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受印璽玄德登基
我在三國和諸葛做鄰居 作者:麻了麻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辰在襄陽城外搭建的受禪台靠著長江。
高台以水泥搭配石磚澆築而成,覆鬥狀,高約二十米,長寬各約三十米。
共有九十九級台階,直通高台頂部。
九十九級台階象征著“九九歸一”,寓意著長久和永久。
同時,九也是陽數中最吉利、最高位的數字,象征著吉祥如意。
建造的九十九級台階,也是希望大漢國運長久,壽享萬年的意思。
除了台階之外,高台頂部還建有一個宗祠樣貌的大殿建築。
建築之前還有一座青銅澆築的大鼎。
大鼎在祭祀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常被用作祭祀神靈的禮器,象征著對神靈的敬仰和供奉。
除此之外,鼎不僅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還常被用來表示國家政權的穩固和帝業的興旺,更是皇權和國家權威的象征。
禪讓之後,劉備就要以帝王的身份,在此進行祭天的儀式。
等到祭祀全部完成之後,整個禪讓的流程才能算結束。
雖然說要在禪讓禮前三天,才會張榜通告天下,但是對於自己內部的人來說,自然不能這麽晚才通知。
尤其是早就吃定劉備的陳辰,在劉備剛返回荊州的時候,就已經派人去往各地,邀請相關人等前來荊州,準備參加劉備的登基大典了。
除開分散在各地駐守城池疆域的大小將領和各方麵的核心實在是不能夠擅離沒能過來之外,大部分能夠在十日之內往返的官員都在邀請的行列。
得益於之前修建的水泥路以及襄陽依江水而建城的優秀地理條件,益州和揚州的大部分有些地位的官員基本都能夠到現場。
涼州和交州實在離的遠了一些沒有辦法……
襄陽城的百姓也從這幾天陸陸續續抵達的人中品出了不一般的味道。
直到七月初九這天,襄陽城的布告欄,貼出了三日之後皇叔劉備,將要在江邊的受禪台接受天子的禪讓的消息。
襄陽城瞬間沸騰!
一旦劉備接受了皇位,那襄陽城的地位一下子就變了。
從一個普通的重鎮,直接就變成了帝都!
襄陽城百姓的身份也將水漲船高。
一時之間,襄陽城的百姓的臉上都是興奮的神情。
至於皇帝到底是誰,其實百姓並沒有太過在意,隻要能夠給這些苦過來的人帶來實際的好處,那就足夠了。
於是在萬眾呼喚和期待之中,七月十二日,受禪日終於到來了。
天還未亮,江邊的受禪台已經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還好根據城內東風傳遞的消息,陳辰早就在現場布置了足夠多的兵力,用以維持現場的秩序。
到場的百姓也知道這種熱鬧看看就行了,沒有必要的風頭肯定是不能出的,再加上那些個帶甲的衛士,又哪裏是好相與的?所以整體上的秩序還是相當不錯的。
隨著吉時臨近,劉協和劉備也陸續到場。
大漢是火德,所以後世的人大多稱為炎劉。
同時漢製大部分都承襲了秦製,這一點在龍袍上也能體現出來。
東漢的龍袍,上衣以黑色為主,下身則以紅色為主。
龍袍上繡有日月星辰等自然景物,以及山、火、鳳、粉米等圖案,象征著皇帝擁有整個世界?。
劉協和劉備穿著同款的龍袍,並肩登上了受禪台。
陳辰看著劉備穿著龍袍的樣子,暗自點頭。
嗯……不錯不錯,不愧是魅魔本魔,賣相還是相當可以的……
受禪台上,劉協先行祭祀,隨後登高宣讀祭文。
祭文曰:
谘爾漢王!
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滋昏,群凶恣逆,宇內顛覆。
賴漢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
今王欽承前緒,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
皇靈降瑞,人神告徵;誕惟亮采,師錫朕命。
全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
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
劉協的聲音不是很大,尤其是在一旁滾滾的江水聲的襯托之下,更是有些難以盡聽。
但,奇怪的就是,聲音雖小,卻依舊傳入了在場大部分人的耳朵裏。
雖然具體的內容有些聽不清楚,但是他的聲音還是倔強地響著。
劉協的聲音並沒有沉重的感覺,反而聽出來一股子難言的雀躍和輕鬆之感。
陳辰是荊州這邊除開劉協和劉備兩人之外地位最高的人。
今天他的身份是受禪行禮官。
劉協的祭文讀完之後,陳辰便拖著一個托盤,自台階底部,拾級而上。
托盤上用紅布鋪墊著,其上放著一個小小的物件,並沒有特別顯眼的感覺。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東西雖然看著不大,但重的很……
陳辰走到受禪台頂部之後,將玉璽交給劉協,劉協接過玉璽,雙手捧著,舉到劉備麵前。
“皇叔……我漢室天下,便交托與你手了!”
劉備鄭重其事地雙手接過。
“臣劉備……遵命!”
這是劉備這輩子最後一次稱臣了。
劉備接過玉璽之後,受禪儀式便可以說完成一半了。
大漢天子的權柄,從此刻開始,正式交接到了劉備的手上。
將玉璽放到供桌上後,劉備打開了他的祭文。
祭文曰:
惟建安十九年七月十二日,皇帝備,敢昭告於皇天後土:
漢有天下,曆數無疆。
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複存。
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
備雖否德,懼忝帝位。
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
率土式望,在備一人。
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邦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
修燔瘞,告類於天神,惟天神尚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和劉協的聲音不同,劉備的聲音更加沉穩,更加有力。
就像他一路走來,卻從來沒有被真正意義上地打倒過一樣。劉備整個人,就是堅韌的代名詞。
祭文讀完的一刻,不遠處的長江之中,無數的江豚躍出水麵。就像是在瞻仰這片大地新的主人一般。
原本初升的太陽,也在這一刻,驟然亮了起來,肆意的散發著光和熱。
陳辰看著站在高台上,終於被他給養成了的劉備,笑出了聲。
“真好……”
高台以水泥搭配石磚澆築而成,覆鬥狀,高約二十米,長寬各約三十米。
共有九十九級台階,直通高台頂部。
九十九級台階象征著“九九歸一”,寓意著長久和永久。
同時,九也是陽數中最吉利、最高位的數字,象征著吉祥如意。
建造的九十九級台階,也是希望大漢國運長久,壽享萬年的意思。
除了台階之外,高台頂部還建有一個宗祠樣貌的大殿建築。
建築之前還有一座青銅澆築的大鼎。
大鼎在祭祀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常被用作祭祀神靈的禮器,象征著對神靈的敬仰和供奉。
除此之外,鼎不僅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還常被用來表示國家政權的穩固和帝業的興旺,更是皇權和國家權威的象征。
禪讓之後,劉備就要以帝王的身份,在此進行祭天的儀式。
等到祭祀全部完成之後,整個禪讓的流程才能算結束。
雖然說要在禪讓禮前三天,才會張榜通告天下,但是對於自己內部的人來說,自然不能這麽晚才通知。
尤其是早就吃定劉備的陳辰,在劉備剛返回荊州的時候,就已經派人去往各地,邀請相關人等前來荊州,準備參加劉備的登基大典了。
除開分散在各地駐守城池疆域的大小將領和各方麵的核心實在是不能夠擅離沒能過來之外,大部分能夠在十日之內往返的官員都在邀請的行列。
得益於之前修建的水泥路以及襄陽依江水而建城的優秀地理條件,益州和揚州的大部分有些地位的官員基本都能夠到現場。
涼州和交州實在離的遠了一些沒有辦法……
襄陽城的百姓也從這幾天陸陸續續抵達的人中品出了不一般的味道。
直到七月初九這天,襄陽城的布告欄,貼出了三日之後皇叔劉備,將要在江邊的受禪台接受天子的禪讓的消息。
襄陽城瞬間沸騰!
一旦劉備接受了皇位,那襄陽城的地位一下子就變了。
從一個普通的重鎮,直接就變成了帝都!
襄陽城百姓的身份也將水漲船高。
一時之間,襄陽城的百姓的臉上都是興奮的神情。
至於皇帝到底是誰,其實百姓並沒有太過在意,隻要能夠給這些苦過來的人帶來實際的好處,那就足夠了。
於是在萬眾呼喚和期待之中,七月十二日,受禪日終於到來了。
天還未亮,江邊的受禪台已經被圍了個水泄不通。
還好根據城內東風傳遞的消息,陳辰早就在現場布置了足夠多的兵力,用以維持現場的秩序。
到場的百姓也知道這種熱鬧看看就行了,沒有必要的風頭肯定是不能出的,再加上那些個帶甲的衛士,又哪裏是好相與的?所以整體上的秩序還是相當不錯的。
隨著吉時臨近,劉協和劉備也陸續到場。
大漢是火德,所以後世的人大多稱為炎劉。
同時漢製大部分都承襲了秦製,這一點在龍袍上也能體現出來。
東漢的龍袍,上衣以黑色為主,下身則以紅色為主。
龍袍上繡有日月星辰等自然景物,以及山、火、鳳、粉米等圖案,象征著皇帝擁有整個世界?。
劉協和劉備穿著同款的龍袍,並肩登上了受禪台。
陳辰看著劉備穿著龍袍的樣子,暗自點頭。
嗯……不錯不錯,不愧是魅魔本魔,賣相還是相當可以的……
受禪台上,劉協先行祭祀,隨後登高宣讀祭文。
祭文曰:
谘爾漢王!
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滋昏,群凶恣逆,宇內顛覆。
賴漢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
今王欽承前緒,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
皇靈降瑞,人神告徵;誕惟亮采,師錫朕命。
全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
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
劉協的聲音不是很大,尤其是在一旁滾滾的江水聲的襯托之下,更是有些難以盡聽。
但,奇怪的就是,聲音雖小,卻依舊傳入了在場大部分人的耳朵裏。
雖然具體的內容有些聽不清楚,但是他的聲音還是倔強地響著。
劉協的聲音並沒有沉重的感覺,反而聽出來一股子難言的雀躍和輕鬆之感。
陳辰是荊州這邊除開劉協和劉備兩人之外地位最高的人。
今天他的身份是受禪行禮官。
劉協的祭文讀完之後,陳辰便拖著一個托盤,自台階底部,拾級而上。
托盤上用紅布鋪墊著,其上放著一個小小的物件,並沒有特別顯眼的感覺。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東西雖然看著不大,但重的很……
陳辰走到受禪台頂部之後,將玉璽交給劉協,劉協接過玉璽,雙手捧著,舉到劉備麵前。
“皇叔……我漢室天下,便交托與你手了!”
劉備鄭重其事地雙手接過。
“臣劉備……遵命!”
這是劉備這輩子最後一次稱臣了。
劉備接過玉璽之後,受禪儀式便可以說完成一半了。
大漢天子的權柄,從此刻開始,正式交接到了劉備的手上。
將玉璽放到供桌上後,劉備打開了他的祭文。
祭文曰:
惟建安十九年七月十二日,皇帝備,敢昭告於皇天後土:
漢有天下,曆數無疆。
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複存。
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
備雖否德,懼忝帝位。
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
率土式望,在備一人。
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邦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
修燔瘞,告類於天神,惟天神尚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和劉協的聲音不同,劉備的聲音更加沉穩,更加有力。
就像他一路走來,卻從來沒有被真正意義上地打倒過一樣。劉備整個人,就是堅韌的代名詞。
祭文讀完的一刻,不遠處的長江之中,無數的江豚躍出水麵。就像是在瞻仰這片大地新的主人一般。
原本初升的太陽,也在這一刻,驟然亮了起來,肆意的散發著光和熱。
陳辰看著站在高台上,終於被他給養成了的劉備,笑出了聲。
“真好……”