府車駕,就一起過來了,請父親趕快焚香請入正堂。”
韓渠等幾人大喜,心頭驟然一鬆。
第二日就來,沒有拖的太久,還是與王府車馬一同到來,肯定是好消息!
韓家幾房老爺連忙又帶領眾子侄正堂接旨。
不出所料,天子使差的態度很是和藹,來的還是禦書房紅袍大太監。
“……
朕承天序治下萬方,驟聞老國公病去亦不勝哀傷,然卿家不可一日無主,遂特旨降下;卿之韓氏一族,曆代忠勳,彪炳千秋,忠君愛國、恪盡職守、殫精竭慮,為大景江山穩固、邊疆安寧屢立不世之功,朕深愛之。
今前國公溘然長逝,朕感其功,著韓家長子韓渠準承其父之衛國公爵位,加大都督府右都督職……”
恭敬聽完,韓家眾人原本惴惴的心終於放回了肚子裏,暗暗籲出一口氣。
爵還在!官職也還在!
國公之爵是根本,但右都督這個具體官職同樣關係到韓家能否在未來繼續風光輝煌;如果無爵無官,那毫無疑問判了整個家族‘死刑’;有爵無官,雖然一時不會失去風光,長久之後必然衰敗;現在有爵有官,不降等,就是天大的好事,一切照常不變。
可能是皇帝陛下看在魏王府的麵上,直接把老爺子生前的右都督之位給了大老爺,要知道哪怕老爺子剛繼承爵位之時可也不是右都督,大都督府是最高軍方衙門,右都督是僅次大都督的副手,擁有參與全國軍政大事資格,缺乏大戰陣經驗的大老爺能授,眾人覺得必然是大都督魏王說了話。
因此心裏更是喜氣洋洋,意識到場合不合適,才趕忙收斂。
堂外一同聽旨的各府各家有的失望,有的平淡,也有的高興。
鄭國公府代表,鄭國公長子臉上翳色一閃而過,忍不住攥了攥拳。
衛國公、右都督,韓渠這個隻會舞文弄墨的文儒也配?
以後自己見到他,豈不是還要給他行禮叩頭?
鄭國府大老爺身旁是恰巧回京述職的陳白象,聽聞喪迅也來奔喪,得以聆聽這封堪稱大恩典的襲爵聖旨。
從字麵上看,皇帝無疑給足了韓家體麵,又是發放治喪銀,又是紋絲不動轉移爵官,還來的這麽早,好似幾乎沒什麽遲疑。
要知道以前但凡有勳貴府邸出現這種事,可都沒這種待遇,皇室近幾代對於勳貴越來越謹慎考量,六大開國之公已去其三,侯爺十不存半,伯爺更是不堪。
皇室不止對這些功臣越來越約束,對自家宗室更甚,宗室王爺全部施行降等襲爵,一代皇子封王的找不出幾個,這一代元朔皇帝也隻有長子和次子得了恩榮。
國家要省錢了。
越來越多的宗室和勳貴會使得財政負擔,對比老去後位置也去的文官,後者同樣怨言越來越多。
前幾代人享受過了,難道還要生生世世享受?
這怎麽能讓文臣心裏平衡。
祖輩的殊榮也該有盡時,如果沒有功勞加身,那就乖乖退出京師,去地方上當個富家翁吧。
這也是為什麽魏王府林家能世代不衰的原因,因為人家特殊到有封地啊!
封地還緊靠著邊境,功勞,那不是信手拈來?
不,甚至應該說,功勞就是魏王分的,林家掌握著幾乎全部勳貴的功勞分配,他自己本身當然擁有最大的。
陳白象思緒飄飄,腦中盤算想著。
要想長盛不衰,就得自己手裏握著真正的權柄。
西北經都府,就是鄭國府最大的機緣,操作得當,將陳家與隴王綁在一輛戰車,自然也就不用日日看魏王的臉色,甚至將來有一日,平起平坐一些,也未可知?
所以,必須緊緊將西北攥在手裏,不能讓其他勳貴進來分羹……
陳白象的視線回歸眼前,看到了欣喜若狂謝恩的韓家,不禁冷笑一聲。
東西給你們,也要接得住才行。
一個毫無大型戰陣經驗的右都督,撐得起門麵麽?
稍使些手段,等你出錯還不是簡單。
魏王也是瞎了眼,這麽看重韓家的庶女,連我家上趕著送上門去的嫡出小姐兒都不要,令祖父難堪好一陣。
此事沒什麽人知道,卻是鄭國府心裏的一根刺,一根深深的刺。
丟人、羞恥、難堪的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