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從全部消化器官路過(二十三)
我的天涯和夢裏,你都在 作者:一枚小小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劍客看著石千的臉,一張看上去已經失魂落魄的臉。
他身後,不明身份的黑衣隨從與西涼甲兵的戰鬥已經結束。結果毫無懸念,在數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普通人在修行者麵前無異於豬狗。
“既然你猜到我是誰,你應該知道我和顧未央不同。我不是聖人,不然當年也不會看著他被你們這些土狗之輩所掣肘。
“我會把參與殺他的人一個一個找出來,無論當年那些人是死是活。無論這天下終究歸於亂世還是和平,這些人都不配活在這個顧未央寧死也要守護的世上。”
他緩緩環視已是廢墟的小鎮,最後落在腳下的石千身上,“至於你…在成為殺死顧未央的幫凶銷聲匿跡逃回這個小鎮之後,你已經不再是岐山的朋友。剛才在酒肆裏,你甚至沒有勇氣對我刺出那一槍…是不敢麽?還是因為使出那一槍…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個你親手出賣的恩人和朋友?”
劍客的眼神充斥著憐憫,石千知道這份憐憫不屬於自己,屬於那個讓自己多少個黑夜裏每每想起就夜不能寐的名字。
“我甚至不屑給你一個求死的機會。”劍客看著石千說到。
石千淚流滿麵,不知是背信棄義的羞愧令他瘋魔還是往昔的情形使他追悔莫及,他長跪不起,雙肩伏地顫抖,嘶啞的哀嚎聲在空曠廢墟裏回蕩,如山鬼哭泣。
劍鳴聲在初夜響起,看不清什麽顏色的血順著黑劍劍身淌下,許是這血尤為肮髒,失了原本赤子心般鮮明的色彩。
————————————
大夏建朝十一年,帝蘇親征漠北,皇帝車駕在鐵騎拱衛下一路推進到象征著草原部落王庭的黃色帳篷前,代表著夏王朝權武的青銅大鉞插在皚山山頂,自此斑斕關外出現了大夏的足跡,皚山之周的土地上孕育起一個從荒蕪生長而出的胤國。
大夏建朝之前的半個世紀裏,斑斕關這座邊關猶如凶悍的獅子雄踞在大漠與河西五州交通的咽喉。在尚無大夏鐵騎馳騁天下的年代,斑斕關無疑是抵禦遊牧民族最重要堡壘,也是中洲西北方向的最後一道大門。
斑斕關起源已不可考,從人煙燃起的千年曆史當中,這座邊關曆經無數次的重建,從最原始的土牆到如今堅固的石牆。世間大多數經過曆史選擇留下的東西,往往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斑斕關在地理位置上的隔斷,緩和了漠野和中原劍拔弩張的戰爭狀態。
但是戰爭是一隻殺不死的野獸,時間僅能拖延它的腳步,卻無法阻止它的到來。
帝蘇西征的傳奇在夏王朝的史書中並沒有像南征那樣被記載得極為詳細。關於西征,大夏修史官吏隻是獻上了“帝車騎輾西,大鉞裂皚石”的謳歌讚頌,以此彰顯一代帝皇的豐功偉績。當時斑斕關內外各方勢力混雜,羌人的眼線、大夏的斥候、盤踞在此經營百年的地主家族還有掌控財富的商賈世家,眾多紛雜,各懷鬼胎。帝蘇西征至斑斕關,行軍受到多重阻撓。
當年關內有一個頗具勢力的家族,姓氏為寧。
寧氏家族在一個天降滂沱大雨的夜晚舉起鐵劍,一夜之間清除了斑斕關內所有對皇帝西征有所阻撓的家族和勢力,斬斷了帝蘇西征路上的枷鎖。斑斕關易主,自此西征一路無阻,帝蘇封皚山乃還。皇帝為了獎勵寧氏家族的果敢與效忠,賜寧氏青銅之劍,允其在大夏的西部建立諸侯國守衛西域。
寧氏秉承皇命,建諸侯國於此,國號為“胤”。
再往後百年間的故事,朝中有史書敘述,民間亦有故事人口相傳,天下皆知。
胤國國都,赤穹城。
胤國相比河間諸侯國最與眾不同的,當屬赤穹城簡約的建築和寬闊的街道。
這座年齡最小的諸侯國國都比那些千年古城要樸素得多。如果說夏王朝的王都天宰擁有的是天下之都的綺麗無比與雍容華貴,那赤穹城獨有的就是及笄少女不會被街道上的騾馬所驚嚇到的無憂與安寧。
但如今大夏王朝的史書上清一色的是對胤國的極力貶責,館閣裏那些捉筆吏似乎恨極了胤國那個傳奇般的男人,連對胤國百姓生活的境地也都繪以深暗的冷色,講述在胤國普通人民生活是如何不堪且破敗,致使長久以來世人眼裏的胤民總是一副苦不堪言、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形象。
入秋的赤穹城擁有赫連山脈西陲極好的風景,傍晚蜿蜒的山峰側看上去形成一條曼妙的線,與遠處關外的漠上落日相輔相成。氣候也是極妙,下火般的炎熱夏季並沒有在這裏待很久,反而是剛剛入秋就有關外西風徐來。於是很巧妙的,赤穹城這個聽上去像是灼燒天穹的城市並沒有名字賦予的那般激昂,漸涼的秋風裏夾帶著些許夏末流火的餘熱。
今天這個秋日並不普通。通往胤國國宮的道路上熙熙攘攘,人們操著一口純樸的邊關口音討論著柴米油鹽、家長裏短,等待著今日歸來的他們的王、胤國的王。
人們臉上表情是如此地自然,仿佛君主這個詞在他們眼裏不是吃人的老虎,而是這個國度人人愛戴的領袖。
赤穹城外。
堯山昏紅色的晚霞下麵排著一支整齊的軍伍。
軍伍身上軍服的顏色色比晚霞更加明亮,那是赤焰一般的火紅色,穿在這支軍隊的身上有一股非比尋常的氣勢。
事實上,僅僅說是有氣勢簡直是對這支軍隊“烈軍”的名號的“侮辱”。胤國之師,“烈軍”。在更遠的東方戰場上,他們被稱為紅色魔鬼,無數駭人的戰績給東方諸軍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很多諸侯國的將領都對這支“烈軍”談之色變。
隻是無論“烈軍”將士在戰場上多麽驍勇善戰或是凶殘,此刻的他們臉上都沒有嗜血的戰意。在自己國都的山下,他們臉上有的隻有罕見的安詳神態。
軍隊麵朝堯山靜靜地佇立著,這支軍隊的將軍還沒有下山,他們在等候他們的將軍下山。在簇擁將軍進入赤穹城之前他們仍然是一支隊伍,一支軍紀絕對嚴明的隊伍。
他身後,不明身份的黑衣隨從與西涼甲兵的戰鬥已經結束。結果毫無懸念,在數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普通人在修行者麵前無異於豬狗。
“既然你猜到我是誰,你應該知道我和顧未央不同。我不是聖人,不然當年也不會看著他被你們這些土狗之輩所掣肘。
“我會把參與殺他的人一個一個找出來,無論當年那些人是死是活。無論這天下終究歸於亂世還是和平,這些人都不配活在這個顧未央寧死也要守護的世上。”
他緩緩環視已是廢墟的小鎮,最後落在腳下的石千身上,“至於你…在成為殺死顧未央的幫凶銷聲匿跡逃回這個小鎮之後,你已經不再是岐山的朋友。剛才在酒肆裏,你甚至沒有勇氣對我刺出那一槍…是不敢麽?還是因為使出那一槍…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個你親手出賣的恩人和朋友?”
劍客的眼神充斥著憐憫,石千知道這份憐憫不屬於自己,屬於那個讓自己多少個黑夜裏每每想起就夜不能寐的名字。
“我甚至不屑給你一個求死的機會。”劍客看著石千說到。
石千淚流滿麵,不知是背信棄義的羞愧令他瘋魔還是往昔的情形使他追悔莫及,他長跪不起,雙肩伏地顫抖,嘶啞的哀嚎聲在空曠廢墟裏回蕩,如山鬼哭泣。
劍鳴聲在初夜響起,看不清什麽顏色的血順著黑劍劍身淌下,許是這血尤為肮髒,失了原本赤子心般鮮明的色彩。
————————————
大夏建朝十一年,帝蘇親征漠北,皇帝車駕在鐵騎拱衛下一路推進到象征著草原部落王庭的黃色帳篷前,代表著夏王朝權武的青銅大鉞插在皚山山頂,自此斑斕關外出現了大夏的足跡,皚山之周的土地上孕育起一個從荒蕪生長而出的胤國。
大夏建朝之前的半個世紀裏,斑斕關這座邊關猶如凶悍的獅子雄踞在大漠與河西五州交通的咽喉。在尚無大夏鐵騎馳騁天下的年代,斑斕關無疑是抵禦遊牧民族最重要堡壘,也是中洲西北方向的最後一道大門。
斑斕關起源已不可考,從人煙燃起的千年曆史當中,這座邊關曆經無數次的重建,從最原始的土牆到如今堅固的石牆。世間大多數經過曆史選擇留下的東西,往往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斑斕關在地理位置上的隔斷,緩和了漠野和中原劍拔弩張的戰爭狀態。
但是戰爭是一隻殺不死的野獸,時間僅能拖延它的腳步,卻無法阻止它的到來。
帝蘇西征的傳奇在夏王朝的史書中並沒有像南征那樣被記載得極為詳細。關於西征,大夏修史官吏隻是獻上了“帝車騎輾西,大鉞裂皚石”的謳歌讚頌,以此彰顯一代帝皇的豐功偉績。當時斑斕關內外各方勢力混雜,羌人的眼線、大夏的斥候、盤踞在此經營百年的地主家族還有掌控財富的商賈世家,眾多紛雜,各懷鬼胎。帝蘇西征至斑斕關,行軍受到多重阻撓。
當年關內有一個頗具勢力的家族,姓氏為寧。
寧氏家族在一個天降滂沱大雨的夜晚舉起鐵劍,一夜之間清除了斑斕關內所有對皇帝西征有所阻撓的家族和勢力,斬斷了帝蘇西征路上的枷鎖。斑斕關易主,自此西征一路無阻,帝蘇封皚山乃還。皇帝為了獎勵寧氏家族的果敢與效忠,賜寧氏青銅之劍,允其在大夏的西部建立諸侯國守衛西域。
寧氏秉承皇命,建諸侯國於此,國號為“胤”。
再往後百年間的故事,朝中有史書敘述,民間亦有故事人口相傳,天下皆知。
胤國國都,赤穹城。
胤國相比河間諸侯國最與眾不同的,當屬赤穹城簡約的建築和寬闊的街道。
這座年齡最小的諸侯國國都比那些千年古城要樸素得多。如果說夏王朝的王都天宰擁有的是天下之都的綺麗無比與雍容華貴,那赤穹城獨有的就是及笄少女不會被街道上的騾馬所驚嚇到的無憂與安寧。
但如今大夏王朝的史書上清一色的是對胤國的極力貶責,館閣裏那些捉筆吏似乎恨極了胤國那個傳奇般的男人,連對胤國百姓生活的境地也都繪以深暗的冷色,講述在胤國普通人民生活是如何不堪且破敗,致使長久以來世人眼裏的胤民總是一副苦不堪言、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形象。
入秋的赤穹城擁有赫連山脈西陲極好的風景,傍晚蜿蜒的山峰側看上去形成一條曼妙的線,與遠處關外的漠上落日相輔相成。氣候也是極妙,下火般的炎熱夏季並沒有在這裏待很久,反而是剛剛入秋就有關外西風徐來。於是很巧妙的,赤穹城這個聽上去像是灼燒天穹的城市並沒有名字賦予的那般激昂,漸涼的秋風裏夾帶著些許夏末流火的餘熱。
今天這個秋日並不普通。通往胤國國宮的道路上熙熙攘攘,人們操著一口純樸的邊關口音討論著柴米油鹽、家長裏短,等待著今日歸來的他們的王、胤國的王。
人們臉上表情是如此地自然,仿佛君主這個詞在他們眼裏不是吃人的老虎,而是這個國度人人愛戴的領袖。
赤穹城外。
堯山昏紅色的晚霞下麵排著一支整齊的軍伍。
軍伍身上軍服的顏色色比晚霞更加明亮,那是赤焰一般的火紅色,穿在這支軍隊的身上有一股非比尋常的氣勢。
事實上,僅僅說是有氣勢簡直是對這支軍隊“烈軍”的名號的“侮辱”。胤國之師,“烈軍”。在更遠的東方戰場上,他們被稱為紅色魔鬼,無數駭人的戰績給東方諸軍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很多諸侯國的將領都對這支“烈軍”談之色變。
隻是無論“烈軍”將士在戰場上多麽驍勇善戰或是凶殘,此刻的他們臉上都沒有嗜血的戰意。在自己國都的山下,他們臉上有的隻有罕見的安詳神態。
軍隊麵朝堯山靜靜地佇立著,這支軍隊的將軍還沒有下山,他們在等候他們的將軍下山。在簇擁將軍進入赤穹城之前他們仍然是一支隊伍,一支軍紀絕對嚴明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